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画资料 | 评当代100位书法家(23)

时间 : 2024-04-26 投稿人 : 侍侍 点击 :

45、江苏徐利明主攻行草,而且出道很早,良好的院校氛围也为他的艺术发展提供了滋养的土地。看过他的创作视频和大量作品图片,我觉得他的草书线质不过关,用笔为了追求畅达总喜欢甩,“洒落”过甚,线条虚飘而没有力度;在结字上左低右高的惯常化运用也使草书的笔势、结字之“变”受到了损害。草书贵在整体感的把握,一笔、一字、一行都要有全局观念,如果有全局观念,那么他的结字不可能总是那么雷同化,用笔也不可能总是那么虚飘。很多人写草书,尤其是大横幅,全局观念不够,笔线是在文字简单排列下的流走,在书写中他们会牢记保持激情、保持笔势不断线,以为这就足够了,其实是错误的,起码是不完善的。我们可以看看历代草书家的杰作,那些精彩之作从整体来看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矛盾对立又统一。所谓矛盾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横画,泛常的草书家写的横画总是左低右高朝一个方向使劲,很少有其他对立方向横画的运用;而高手则在大量运用一种常规斜度的情况下适时融进左高右低对立角度横画以调和、以丰富、以完善。王羲之行草书有很多横画是左高右底而打破常规,一般的临摹者把它临成左低右高人为统一起来以满足已有的庸俗审美观,大错。限于篇幅我不可能一一说明,但仅就这一个横画的变化去观徐利明的草书,就可看出其对于草书形式的理解尚需深入。

46、天津崔寒柏行书走二王、苏东坡一路,似乎还有颜真卿、何绍基的影子,总之,他走的是帖学的路子,是当代真正理解帖学比较少见的青年书家之一。初见他的行书作品心头微微一震,因为当你看惯了当下流行的满眼女性化十足的柔媚帖派行草后,看见这样比较“硬”的作品,当然会眼前一亮的:原因在于泛俗化的行草书为了达到起、行、收出现的精细牵丝会将笔锋在运行之中时刻保持一种特别“顺”的状态,而且笔尖按下去之后还要可以轻而易举地弹立起来,而若达到这种状态一般书家就不敢按笔,线条会很细,很细的结果通常是甜媚通俗了。其实看看帖学的巨擘王羲之,他也不是每个帖用笔都写得很细,“很细”是今人对古人观察不细、误解祖宗的结果,如白蕉、沈尹默、邓散木、启功等等。当然并不是细就是错的,这也是一条帖学之路,问题在于过滥并形成“唯一”的潜流时,人们会产生审美的逆反心理。在这种情况下,看看崔寒柏的字自然就不同了。苏东坡的字是肥的,但肥而有骨,崔寒柏的字就可称为“有骨有肉”,我一直感到他的帖书中蕴含着碑书的风骨,大气而不失精巧,字形多变墨法运用亦高出一般,目前看他的小字行草最好,大字行草稍差,但是可以看出将来立足于艺林的会是他的大草书,为什么?因为他的大草书虽然现在还未真正成熟,但是看看他对于书势的把握,整体章法的理解,用笔的多变,已经显露出非凡的艺术素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