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厘清法律文化内涵 再谈文物交公之举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龙眼 点击 :

顾骏

10月28日中午,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老人武靖远去外面捡树根,回家途中捡到一尊铜器后,找到镇文化站负责人,上报挖到了一个“铜盆”。经初步判断,此樽铸造于商代晚期,距今大约3600年。虽说不上价值连城,但也颇具研究意义。老人家境不富裕,但他表示“文物是国家的,捡到了就应上交国家。”近日,该县给老人颁发了荣誉证书和3000元奖金。

堪称姊妹篇的是,10月26日凌晨,陕西丹凤一公司员工李磊在作业时,在黏土堆里发现一把古剑,交给了丹凤县文物部门。经文物部门证实,李磊上交的青铜剑距今约有3000年历史,为战国时期楚国青铜剑,县里给李磊颁发了荣誉证书,奖励了500元。

两位公民先后捡到文物都上交了国家,并得到奖励,按照现行法律,这么做属于“天经地义”。因为相关法律规定,地下埋藏的文物归国家所有,公民捡到了,上交国家,可以得到表彰奖励,如果私藏就是违法乃至犯罪,所以两位公民的行为看来没有任何问题。可是一些网友却从文物的市场价值和政府奖励的巨大落差着眼,提出奖励是否过少,不足以鼓励公民普遍效仿这两位的义举。更有人不顾公民有义务将捡到文物上交国家的法律规定,认为许多文物原本只是私人物件,主人不在了,原来的所有权无以着落,应该奉行“谁捡到归谁”的原则。

对此,有律师论证说,在其他国家确实有土地中的埋藏物归土地主人所有的规定,但在我国因为土地都是国有的,所以埋藏物也归国家所有。论证看似有理,却无意中捅出了一个漏洞:全国土地上产出的一切是否都因为土地国有而必须交给国家?大江大河里不受生态法律保护的鱼蟹是否也属于国家所有,个人除了养殖之外就有“私藏”之嫌?戈壁滩裸露的玉石是否都属国家所有,鸿运高照的游客如果私自带走,等同于盗窃国家财产?深山里长的野山参堪称稀世珍宝,进山挖到“棒槌”的老农是否也已几近犯法?近年来一些地方农民发现“乌木”都被地方政府收归国有了,这究竟是因为乌木有文物价值还是有经济价值?

更为难的是,现在普通人捡到别人丢失的东西,如果“昧下”了,没有交还失主,在法律上属于“不当得利”,侵占别人财产,价值达到一定数量,就属于违法乃至犯罪。所以,即便失主没有找上门来,也最好交给国家。可是为什么拾到的东西在未经失主同意的情况下,物权不能随便在个人之间发生转移,但却可以合法地发生由个人向国家的转移?个人交还失主后,哪怕失主出于自愿,同意将部分价值馈赠给拾得者,后者如果“笑纳”,也会受到公众质疑,认为玷污了“道德纯洁”。但交给在整个过程中既没有耐心等候,也没费心寻找,更没经历“贪婪与良知之冲突”的国家,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这又是什么道理?

这里的关键不是法条如何规定,也不是法理如何论证,而是特有的法律文化所使然。现代法律往往将国家看做与公民个人签订“契约”的平等主体,当个人不能随便侵占别人的遗失之物时,国家也不能随便通过公民上交而获得遗失之物的所有权。所以有些国家的法律就规定,个人拾得遗失之物必须交给有关部门,但一则需是失主寻回失物后,必须给拾金不昧者一定比例的回报;二则如果没有失主报失,超过一定时间后,失物就归拾得者所有,不会自然归国家所有。而在我国的法律文化中,国家具有超越个人的至上性和优先性,适用范畴并不一样,所以文物也好,乌木也罢,无主失物也一样,物权随便在个人间转移是有问题的,但向国家转移则是毫无问题的。当然,如果国家同意发生这样的转移,那就没问题了,所以,河里钓几条鱼,山里挖点草药是可以的,但要将“铜盆”或乌木之类的特殊物品占为己有则是违法甚至犯罪的。

法律常被视为文化,那就是说,法律规定不是纯粹的逻辑建构,而是历史传统的演绎,一定有某种依据,要想完全跳出传统来解读法律,常常会不知其所然。

相关文章

  • 吉尔伯特和乔治:他们的存在就是艺术[图文]
    吉尔伯特和乔治:他们的存在就是艺术[图文]

    吉尔伯特和乔治(GilbertandGeorge)这个英国当代艺术史上合作最长的艺术家组合,这对行为和艺术都极具戏剧色彩的生活伙伴,在1993年中国个展后,就从中国观众的视野里消失了近20年,2012年的香港白立方开幕个展,使得他们和他们的艺术又再次回归中国。伦敦东区,这个英国最著名的艺术区,是众多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聚集地。吉尔伯特和乔治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此扎根,由于他们特立独行的个性,永远...

    167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专家教你品鉴紫砂壶[图文]
    专家教你品鉴紫砂壶[图文]

    近日,北京赞华艺术之家举办了关于紫砂壶的座谈会,邀请了大学教授、杂志主编、画家、评论家、收藏家等。与会的人虽然职业不同,但对紫砂壶的喜爱是相同的。大家从紫砂壶的泥料、做工、设计、版权、审美、创新等方面发表了个人见解。本版作了详细采访,希望对紫砂壶爱好者有所启发。紫砂壶泡茶为什么好喝张守智(清华美院教授)在宜兴的黄龙山上,蕴藏着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甲泥,这种泥矿开采出来后呈夹层状,称为&ldq...

    158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刘玉来:人体艺术一波三折说[图文]
    刘玉来:人体艺术一波三折说[图文]

    人间真是纷纭复杂,特别是当把人诸方面的欲望都攉动起来后,那纷纭劲儿可就不是谁能操控得了了。说书人讲话: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高尚,可以令你五体投地;下流,可以令你作呕气绝!人体可以是最高尚的艺术,也可以是最下流的亵渎。前几年我们大街上出现过一群人围着个光哧溜的女模特摄影,出现过饭馆里一群人围着个玉体横陈,上摆酒菜下箸的新闻,后来四川又出现了选美大泄光的“乐子”!一...

    105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花鸟画名家——徐斌和他的小写意花鸟[图文]
    花鸟画名家——徐斌和他的小写意花鸟[图文]

    徐斌号子云,又号大丰堂主,浙江衢州柯城人。徐斌这个人很低调,使他没有在当代花鸟画坛的浪潮中随波起伏,而是过着一种平和恬淡的生活。虽然今天的书画市场火爆、商品画走俏,但如何成“名”成“家”、如何应对市场,这些浮躁的功利思想仍然离他很远。他偏安于浙西,潜心花鸟画创作,执着专注,令人欣喜。徐斌自小随乡贤周一云先生学画,周一云先生是张书旂的弟子,因此他的画风...

    33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于希宁诞辰一百周年艺术研讨会发言纪要(节选)[图文]
    于希宁诞辰一百周年艺术研讨会发言纪要(节选)[图文]

    范迪安:刚刚开幕的于希宁先生百年诞辰大型展览,引起了从领导到美术界、到普通观众的极高的评价,尤其是感动。我们对于希宁先生的艺术创造与贡献,特别是在20世纪中国画的传承开拓创新上作出的努力都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我经常想一次大型的展览特别是一次经过学术梳理论证筹备的一个综合型的展览,能够对一位艺术家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特别是在艺术上的一些重要的文化特征给予新的评价和新的认识。这也是我们今天在一个新的文...

    195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高歌与于本平:修为与救赎[图文]
    高歌与于本平:修为与救赎[图文]

    高歌作品《新天新地b》200cm×300m亚麻布丙烯木炭2012年对于高歌、于本平两位艺术家来说,艺术是他们的职业,基督教则是他们的信仰。《7日》、《三一颂》和《重生》是艺术家高歌近两年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系列作品。该系列作品是他对过去一直探讨和表现“冷抽象”或“多级抽象”概念的一次延展。在其早期的“冷抽象”作...

    55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格林伯格:列宾的苏联油画是庸俗艺术[图文]
    格林伯格:列宾的苏联油画是庸俗艺术[图文]

    “二战”之后西方最权威的艺术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以及其所重点推崇的美国表现主义画派成为中国艺术批评家们常常讨论的议题。“当下有很多人说中国没有评论家,评论家太弱等,那么我们向西方一些重要评论家学一点什么东西,我觉得至今为止,格林伯格依然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的一位批评家。”“最近的20年文献表明,人们对格林伯格的重要性越...

    99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汉代玉器“汉八刀”和“游丝毛雕”技法最突出[图文]
    汉代玉器“汉八刀”和“游丝毛雕”技法最突出[图文]

    汉代玉辟邪汉代玉器继承了春秋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并有所变化和发展,把中国古代玉器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汉武帝首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以礼器、佩饰为主的儒家玉器体系,也因此得到了大力扶持。汉代玉器的材质主要是和田软玉。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新疆和田美玉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进入中...

    84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陈虻的理念能帮人做一次精神上的整容”[图文]
    “陈虻的理念能帮人做一次精神上的整容”[图文]

    《生活空间》则是陈虻制作的一个家喻户晓的电视栏目。图片来源:《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附“陈虻纪念碟”“我们追求的全都是标准答案。陈虻就截然相反。他衔接了遥远的纪录片理论,而且最重要的是开启了那些创作者自己。”东方早报:陈虻的理论对于一个想要拍纪录片的年轻人是否浅显易懂?李伦:没错。陈虻的理论操作性极强。他不是那种提出一个哥德巴赫...

    155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莫言:没有文学艺术生活就没什么意思[图文]
    莫言:没有文学艺术生活就没什么意思[图文]

    雷嘉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前天揭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毕业于该校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的莫言出任中心主任。莫言向国内外优秀作家、诗人、翻译家、汉学家、学者发出邀请:“欢迎你到北师大的校园里走来走去。”没有文学艺术生活就没什么意思据了解,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将定期邀请国际著名作家、诗人、汉学家、翻译家来中心交流、创作和讲学;定期邀请国内重要作家或诗人作为“...

    76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术是娱乐养子
    艺术是娱乐养子

    当代艺术想要在中国的艺术界发现趣事并不容易,因为不少年轻人对传统艺术并没有时刻关注的瘾头,85后罕见创新的艺术名家也令人心生厌倦,而时下不少新生代艺术家们动辄将性和政治引入话题,简直比吃饭睡觉还频繁,结果是如果你还愿意看点艺术八卦,页面设计得有猫扑影子的嘿社会这类媒体倒可以帮你找点乐子。艺术在中国很无趣,尽管这说法既狭隘又偏激。在这个让人有些撑不下去的冬季,艺评人朱其最近的发言让一些人找到了...

    53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让每个字都有生命力[图文]
    让每个字都有生命力[图文]

    王向东书法不断有人向我说起王向东先生,说起他的为人,他的字。说他人好字也好。我见到他是在一个夏末秋初的时节。经朋友介绍,一个敦厚、和善、面堆笑容的中年人站到了我面前。他先拿出一本他著作的钢笔字速成教材和一本他的书法作品集,然后从一个蓝色布兜里掏出一叠楷书、行书新作。顿时,我的室内散发出一阵淡淡的墨香。观向东先生的字,对我来说可谓是美的享受。他的字横看顺心竖瞅顺眼,该有的全有,不扭捏,不做作...

    155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宗峰:我眼中的曾梵志[图文]
    宗峰:我眼中的曾梵志[图文]

    曾梵志2013年10月5日香港苏富比晚间拍卖专场上,由尤伦斯夫妇送拍的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以7000万港元起拍后,经过5名竞投者持续20分钟的角逐,最终以1.6亿港元落槌,加上佣金为1.8亿港元。中国当代艺术由此进入亿元时代,曾梵志成为亚洲最贵艺术家,位列全球最贵在世艺术家单品第七。我和曾梵志在一次活动中经好友皮力介绍认识。2010年左右我们的交流开始比较多。男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是能够彼此...

    140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谈中国书画的丑书[图文]
    谈中国书画的丑书[图文]

    傅山《五言诗隶书轴》董水荣品书如品酒。读清朝伊秉绶书写的对联“诗到老年惟有辣,书如佳酒不宜甜”,说的就是品书的感受。我们听到大家对书法的评价基本是两个字:“美”与“丑”。这种说法停留在直观的视觉欣赏层面,没有更深入地涉及到书法背后的情愫、灵性、情怀、观念等等。虽然对于一般的读者不必要有如此深入的研究。但是“...

    52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孙克:王奇寅新水墨画[图文]
    孙克:王奇寅新水墨画[图文]

    这些年来我国画坛一派繁荣兴旺,名家辈出,新人涌现。王奇寅正是在青年中涌现的富有才华、头脑清晰、具有使命感的画家。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成长中的青年,有更多的沉稳与成熟,这很可贵。王奇寅很善于动脑,他的画力图利用新技法造成的肌理特征,烘托一种氛围,渲染一种意境。正是这个意境,首先为观者所感受到、被吸引、被感染,接下来,是内行和有品味观众才会玩味这笔墨与技法的独特性。对花鸟画来说,意...

    200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