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廷波
在中国传统绘画的演进历程中,宋画至今仍是难以逾越的史学高峰。两宋之后,无数优秀的中国绘画锐意拓新者,通过不断研习宋代艺术而获取前行的不竭动力与源泉。直至今日,宋代经典绘画仍旧是各大美术院校最为看重的主干课程。换而言之,宋画仍旧以其永不过时的文化魅力孕育着新的艺术可能。
林广平《湖山春晓》140x320cm
新中国美术史上,亦有不少重要艺术家,皆是通过苦研宋代艺术而扬名于画坛,如黄宾虹、陆俨少、李可染、黎雄才、关山月、贾又福、陈平、卢禹舜、许钦松、林丰俗等。近日,有幸欣赏到岭南艺术家林广平先生的中国画创作,为其绘画中所传达出的高古、典雅、恬静、含蓄、温婉、秀逸的宋画格韵与情景意趣所吸引。
林广平《春晖晴明》138x69cm
严格说来,林广平先生应该算是我的学长,我们同为广州美术学院校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应该还算是有一点资格对其作品从传统承继、史学追索、学术背景及学理构建层面进行一些具有探讨意义的梳理与研究。对于这篇小文,我并不愿意用如同“评论”这种带有商业意味的词汇,恰恰是由于我觉得林广平先生的作品是具有较高学术探讨意义与美学拓展价值的。
林广平《风正一帆悬》69x138cm
广州美术学院的中国画教学有着优秀的传统与清晰的结构。尤其是在经历了从二高一陈,到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等岭南画派第一代与第二代前辈的不断探索与积淀之后,在林丰俗、陈金章、梁世雄等先生之后逐渐构筑起了完整、科学、系统且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与学术框架。
林广平《春融只待乾坤醉》70x180cm
林广平《澄江春暖》98x70cm
因此,从中国画教学的宏观形态梳理,广州美术学院教学传统实际正是以宋画为根本,在深入探究中国绘画史学高峰的宋代绘画基础上进行学术拓展与时代创新。而林广平先生也正是在上述学院背景之下,不断进行着以宋代绘画为传统根源的学理探究与风格创新。因此,我们才能够从其作品中体味到东方绘画最为纯正的审美品格,以及唯有深刻体味到传统笔墨语言精髓基础之上的情景意趣与空间造境。
林广平《春山晓岚》138x69cm
而当我们仔细研读林广平先生作品时,通过解读其图像元素与笔墨语言,以及通过他纯熟而又具有独特风格意味的情景构建,真切体会到他的绘画创作与风格探索思路是开阔的、眼界是宽广的、形式是多样的、学养是丰富的。只要是深谙中国传统绘画形式语言与演进脉络的研究者,都能够感受到林广平先生如今所塑造起的个人独特图式面貌与风格语汇,恰恰是在立足宋画谨严写实、高贵典雅、厚重苍茫传统前提下,融合北南两宋山水画在空间造境层面的优秀图式。
林广平《明月松间照》138x69cm
具体而言,林广平先生艺术中有以下几个值得称道的关键性因素,值得我们认真梳理与深入研究。
第一,林广平先生在广泛吸收两宋诸位山水画大师经典绘画语言与图式规范后,尤其对于北宋郭熙高远、深远、平远,“三远法”空间表现方式的熟练运用,使得其作品拥有了同时代艺术家难以企及的审美高度。
第二,林广平先生尽管以宋画为研究拓展点,但他的作品中同样具备元代绘画飘逸舒缓、温婉悠长、情景互现与明清绘画的个性鲜明、勇于拓新等特点。这也恰恰成为林广平先生艺术能够不断自我突破的重要因素。
林广平《山静松声远》138x68cm
第三,林广平先生艺术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于,他能够将形神兼备、灵动自然的花鸟元素融入到丰富的山水空间,不仅极大的拓展了花鸟画的表现形式与空间意趣,且将山水画带入更为传神的情节化语境。
第四,从林广平先生的风格语境中,我们尤其能够体味到的还有其作品中所能传递出的一种独特东方审美格韵,这显然是唯有深刻理解并明晰中国传统文脉与哲学精髓后方能实现的画外之情。
林广平《潇湘过雨》69x138cm
尽管林广平先生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逐渐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图式语汇与风格体貌。然而,作为一名有着丰富文化学养与广阔审美视野的优秀艺术家,林广平先生从未停歇与满足。并不断通过进京访学与交流,获取新的艺术真知与学术启迪,并不断在立足宋画创作语境之下进行着具有时代拓展意义的创作实践。让我们期待林广平先生有更多的优秀佳作问世。
(作者:张廷波,著名艺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博士后,教授。)
画家简介
Artist profile
林广平,祖籍广东揭阳,长期专注于中国画传统技法及理论研究,对宋代山水画着力尤深。早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2014年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许钦松工作室高研班,师从著名画家许钦松先生;2015年研修于北京现代工笔画院,师从蒋采苹、李魁正、王天胜、祁恩进、林容生、许俊、贾广健等名家,擅长国画山水及花鸟,作品多次参加并入选全国及省、市美术大展。
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许钦松工作室画家;北京现代工笔画院画家;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化学会美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创研部副主任;广州海日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广州紫林轩书画院院长;广州市越秀区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