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国博副馆长陈履生谈“名馆·名家·名作”特展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晴晴 点击 :

采访者:许荻晔

受访者:陈履生

“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4月12日到6月15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由国家博物馆与法国博物馆联合协会共同主办,汇集法国5座知名博物馆的珍藏,展出包括雷诺阿、毕加索等8位大师的10幅作品。这次展出不仅是包括《煎饼磨坊的舞会》、《斗牛士》在内10幅名作的首度来华,也是法国博物馆的首次联合海外展览。

此次展览为配合中法建交需要,从洽谈到展出历时仅4月。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对记者表示,展品名录由法方裁定,国博得到的名单即是目前展出的最终版,但在策展主题的确定、展厅的布置上,国博体现了自己的立场。

这种坚持让法方策展人亦为之让步。事实上,近年来国博的重要外展,许多作品能排除万难来与中国观众见面,在陈履生看来,唯坚持耳。4月15日,陈履生接受记者专访,讲述这些年国博争取来的展品背后的故事。

如何请动法国博物馆

海外联合展览

记者:相对而言,法国的文化机构各自都比较独立,这次能联合5家合作,主要是靠法国博物馆联合会的斡旋吗?

陈履生:对,法国博物馆联合会主席让·保罗·克吕泽尔自己都说,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有5家博物馆联合到国外去展览。客观来说,在4个月的时间里,国家博物馆是没有能力去联合他们5家来举办的,乃至花一两年时间都有相当的难度,所以我们在这里主要就是做一些接应的工作。而在博物馆之间的协调上,法国博物馆联合会功不可没。但如果没有奥朗德总统提议做中法建交50周年的特别项目的话,我想仅仅靠法国博物馆联合会的努力也有一定困难。

记者:这样联合多家博物馆共同展览,会成为外展的一种趋势吗?

陈履生:在国际上是一个趋势。比如前年奥赛博物馆联合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等几家博物馆做了一个“印象派与时尚”的展览。在同样一个主题的展览中,联合几家博物馆来做,在国际上比较常见。但法国5家博物馆联合,过去从来没有。这种级别的合作里,一方面是他们认为在中国展览很重要,所以尽力去争取,另一方面,政府机构的推动也是至关重要的。

拿下卢浮宫,放上雷诺阿

记者: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毕加索的《斗牛士》,这些作品一开始就在法方提供清单中吗?还是经过争取才拿到的?

陈履生:我们拿到清单时就是目前展出的这10幅画,法方给我们提供的就是最终的清单,我们并不知道最初的是什么情况。关于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没能来,我们也是从法国媒体上看到的。

记者:只用10幅展品来做一个重要展览会否很为难?

陈履生:展览的策展工作是由法方负责,但对展览的基本点、核心点如何确定,还是我们这边的工作。因为展品数量比较少,有必要去做一个大概的定位,根据定位来确定主题。而我定位在这5家博物馆都是名馆,8位画家都是名家,10幅作品都是名作——确定了“名馆·名家·名作”的主题,这样相当于把10幅画的内涵扩展了:我们就可以把博物馆的展示、画家的介绍,都纳入为展览的一部分,由此把展览做得丰富。

尤其原来10张画肯定没法编画册,而现在依据“名馆·名家·名作”的思路,也做了画册。编画册的时候双方也存在分歧:法方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要把名馆也作为一个单元来编辑,他们认为按照艺术史的顺序来编排就可以了。但我坚决不同意,因为画册是与展览相对应的,这是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不能让步。最后法方让步了。

在整个展厅布局的问题上,中国国家博物馆也起了主导性的作用和影响。法方的设计跟我们的不一样,其五个区域布局是根据展馆的重要程度来排的。我坚决反对这一点,我认为要把雷诺阿《煎饼磨坊的舞会》放在最中心的位置,因为它最重要。

记者:法方本来打算将《煎饼磨坊的舞会》放在哪?

陈履生:快退场的一个角落里,目前的蓬皮杜艺术中心那里。他们原计划,现在放雷诺阿的地方要给卢浮宫。

记者:为什么您会认为一幅画的摆放位置是原则性的,不能让步的?

陈履生:因为我认为10幅画里面能够引起中国公众关注的核心点,就是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所以我让它、让奥赛博物馆处在展览的中心,是一个专业判断的问题。而事实上展出至今,也被大家所认可、所证明。当然法方策展人也是认为《煎饼磨坊的舞会》是10幅画最重要的,雷诺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画家,事实上这幅画的保费也是全场最高的,所以这个意见也能被他们接受。

记者:这是您基于对中国观众的了解做出的判断?

陈履生:不,这应该是基于对这10幅画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做出的判断。乃至最早我们新闻发布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是愚人节消息,因为很多专业人士不太相信《煎饼磨坊的舞会》能过来。

胜利越来越多

胃口越来越大

记者:展览开幕式上您说如果出自您的愿望还希望展品里有《蒙娜丽莎》,这种个人愿望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平衡点您是怎么把握的?

陈履生:我们在对外合作的时候总希望能展出经典之作,但基于对方国家的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实际的可能性,确实存在局限性,很多经典作品没法来。但另一方面,对方提供展品的时候,当然会尽可能提供一些重要展品,但他们总是会心疼、小气,因为出来巡展总会有损坏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我能做的就是坚持。这种情况是多次发生的。

记者:多次成功吗?

陈履生:多次成功。但关键是一定要坚持,不能体现出犹豫或让步。另外,就是不仅要去展厅看,还要去库房看,2012年我们举办的“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展”,里面一幅非常重要的壁画《天使报喜》,就是我在乌菲兹博物馆的库房里发现的。这张画是在一个离佛罗伦萨很远的被战争摧毁的教堂里发现的,移到乌菲兹博物馆保存,原来甚至没有在意大利展出过,最后被我们争取来了。

记者:坚持会得罪人吗?

陈履生:不会,因为双方都是为了公众的利益,都不是个人的事,所以不会得罪人。

记者:您比较得意的坚持案例有哪些?

陈履生:正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行的“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当时列支敦士登王室想做的是珍藏展,反映他们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的漫长时间跨度里的收藏成果。我第一次拿到这个名单,确实也是名家众多,如果简单对待的话,把它接过来就可以了。但我发现这个清单里,鲁本斯和凡·戴克都有5幅画,就问他们馆长:你们藏的鲁本斯和凡·戴克共有多少,他说各有三四十张。这就触发了我的想法:我要办一个国内之前没有过的、具有持久影响力的展览,于是我跟他商量,希望办成鲁本斯和凡·戴克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佛兰德斯画派的专题展。他一开始不愿意,但我跟他讲道理说如果聚焦在鲁本斯和凡·戴克身上,这个展览一定会成功。因为过去中国的观众对于鲁本斯的接触,只是在一些综合展中看过一两幅,而这么大规模的鲁本斯与凡·戴克,正是王室珍藏中的重要亮点。他们的馆长接受了我的意见。

记者:国博在这种外展谈判中是否越来越有优势?

陈履生:毫无疑问。通过三年的实践,加上我们过去已有的积累,现在的外展谈判越来越顺。过去我们想和卢浮宫、大都会合作,总感觉像仰望他们,但现在至少我们平起平坐了。

过去我们可能别人给我们什么就很高兴,但现在外展越做越多,水平越做越高,我们的胃口也越来越大。

相关文章

  • 一生为“马”——记徐朝延先生[图文]
    一生为“马”——记徐朝延先生[图文]

    徐朝延先生徐公,朝廷先生祖籍江苏徐州人,为人低调仁厚,言谈常深入浅出,喜善画马,遂遍游大江南北皆为观马而去。奔马图我与徐公相识尚有几载,常聆听左右,听其辩道,而常深有体悟,徐公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深得祖辈悉心教导,喜好丹青,自幼便可在纸上留得几分“姿色”,而这个喜好并没有因为年龄的成长而磨灭,反而愈加刻苦,徐公青年时期以临摹《介子园画传》为根,深得其理,进而有了深厚的传统...

    165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贾本武,让“感觉主义绘画”进行到底[图文]
    贾本武,让“感觉主义绘画”进行到底[图文]

    文/十八公生活在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很少有哪位画家敢说,画自己的画,不为市场所左右。有一位画家做到了,他就是贾本武--“感觉主义绘画”的初始倡导者。他的人生最大快乐和梦想就是能坚持画他的“感觉主义绘画”,没有人能改变他的初衷。他要执着的画下去,不管市场接受不接受,人们喜欢不喜欢。他独自的前行,走在与众人的方向完全相反的路上...

    184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水墨画:西方话语权下的边缘艺术[图文]
    中国水墨画:西方话语权下的边缘艺术[图文]

    谷文达当代水墨画《风景》“我们把水墨当作材料来看,还是具有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来看?是不是用水墨材料就会把民族价值观放进去?如果这样,国外艺术家用水墨材料去创作,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近日,一场《回到地域·水墨与美术史》的中西方学者论坛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展开,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教授殷双喜如此问道。无聊?美国学者詹姆斯·埃金斯将中国水墨画评价为...

    50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揭秘畅销书书名:名家一般自己定 短句更打动人[图文]
    揭秘畅销书书名:名家一般自己定 短句更打动人[图文]

    因为《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获得多项奥斯卡大奖,在中国已卖了快两年还没卖完首印册数的电影原著小说《闪开,让我拥抱幸福》终于咸鱼翻身了。不过,不少读者提出疑问:书名和电影名字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一本书的书名到底由谁说了算?书名与书的销量有多大关系?“现在是一个碎片信息时代,要用最短小的句子打动人。书名就是这样。”从果麦文化营销编辑何旋的说法中我们或许可以窥见一斑。名家一般自...

    194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评王浩山水艺术[图文]
    评王浩山水艺术[图文]

    因为习画与王浩先生相识于中央美院,他有着同龄人似火般的激情,同时又有超越这个年龄的持重,在央美研究生的光环下蕴含着些许内敛,在当下人心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流露着常人不多见的温和与从容。其画亦如其人,雄强不失秀润,浑厚不失灵动,质朴不失文雅。王浩的山水画在中央美院四年本科学习阶段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间他深究古法,精研画理,大量写生,细推物理。同时不断丰富学养,以求师古而能化。进入央美研究生阶段后,王...

    71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五色令目盲 彩墨炫人生——赏读当代艺术家左锋义彩墨展有感[图文]
    五色令目盲 彩墨炫人生——赏读当代艺术家左锋义彩墨展有感[图文]

    2013年9月27日,美国前副总统丹•奎尔夫妇一行来华访问,中国政府赠送了唯一的一幅中国彩墨画《西藏姑娘》予丹•奎尔副总统。这幅画采用西画与国画技法相结合(的技法),生动体现了中国藏族姑娘的美好形象,深得总统夫妇喜爱。总统夫妇特别安排与该画的作者合影留念。这位画家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荣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艺术家”(中国文化部和央视联合主办)、&ldquo...

    65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朱家溍先生与故乡[图文]
    朱家溍先生与故乡[图文]

    本文作者与朱家溍(右)在萧山博物馆1996年春,朱家溍受聘为萧山博物馆顾问。自那时起,先生几乎每年亲赴故乡,无偿为博物馆馆藏的文物作鉴定。内容涉及书画、铜器、杂件、家具等等,过目鉴定的藏品近2000件。纠正了许多原先鉴定的错误,为馆藏文物的科学管理与利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朱家溍,字季黄,原籍浙江萧山新塘朱家坛村。1914年生于北京,2003年去世。生前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

    125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靳尚谊自述经典代表作品(下)
    靳尚谊自述经典代表作品(下)

    《梳理》自述:靳尚谊创作了许多精美的人体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品格,显现了一种更单纯和宁静,画家通过洒脱的边线处理,形体转换,明暗关系,创造了和谐、宁静的现实人物,具有雕塑感和厚重感,形成了一种圣洁的崇高的美感。《双人体》自述:这是我第一次画双人体,用古典方法画。这幅作品整体处理比较好,体积感、厚重感都很到位。画人体比画着衣模特难。年轻女人体更是世界上物体中最复杂、最美、最难的造型,尤其色...

    171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画西化:是把马养好还是培育骡子[图文]
    中国画西化:是把马养好还是培育骡子[图文]

    中国画是在写意、传神中表现笔墨情趣并将诸多文化形态(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独特画种。这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和重在写意的艺术表达,是中国画之所以为“中国”画的根本所在。目前,在一些受西画风格影响严重的“海归”画家中,很多人都在以西画的创作理念来营造画面。比如,有的运用“焦点透视法”并效仿水粉画和水彩画的画法,有的还效仿木炭画...

    49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风格琐谈[图文]
    风格琐谈[图文]

    吴昌硕临石鼓文每个人都有个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艺术上讲的个性却不能完全等同于人的个性。作品中的艺术个性,或者叫风格,反映的是人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刘熙载在《书概》里讲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所谓的“如其人”,如的是“其学”、“其才”、“其...

    144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群峰起舞线作曲  “姚氏焦墨”又一峰[图文]
    群峰起舞线作曲 “姚氏焦墨”又一峰[图文]

    姚伯齐近照姚伯齐为人很朴实、特本分、懂感恩。为艺则很执拗、好钻研、喜创新。他的艺术作品有如下三个显著的特征:一:姚伯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学习研究和理解,尤其是对书法艺术有深度的钻研。在书法线条为国画创作服务时,他能游刃有余、出神入化的驾驭于广大粗犷与细致精微中的相互转换,能做到“心中有山、笔下有峰”的天人合一的创作境界。二:姚伯齐时刻以创新精神引领艺术创作。他的...

    149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以法写心,质实空灵——简论张德林的书法世界[图文]
    以法写心,质实空灵——简论张德林的书法世界[图文]

    张德林书法“书法”之道,一是写心畅意,二是明理法趣。技术过关,文心弥漫,重在修行。来自滁州“醉翁亭”畔的张德林先生清涤尘滓,参禅悟道,看淡尘俗羁绊,沉练笔墨春秋几十载,终得佳境,他的心性伴随着线条的“喜感”从纸上彰显开来。“书道”之功,甚为抽象,玄妙莫解而又真实存在。张德林业已打破诸般书体的成法与规...

    27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邵亦杨:从绘画到影像[图文]
    邵亦杨:从绘画到影像[图文]

    德国艺术家里希特作品一关于记忆模糊的影像与真实的现实—里希特和它的相片画德国艺术家里希特(GerhardRichter)在当代艺术界享有巨大声誉。当20世纪70年代观念艺术大行其道,绘画濒临死亡时,他为绘画指出了新的出路。相片和相片画是里希特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利用相片做画并不新鲜,历史上许许多多的艺术家都曾借助相片作为创作的辅助工具,尤其是肖像画家。对于很多人而言,相片是记忆的...

    33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曹恩祥:六法当从传写入[图文]
    曹恩祥:六法当从传写入[图文]

    曹恩祥“六法”当从“传写”入曹恩祥的学艺历程中多有名师指点,又是娄东画派的传人。或许正因如此,谈起对书画一道的发展现状,他的观点也始终中正平和,但在包容中也不乏忧虑:“人贵立品,画贵立气。人的品质对画的气质是有影响的。现在我也去看一些画展,常常是满怀希望而去,灰心失落地回来,画的基础不牢、品格不高、缺乏正气…&helli...

    114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孙克:王奇寅新水墨画[图文]
    孙克:王奇寅新水墨画[图文]

    这些年来我国画坛一派繁荣兴旺,名家辈出,新人涌现。王奇寅正是在青年中涌现的富有才华、头脑清晰、具有使命感的画家。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成长中的青年,有更多的沉稳与成熟,这很可贵。王奇寅很善于动脑,他的画力图利用新技法造成的肌理特征,烘托一种氛围,渲染一种意境。正是这个意境,首先为观者所感受到、被吸引、被感染,接下来,是内行和有品味观众才会玩味这笔墨与技法的独特性。对花鸟画来说,意...

    200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