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由“双眼视差”引发的现代艺术革新技法[图文]

时间 : 04-21 投稿人 : 一一 点击 :

关于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曾经有过很多经典表述——比如爱因斯坦说:“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需要同样的思维。”福楼拜则说:“科学和艺术总在山顶重逢。”也不乏各种成功实践——如今流传下来的达·芬奇的许多机械发明手稿中,就有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痕迹。

由“双眼视差”引发的现代艺术革新技法 | 艺术美文

今天,二者之间的通融更是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大众关注。人们迫切想要了解艺术与科学为何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又如何能够发现更多交叉与碰撞的可能?

艺术与科学的交叉碰撞,不断拓宽人类创造力半径贝措尔德效应中藏着梵高配色的科学依据,循着“感受野”“视觉脑”读懂蒙德里安的格子画。19世纪,照相机的出现给了写实绘画致命一击。手执画笔的艺术家们纷纷革新技法,应对这场危机。从此,艺术走上越来越让人看不懂的道路,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抽象画派、未来派……众多新兴绘画流派纷至沓来,看似是为挣脱科学的束缚,《名画在左科学在右》一书作者林凤生却为人们揭示,现代艺术很多革新技法的出现,似乎都能从科学的角度找到其发展的合理性甚至是必然性。

印象派大抵是最为人熟知的现代艺术流派,热衷于捕捉大自然中光与影的微妙变化,将瞬间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为什么这样的绘画能够予人丰富的空间感与强烈的运动感?林凤生认为,或许奥秘就藏在“双眼视差”等人类所依赖的视觉机理中。所谓“双眼视差”,指的是人在观察近处物体的时候,两只眼睛会产生视差,即在两个视网膜上产生一对稍有差别的像,大脑便会把它们融合起来生成一个立体的图像,并能确定物体离观者的距离。19世纪中叶,物理学家查尔斯·惠特斯通爵士最早发现了这一奇妙现象。而用笔粗放、形象模糊的印象派画作,对观者的双眼视差恰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后,又有研究者发现,一定数量重复出现的图案元素将令人的大脑对信息进行错误的融合,产生“自适立体图”,也即一种隐隐约约的三维立体感。印象派画作往往充斥着大量碎而有序的小笔触,在对于天空、树叶、草丛、水波等处的描绘中,这样的笔触尤为明显。例如,在莫奈《透过树丛的春色》中,朝着一个方向、形状大同小异的一大片树叶,就组成了相似的视觉元素。它们在观者双眼视网膜上所呈现的图像,经过大脑融合,变成了一种朦朦胧胧、有着丰富层次的视觉效果。

再看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梵高。他的画作为何如此“辣眼睛”,浓烈的情绪仿佛从画面中喷涌而出?林凤生从贝措尔德效应中找到了梵高配色的科学依据。以发现者命名的贝措尔德效应,其实是一种色彩视错觉,揭示出人们对于色彩的感觉,其实与其周围的对比颜色有关,也就是说,色彩是客观的,而色感是主观的。让我们不妨格外留心梵高画作的色彩,他总是将鲜明的原色涂在彼此相邻的位置上,再加上他的画面有着很强的笔触感,不同颜色的短促线段根根分明。这些都将令画面获得一种“加法混光”的效果,使得本就鲜明的原色更趋绚丽光亮,进而让观者感到激情四溢。

将山峦、树木、房屋、苹果、人物统统简化成锥体、球体、立方体等种种形状的立体画派,仅仅是塞尚、毕加索等艺术家们脑洞大开?林凤生认为,这一系列画作一定也从自然科学里受到了些许启发。几何学与四维空间理论的提出,在他看来就对立体画派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画面上将一切物体形象破坏、肢解,然后再加以主观的拼凑、组合,立体画派这种以求所谓立体地表现出物体不同侧面的尝试,可不正是在探索肉眼看不见的四度空间?

至于那些追求彻底简化的抽象派,无论蒙德里安的格子画,还是波洛克肆意泼溅的色彩,科学中居然也都藏着对于它们的另类“打开方式”。这种打开方式,与“感受野”与“视觉脑”两个神经科学的术语有关。所谓“感受野”,指的是身体表面某个区域受到适当的刺激,将引起脑细胞的反应;而“视觉脑”,则将视觉看成了一个创造性的主动过程,认为人类的大脑面对丰富多彩的外界视觉信息时,总是能够从中筛选出一部分有用的信息进行解读。科学家们发现,大脑的神经细胞会对感受野里出现的特殊走向直线——无论水平、垂直还是倾斜的直线,以及拐角产生放电反应。这些直线和拐角,可谓构成形状或轮廓的基本要素,而大脑正是抓住由这些直线和拐角转换而来的几何形状,将其整合成最终映现出来的图像。由此看来,或许不难理解蒙德里安等艺术家为何如此强调线条、尤其是横平竖直的线条,人类的视觉从这样的线条中或将筛选出更为印象深刻的图像——大脑里确实有某些细胞只对特定走向的线条有反应。也有研究表明,视觉脑细胞感受野喜欢接收有蓝色方块的图像,同时对于白色背景中的蓝色方块又比对于黑色背景中的蓝色方块反应更为强烈。这样的结论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马列维奇一系列在白色背景上的方块画。这位艺术家所追求的视觉效果,简直像是为迎合大脑细胞的生理功能而量身定制的。

由“双眼视差”引发的现代艺术革新技法 | 艺术美文

维米尔的画

借助光学器材创作是历代画家惯用的“小伎俩”,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绘画的艺术价值维米尔的画作不借助暗箱难以达到如此精准,使用光学器具的蛛丝马迹清晰地留在霍尔拜因的《大使》里在漫长的艺术发展进程中,以光学器材为代表的科技发展也曾确凿推动写实绘画的发展。

荷兰小画派代表人物维米尔之所以成为艺术史家关注的焦点,很大程度上是因其精致得同照片一般逼真的画作,将平凡升华成永恒。这令人们不禁对其绘画技法揣测纷纷。近百年来,不断有人疑心,维米尔在用暗箱作画——照相暗箱起到“构图机器”的作用,使得画作中的景物看上去像是在照相机取景窗里看到的。

英国建筑几何学教授菲利普·斯塔德曼曾在出版于2001年的《维米尔的照相机》一书中,公布其20年来对维米尔是否借助“暗箱”绘画所进行的深度研究结果。他重建了维米尔画室的三维几何模型,通过分析画家的视点,推测维米尔用了最简单的厢形暗箱,导致完成的画作与光学投射的图像大小相同。斯塔德曼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维米尔的画作不借助暗箱难以达到如此精准。他甚至留意到,维米尔的很多画作是以同一个房间作为场景的,进而估算出,这间房的一面墙上应有3扇大窗,因维米尔的作品通常只出现1至2扇窗户,故而认为第3扇窗对应的空间就是画家放“暗箱”的地方。

本世纪初,英国画家霍尼克进一步发现,借助光学器材作画的绝不仅维米尔一个人。这份名单列出来有一长串,其中不乏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家,扬·凡·艾克、霍尔拜因、伦勃朗、哈里斯、委拉斯开兹等都在其列,几乎贯穿15世纪以后的西方绘画史。霍尔拜因和卡拉瓦乔就是林凤生援引的两个典型例子。霍尔拜因生活的年代比维米尔早一个多世纪,在他36岁的力作《大使》中,画家使用光学器具的蛛丝马迹清晰地留在画面上。这幅画画的是塞尔夫主教受法国天主教会的委托来访英国时与当时法国派驻英国的丹特维尔大使的一次秘密会见。画面中的鲁特琴、地球仪等很多物件都被刻画得一丝不苟,然而,画中两个人物——主教与大使之间,却出现了一片让人辨不清的呈对角线状的东西,看上去极不协调。正是这个极少出现在绘画中的变形图像暴露了画家使用光学器具的事实。再看比维米尔大了约半个世纪的卡拉瓦乔。据说他作画速度极快,并且从不画素描。那他画面中看上去极为写实的造型是如何练就的呢?霍克尼认为他的独门秘笈正是光学器材。比如卡拉瓦乔在《以马忤斯的晚餐》中就露出“马脚”——画中右边的圣徒,离观者较远的右手看上去竟然比离观者较近的左手还要大。似乎拥有超写实绘画能力的卡拉瓦乔,怎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霍尼克的理由是,这正是画家在重新对焦过程中变动透镜和画板距离的结果。

林凤生在为人们悉数历代画家借助光学器材创作的“小伎俩”时,也坚定不移地指出,这样的行为不会影响他们绘画的艺术价值。这是因为,对于绘画而言,创意始终是第一位的,技术是第二位的,至于技术中使用的辅助手段就更为次要了。

相关链接

世界艺术史上的这些画家让艺术与科学的交融达到极致,甚至于,有的艺术家因着对于科学的执着,为自己的艺术开创出独一无二的风貌,从而得以在艺术史上留名。在他们的作品中,艺术与科学的交融达到某种浑然天成的极致。

由“双眼视差”引发的现代艺术革新技法 | 艺术美文

◆荷兰画家M.C.艾舍尔

艾舍尔被誉为科学思维版画大师。他以研究科学的态度研究艺术,一本正经地将一些不可能的世界立体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就像是在玩视觉的魔术。他的许多版画都源于悖论、幻觉和双重意义,努力追求图景的完备而不顾及它们的不一致,或者说让那些不可能同时在场者同时在场。

旋转楼梯是艾舍尔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循环往复,像是永远没有尽头。《上升与下降》就是其中一幅名作。画面描绘的是一个特别的建筑体:屋顶被一圈封闭的楼梯围住,楼梯上有群人绕着阶梯走,一部分人看上去像是以顺时针的方向往楼梯上走,另一部分人则像是朝逆时针的方向前进,这个楼梯就像一个无止尽的迷宫,一旦进去就无法出来。这样的画“拿来”了著名的“彭罗斯阶梯”原理——那是一个不论向上或是向下皆无限循环的阶梯,观者无法找到最高点与最低点,人们一直在沿着台阶往上走,却一直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打转转。这样的阶梯现实中的三维世界不可能出现,只可能存在于二维图画的迷惑中,而艾舍尔正发挥其丰沛的想像力与缜密的计算,让彭罗斯阶梯逼真、合理地出现在自己的画中。再看艾舍尔的另一幅名作《艺术画廊》,尽管画面并未出现阶梯本身,但内核其实仍是旋转楼梯般的意象。据说画家本人十分钟爱这幅作品,他曾多次于书信中向朋友解释:“这幅画作透过循环排列以及球面突起效果,产生一种既无开始也无结束的画面。我故意选择了连续的物体来变化,例如画廊中的一排画、或是小镇的一排房子,如果不是这样,观众就难以理解我创作此幅作品的意图。”

艾舍尔给后世留下了巨大的宝藏。《盗梦空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灵感都来自于他。获得美国普利策奖的巨著《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将艺术家艾舍尔与数学家哥德尔、音乐家巴赫相提并论,认为他们之间存在着人类思维不同领域的共性。

由“双眼视差”引发的现代艺术革新技法 | 艺术美文

◆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利

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绘画,画的仅仅是梦境?有科学研究者发现,达利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1930年代,他痴迷的主要是双重影像与幻觉;1940年代他的兴趣转向普朗克的量子论,并于1945年后开始了他的核物理或原子物理时期和核神秘主义时期;1955年至1978年,他的作品又深受遗传学,特别是DNA及其结构的影响。

达利对于科学的兴趣,在画作中最显而易见的流露便是一系列双歧图。“双歧图”来自心理学,在这样的图中,人们以不同的图片部分作为知觉对象时,会看到不同的图像。达利的《贩卖奴隶市场与消失的伏尔泰半身像》与《妄想出来的人》,都是典型的双歧图。在前一幅画中,两位像修女的人物竟然巧妙地组成了伏尔泰的脸;在后一幅画中,小屋与屋前坐着的人们若是隔开一定距离观看,则将变成一张偌大的侧脸。

由“双眼视差”引发的现代艺术革新技法 | 艺术美文

◆英国画家布里奇特·赖利

赖利是欧普艺术的代表人物。欧普艺术又名视幻艺术,主要借助线、形、色的特殊排列引起人们的视错觉,从而使静止的画面产生眩目流动的动感效果。而赖利最为标志性的创作风格,便是将波浪状的色彩条带并置,在画布的平面上形成强烈的视觉观感。凝视着她的画作,不一会儿观者便会觉得头昏目眩。艺术评论家称,她的画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光效应的奥秘。

这些“会动”的幻觉图片,似乎具有一种魔力。它们不仅引起艺术界特别的关注,同样激起科学界的兴趣。英国神经科学家西蒙·泽基就曾研究过大脑对于艺术作品的感知过程。他发现,赖利一定是通过反复修改试验后,才获得了这样的视觉效果,她一定相信通过修改可以增强视觉的运动感。因此,泽基指出:“艺术家成功地用自己的神经组织进行了试验。”

相关文章

  • 观者~自观:康雷中国画作品欣赏
    观者~自观:康雷中国画作品欣赏

    康雷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连续参加第三、四、五、六、七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得第四、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获得2023百家金陵展典藏作品,获得青春飞扬2023中国青年版画家提名展典藏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等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安徽省美术馆、四川省美术馆、炎黄艺术馆等等收藏。生活与绘者康雷生活如诗,绘者将诗入画;生活无常,绘者上下求索...

    88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202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人物专题报道:高杰[图文]
    202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人物专题报道:高杰[图文]

    【艺术简历】高杰,1955年生于天津,197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2年回天津美院国画系进修一年,2005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课程美术学研究班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级访问学者班”。现为天津工艺美院中国画系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2012年应邀为中南海创作大型山水画《群峰沐朝阳》。2020年荣获《一代名家》。2021年获国际艺术家《金马奖》,2021年10月荣获《...

    41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年画还可以这么画?[图文]
    年画还可以这么画?[图文]

    张涵 《百虎闹春》中国传统年画是流传于中国民间并为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每逢新年来临,老百姓就会用年画来装饰环境,祝福新年吉祥,同时企盼来年风调雨顺。年画承载着老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年画的历史很早,据记载唐宋以后开始流行,明清以后更为成熟,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国年画逐步形成了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为代表的年画百花苑,深受老百姓喜爱。在中...

    168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古董金融:万亿市场待开发[图文]
    古董金融:万亿市场待开发[图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明通讯员李洪在国内,变现难、抵押难、流通难,成了当前众多投资收藏艺术品、古玩字画人士面临的尴尬问题。遭遇难题的人多了,且问题长期存在,自然也就有人开始寻求解决。当前,部分收藏界人士,开始着手打造艺术品(古董)金融产业链条,意图通过藏品+金融、藏品+互联网来解决收藏品市场的产业发展难题。在业界,称其为古董金融。“古董金融?就是将大家藏在箱底的宝贝拿出来,与银行、担保公...

    196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人间犹有展生笔——展子虔《游春图》赏析
    人间犹有展生笔——展子虔《游春图》赏析

    人间犹有展生笔,佛事苍茫烟景寒。常恐花飞蝴蝶散,明窗一日百回看。这是北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看了展子虔的画后所题之诗,是赞美,也是对早他500年的这位大画家神乎其技的评价。展子虔是历北齐、北周而入隋(约545-618)的杰出画家,渤海(今山东阳信)人。善画佛道人物、楼阁山水及车马等;人物画,描法甚细,随之以色晕开,神采如生,意态俱足;山水画,写远近山川,有咫尺千里之趣;描写车马,驰骋弋猎...

    158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学术收藏不能“势利眼”[图文]
    学术收藏不能“势利眼”[图文]

    林明杰最近由上海美术学院和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中国近现代美术资源研究系列展”首展以及相关学术研讨活动,引起了美术史论界的关注。近现代中国美术虽然才仅仅百余年来历史,非殷商之远古,然而史料及实物之缺失却非常严重。如果我们以历史的眼光来看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意义,它象征着数千年古老文明的中国进入现代文明的转型过程,学术意义又岂亚于殷商考古发现?但这百年历史波澜起伏,历经战乱,美术作品和美术文献遭受...

    176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绿松石石山子摆件[图文]
    绿松石石山子摆件[图文]

    绿松石是我国历史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重要玉石佳种之一,考古发现,在距今有5000多年历史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就已经出现绿松石的器物。绿松石又名松玉、松石,是古老的玉器宝石之一,因其色近松树绿色,故名绿松石,又因古时为波斯所产,所以英文名字叫做“土耳其玉”或“突厥玉”。我国清代前称之为“甸子”或“回回甸子”。天然绿松石的形状多以肾状、菜花状、钟乳状出现,色以苹果绿、天蓝或灰绿为主,具有蜡状光泽。绿松石...

    137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当代艺术与伪当代艺术的博弈[图文]
    当代艺术与伪当代艺术的博弈[图文]

    “存在就是被感知”,人是感官动物中的灵长,直觉是智慧的主要来源,概念、逻辑的源头是直觉,最终又需要直觉来证实或证伪。日本人中江兆民把 Aesthetic 翻译成“美学”后被现代汉语沿用至今,但“感觉学”更符合 Aesthetic 的本意。以杜尚为最著名代表的达达主义出场以来,在艺术世界里,“艺术”的概念已经无限开放。但如果和其它领域相比对时,目前的“艺术”还是以美学趣味/感性魅力为先导的。英国艺术...

    8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浅议艺术赞助人的价值[图文]
    浅议艺术赞助人的价值[图文]

    2019年恰逢文艺复兴巨匠莱昂纳多·达·芬奇辞世500周年,全世界都掀起一股致敬文艺复兴的风潮。然而,人们可知晓,倘若没有以美第奇家族为代表的艺术赞助,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很难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样一群艺术赞助人,是人类艺术史发展图景中不应被忽略的。他们,身份尊贵,热爱艺术,至为关键的是,家境殷实,贾而好儒。从中,我们可以看见皇族贵胄、宗教领袖、企业主等圈外人的身影,也可以看见顾问、担保人、代理人...

    100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呼吸的N次方 - 康文峰个展[图文]
    呼吸的N次方 - 康文峰个展[图文]

    呼吸的N次方 - 康文峰个展^n BREATHINGKang Wenfeng solo exhibition2023 / 03 / 04-03 / 26“呼吸的N次方 - 康文峰个展”于2023年3月4日下午在798艺术区第零空间正式开幕。此次展览由策展人李裕君策划,展览现场共展出艺术家康文峰近四年来潜心创作的绘画作品近40余件,吸引艺术各界等众多重要嘉宾前来观展。开展现场特邀声音艺术...

    138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科技推进考古研究进入崭新时期[图文]
    科技推进考古研究进入崭新时期[图文]

    水面和水下探测现场  科技不仅可以帮助人类认识现在、探寻未来,还能帮助人类了解自己的过去。通过新手段和新方法,科技不断助力考古,推动中国考古学研究步入一个崭新的时期。从6月起,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这不仅是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首次公开全面展示,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全国考古发现系列展的首个展览。科技的应用成为展览...

    28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艺先生“序•跋•书信”选萃之十一:《李金泰楚简书<道德经>》序[图文]
    刘艺先生“序•跋•书信”选萃之十一:《李金泰楚简书<道德经>》序[图文]

    吾友李金泰先生自幼爱好书法,各体皆能,功力不凡,尤擅楚简书,立志以弘扬楚文化为己任,长期埋头研究楚简书法,有“楚简专家”之称。日前拜观其新作《楚简书道德经》,十分感动,不但文字学上用功极深,而且从书法角度观之,点画结实,字形圆满,尽显楚简书法之美妙,此一长篇巨帙,既具学术性,又富艺术性,实为难得之杰作,余拜读后欢喜赞叹,得俚语四句以贺:道德一卷闪灵光,楚简书之更炜煌。五载辛勤修正果,书坛...

    72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鸟语花香 古画中的春天[图文]
    鸟语花香 古画中的春天[图文]

    《海棠蛱蝶图》,绘阳春三月,蛱蝶翩翩起舞于海棠花枝间。画家着重表现海棠在乍起的春风中花枝招展的动感瞬间,花朵偃仰向背,叶片翻卷辗转,枝干呈“S”形的曲张之态,通过描绘有形的花叶,成功地渲染出了无形的醉人春风和隽永的春意。作者:不详,宋代。《南溪春晓图》画桃花、柳树各一枝,高低交叉,鹳鹆停憩柳枝,梳理羽毛,神态生动。花叶皆用没骨写出,设色鲜丽,意趣盎然;构图别具一格,天然自...

    88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寂寞修正果 古雅出清新 品读萧和人物画[图文]
    寂寞修正果 古雅出清新 品读萧和人物画[图文]

    马鸿增虎踞龙盘的金陵,自六朝以来,便汇聚了中国画史上第一批彪炳於史册的杰出画家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与此同时,顾恺之开创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为核心的“传神论”;谢赫总结出以“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为核心的“六法论”。宗炳、王微则提出了“澄怀观道”、“畅神”为核心的天人合一的山水画论。他们共同建构了中国绘画美学的基本框架。从此,南京成为历代名家荟萃之地。萧和,就是秉承六朝文脉,在得天...

    121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周广中2016青绿山水画随想[图文]
    周广中2016青绿山水画随想[图文]

    深山古寺137cmx70cm孙连生看周广中先生山水画随想创新,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灵魂早在数年前,就知周广中先生,并在网络上有所交流。三年前,在一次江苏省大众书画院组织承办的书画家笔会上,有幸相遇并目睹其现场进行山水画创作。早在数十年前,我就多次看过许多名家在笔会现场的创作,诸如亚明先生、魏紫熙先生、宋文治先生等。此后多年,也看过一些中青年山水画家的作品及创作。实事求是讲,在这些中青年山水画...

    162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