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水墨精神山川韵味从五代到宋元[图文]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尚尚 点击 :

水墨精神山川韵味从五代到宋元 | 艺术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

[北宋山水画的布局代表了社会次序。高山堂堂,主山巍峨,象征着强有力的皇权。但到了南宋,却逐渐向“边角之境”发展,画风变得清淡]

“五代、宋元是中国绘画确立典范风格、达到鼎盛的时期,明清时期的绘画风格基本上源于这个时代。”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而中国山水画也是在这400多年时间里,渐渐独立为一门画科,进而成为水墨精神的一根主脉。

作为上海博物馆甲子华诞的一项活动,“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延续了其2002年“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与2010年“千年丹青——日本、中国唐宋元绘画珍品展”的脉络,串起了中国书画的千年墨迹。而它的展出,也弥补了五代早期绘画存世较少、公众难以得见的缺憾。

回顾中国绘画史,五代宋元之间出现了一大批开风气之先的大师,这大抵可以从大展的五个分题的布置上得到彰显。虽然单国霖强调“这次展览并非要构建一部艺术史”,而在于补国内藏品之缺,但人们仍不妨在驻足于展品之时,体味其蕴藏在历史变迁中的中国魂脉。

山水画科的建立

在唐代逐步走向衰败、五代长达半个世纪的动荡岁月中,李唐盛世已然逝去,帝国风雨飘摇的背影投射到了艺术领域。外在环境逐渐无法让人满足,那些曾经占据主流的历史叙事画与人物画也便从画者的眼中逐渐退去。如果说还有什么能够让当时文人画师借以安放心绪、彰显画意,那便是自然界的山川秀色、飞鸟走兽。“也正是在五代时期,山水画开始脱离人物画、宗教画中的叙事背景,开始成为一类独立画科。”单国霖告诉记者。

五代仅为半个世纪的岁月加之“纸寿千年”,使得存世五代绘画极罕。展览中,年代最早的作品即为《溪岸图》以及《夏山图》,两幅作品均出自五代画家董源。借此,人们可从1000多年前的人物手笔中探寻中国山水画初创时期的时代气韵。当时书画兴盛之地分布于四川、江南与华北,均是风景良秀、山青水明之处。

不同于北派“荆关山水”的峻伟峭拔,身居南方的董源笔墨秀润、山水舒卷。其早期作品《溪岸图》虽仍带有北方山水的余韵,却体现出江南特有的疏朗与温润。著名美术史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方闻评论此作为“十世纪中叶洞悉自然的巅峰之作”。

被视为董源代表作的还有《寒林重汀图》,现藏于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单国霖曾经向黑川古文化所提出希望借展上博,可惜未能成行。当时,他在这张画前凝神观看了足足一个小时,“这是董源晚期的一件代表性作品。《寒林重汀图》用了大量披麻皴(一种由董源首创的笔法)来描绘山势,墨染也很多,水波则用软硬穿插的线条来拉。《溪岸图》则连穿带插用很细密的鱼鳞纹来描绘水波”,单国霖对其用笔墨韵如数家珍。

于是,比之《溪岸图》,《寒林重汀图》更凸显了江南山水的空蒙、疏朗之气。在方闻看来,《溪岸图》与《寒林重汀图》是董源树立的两大标杆,前者传达的是一种描述大自然的信息,而后者则达到了一种讲求美学理念的意境。

虽然画法已趋“写意”,但五代的山水画仍保留了“写实”的部分。凑近琢磨《溪岸图》,在不起眼的角落仍可以看到房屋与人物活动,也证明了山水画初创时期对传统的延续。

走入“边角之境”

在两宋长达三个世纪的统治下,名家辈出、绘画题材无所不包,加之画院体制的重新建立,南宋皇帝对绘画的钟爱让绘画愈加繁盛。1074年,北宋著名绘画史学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大致勾勒了北宋时期相较于前代的发展特征:“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竹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背对世事,师法自然,宋代画家似是找到了新的天空。

在展厅中观看范宽(传)《雪山楼阁图》,千年光阴已将绢本上的墨迹冲淡,画作呈现出来的雄伟壮阔仍旧可感:迎面而来的主峰直入天空;远山之上曲径交错,山间树林茂密。这件画作描绘的是范宽老家关陕地区山势险峻之特征。另一件北宋名件李成《晴峦萧寺图》主峰迎面兀立,肃然有高山压顶之感。侧边的群山均匀环绕,另有枯木散枝点缀其间。范宽笔下的山水恍如一片井然有序、主次分明的梦幻世界,邀约观赏者进入其中云游一番。

比起前朝,宋代的山水画多了一些“政治气象”。“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北宋山水画的布局代表了社会次序。高山堂堂,主山巍峨,象征着强有力的皇权。侧峰代表群臣,而周围的荆棘乱草则代表一些小人。”单国霖对记者介绍,《林泉高致》是当时一篇占有主导地位的画论。如果说五代画作表现一种面向自然界中的心态,带有一种隐居的思想,那么北宋山水则带有一种回归社会次序的意味。

北宋主要特征是大山堂堂,构图饱满而充盈。但到了南宋,却逐渐向“边角之境”发展,画风变得清淡,主题也不再寄情庙堂,构图于视角的变化大概与偏安的心态有关。不过,上博另一位专家告诉记者:“从全景绘画到边角之境的转换并不能完全归于政局变幻,而应该看到艺术本身发展规律。当一个题材被充分挖掘之后,画家转向了另一片土壤。”

抒发内心的文人画

政治气候对于艺术风格的影响,从南宋延续到元代。蒙古族统治者在立国之初并不重用汉族知识分子,一向以文章致仕的文人备受冷落。于是,文人开始作画寄情。元代初年的山水画呈现出一种对于个人困境的内心写照,避世隐居成为元代山水的常见意象。在单国霖看来,元代时期的文人画兴盛缘于两点:其一,元代不设宫廷画院,绘画风格更为自由;其二,蒙古族统治者在文化管制上比较松弛,即便知识分子写诗攻击当政者,也不会遭到厄运。“而绘画依旧是朝廷官员往来酬和的重要方式,会画画也更容易升迁。”单国霖补充道。

从元初大文人赵孟頫到后期“元四家”,士大夫画家对笔墨的强调,对诗、书、画融合的注重为元代山水平添更多写意色彩,成为文人抒发内心的媒介。上博此次专辟一版块“文人山水的兴起”,呈现元代文人画样貌,其中包括元四家中的三家之作:吴镇的《老松图轴》、倪瓒的《江渚枫林图轴》和《筠石桥柯图轴》以及王蒙的《丹山瀛海图卷》。

以元人赵孟頫为例,他是宋代皇族却又进入元朝为官,随后“荣际五朝,名满四海”,一度为南宋遗民所诟病。人们不难想象,这位大艺术家在家荣国恨间的心情,内心苦楚自是不言而喻。他的画作便表现出对退隐山林的向往,以及笔墨之间对古拙画风的追寻。

此次展出的赵孟頫花鸟画《竹石幽兰图卷》则笔触潇洒,气韵秀逸,可以觅得其对“书画同源”理念的贯彻。“赵孟頫在山水画上回归了唐代和北宋的画风。他要远离的是南宋风格。”在单国霖看来,对南宋工巧画风的背离是此一时期文人的群体性特点。这种回避则来源于他们对前朝灭亡的反思:南宋重视文治,不重武功。画风精致柔美,洋溢着一股升平气象。不讲求实学的状态导致了政权的衰弱。

“赵孟頫的作品总显露一种贵族之气,而后来元四家的作品中,在野文人清雅散淡的意味则更为明显。”单国霖说。文人画发端于苏轼等宋代士大夫,经元代开拓,沿历史一路向下直到明清。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江在接受本报采访中说:“从整个绘画史脉络来看,文人画风的典范风格的确立是在元代,却一直为涓涓细流,一直到明朝,有了董其昌、文徵明和沈周才将文人画推进为绘画主脉。”

相关文章

  • 白山黑水寄人生——冰雪山水画家吴鸿鹏[图文]
    白山黑水寄人生——冰雪山水画家吴鸿鹏[图文]

    冰雪山水画家吴鸿鹏作品-塞北之春生长在南方的人,很难想象和勾勒白山黑水的美丽和内涵。在没有亲自领略过塞北风物的人心目中,关外的风光,无外乎是遍地冰雪、满目萧林的景象,脑海里再也没有较为客观的概念。自欣赏冰雪山水画家吴鸿鹏先生的国画作品后,得出来的初步结论是:东北关外的白山黑水和江南的小桥流水有着不一样美!冰雪山水画家吴鸿鹏先生生于辽宁省海城市,与新中国同岁,也和共和国一起成长。自幼酷爱绘画的...

    189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传统绘画的当代性转换:对油画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图文]
    传统绘画的当代性转换:对油画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图文]

    肖谷山河瑞华去年我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寻找东庄”的个展。这是一次耗时近10年的以传统文化当代性转换为课题的系列创作与研究的个展;是以明代吴门画派领袖沈周的重要作品《东庄图》,作为努力以当代文人的视角来体现中国艺术精神中的气韵与生气的个展;是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与文人情怀归于精神家园心路之“东庄”。长期以来我坚持走非常个人化的创作道路,喜欢以...

    104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曾来德:艺海德林[图文]
    曾来德:艺海德林[图文]

    张德林近影张君德林,皖之来安县人也,来安者,滁州之重镇,文化积淀深厚,为风光秀美、人才辈出之地。德林早年于金陵师事书学名家黄惇先生,慧根早具,壮岁北上京华,广求名师。先入张荣庆先生门下,后又从沈鹏老及予学书,不数年,书艺大进,入选各类重要展览,并留任吾个人书法工作室之助教。德林学书,路径广博,取法正大。由赵字立基,上追二王,并兼采黄山谷之纵肆,参汉隶碑版之厚重宽博。其学习之脉络,不求一点一划...

    61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王冷石谈艺录:一花一世界[图文]
    王冷石谈艺录:一花一世界[图文]

    王冷石作品开栏的话:王冷石先生是一位职业艺术家,他书画、理论、诗词兼修。著名艺术评论家辛民和冷石先生有过多次对话,深感其于艺事造诣颇深。辛民先生对多年来二人对话进行整理,并结集,命名为《一花一世界——王冷石谈艺录》。开封日报报业集团书画院通过与冷石先生沟通,将其谈艺录在本版连载,让广大读者先睹为快。辛民:王老师您好!很荣幸有机会采访您,从您所营造的浑朴的花鸟世...

    96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南昌瓷板画第六代传人:艺术跟金钱挂钩就变味[图文]
    南昌瓷板画第六代传人:艺术跟金钱挂钩就变味[图文]

    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昌瓷板画第六代传人冯杰正在创作。刘占昆摄作者:刘占昆范文娟8日是中国第8个“文化遗产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昌瓷板画第六代传人冯杰日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艺术一旦跟金钱挂钩,就变了味道。真正想学瓷板画,十年之内不要考虑钱的事情。”南昌瓷板画是一种...

    147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林风眠的风景与花鸟题材画:墨色的和声(图)
    林风眠的风景与花鸟题材画:墨色的和声(图)

    林风眠作品《猫头鹰》(1960年代),现藏于中华艺术宫李明娜说起林风眠,自然会联想他的仕女画,很多人喜欢,我也是。来到中华艺术宫,面对林风眠专馆里的作品,我会更多地流连在他的风景和鸟类作品前。一幅“江舟”,画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山水,作为校长的林风眠率师生迁徙途中,方构图,一排高山扑面而来,把水面压得很低,一叶小舟驶过窄窄的江面,雾中可见远山。用色少许,粗笔勾勒,以墨扫...

    99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宣德青花双龙杯端庄大气 龙头双目圆睁披发上扬[图文]
    宣德青花双龙杯端庄大气 龙头双目圆睁披发上扬[图文]

    龙,在我们民族文化里占有显赫的地位,它象征着威严、强大、正气、祥瑞。它的形象最初表现于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雕艺术品,原始、抽象、精美绝伦。到了商代,无名艺术大师创作的玉卷尾龙之类,则较为具象地刻画了龙的形貌与神态,至春秋战国及两汉,在我国辉煌的古玉艺术中,龙的形象已得到完备的塑造。瓷器上有龙的出现,大抵已到隋唐,以简练的堆塑手法表现,极具观赏价值。元代首创青花瓷,所绘图案除鱼藻花...

    126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孙良:“绘画艺术是单独存在的”[图文]
    孙良:“绘画艺术是单独存在的”[图文]

    孙良精卫鸟红豹画展开幕2012年5月15日晚间,“悬丝--孙良个展”在新加坡MOCA当代艺术馆拉开帷幕。这次个展较为全面地回顾了孙良的创作历程,从上世纪80年代的表现主义到现如今的魔幻现实主义,孙良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均有展出。开幕当天,孙良接受采访时说,他年轻时以为没有人会喜欢他的画。对这位当时还是叛逆前卫的年轻人来说,作为艺术家而不被人们喜欢,是非常自豪和骄傲的。不...

    25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无论我唱什么,灵魂都是蒙古文化”[图文]
    “无论我唱什么,灵魂都是蒙古文化”[图文]

    每一种文化都像一棵大树,民族文化就像树的根,只有根强壮了树才会茂盛。——乌仁娜有这样一种蒙古族女声,因为从未受过专业声乐训练所以没有闪闪发光的音质,却如同一件古老的精妙乐器,因为充沛的能量和时间的沉淀而能在四个八度任意跨越,令听者忘我。这个声音来自乌仁娜·查哈尔图格旗,欧洲最活跃的亚洲音乐人之一,曾获德国RUTH奖最佳国际艺术家称号。乌仁娜出生在内蒙古鄂...

    29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梁江:三秋标异色 天涯仰梅魂[图文]
    梁江:三秋标异色 天涯仰梅魂[图文]

    于希宁铁骨立风雪210×425cm1979年于希宁老人远行了。那是2007年的岁末,收读到这段让人心痛的短信,恰是隆冬的第一次寒流到达北京。朔风扶裹着漫天尘霾席卷街头,行道树的枝干都在冷风中呜咽和颤抖。在我恍惚的眼中,却成了一派老干清癯、奇柯横出的景致……“千载峥嵘香雪海,梅骨风标耐颂吟”,那是于希宁老人画了几十年的梅花。于希宁双...

    74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简约之美[图文]
    简约之美[图文]

    《次郎的寿司之梦》追求极致完美、终生奉献给寿司的日本老头小野二郎(JiroOno)、80后美国“吃货”大卫·贾伯(DavidGelb),再加上美国现代作曲家菲利普·莫里斯·格拉斯(PhilipMorrisGlass),这个组合弄出了一部精致的纪录片《次郎的寿司之梦》(JiroDreamsofSushi)。影片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一...

    39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苏立文:重要的不是画什么,而是谁在画[图文]
    苏立文:重要的不是画什么,而是谁在画[图文]

    97岁迈克尔·苏立文在上海书展尽管今年夏天上海非常热,我也很高兴再次回到上海。我是在73年以前首次来到中国,也就是1940年,那时候我非常年轻,才20出头。后来在1973年的时候,我再次回到上海,那时的上海正处于“文革”时期,所有有关文化方面的活动都停止了,上海是一个死寂的城市。所以今天回到上海,看到有这么多的文化活动,这么兴盛的一个大城市,我觉得非常荣幸也...

    120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文物贩子土专家惨将诚信尽打杀[图文]
    文物贩子土专家惨将诚信尽打杀[图文]

    文物贩子土专家惨将诚信尽打杀近日有报道称,洛阳南石山村有70多家仿制唐三彩的手工作坊或工厂,作为“文物”链条的生产端,南石山村因能以假乱真闻名全国。1994年,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上出现了一批陶俑,被专家鉴定为真品北魏陶俑,历史博物馆、故宫都拨款进行了“抢购性收购”,后经调查,这些“北魏陶俑”均是出自南石山村的赝品。文物贩子...

    64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于永茂:有灵魂才有山水真意[图文]
    于永茂:有灵魂才有山水真意[图文]

    《春水幽居》于永茂1952年生于北京,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等。多次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于当今世界,画家如云,然而画家群体中的文化贫血儿与思想矮子实在太多。于永茂的秀出颖立并不出于偶然。他的天分与勤奋都是一流的,多年亲临自然山水,广涉传统文化为他提供了广阔艺术视野。他经常游历在秀美的名山大川山水之间,又周游了祖国的南北东西,这一切都潜移默化地...

    124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周春明:回到源头是永恒[图文]
    周春明:回到源头是永恒[图文]

    周春明有了人,有了文字,有了文明,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八卦”与“结绳”,是我们最原始的祖先人算筹记数的形象化东西,皆体于自然,效法天地。“仓颉造字”传说,说出了汉字起源的一些道理。文字的发明,“书之用”与“书能合天道”的结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书法与镌刻相结合,...

    47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