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归去来兮之《永乐大典》[图文]

时间 : 04-26 投稿人 : 年年 点击 :

文脉系乎国运

“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的编纂、流失与回归

位于国家图书馆的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在展出“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与再造”。《永乐大典》堪称“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从皇史宬到图书馆,从宫廷秘藏到人民所有,《永乐大典》的传奇经历,也是历史潮流的注脚。《永乐大典》的遭遇告诉我们:国家强盛,才能赓续与弘大文脉。

归去来兮之《永乐大典》 | 美术知识

《永乐大典》是空前绝后的古代类书

永乐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的年号,这个年号从1403年一直使用到1424年。永乐时代,是明朝国力强盛的时代。迁都北京、建设紫禁城、郑和下西洋等大事,都发生在永乐时代。永乐时代,还见证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的诞生,这部类书以“永乐”为名,是为《永乐大典》。

1403年即永乐元年,朱棣命解缙等人编纂一部类书,其诏令称:“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帙浩穰,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索之便,如探囊取物尔……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由此诏令可知,朱棣希望这部类书包举天下所有的文献,囊括所有的知识门类。类书与丛书不同,我们熟悉的《四库全书》是丛书,它依据自己的选择标准,完整收录单独的书,而类书则从单独的书中析出材料,再分门别类排列在一起。类书和数据库很像,输入一个关键字,就能查阅到散在各书中的相关材料。

解缙接到任务后,组织人手开始编书,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朱棣赐名《文献大成》。但朱棣对此书并不满意,认为并没有将天下文献囊括殆尽,又命姚广孝、解缙等人在南京文渊阁开馆重修,此项工程始于1405年,竣稿于1408年,这便是《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仅目录与凡例就有60卷,全书共计22877卷,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以《洪武正韵》韵目编排内容,“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洪武正韵》是朱元璋命宋濂等人编纂的一部韵书,它包括76个韵目,每个韵目下包括许多字,如韵目“东”下包括冬、通、桐等字。《永乐大典》就用这种方法,将纷繁复杂的内容井然有序地进行排列。

从保存下来的《永乐大典》遗册来看,它比一般的古籍要宽大得多,高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每册约50叶,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再用一层黄绢包裹,书皮左上方贴长条黄绢镶蓝边书签,标出卷数,书皮右上方贴小方块黄绢边签,标出韵目及本册次第。

像《永乐大典》这样宏大的文化工程,只有在一个国家国力强盛并留意于文化事业时才能完成。由于《永乐大典》卷帙浩繁,成书之后并没有刊印出来。1420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永乐大典》正本也从南京移藏北京。此后,直到嘉靖年间才又抄写了一个副本,而仅仅是抄写副本也花去了五年时间。

我们今天看到的所有《永乐大典》遗册,都来源于嘉靖年间抄写的副本,永乐年间的正本连一页纸也没有流传下来,它的下落至今仍是个谜。副本抄好后,收藏在嘉靖皇帝新设的历史存档机构皇史宬中,到清朝雍正年间,转移到翰林院。实际上,《永乐大典》在此时已逐渐散佚,乾隆年间曾点查过一次册数,剩下九千余册。

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利用《永乐大典》辑出许多已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书籍,但与此同时,一些馆臣也利用职务之便,将《永乐大典》携带回家,作为自己的私藏。

对于《永乐大典》而言,更大的劫数还在后面。

《永乐大典》一度被当成砖使用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书的命运也如人的命运一样,在风雨飘零中苟延残喘。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进入到了最后时刻,这年十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走了海量中国珍宝,收藏在翰林院中的《永乐大典》也未能幸免,其中以英军抢掠册数最多。

四十年后的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再度占领了北京,翰林院一带成为战场,部分《永乐大典》被战火焚毁,还有一些则被联军用来遮挡弹雨。在同时代人雷震的笔记《新燕语》中,有一则标题为“斯文扫地”的笔记,其中提到“洋兵入城时,曾取该书之厚二寸许、长尺许者以代砖,支垫军用等物。武进刘葆真太史拾得数册,阅之,则《永乐大典》也,此真斯文扫地矣。”据学者统计,在1900年的战事中,损失的《永乐大典》至少有605册。

到1912年,民国肇建,今天国家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图书馆仅藏《永乐大典》64册,不及原数的1%。而这64册成功入藏京师图书馆,与鲁迅有密切关系。原来,这64册历劫而存的《永乐大典》,被翰林院掌院学士陆润庠拿回家中收藏。鲁迅在民国成立后,出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图书馆工作,他多次以教育部名义致函陆润庠,希望他将珍藏的《永乐大典》交由京师图书馆保管收藏。1912年7月16日,这批典籍入藏京师图书馆。

当时,公共图书馆的观念仍有待更多人接受,京师图书馆的成立是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作为文献大国,其国家级的公共图书馆,理应有能与之地位匹配的文献入藏。京师图书馆的这64册《永乐大典》,开启了国家图书馆持续至今的搜求《永乐大典》的历程。

在这一历程中,郑振铎的名字不能忘记。郑振铎对《永乐大典》的兴趣,反映了时代的潮流与风向。1938年,郑振铎发表了《中国俗文学史》,这部具有奠基意义的著作,将视野转向此前并不为文学研究者所多关注的“俗文学”上,如歌谣、变文、鼓子词、子弟书等,这些兴起于民间的文学形式,其实拥有比“雅文学”更多的受众,它深刻影响了社会心理的形成。这些民间文学的材料,许多就保存在《永乐大典》中。

《永乐大典》当然不只保存了许多民间文学的材料,它堪称“典籍渊薮”,尤其它收录文献很少删改,基本保持原貌。从清代至今,对《永乐大典》的辑佚工作,让已消失的重生,让遗忘的再度被记起。

国家图书馆历百年成为《永乐大典》最大收藏地

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成为第一任国家文物局局长。1951年8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郑振铎的《关于永乐大典》一文,文章介绍了《永乐大典》的编纂、流失与收藏。同月,在郑振铎等人的策划下,北京图书馆举办了一场《永乐大典》展览,在二十天的正式展期中,总共有八千二百多人一睹《永乐大典》真迹。

1951年,北京图书馆收藏的《永乐大典》册数从前一年的109册一跃至144册,其中新增的33册来源于以下三处:这年3月,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系图书馆将所藏11册还赠中国;7月,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的提议下,商务印书馆将所藏21册全部捐给政府;8月,时任天津市副市长、实业家、收藏家周叔弢将所藏1册捐给政府。这33册均转交北京图书馆统一收藏。

郑振铎与张元济是故交。在上面提到的文章中,郑振铎介绍了商务印书馆藏《永乐大典》的一段往事:这批藏书原藏于上海商务印书馆附属的涵芬楼,在1932年日军发动的“一·二八事变”中,涵芬楼被炸毁,无数典籍葬身火海,《永乐大典》由于提前转移到了其他地方而幸免于难。郑振铎对商务印书馆此举表示由衷敬佩,评价“该馆今以历劫仅存的最珍贵的图书捐献给人民政府,其化私为公、热爱政府的心,是值得钦佩的。人民信赖与热爱自己的政府,曾不断把他们的所藏捐赠出来……他们明白人民政权会十分重视这些文化、艺术遗产,而且会十分珍重地保存、管理,供给人民大众加以应用与参考研究的。”

流散的典籍,如同漂泊的游子,似乎天然有着“凤还巢”的愿望。1951年,定居在香港的藏书家陈清华要出让一批古籍。由于陈清华的藏书素以珍贵著称,郑振铎得知此事后,迅速向周恩来总理报告。当时国家财政窘迫,但仍决定购买这批藏书,1955年陈清华第一批藏书入藏北京,其中包括4册《永乐大典》。为了让这批古籍安全回家,郑振铎要求不得乘坐飞机。

然而,谁能想到,1958年,郑振铎因为飞机失事而殉职。逝世后,他的家人将其所有藏书捐献给了北京图书馆。

时至今日,国家图书馆已成为全球收藏《永乐大典》册数最多的图书馆,224册得来不易,历百年才有这样的成绩。这其中凝聚了党和政府守护传统文化遗产的坚定决心、收藏者化私为公的襟怀、管理者对书籍的认真搜求与妥善保护,还有社会大众的关心。

文脉系乎国运。《永乐大典》的聚散沉浮,生动展示了书与人的命运是如何紧密相连的,国家强盛,才能赓续与弘大文脉。从皇史宬到图书馆,从宫廷秘藏到人民所有,《永乐大典》的传奇经历,也正是历史潮流的注脚。

相关文章

  • 传艺术之大美——特邀著名书画家周铭[图文]
    传艺术之大美——特邀著名书画家周铭[图文]

    【艺术简历】周铭,字德麓,号椟山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李宝林工作室画家;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画家;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首都书画院理事;中国萧军研究会红色文化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被中南海国礼中心聘任为“国礼艺术家”;京华美术馆山水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现代管理大学书画艺术研究员;北京米芾书画院艺术顾问。其作品以学习研究中国传统书画为根基并吸收古今、...

    192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珠山八友”瓷板画收藏家、画家叶向礼的收藏之路[图文]
    “珠山八友”瓷板画收藏家、画家叶向礼的收藏之路[图文]

    珠山八友是中国瓷版画艺术集大成者、瓷艺泰斗。清朝末年,御窑流落到民间的瓷艺大师,在景德镇多年的瓷艺创作,彼此的艺术成就获得了瓷艺界的公认,彼此之间缔结友谊,研习瓷艺。景德镇瓷艺大师“珠山八友”艺术雅集性质的社团民间的粉彩和瓷版画高手聚集一起,脱离了“组织”的他们,身心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和释放,因有着共同的志趣,在绘画上追求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风骨,正所谓情投意合。“珠山八友”是一个文化现象...

    71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喜迎党的二十大绘画作品选——著名书法、篆刻家李羊民[图文]
    喜迎党的二十大绘画作品选——著名书法、篆刻家李羊民[图文]

    【艺术简历】李羊民,文化学者、国家一级美术师、毕业于原解放军艺术学院,从事书法篆刻艺术四十余年,现任中国文化产业战略协会副主席、北京京华印社副社长等职,长期致力于书法、篆刻、刻字以及收藏、诗词创作等方面,颇有很深的造诣。先后于2013年,被评为“收藏年度人物”、“最具品牌影响力文化人物”,“当代最具收藏潜力国礼特供艺术家”,“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等殊荣;其作品被海军远洋编队首次环球...

    52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宋画语境下的诗意拓展——读林广平中国画作品有感
    宋画语境下的诗意拓展——读林广平中国画作品有感

    文 | 张廷波在中国传统绘画的演进历程中,宋画至今仍是难以逾越的史学高峰。两宋之后,无数优秀的中国绘画锐意拓新者,通过不断研习宋代艺术而获取前行的不竭动力与源泉。直至今日,宋代经典绘画仍旧是各大美术院校最为看重的主干课程。换而言之,宋画仍旧以其永不过时的文化魅力孕育着新的艺术可能。林广平《湖山春晓》140x320cm新中国美术史上,亦有不少重要艺术家,皆是通过苦研宋代艺术而扬名于画坛,如黄宾虹...

    181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早期动画中的美猴王:时代成就了经典与大师[图文]
    早期动画中的美猴王:时代成就了经典与大师[图文]

    来源: 中国文化报网站孙悟空在动画中的初次登场十分惊艳,1941年的《铁扇公主》是中国首部影院动画长片,它的历史意义不再赘述,万氏兄弟和这只猴子使中国动画一下子站在了世界动画艺术的前沿。不过,早期的动画难免遗憾,正如王可越在《大圣,何谈归来,从未离开》一文中所说,这部作品“多有文化拼贴的呈现,民族风格初露端倪,孙悟空却仍是米老鼠气质”,这和当时迪士尼《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1937年)的热映...

    153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文艺工作者须做时代引领者[图文]
    文艺工作者须做时代引领者[图文]

    学习总书记文代会作代会重要讲话精神笔谈作者:余宁(中国艺术报副总编辑)“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无论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还是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都高度关注了文艺与时代的关系这一理论要点。系列讲话充分阐明了文艺在...

    130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笔墨交响  壮伟河岳——赵忠仁的北派山水
    笔墨交响 壮伟河岳——赵忠仁的北派山水

    画家赵忠仁赵忠仁,别号养知斋主,祖籍山东青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全国公安美协副主席、中国青绿山水画院常务副院长、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北镇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锦州市公安文联主席、清华美院访问学者。先后毕业于辽宁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天津美院中国画高研班。作品《青山披翠》、《山居图》、《老屋图》、《松泉图》、《老秋色愈浓》、《初绿图》、《紫秋》、《河曲春色》、《辽西山居》入...

    122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老银器成为收藏领域又一匹黑马[图文]
    老银器成为收藏领域又一匹黑马[图文]

    近几年,老银器可以说是收藏领域最火热的门类之一,一些造型独特、品质上佳的银饰品在市场上简直供不应求!那么,老银器值得收藏吗?从历史来看,我国的老银器一般可以分为银器物、银饰品两大类。银器最早出现在商朝,到了西周,银器制作就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了。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银器,简直美得飞起,而且出现了金银镶嵌的工艺。春秋战国·银器镶嵌兽耳壶唐代人对银器非常狂热,当时制作的银器数量可观,而且工艺也很繁...

    181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显现精神魅力  张扬艺术个性[图文]
    显现精神魅力 张扬艺术个性[图文]

    中国是一个崇尚虎的民族。各艺术领域关于虎的记述与传说,可谓无处不在,长期以来,虎的形象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图腾崇拜之物,虎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瞩目一族,源远流长。宣物莫过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古往今来,对虎文化的详尽描述与真实记载,当属绘画艺术了,因“虎”、“福”谐音,古人谓“虎”即“福”也...

    74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谈苏东天书法的笔法继承与创新发展之道[图文]
    谈苏东天书法的笔法继承与创新发展之道[图文]

    欧阳修戏答元珍诗局部_副本引言:王羲之得道书作,是在自觉不知觉的巅峰状态中以技进乎道而得之,是在魏晋风度所崇尚的玄道佛的学术风气下而形成的一种境界而偶得之,是一种必然中之偶然。苏氏则自觉地掌握了以王弼玄学的本体论哲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为理论来研究实践的,是“以无为本”为其艺术理论思想,就能“以无为用,则莫不载也”。这从他《易老子与王弼注辨义》学术著作可见一般。因此苏氏抓住了汉字书法与阴阳八卦之产...

    77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彩乐华章——品读连润升中国画作品[图文]
    彩乐华章——品读连润升中国画作品[图文]

    彩乐华章--品读连润升中国画作品“中国画”是个专有名词。对于“西画”来说,它是绘画的另一类别。以国别和媒介来界定作品种类的时代早已过去,特别是当代艺术作品都将被置于同一语境下来进行评说。中国画也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将同其它门类的艺术作品一样,无法摆脱历史和时间长河的左右,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产生出诸多以地域划分的流派。彩乐华章--品读连润升中国画作品在绘画技法和表现题材上独具特点的“长安画派”,...

    68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浅聊中国现代雕塑的继承与融合[图文]
    浅聊中国现代雕塑的继承与融合[图文]

    日前,由于疫情闭馆,“雕塑基因——20世纪五十、六十年代中央美术学院雕塑教学体系构建中的多种传统”正在线上展出,线下展预计将于11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展览以三个板块回顾了央美“雕塑基因”的来源:法国、苏联与中国本土。同时,近年来一批新增补的作品也填补了馆藏空白,通过这一专题展览首次向公众呈现。“雕塑基因”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精品陈列系列之一,该系列自2012年开始,已经举办多期,是中...

    127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解码”董源[图文]
    “解码”董源[图文]

    于中国书画史而言,五代画家董源、巨然的山水画,有如“谜一样”的存在。虽说在董源、巨然之前,绘画史也有一些难题,譬如,享有盛誉的顾恺之、李思训、吴道子、王维,他们的传世画作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可能细探究竟了。不过,话说回来,对于那些极小概率事件,直接剔除出局似乎于整体影响甚微。而董源、巨然的历史坐标,属于黎明前的黑暗,正好处于边界线之前的“迷雾中”。而拨开迷雾的,离不开各家博物馆近期云端“晒”出的...

    190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艺术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进[图文]
    艺术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进[图文]

    自家阳台的绿植盆栽长势如何,平时很少关注到。去年初疫情期间在家,刚好有闲暇做些平时不太做的事。索性拿起剪刀,对那些已经衰败得“锈迹斑斑”的叶子和枝杈,咯咯几下剪断除尽。一是,每日面对它有碍观瞻;二是,来自于民间普遍看法,认为绿色本身是一种朝气和希望的象征,洋溢着令生命昂扬向上的生机和力量,一俟枝杈垂下叶子枯黄,得抓紧修剪,不然就拂了世间寄寓的美意。逆向思维中的创新元素无人会喜欢枯萎凋谢的叶子,...

    119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一团和气》与明宪宗的艺术情怀 [图文]
    《一团和气》与明宪宗的艺术情怀 [图文]

    对我影响最大的艺术品明宪宗朱见深的《一团和气》我时常徜徉于博物馆与美术馆之间,对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渐生情愫,对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更是情有独钟,一次偶然参观到一幅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画作——《一团和气》,一经过目便印象深刻,教人难以忘怀;后几经辗转搜得图画的相关资料,仔细端详,悉心研读,越觉欣喜愈加,称道连连。《一团和气》好一幅奇思妙构的创意图画,乍看画面,只见...

    151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