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李铁夫:美术史上一座独立的方尖碑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小猫咪 点击 :

20世纪初期,不少中国艺术家都试图从西方寻求方法,为沉寂的中国画坛添上朝气。其中,徐悲鸿和林风眠在1919年负笈巴黎,刘海粟则在1926年将西方美术教学法如裸体模特教学引入上海。然而在他们之前,李铁夫于1887年就在海外学习油画艺术。他被认为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首个成熟学回西方油画语言的中国人。在他毕生的艺术实践中,将西画技巧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走得至深至远。

“出岫闲云宁有意,在山泉水本清流。”李铁夫生性孤僻,不苟于世俗。即使生活落魄,他也绝不肯屈就人格。可以说,他性格中的决绝孤傲,激励出他在艺术中至真至纯的表达。但长期以来,李铁夫被人们遗忘在百年中国美术史的一个角落。该如何重新认识和定位李铁夫在中国美术史上的价值?南方日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广州美院教授、评论家谭天,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广州美院教师许以冠。

专家访谈:谈影响

他与徐悲鸿对美术史的意义不同

南方日报:与徐悲鸿等大师相比较,李铁夫有哪些未被大家认识的价值和亟待整理发掘的部分?

谭天:2000年日本举办过一个东亚西洋艺术大展,第一张画就是从广州美院借去展览的,日本人承认李铁夫是东亚油画第一人。也就是说,他的艺术在整个东亚都具有影响。

他比徐悲鸿早30年出去学画。或许从某种角度看,他达到了徐悲鸿油画艺术中没有达到的高度,他的油画更正宗,一是技法,一是对油画艺术本身的理解。有评论家认为,徐悲鸿是一个西方艺术的好学生,但是独立画一张静物创作的感觉没有李铁夫好。同是画一张静物,徐悲鸿早期留下的作品不少是习作,而李铁夫已经是独立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含量是不一样的,达到的层次也是不一样的。

然而对比徐悲鸿等人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来讲,李铁夫缺少了公众意义,他没有从事过公共教育事业,这是他先天孤傲的性格使然。他觉得艺术家该是超群的,他的爱好是革命和艺术,艺术作为他退出革命隐身的地方,是他的栖身之所。但徐悲鸿是把艺术当成事业,教育作为后援,两个人的出发点和归属是不一样的。所以,徐悲鸿在中国有影响因为他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特别是写实主义教育的奠基者,他有很多学生形成很大的一个群体,让他站在金字塔的尖顶。但李铁夫不是这样,在某个意义上,李铁夫在美术史就像一块独立的方尖碑,但没有金字塔那么醒目。

许以冠:李铁夫在上世纪20年代前后已经画出油画《音乐家》、水彩《纽约郊外》等高水准的作品,其时,在国内康有为、陈独秀、蔡元培等对改造中国艺术提出各种主张,借用西方写实主义的方法改造中国艺术被认为是道路之一,当时徐悲鸿、林风眠等还没出国学艺,李铁夫的艺术本来可以作为最有力的例证,但由于时空的错位,他在国外的创作不为国内所了解,未能在这一进程中起作用。上世纪30年代他回国后又逢国难,颠沛流离,他的艺术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也未能在美术教育方面发挥作用。李铁夫在1952年去世之后,他的艺术经验没有被美术界研究和学习;直到1979年,对他的研究才真正开始。上世纪80年代后,西方多元的艺术思想涌入,对油画语言的研究没有成为中国油画创作的重点,他的油画本体语言的艺术价值没有被充分认识。目前,他的艺术成就日益受到关注,研究他的艺术和经验,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谈价值

创作中表现东方写意精神

南方日报:如何看待李铁夫绘画里的“折中风格”?

许以冠:李铁夫的创作从时间上分为国外与国内两个时期,都有着折中的特点。国外时期,他对西方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有深刻的认识,选择了结合西方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风格的折中道路。表现在:他在国外时期的油画创作偏于古典主义,但水彩画却具有明显印象派风格;他的油画遵循古典主义的创作理念,又有印象派的一些技法特点。他在回国后的创作中,开创性地把纯正的西方艺术语言与中国书画创作的精神追求和创作元素相结合,创造了“中国油画”的新模式。

对艺术风格的选择与画家学习西方艺术变革中国文化的目的相联系。徐悲鸿受到康有为的影响,主张引入西方的写实主义改造中国艺术,对后印象派以及野兽派某些画家持批评的态度。而林风眠则主张学习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李铁夫学习西方艺术的重点在于艺术规律和语言的探索,以包容的心态学习西方艺术,并寻找一种东西方文化结合的方式。李铁夫有着开阔的艺术视野,折中风格基于艺术发展规律的独特见解和一个中国人的文化立场所作出的选择。

南方日报:李铁夫毕生的艺术实践里,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许以冠:正如画家杨飞云所讲,李铁夫是中国油画创作的开启者。中国画家对油画语言的探索还需要很长时间。李铁夫对西方造型艺术规律的深刻理解,他对立体造型的“one、tow、three”见解非常到位,深入浅出。他的创作体现出的西方绘画艺术的造型修养,是当今中国油画家学习的典范。

其次,李铁夫对西方艺术的发展历史有独到的见解,并融会贯通地运用到艺术创作中。他的艺术体现了自古典主义到印象派的学习,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关注。他的艺术风格的确立和发展就立足在这基础之上。我们应该学习李铁夫先生的创作经验。他纯正的艺术语言是艺术精神和创造力的高度统一体。

李铁夫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使他能够成功地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西方的艺术语言当中,为中国油画创作探索出一条道路。同时,出于深切的社会关怀和责任,他把这一种新的语言运用到表现中国的现实生活中来。这些,在当今的艺术创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评论家说

远赴欧美求学的广东现代油画先驱

陈滢(研究员、原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

近代广东是中国最早出现美术留学生的省份。当时的美术学子是到美洲(主要是美国)去的,这与那里聚集着广东华侨有很大的关系。从19世纪末开始,广东先后有李铁夫、冯钢百、梁銮、刘博文、赵雅庭、黄潮宽、朱炳光、梅崙昆、余本、李秉、关金鳌、陈锡钧、陈瑞璋、梅兰鋆、关墨园等人,远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学习美术。

李铁夫(1869-1952,广东鹤山人)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到西方学习绘画的人。冯钢百(1884-1984,广东新会人)于1900年到墨西哥,1908年转赴美国。在美国期间,冯钢百跟从现实主义名师罗伯特·亨特学习达11年之久。冯钢百的写实油画厚实、严谨,从其曾经入选墨西哥全国美术展会的《洗衣女》、《工匠》,以及在美国创作的《马夫》、《漂泊者》等油画中可见一斑。冯钢百在国外的肖像画,有相当部分是以华侨为对象的,他以浑厚的笔力,画出了中国人的气质和性格,表达了东方人的情感。

余本(1905-1995,广东台山人)于1918年到加拿大,1925年考入加拿大威尼柏美术学校,跟从写实主义画家费士佐路学习。1929年转到多伦多的安德里奥艺术学院深造,在加拿大“七人画派”的著名画家麦当努、彼蒂和庄士顿的指导下习画。余本在校成绩优异,多次获奖。他在加拿大创作的《拉琴者》(又名《奏出人间的辛酸》)、《月琴》和《希望》三幅油画入选安德里奥省绘画协会展览。《拉琴者》还入选在渥太华举办的“加拿大全国美术展览”和TORONTO世界博览会。

……

早期到美洲学习的广东画人,其学习的环境是上乘的:20世纪初美、加美术的现实主义氛围,以及他们师从的世界知名艺术家,给予他们深刻的影响。而就个人气质而言,他们大多具有纯艺术家的宁静心态,于是出现了李铁夫、冯钢百、余本这些中国油画史上出类拔萃的写实大家。

在20世纪前期,广东到欧洲(主要是法国)学习美术的人数也不少。欧洲是油画的诞生地,而法国从18世纪后期开始就是世界美术的中心,对艺术青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当时从广东去欧洲学习美术的有林风眠、李金发、陈宏、陈角枫、司徒槐、司徒乔、胡善馀、谢天济、符罗飞、郑可、李慰慈等,由美洲转去欧洲学习美术的广东人则有关金鳌、陈锡钧。

1918年,林风眠(1900-1991,广东梅县人)到法国。此后,到法国学习的有司徒乔(1902-1958,广东开平人)、胡善馀(1909-?广东开平人),以及到意大利的符罗飞(1896-1971,海南[时属广东]文昌人)亦是广东美术学子中的佼佼者。司徒乔以巴黎丰富的博物馆与画家工作室为课堂,胡善馀与符罗飞则在美术院校接受严格的训练。胡善馀的油画《自画像》与《静物》入选法国1934年的春季沙龙;符罗飞的三幅油画入选1935年的威尼斯国际艺术赛会,并为该会收藏。同年还出版了《符罗飞油画集》。符罗飞被意大利人称为是“罕见的心灵画家”。

……

从19世纪末开始、延续了半个世纪的中国留学生热潮造就了广东现代最早的一批优秀油画家。这些远涉重洋的岭南学子,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美术的第一步。在欧风美雨的熏陶下,他们都以超越中国传统绘画为价值取向,分别接受当时欧美各国不同的绘画艺术。他们以其热诚、勤奋和才华,背负起异彩纷呈的“他山之石”返回祖国。

作品欣赏

点评人:许以冠(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广州美院教师)

《未完成的老人像》

点评:在李铁夫的所有油画作品中,这是颇为特别的一幅。不仅作品处于未完成的状态,而且作品强烈的技法语言也与其他的作品不同。画面突出的特点是笔触的运用。画家如同雕塑家般,为了抓住对形体的强烈感觉,快速地塑造形象。留在画面的笔触既像是粘附在结构之上的泥巴痕迹,又像是刀劈斧砍,画中人物像一尊未完成的雕塑。另一特点则是对色彩的运用。光源和环境的色彩、头部不同部位的色彩倾向被强调,但色彩的过渡和倾向又恰到好处地统一在画面的色调节奏之中。用极其概括的笔触表现对形体的精准理解和“形色一体”的表现方法,正体现了李铁夫折中风格的审美追求。

《黑发少女》

点评:李铁夫这幅作品完全聚焦于少女忧郁的脸庞,通过边线的虚实变化和转折关系,表现脸部与空间的关系,这种处理方法不仅需要良好的造型能力,更需要高度的主观性才能做到。全画中无一个细节的刻画,形象却具体而又饱满。画家把形体不断简约,在形体的浑圆立体与空间的表现上极为到位。整张画的深紫色调极富精神内涵。这种色调以及人物的沉静姿态也令我们联想到美国画家惠斯勒的画面。作品体现了西班牙绘画大师委拉斯贵支对他的影响。

作品创作于1924年,这说明在回国前李铁夫的绘画已经达到很高的造诣。这幅技巧成熟含蓄的作品,代表了他在美国时期创作的最高标杆。

《鱼尾》

点评:李铁夫对鱼类题材的兴趣可以追溯自切斯对他的影响。李铁夫的鱼类题材作品展现了画家纯熟的油画技巧和独特的表现方式。作品平实、含蓄,不炫技,可以看出画家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鱼尾》应该是李铁夫晚年的油画作品。画家晚年的作品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采用薄画法,一是注重“书写”方式在油画表现中的运用。该作品中,观者似乎能够感受到刮了鳞的鱼皮顺滑、鱼肉紧致的质感,闻到切开的鱼肉腥味。作品在油画技巧上虽然没有早年的丰沛和犀利,却多了一份返璞归真的睿智,使油画作品具有了“中国式”的气象。

《画家冯钢百》

点评:1930年李铁夫回国,《画家冯钢百》创作于1934年,作品与国外时的创作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作品一改过去的谨慎,表现了对象的强烈感觉,对结构的了然于胸,表现游刃有余,用色上没有早年学院式幽暗的做法,更具有印象派的特点,同时,巧妙地把人物结构在光影下形成的色彩层次通过书写的笔调表现出来,一气呵成,大大加强画面的表现力。在油画语言表现方面是中国写实油画的一个高峰。

《二次革命失败蔡烈士锐霆就义时写实》

点评:创作于1946年,是李铁夫先生最重要的代表作。作品中开阔的背景犹如寂静的海湾,革命烈士巨大的身躯横亘在大地之上。作者充分表现了烈士的特征,手上的手铐和跌落的礼帽等细节点明屠杀主题。李铁夫以报章上的黑白照片作为参考,整体的冷色调以及对比色的运用烘托出画面阴沉的气氛,西装和礼帽组成的大块黑色、暗红色的血迹与泛黄的面容传达出强烈的视觉效果。“书写性”用笔使整个画面具有如同写生般的灵动和整体的韵味。该作品是能够反映李铁夫“革命和艺术”相结合的唯一主题创作;也是中国油画创作历史中最早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的作品之一。

相关文章

  • 用艺术的眼光看裸体艺术品[图文]
    用艺术的眼光看裸体艺术品[图文]

    图片资料中央电视台在新闻报道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时,将米开朗基罗(1475—1564)所作的大卫·阿波罗雕像的下身打上马赛克遮挡,在重播时又将马赛克抹去。这一挡一抹引起敏感的观众的强烈反响,去年在湖北美术学院门口悬挂何家英画展广告选用的全裸女作品也引发一场社会争论。关于裸体艺术品面世是一个永远会争论不休的问题,因为争...

    160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今天我们不缺记录的手段,但缺乏记录的理念” [图文]
    “今天我们不缺记录的手段,但缺乏记录的理念” [图文]

    吕新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虻的书能够在这个时候出来,也是和这个时代的一个对话。今天的纪录片导演应该都去看看这个曾经拥有的传统,今天能不能再发扬光大,重新播撒一些种子,重新唤回纪录片人的那种坚守理想的精神。”东方早报:陈虻的理念影响了一批体制内纪录片人,你觉得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什么?吕新雨:就是自觉和不自觉的问题。如...

    169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专家教你六招识别玻璃仿制玉器[图文]
    专家教你六招识别玻璃仿制玉器[图文]

    手镯几天前有位朋友拿来一件手镯(图1),让我看看是青海玉还是南韩玉?我说凭经验感觉它不属于和田玉类,而且有玻璃的质感。他说“不可能,买的时候我在玻璃板上作了刻划试验,能够刻划出痕迹来”。说着还在我的桌面玻璃板上划了一下,我用手触摸划痕,确实是有点涩感。我告诉他,玻璃的硬度可以做到摩氏7以上。其实在目前要找出玻璃的唯一确切判定依据来,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我首先测出了它...

    84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我眼中的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图文]
    我眼中的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图文]

    艺术家ElisabettaBenassi在意大利馆的作品马琳图国家馆的设置,是威尼斯双年展区别于其他众多双年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自1895年威尼斯双年展创立以来,各个国家指派艺术家入驻代表国家的场馆这一传统就一直沿袭了下来。在威尼斯双年展创办的头50年,参与国家不足20个,而在1950年之后,参与国家的数量开始迅速增长,自2011年的休整翻新之后,军械库扩大了它的容纳空间,因而能够为国家馆提供更...

    38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裹挟在商业利益之下的青年艺术家[图文]
    裹挟在商业利益之下的青年艺术家[图文]

    “HIHEY中国未来——新兴艺术家计划”随着前一阶段国内大规模青年艺术家群展的纷纷落幕,“青年艺术家的成长”、“艺术品低端市场前景”、“艺术品消费产业化”等成为业内讨论的话题。那么,大型“汇展”、集中推广的模式,能否真正做到扶持青年艺术家?能否为沉闷、...

    197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丁方:大师杰作引我们重返正途[图文]
    丁方:大师杰作引我们重返正途[图文]

    佛罗伦萨文艺复兴圣地国家博物馆(微博)与意大利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佛罗伦萨文艺复兴作品展,是近年来少有的高水平展览,体现了我国学术水平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众所周知,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之一,群星灿烂、大师辈出,该展陈列的大师作品,题材多为肖像,无论在整体构思方面还是其技巧方面,都体现了强烈的文艺复兴美学特征。肖像是当代社会中最为滥觞的视觉形象,如果说我们对人体尚不熟稔的话,那么对于脸...

    92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穿Prada的“农民”蔡国强[图文]
    穿Prada的“农民”蔡国强[图文]

    蔡国强的精神气质是农民式的,其精神资源大量来自故乡。说蔡国强像农民或者干脆就是个农民,并非对他的污名化。蔡国强是最能理解中国农民、最愿为之代言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去年3月,他在中国寻访了9位农民发明家,收购了他们的飞碟、飞机和潜水艇,将其搬进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开幕首展上。都说,城里人往上数三代,都可能是农民。不过,我听过的为农民做的最有力辩护来自艺术家蔡国强,他说:“80年代末我出国时...

    142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六探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六探

    在齐白石书画一生中,他画了不少以老鼠为题材的作品。我们纵观中国有史以来的美术作品,虽然也有以老鼠为题材的,但像他这样画了不少的现象的确少见。近代在民间有老鼠娶亲类民俗画,而正经文人画作中能见到的最早的只有现藏故宫的明皇帝朱瞻基的“苦瓜鼠图”了。此后的老鼠绘画作品或纯为游戏之作,或者用老鼠来针砭时事。齐白石生活的年代里,像清末名家虚谷、赵之谦、任预,到近现代的、张大千、溥心畬...

    121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水墨韵味与西画的完美融合--潜力的女性人物画家铃番[图文]
    水墨韵味与西画的完美融合--潜力的女性人物画家铃番[图文]

    铃番,1980年出生于北京,本名王霞。现为中国名家书画艺术院院士,中国国画艺术书画院院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校期间跟随汪港清、韦红燕、王晓辉等老师学习。毕业后拜淮阴美协副主席王兴华为师,专注于中国人物画的钻研。王霞的写实风格的写意人物画,感觉像粉彩画,画中融合进了水彩和油画的技法。她的笔墨和色彩的很好地运用在作品中。不同于时常看到的国画人物,她的画富有立体感,非常的现代,时而给人一...

    158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又遣心志上笔端——品李铁映绘画作品集《心游迹》
    又遣心志上笔端——品李铁映绘画作品集《心游迹》

    最近,得李铁映同志绘画作品集《心游迹》(文物出版社2011年出版),眼睛为之一亮。徜徉在铁映同志艺术作品的海洋里,欣喜、感慨、沉思、悟顿、励志等多种情感涌流心头。早知道铁映同志哲学思想的火花随时在头脑里闪烁,与人交谈时,常爆哲理名言。也早知道铁映同志酷爱书画,特别是从一线工作岗位退下来后,常常是静心凝气而又热情奔放于尺牍案头。但没料到他在书画艺术上有如此可喜可贺的成就。在铁映同志的艺术作品中,既...

    149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徐佳和:《时代肖像》,为谁画像?[图文]
    徐佳和:《时代肖像》,为谁画像?[图文]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新推出的展览“时代肖像——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的展厅里,随处可见隐含着的对比与互相映衬的关系。从“人民”到“人”,从“我们”到“我”,从复数到单数,从群体到个体,从真实到魔幻,艺术作品中的主体——人物肖像在中国三十...

    154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郎绍君:中国画仍缺领头羊[图文]
    郎绍君:中国画仍缺领头羊[图文]

    记者江村“现在是中国历史上画家最多的时期,仅北京就有10多万人,然而问题是,人数够多,有质量的太少!”70多岁的郎绍君是近现代中国书画理论权威、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指导导师,多年不到上海的郎绍君前不久在上海观摩部分书画展后接受了早报采访,言谈间对当下中国画的忧虑之情溢于言表。郎绍君曾发表大量关于中国古代美术、近现代中国美术和当代美术的论文和评论文章,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影...

    28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试论虹叟之说[图文]
    试论虹叟之说[图文]

    编者按:收藏界对于创新型艺术家的认知,普遍来说是相对滞后的,而对于艺术作品的认识,往往首先是受主流社会思潮的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艺术品收藏家们注重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如溥儒、金城、陈师曾等一些有着世家背景出身的画家,无论是市场的认可度还是画坛的号召力,在当时都是翘楚一时的;其二则是海派艺术看重画面富丽的审美观念。但这两个因素,在近百年之后的今天,都已经不是决定作品价格的主要因素。2...

    166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艺术衍生品正渐行渐近
    艺术衍生品正渐行渐近

    艺术衍生品正渐行渐近热衷于生活情趣的文艺青年们和追求高生活品质的中年老范,不经意间发现曾经熟知的艺术大师们的艺术作品呈现在丝巾、茶壶、餐盘、抱枕上了,这也给他们带来一丝内心的喜悦和亲切。这种与年少追星的狂热完全不同,更多了一份内敛和沉淀。这种亲切每日都会随着生活的流动无意识的散漫开来,让岁月的精神与文化的激励伴随,荡涤社会的浮躁,构建人们内心自我的一方乐土,在与艺术和大师的对话中,生活因此多一...

    102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刘玉来:浅议文人画与画家画的品位差异[图文]
    刘玉来:浅议文人画与画家画的品位差异[图文]

    大山深处绘画初始,画家运用手中的绘画工具描绘视觉中所见到的,目的主要是功用性,为此所追求的是达到应物象形。其中虽强调了美术的美化作用,但主要的是要真实的再现被描写的对象。可见“再现”是画家画最原始的动机。在中国画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文人画曾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代替了画家画。具体时间大体在北宋,根据就是苏轼的诗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最起码那个...

    146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