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城垣❖图片
紫禁城城垣
紫禁城的城垣❖简介
紫禁城的城垣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代虽有重修,但整体城垣的规模和布局依然保持初建时的原貌。
紫禁城城垣呈长方形,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总长为3428m。城墙从地面到顶部高9.90m,断面呈下宽上窄的梯形,底部宽8.62m,顶部宽6.66m,内外两面各收分0.96m,接近城垣高度的10%,看上去很稳重。
城垣地下基础材料是多层灰土和碎砖,层层夯实非常牢固。墙身下用0.15m衬脚石, 石上内外两侧各砌四进大城砖(约2m厚),城垣通长是一顺一丁砌筑,并用白灰浆和江米汁掺合一起灌缝,墙体中心部位用素黄土砸实填平,直到结顶铺砖。城垣两侧砖的表层用细泥澄浆砖“乾摆”砌筑,因此表面光滑平整,既美观又有防止攀登的作用。
城垣顶部外侧砌堞墙,上置品字形垛口,通高1.34m,厚0.37m,垛口之间是瞭望口。内侧砌筑宇墙(俗称女儿墙),墙体略低于堞墙,墙顶置檐砖和琉璃披水,上覆扣脊瓦,呈“囤”形墙顶。墙垣顶部地面铺墁城砖,外高内低,略有坡度,便于雨水从宇墙下部沟眼宣泄。
相关知识科普
紫禁城的城垣
乾摆
乾(或干)摆是一种墙面的砌作法,即磨砖对缝墙面。其特点是砖的五面要经过砍磨加工(即五扒皮),尺寸较精确,正面光洁平整,棱角分明。摆砌时,砖与砖之间墙体表面不露灰,后口垫稳灌足灰浆。整个墙面无明显痕迹,表面平整、光洁,是古建筑墙面砌筑中的高级作法。
宇墙
又称女儿墙或女墙。一般指砌体不超过胸部的矮墙。宇墙多为城砖砌筑,顶部做墙帽用于防水。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沟眼
明沟穿过台阶或建筑物等障碍物的出入口,通常为券洞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