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毕加索vs马蒂斯:一个南极一个北极[图文]

时间 : 04-19 投稿人 : 果粒 点击 :

回顾20世纪西方艺术史,最精彩的话题莫过于毕加索与马蒂斯之间的持续竞争与相互欣赏。毕加索曾经说:“你必须把马蒂斯和我的每件作品摆在一起来审视。没有人比我更仔细地研究马蒂斯的作品,也没有谁比马蒂斯更认真地审视我的作品。”

毕加索vs马蒂斯:一个南极一个北极 | 艺术科普

享利·马蒂斯作品 “生之喜悦”,巴恩斯基金会收藏

在毕加索看来,其时在世的艺术家,唯有马蒂斯配为自己的竞争对手。1906年,马蒂斯完成了艺术生涯第一幅最重要的油画、目前为费城巴恩斯基金会(Barnes Foundation)所收藏的“生之喜悦” (Le Bonheur de vivre ),带来了绘画创作色彩的革命。当这幅作品被巴黎思想保守的艺术界所批判的时候,富有远见的毕加索意识到,自己必须创作一幅更为惊世骇俗的作品,方能彰显其天赋与野心。一年之后,毕加索完成了现为纽约现代艺术美术馆(Museum of Modern Art)所收藏的“亚维农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这幅震惊了整个巴黎艺术界的作品,在当时连马蒂斯都无法理解,但它彻底改变了20世纪西方绘画史的发展方向,并在今天被艺术史学家们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一幅油画作品。

毕加索与马蒂斯,谁是20世纪西方艺术史最伟大的艺术家?两位艺术大师生前复杂而有趣的竞合关系,推动了他们一生不息的艺术探索。

根据数据分析机构Statista的统计,2018年毕加索创作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的总成交额为7.44亿美元,是全球艺术品拍卖业绩最高的艺术家。同年度,马蒂斯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实现的总交易额为1.54亿美元,仅为毕加索作品的五分之一。毕加索与马蒂斯作品的艺术市场,谁的更为全球买家所追捧?

马蒂斯1906年震动巴黎艺术界的的“生之喜悦”与毕加索1907年作为回应的“亚维农的少女”,这两幅画对于20世纪西方艺术史的影响?

首先,毕加索与马蒂斯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他们都是20世纪伟大的艺术家。艺术家康定斯基曾经说:“毕加索为绘画的造型带来了革命,而马蒂斯为绘画的色彩带来了变革。”

马蒂斯的“生之喜悦”完成后,轰动了巴黎的绘画界,大家从未见过如此独特大胆的作品。马蒂斯在作品中使用的色彩完全基于自己的主观感受,与画面所表现的主题在实际生活中的色彩毫无关系。作品所呈现的空间感及人物身体比例,亦来自于马蒂斯的创造,与现实中的空间、透视及人与自然的比例无关。整个作品由色彩、线条和形体构成,呈现了当时艺术界未曾见过的、富有革命性的绘画。

毕加索看了作品之后,意识到马蒂斯这幅油画史无前例的突破性以及创作的勇气:我们以今天的标准来判断,这是一幅绘画杰作。但它在当时巴黎艺术界被认为是“没有天赋”、丑陋甚至难以理解的。而毕加索则感受到这是马蒂斯摒弃了所有艺术传统的创举,作为一名富有前瞻性的艺术家,他必须做出反应。

毕加索vs马蒂斯:一个南极一个北极 | 艺术科普

毕加索作品“亚维农的少女”,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如果说马蒂斯的”生之喜悦”是独特的、打破了西方艺术创作的传统与元素,那么毕加索一年之后问世的“亚维农的少女”则完全摧毁了所有西方艺术创作的传统,重新定义了艺术史。马蒂斯的“生之喜悦”呈现了一个如梦的场景,各种色彩相互唱和,仿佛一幅色彩的交响。而对于同样的裸女主题,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的处理是粗野和残暴的。

事实上,是马蒂斯最早向毕加索展示了他所收藏的非洲原始艺术面具。在毕加索创作“亚维农的少女”过程中,他最初以现实的表现手法创作这些裸女的形象,之后重绘了画面右下方裸女的面容,她们看起来像是非洲原始艺术的面具。他随后又将画面人物的身体分解为几何形状,并以几何结构呈现人物背后的画面空间。

毕加索1906-1907年的创作过程

我们再回到毕加索和马蒂斯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待裸女这一绘画创作主题的方式截然不同。马蒂斯的“生之喜悦”以简约的线条加以呈现,甚至有些类似儿童绘画的风格。虽然他对于颜色的选择和处理极为精妙,超越了之前的所有画家,然而他在人体线条的表达上又颇具童真。毕加索看到马蒂斯的这幅作品后,选择了同样裸女的主题,但他彻底改变了上下文。

马蒂斯“生之喜悦”中的裸女沉浸在如梦的绚丽风景中,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则最初描绘了两名医学院的男学生走入巴黎的妓院,挑选画面中的妓女。作品名称中的“亚维农”是毕加索本人经常光顾的妓院。在作品的不断创作中,他将注视着妓女的两名男学生从画面中拿掉了,作品的观众们随之变为与画面中女性对视的观者。

在马蒂斯的“生之喜悦”中,裸女们被流畅的自然风景线所包围,树木的线条几乎构成了一个舞台的幕帷,观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剧院的场景。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所描绘的女性也似位于舞台的中央,具有相似的人为情景设定。但不同于马蒂斯,毕加索更希望完成富有革命性的作品。因此,“亚维农的少女”中的线条尖锐硬朗,毕加索将画面女性的身体分解为几何形的块状,并做了角度的扭转与变换。

两位艺术家都从塞尚的作品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如果没有塞尚,马蒂斯与毕加索富有变革性的画作亦不会问世。毕加索从塞尚裸体浴女的画作中得到关于解构的启发:独立地对待人体的各个部位,并将它们分别进行单独地处理。马蒂斯从塞尚作品中学习到对于结构的处理:通过颜色与造型创造出富有整体感的情境与主题。

马蒂斯曾经对他与毕加索共同的艺术资助人、作家格特鲁德·斯坦恩(Gertrude Stein)说:“毕加索和我就像是南极和北极。”一方面,他坦承了两人的迥然不同,另一方面,南极与北极也有相似之处,他们虽然创作的介入方式不同,但富有共通性。

“生之喜悦”与“亚维农的少女”对其各自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

这两幅画分别是他们艺术创作生涯中第一幅具有艺术史意义的杰作,并为其各自艺术道路的发展定了基调。马蒂斯虽然比毕加索年长12岁,但他最初到巴黎学习的是法律,不是绘画。马蒂斯直到20岁之后才发现自己的绘画天才,而毕加索从6岁就开始了绘画训练,童年时期在西班牙就被公认具有绘画天赋。

“生之喜悦”对马蒂斯而言,确立了他“野兽派”的风格,为西方绘画史带来了新的变革。一年之后毕加索完成的“亚维农的少女”,标志着他浪漫的蓝色时期及玫瑰时期的结束。虽然毕加索蓝色及玫瑰时期的作品画面优美,但假如毕加索那时就去世了,他不可能成为改变西方艺术史的、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毕加索在“亚维农的少女”中对西方绘画进行了彻头彻尾的变革:他打破了画面主体的结构,对她们进行重新组合,这也是毕加索后来与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共同创立立体画派的过渡时期作品。立体画派是20世纪绘画发展史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即在同一个时点上反映画面主体的不同角度,将绘画主体的造型彻底打开,让造型变得更为透明,使画面主体背后的空间富有固体性,同时将绘画所呈现的主体与其所处的空间相互融合。

马蒂斯和毕加索均意识到、并通过他们的创作来表达,一幅画作不一定要像窗户一样,如实地反映艺术家所见的真实图景。绘画是二维的平面,在这个平面上,艺术家创造他们想表现的世界。

当然,如此革命性的艺术杰作也需要富有远见的观众和收藏家来欣赏。格特鲁德·斯坦恩和她的哥哥里奥(Leo Stein)作为收藏家,最早发现了马蒂斯和毕加索的伟大之处。他们在当时财力有限,也难以承受印象派作品的价格。斯坦恩兄妹在马蒂斯和毕加索创作的早期就开始收藏他们的作品。特别是格特鲁德·斯坦恩,作为二十世纪先锋文学的创作者之一,发现了两位艺术家的天赋,意识到他们所开拓的新的创作手法,并介绍他们认识。马蒂斯和毕加索相互敬仰,同时又不断地挑战对方,在随后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都在意对方对于自己创作的可能的反应。

毕加索曾经说:“如果我画的不是毕加索的风格,那么我的作品会是马蒂斯的风格。”马蒂斯说,毕加索是唯一一个能对他的作品进行批评的人。他们经常会将两人的作品摆放在一起,加以审视、评点。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马蒂斯和毕加索对于对方艺术创作的发展都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假若其中一位不存在的话,20世纪西方艺术史不会有如此革命性的发展和影响力。

毕加索vs马蒂斯:一个南极一个北极 | 艺术科普

马蒂斯作品“舞蹈”,现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毕加索和马蒂斯的性格对于各自作品风格的形成具有怎样的影响?

正如马蒂斯所言,他们代表了南极和北极。马蒂斯更为保守,最早来到巴黎学习法律,遵循家里的期望成为律师,直到20岁才意识到自己想当艺术家。在其一生中,他一向穿着优雅,西装革履,希望对外展示自己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师的身份。他是社交沙龙的常客,喜欢担任各种艺术奖项的评委,为其他艺术家颁奖。尽管马蒂斯的艺术创作思想常常与当时的艺术界权威相对立,但这种对立不是说他有意地想挑衅权威、惊世骇俗,而是他对于自身艺术理想的追求:绘画应当是怎样的,并用他的方式来实现这样的理想:即前人未曾尝试过的、对于颜色的变革。

在创作方面,马蒂斯的创作过程更缓慢,他花很长时间来完善作品。他常常用一整天画完一件作品,随后又不满意,用一块布将整个画面抹掉,有时候他会让模特帮忙,将自己的创作从画布上抹掉。从历史文献来看,有的马蒂斯作品画了20多遍,每天都有变化。他的创作特点是,需要彻底抹去之前的画作,毁掉那些不符合其艺术理念的作品,再重新开始。

毕加索自幼开始艺术创作,19岁时就已经是小有建树的艺术家了。他偏好劳动阶级的着装风格,穿着朴素。毕加索的创作过程更为激烈,他一生的作品产量也是马蒂斯的3-4倍。毕加索的创作方式是,早上起来开始创作,在同一件作品上画了一层又一层,让所有的艺术思想发生在同一幅画面上。

他们迥然的性格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创作方式,但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在两人的创作过程中,对于每幅作品的探索,都充满了不断的尝试与挣扎,寻找实现其艺术理想的方式:艺术是什么、绘画是什么、现代艺术需要发生怎样的变革。

我们在艺术市场上往往看到更多富有价值的毕加索的作品。马蒂斯一生大约画了400幅油画,而毕加索的画作至少有1,500件。

毕加索vs马蒂斯:一个南极一个北极 | 艺术科普

马蒂斯作品“蓝地毯和粉杜鹃”,2009年2月,巴黎佳士得以4500.9万美元售出

马蒂斯在绘画生涯的早期就有一批重要的收藏家,例如俄罗斯收藏家塞尔盖·希丘金(Sergei Shchukin)。当他第一次看到马蒂斯的作品时,就立即收藏了20幅。马蒂斯把希丘金介绍给了毕加索,他也收藏了一些毕加索的画作。但希丘金收藏的马蒂斯的作品数量要多得多,这些作品后来都被捐给了俄罗斯的数家美术馆。所以世界上最优秀的一批马蒂斯的作品,被希丘金收藏后,再未流通到艺术市场上。此外,费城收藏家巴恩医生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收藏了一批马蒂斯的精品,以及格特鲁德·斯坦恩当时收藏的一些马蒂斯作品,后来都没有再进入艺术市场。因此,最好的一批马蒂斯的作品都被全球不同的美术馆所收藏,未来进入艺术市场的几率很小。

毕加索与马蒂斯相互间的敬竞争对于各自艺术探索的推动作用

在双方职业生涯的早期,这种影响尤其大,他们不断考虑竞争对手会作出怎样的反应,这是促进毕加索和马蒂斯创作的一大动力。当时的法国艺术界,一批人跟随马蒂斯的艺术理念,另一批人追随毕加索的创作理念,两派人对于不同的理念各执一词,斯坦恩兄妹则夹在中间。在这段时期,毕加索与马蒂斯相互间的挑战对各自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开始,毕加索并未完全看懂马蒂斯的“生之喜悦”,但他意识到马蒂斯打破了前人的所有艺术创作传统,完成了一幅全新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连毕加索都无法完全理解,他觉得必须给自己压力,把自身的创作推到一个革命性的前沿。因此,马蒂斯的“生之喜悦”的问世在当时激励了毕加索去探索更有前瞻性的艺术理念。

毕加索vs马蒂斯:一个南极一个北极 | 艺术科普

毕加索作品“梦”,2013年以1.55亿美金成交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两位艺术家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也更有安全感了,他们会更加细致地研究对方的作品,有时会相互交换作品,从对方的作品中汲取灵感。毕加索会带着家人到法国南部看望马蒂斯,与马蒂斯进行长时间的关于艺术的对话。

例如,毕加索曾经注视着马蒂斯的一幅作品中的粉红色和绿色,说:“马蒂斯如何能让这两种颜色共存呢?也只有马蒂斯能做到。”上世纪30-40年代,马蒂斯曾经光顾毕加索的一个展览,在展厅里呆了两个多小时,试图理解当时毕加索创作仰卧的裸女的方式。他把这些作品的构图通过速写本记录下来,带回家仔细研究。他们都试图解读对方的作品,对其作出反应,并从中学习。

从创作上而言,毕加索往往是先完成线条,再画颜色。而马蒂斯能够不画任何线条就把颜色呈现在画面上。因此在这两个竞争对手中,马蒂斯在颜色上更胜一筹,而毕加索更擅长造型与构图。

现在回头看,毕加索在1932年那段时间完成的情人玛丽·特蕾莎·沃特(Marie-Thérèse Walter)肖像系列,在对色彩的运用上,是他艺术生涯中最像马蒂斯的时期。

马蒂斯的创作风格

我觉得马蒂斯一生的创作,风格转变没有毕加索那么大。当然毕加索各个阶段的创作风格转变有时也与他人生不同阶段的情人有关。

两位艺术家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工作方法的天壤之别,的确是很有意思的事。例如,马蒂斯从未将创作模特变为自己的情人,对她们也以礼相待。他常常一段时间只与一名模特工作,而模特在马蒂斯的创作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帮助马蒂斯支好画架,有时候帮他把完成的作品抹掉。马蒂斯会坐在模特对面,长时间地盯着她(们)。他也曾经讨论过,这些模特的外貌与性格如何影响自己作品的风格。马蒂斯曾经说,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人体的身形。

而毕加索在创作过程中,模特很少长时间地坐在他面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女性肖像,例如他的情人费尔南德·奥利维耶(Fernande Olivier)、玛丽·特蕾莎·沃特、 朵拉·玛尔(Dora Maar)、弗朗索瓦丝·吉洛特(Francoise Gilot)、雅克琳·洛克(Jacqueline Roque)等, 但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毕加索靠记忆所完成的。弗朗索瓦丝·吉洛特曾经说,她几乎从未坐在毕加索的画架前当他创作的模特,尽管毕加索完成了大量关于她的肖像。

毕加索vs马蒂斯:一个南极一个北极 | 艺术科普

马蒂斯作品“侧卧的宫娥与玉兰花”,2018年5月,纽约佳士得以8000.7万美元售出

马蒂斯需要靠眼前的模特来对自己创作进行反应,这是他创作的核心。因此马蒂斯常常觉得创作的过程,是与模特合作的过程。但毕加索则不需要,他完成的肖像画往往是基于自己与这些女性的爱恋关系,以及在他当时所处的情境中(例如:“二战”期间)对于这些恋人情绪与性格的反映。我们看毕加索各个时期的作品,能较容易地辨认出哪幅肖像画的是哪位女性,因为画面所表现的性格太鲜明了。而马蒂斯作品中的女性,我们常常叫不出名字。画作表现的是她们的身形,但观者很难揣测这些模特的性格。

由于色彩是马蒂斯创作的基石,他需要大量地旅行,感受不同地域的阳光与色彩,例如摩洛哥、尼斯等等。对于毕加索而言,旅行所见对于其创作则没有那么重大的影响。

谁是更伟大的艺术家?

首先他们是20世纪具有同样重量级的艺术家,分别从造型与颜色两个方向,将绘画领域拓展到新的前沿。马蒂斯的影响主要是其野兽派的创作:我们今天看来,这些作品解放了色彩,洋溢着色彩的流动性。但在那时的西方艺术界,马蒂斯的绘画打破了之前所有艺术创作的规则,令艺术界的同仁们不解、困惑甚至愤怒。而毕加索的创新来自于立体派的创立,给造型以自由,从造型与构图上推进了20世纪的西方艺术史。

如果非要说,两人中谁的一幅作品对于20世纪的西方艺术创作产生了最根本的、富有革命性的影响,那么应该是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虽然马蒂斯的“生之喜悦”改变了艺术创作的规则,为后来的绘画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是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摧毁了所有艺术创作的传统,并为绘画带来了激烈的变革:重新定义了图像创作的所有可能性。今天我们喜欢用“变革者”这个词,“亚维农的少女”是最有革命性的作品:把历史上所有的绘画传统都推倒了,这种彻底的变革,是马蒂斯的“生之喜悦”所没有达到的。

从当前的全球艺术市场来看,哪位艺术家的作品更为收藏家们所青睐?

毕加索作品的市场更受藏家们的追捧。首先,毕加索的名声在国际上更具影响力,他创作的量也更大,特别是被视为杰作的毕加索作品数量,在艺术市场上出现的频率也更高。在我30年的职业生涯中,只见过不超过5幅马蒂斯的杰作出现在艺术市场上,而毕加索的杰作至少是好几十幅。

当然过去几十年中,在西方艺术市场上也交易过一批水平一般的马蒂斯的作品,大部分是上个世纪20年代完成的,他那时绝大部分最优秀的作品都已经被博物馆所收藏了。

在西方艺术市场中,毕加索的杰作现身于市场更为频繁。由于高端的艺术市场往往是供给带动需求,因此优秀的毕加索画作频频出现在艺术市场上,也拉动了全球收藏家对于毕加索作品的强劲需求。相对而言,马蒂斯最好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很少出现持续性的供应,因而也影响到相应的需求量。此外,从各大美术馆的角度而言,策划一个毕加索的个展比马蒂斯的要容易得多。每年在全球不同的美术馆,都能看到一些毕加索个展。

毕加索职业生涯的不同时期都能单独做个展,策展人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对他的作品来进行研究。例如:立体画派阶段、1940年代那个阶段等等。毕加索作品的市场包括多个细分的市场,例如他上个世纪20年代作品的风格与60年代的截然不同。

从艺术市场的角度来看,哪个阶段的马蒂斯作品价值更高

大卫·诺曼:正如我们刚才聊到的,相比毕加索,流通到市场上的马蒂斯杰作比较少。然而一旦有一件出现在市场上,例如去年五月份纽约佳士得拍出的大卫·洛克菲勒收藏的马蒂斯画作,立即能获得8000万美元的高价格。当然这幅也并非马蒂斯最好的作品,能够与毕加索的油画“梦境”(The Dream)相媲美。

假若有一天,俄罗斯博物馆收藏的最好的马蒂斯在市场上出现,将能卖出几亿美元的价格,毫不逊于任何在西方艺术市场上售出的最高价格的艺术品。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

在我看来,马蒂斯最有市场价值的作品大多是于1904-1919年期间完成的。不同于毕加索,他从未尝试过立体画派。但在那段时间里,他的作品很有实验性,从野兽派风格,拓展到几乎是抽象风格的绘画。在1920年代期间,他在法国南部的城市尼斯完成了我们后人看到的大量杰作,当然这期间创作的绘画流通到市场的也很少。

此外马蒂斯富有创新的作品是他的剪纸系列,它们在形式上的变革更为彻底,是马蒂斯对于色彩最富有革命性的贡献。他那时健康状况很差,坐在轮椅上,已经不能再进行绘画创作了。但他总是在探索线条与颜色的关系:“是线条控制颜色的走向?还是颜色本身就带来造型与构图?”通过剪纸的形式,他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剪刀实现了颜色的素描。因此对他来说,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即线条与颜色的完美结合。当然这些剪纸作品很少在市场上出现。

大卫·诺曼所选择的过去30年中西方艺术市场上出现的5幅马蒂斯杰作(均含买家佣金)如下:

1.1992年11月,纽约苏富比以1100万美元售出的“亚洲“(L’Asie)

2.1993年5月,纽约苏富比以1400.3万美元售出的La Mulatresse Fatma

3.1995年5月,纽约苏富比以1400.8万美元售出的La pose Hindoue

4.2009年2月,巴黎佳士得以4500.9万美元售出的“蓝地毯和粉杜鹃”(Les coucous, tapis bleu et rose)

5.2018年5月,纽约佳士得以8000.7万美元售出的“侧卧的宫娥与玉兰花”(Odalisque couchée aux magnolias)

相关文章

  • 传艺术之大美——著名书法家殷宝洪(组图)
    传艺术之大美——著名书法家殷宝洪(组图)

    艺术简历殷宝洪,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政委(正军职)、兼职教授,少将军衔。2005年吸收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顾问。殷宝洪擅长楷书,兼学行、草。对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下苦功夫临习,心摹手追,悉心体会欧书的艺术规律。他还下功夫临习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和元赵孟頫行楷书《胆巴碑》等,探究如何在法度森严的欧楷中融进洒脱自然的行书笔意,于规整庄重中见潇洒超逸,以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

    110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许瑞峰:坚守传统 只为初心[图文]
    许瑞峰:坚守传统 只为初心[图文]

    德化,地处“闽中屋脊”,“陶埴且以致远”。德化名瓷,历史悠久,驰名世界。其瓷塑题材之广泛,形式之多样,水平之高超,规模之庞大,延续之长久举世第一,堪称“世界瓷塑之都”,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在国际上也饱受赞誉。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瓷塑名家。德化先后被评为“中国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世界陶瓷之都”。在这片以白瓷著称的土地上,艺术陶瓷更是百家争鸣,大放异彩。其中许氏家族历...

    41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手边云起何时雨 笔下波生不待风——张山的书法艺术特色[图文]
    手边云起何时雨 笔下波生不待风——张山的书法艺术特色[图文]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张山老师近照张山的书法艺术,有着明显的传统特色。从中可以看出颜体之雄浑,柳体之俊秀,欧体之严谨,汉隶之韵致,这是他长期学习古人的必然结果。他崇尚清代著名书法家傅山“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艺术原则,将古人对汉字书法的共同理解忠实地保存在自己的作品中。然而,他师古而不泥古,从师而不拘于师。他认为一味临摹是工匠的营生,对于艺术只能是死路一条。所...

    58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鸡蛋: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图文]
    鸡蛋: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图文]

    Limewood panel bearing portrait in encaustic and tempera of naked young man with curly hair, 80-120。 Courtesy of the British Museum。鸡蛋在冰箱里的保鲜时间是三周。但是,和颜料调和,画在木板上,就可以保存2000年的时间。对于它为何能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你或许从厨房里...

    34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沙家櫪——墨香传承飘久远[图文]
    沙家櫪——墨香传承飘久远[图文]

    沙家櫪先生又名沙力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祖父沙孟海老先生,享有“海内榜书,沙翁第一”书法泰斗之称的盛名,其父亲沙更世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沙家櫪先生自幼深受其祖父和父亲的言传身教,酷爱书法和绘画艺术,并熟读中国史书,为其后在艺术上的造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4年,沙家櫪先生应法中友协的邀请,向法国人民介绍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绘画艺术,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

    140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越南红木市场走访记:在清冷的市场上坚守希望[图文]
    越南红木市场走访记:在清冷的市场上坚守希望[图文]

    深受中国红木市场暴冷行情的影响,作为东南亚红木市场最大的中转基地——越南红木市场,在持续一年多市场极度冷清的状态下,一些从事红木原材料和红木半成品加工的企业、商家,开始感到经营是越来越艰难。之前,《中国红木信息报》记者深入越南一些红木生产基地连续采访报道越南红木市场现状后,8月初,再次派记者和驻越南办事处工作人员,深入市场了解情况——越南红木市场走访记---在清冷的市场上坚守希望!原木市场,在...

    34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由“双眼视差”引发的现代艺术革新技法[图文]
    由“双眼视差”引发的现代艺术革新技法[图文]

    关于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曾经有过很多经典表述——比如爱因斯坦说:“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需要同样的思维。”福楼拜则说:“科学和艺术总在山顶重逢。”也不乏各种成功实践——如今流传下来的达·芬奇的许多机械发明手稿中,就有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痕迹。今天,二者之间的通融更是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大众关注。人们迫切想要了解艺术与科学为何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又如何能够发现更多交叉与碰撞的可能?艺术与科学的交叉碰...

    151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文字的谎言[图文]
    文字的谎言[图文]

    文字乌托邦徐冰对文字有狂热的追求和敏感度。我开始关注徐冰始于1988年他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析世鉴》,不仅在于作品中流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中的忍耐、修炼气息唤起了我的共鸣,更在于85美术思潮的批判和颠覆性姿态之下,徐冰体现了他的独特性,即意义的退出。他似乎无意于当时美术界本质主义的争论风尚,而表现出试图避世修炼以证彻悟的心理倾向。徐冰以“抽空”的原则创作“天书”,试图消除任何个人的书写风格、...

    143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中国印 青田石[图文]
    中国印 青田石[图文]

    青田印石农民离不开土地,篆刻家离不开印石。印石的广泛应用,宣告了以实用为主的铜印时代的结束,开创了以艺术欣赏为主的石印新时代。印石有着温润细腻、脆软相宜的特质,为文人提供了自篆自刻的理想艺术载体,促进了篆刻艺术之花在华夏艺苑茁壮成长,因而备受历代篆刻家的钟爱,而在众多的印石品类中,青田石是最早、最佳、最广泛应用的印石,它在煌煌中国篆刻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划时代贡献。子昂始取灯光冻长期来,印...

    22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倾世红颜 中国倍受争议的九大奇女子[图文]
    倾世红颜 中国倍受争议的九大奇女子[图文]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非常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秋瑾(1875-1907)——最豪气的女人。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时刻,巾帼不让秀媚的一代女侠秋瑾,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方法,并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把&ldq...

    38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200元玛瑙原石49万脱手:雕琢成品再卖出480万[图文]
    200元玛瑙原石49万脱手:雕琢成品再卖出480万[图文]

    这块名贵的原石,开口后露出了诱人的“肉质”据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1月21日报道:《南红玛瑙 私挖滥采太猖獗》,披露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盛产南红玛瑙,价格从最初的每公斤几块钱到现在暴涨上千倍。利益驱使私挖滥采日渐猖獗,当地村民不顾生命危险偷挖盗采。那么,南红玛瑙究竟是什么宝贝?涨幅为何如此惊人?它的真实价值到底如何?玛瑙市场有多狂热?行业未来将何去何从?成都商报记者近日赴凉山进行了调...

    121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对于抽象艺术 贡布里希如是说[图文]
    对于抽象艺术 贡布里希如是说[图文]

    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E.H.贡布里希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无非就是一个这样的闪光之物,是时间浪花中的一个小小水滴,在时间之流中流过,流入雾气蒙蒙且不确定的未来。我们浮上来,环顾四周,还没有来得及看清楚什么,便又消失了。在巨大的时间洪流里,根本看不到我们。一直有新的、更新的东西出现。我们称之为命运的东西,无非是为自己这颗水滴在浪花上的一次升落而进行的挣扎。但是,即便这只是一个瞬...

    136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云山弥漫、流水纵横——爱新觉罗.溥山先生的山水世界[图文]
    云山弥漫、流水纵横——爱新觉罗.溥山先生的山水世界[图文]

    云山弥漫、流水纵横。一笔一墨,一树一石,随心赋形,皆具灵性。溥山先生的山水作品,宛如突然邂逅唐时山水宋时烟雨,让人霎时惊羡之后又良久失语。爱新觉罗·溥山, 1962年生于北京。幼年习画,师从中国书画研究院著名山水画家龙瑞及山水画家李问汉、胡正昆老师。苦练山水技法,磨剑经年,终有所成。爱新觉罗·溥山作品《山中一夜雨》溥山先生潜心研习、创作山水绘画艺术数十载,笔耕不辍,不断探求艺术的变化和多样。随...

    129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黄伟书法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黄伟书法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黄伟,笔名九渊,霍山一剑。中共党员,1945年2月出生于广东龙川,“老三届”知青,以学术成就和诗书作品著称于世,是中国当代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位杰出学者和诗人书法家。曾任农村党支部书记、中学教师、深圳市光明华侨农场集团副总经理等职。现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会研究员,紫禁城书画院名誉主席,孔子学院终身名誉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艺术荣誉代表和首席艺术顾问。黄伟先生...

    126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学画四要与反弹琵琶[图文]
    学画四要与反弹琵琶[图文]

    手与眼是绘画中最基本的入门问题。先学手好,还是先学眼好,习画以来是我思索着的问题。拿中国画来说,练手,即先学临摹,比对着摹本去学习、摹仿。练眼,则对物描形,开始写生了。临摹跟写生之间的关系,关乎绘画学习中先后次序的方法问题,临摹所面对的是一堆二手渠道来的死的东西,而写生所面对的是活物。王冕池边画荷的故事,其实就是对物写生。他哪有什么老师什么摹本呢?都没有,只有大自然。我们今天看到的岩画与一些汉墓砖...

    111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