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画不是水墨画 中国绘画应重新分类[图文]

时间 : 03-22 投稿人 : 智智 点击 :

中国画不是水墨画 中国绘画应重新分类 | 美术理论陈迪和 仙谷云踪 68×136cm

陈迪和(湖北省国画院院长)

这些年来,把中国画称为水墨画似乎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时髦了,不知道这是出于一种学术还是出于某种心理或某种目的,反正不把中国画变成水墨画就有一种誓不甘休的意思,想想上个世纪50年代就曾经要把中国画改名为彩墨画,也就只能一声叹息了。有人说在古代中国画就有水墨画之称,这个不假,宋以前中国画按材料和表现方法,就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很显然彼水墨画并非此水墨画,古之称水墨画是指中国画中以墨为彩不添其它颜色的画,今之称水墨画不仅泛指整个中国画,而且去除了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中国画”之内涵。

也有人说可更好与国际接轨,这就不是学术本身了。更有人说“如果不更名,比如搞一个‘北京国际水墨画节’说成‘北京国际中国画节’就讲不通了。”这个就得重新去翻一翻小学语文课本了。其实把中国画称为水墨画或者彩墨画皆同出一辙,并不只是改一个名字那么简单,而是把中国画作为一种纯粹的绘画艺术进行定性和分类,借用的是西方绘画的分类方法和标准,那就是按绘画材料而定名,如油画的材料是油彩、水粉画的材料是水粉、水彩画的材料是水彩等等。可惜这种生搬硬套不仅没有一点学术可言,更是一种文化缺失的表现。

从根本上讲,中国画和西方绘画虽然都属于绘画类艺术,但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绘画,没有模仿的基础,也没有类比的可能。这好比老虎和猫一样,虽然都属于猫科动物,但不能以猫的标准来对老虎进行判断和衡量。西方绘画是一种光源下的绘画,也就是利用光照作用下物象表面形成的明暗和色差形态来进行物象造型,即建立在素描和色彩等技术层面上对物象的表面形态进行描摹和模仿,要求准确精致,是一种科学的技艺,以人的视觉效果和透视原理为依据和标准,依靠的是人的眼力或视力,是一种物质性层面上的绘画形式。中国画则没有光源的需要,也没有光源的概念,不需要人的视觉效果和透视原理,也就是不通过视觉或眼力,因为中国画的出发点就不是对人眼睛可见的物象外表形态的模仿,而是追求对物象内在本质的写真,即“以形写神”。

中国画是通过人的心灵和大脑对物象形态、性质、规律及精神进行感悟、分析、归纳和总结,用毛笔的点线和墨的层理按照自然法则的结构理念即“道法自然”对物象进行勾勒和写意,要求“神形兼备”“天人合一”,以人的思想、理念和智慧为依据和标准,属于一种意识形态,也可以说依靠的是人的心力或智力,是一种精神性层面上的绘画形式。中国画和西画在方式、方法、目的、要求以及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皆不相同,无法互通互融,一个求物之内在,一个求物之表象;一个靠感悟,一个靠光影;一个靠心力,一个靠视力;一个靠理念;一个靠技术;一个道法自然,一个焦点透视;一个要神韵,一个要比例;一个在写意,一个在模仿;一个在明理,一个在表现;一个立于精神,一个立于物质。

在同一种性质和技术基础上,西方绘画根据材料的不同而进行分类是完全正确的,但把同样的标准用于完全不同性质的中国画上,那就只能是贻笑大方了。即使非要用材料和工具等表面特征来定位,那决定中国画性质特点的主要因素,也并不是作为材料的水和墨,而是作为特定工具的毛笔、墨和宣纸,其中最主要的是毛笔,因为中国画的核心是笔墨,而墨法主要是通过笔法来表现,因此毛笔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故要用材料和工具定位中国画,也就只能用毛笔来定位,那就应该叫毛笔画了。如果不要笔墨,那就不是中国画了,作为一种普通绘画可以用材料来定位,可材料并非只是水和墨,还有色,如果能叫水墨画,那么也可叫彩墨画,甚至水彩画了。

何况中国画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型绘画,并非建立在某种技术或某种材料及工具的上面,也就是说不决定于物质,而取决于某种精神。不像西方绘画,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离开了色彩或素描造型就无从着手了。中国画自中国书法而来,秉承的是中国毛笔的笔法精神,墨也具有这种精神,宣纸是更能帮助这种精神的体现,这就是熟称的笔墨精神,复杂说是一种无极到太极的哲学审美精神,简单说则是一种要求在大千变化中感悟、掌握、遵循并运用各种规律,从而实现自我的文化精神,这也是人类在与自然长期的斗争中能实现自我发展的基本精神。中国画可以用墨,也可以直接用色,可以用宣纸,也可以用其他,偶尔还可以运用毛笔以外的工具。因此不能通过任何材料和工具对中国画进行彻底的定位定性,进行分类和命名,这种具有特殊中国文化精神特色的绘画,被称为中国画再贴切不过了。

中国画从表面形态看是一种绘画形式,而实质却是一种文化和修养,不能简单看成一种艺术,更不能用一种普通的造型艺术来看待。因为艺术更多存在于艺和技等物质性层面,很难上升达到一种精神层面,而文化是精神的,中国画也是精神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中华文化从来不相信人的感觉器官,因为能说清楚的、能看清楚的、能闻清楚的、能听清楚的、能摸清楚的、甚至能用尺量清楚的、能用秤称清楚的东西,往往都是事物的表面现象,都是变化的不真实的。因为一切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之中,事物的外表形态都是稍纵即逝的假象,真实不变的只有事物内在的规律的本质的。

比如一个人的身高、体重、肤色、相貌、声音、力量、打扮,表情等等这些外表形态时刻都在变化之中,从少到老没有一刻的外表形态能够代表人其本身,能够代表和说明人其本身的只能是其生活规律以及内在的气质和修养。中华文化是育人文化,向真、向善、向上是其致力的追求。“真”是一切基础,“真”就是真实的永恒的不变的不虚不假的,也就是事物内在的规律的本质的。而要掌握事物的“真”,靠感觉器官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大脑的分析和心灵的感悟,也就是智慧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画从来不在事物的表面形态上做文章,不在造型上停留,而是“写意”“以形写神”,力求要“悟”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了。

把中国画称为水墨画,其实就是把中国画定位于一种纯粹的绘画造型艺术,进而工具化和实用化,等同于油画、水粉、水彩等各种西方绘画,取消了中国画的笔墨概念,也抹煞了中国画的文化精神,让中国画从精神走向物质,从文化走向技艺,从高雅走向庸俗。西画确实是一门高超的绘画艺术,但它完全依赖于人的视觉,致力于物象的外表形态的模仿,反映的都不是事物的真实,而全部是事物的外部假象。模仿的本身就是虚假,对物之表象模仿的越逼真就越虚假,何况它还借用了光,光就不是物象本身,而且还只能是定光模仿。尽管照相机的出现逼迫西画向东方艺术学习,可各种物质元素决定了它无法解决形和神的问题,中国画始终在形与神之间着力,西画离开了形却一下子跑到了神的世界里,一个全意识的无根据的虚无的世界还是虚假。因此西画只能是一种技艺和生活工具,不可能进入文化的门槛。

中国的古人是非常聪慧的,西画这种形式在中国历史很早以前就有了,起码汉唐时期从西域就有传入,为什么就没有被推广发展下来呢?这就好比餐具,西方的刀叉很好用,切、割、刺、剃、剁、劈,还有叮叮咚咚的金属响,但那只能是一种餐具。中国人用的是筷子,两根筷子称一双,则不仅仅是一种餐具,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体现。物质满足只是当在,文化追求永远,“厚德载物”和“大浪淘沙”都是中华社会的精神。

当然,把中国画称为水墨画,也反应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当代绘画在学术上确实出现了纷乱。中国画原本是明朝末年为区别传入的西方绘画而对中国各种绘画的一个统称,但古代对文化层次分的很清,如“世俗立画家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既是对中国画种类的划分,又是对各类绘画雅俗高低的定位。文化品味较高的即后人所称的文人画、院体画等,基本就成为了中国画的符号,其他品味不同的绘画,就归成了画工、画师及画匠们的杰作了。前者作为精神食粮进入文化体系,后者作为生活工具进入技艺体系。

近100多年来,由于国运沧桑,西学东进,中国传统文化被挤压,一切向实用化发展。西画艺术自民国时期全面引进,近三十多年已普及为全国的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国画不再被认为是文化和修养,而作为一般绘画艺术被以西画的方式来要求和改造,载道的“笔墨”、求真的“写意”、厚德的“情景”不再是要求,取而代之的是以表现为主体的西式造型技艺了,如以物象表现为主体的主题绘画、写生绘画等,以形式表现为主体的装饰绘画、纯彩绘画等,以个性表现为主体的试验绘画、抽象绘画等等。

其实文化和艺术本来就不分中西和新旧,中华文化更是海纳百川包罗万有的,百多年来西画也应该是中国绘画的一部分了,中国画被改造后的各种绘画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当代绘画的一部分,只是当代的中国绘画和明代的中国绘画不是一个概念了。但无论文化还是艺术都应该有个层次和门第之分,起码有个类别,不能因为同属一个猫科,就把狮子、老虎、豹子与猫子等同起来,因为它们各有各的使命。因此中国当代绘画应该有一个重新分类和定位了。

前几年看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就很有感触,中国音乐人根据唱法把声乐分为美声、民族、通俗和原生态,非常好,既没有中西之分,又能让各自特点鲜明。当代中国绘画如果能借鉴,根据绘画方法及表现形式也应该可以分成四类,即中国画、通俗画、粉彩画和民俗画。中国画即原有的中国画;通俗画就是基本使用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但不讲笔墨理念和写意精神,也不讲道法自然,更多的是使用西画的物象造型方式,以表现为主体的各种绘画;粉彩画就是原有的西画,如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等;民俗画就是中国原有的民间绘画,如农民画、神社画、年画等。

实为随思,可以说是抛砖引玉,定有更佳方式,只愿中国当代绘画既能繁花如锦,又能泾渭有分,作为国之瑰宝的中国画更能拂尽浮尘还以本真。

2016年8月2日于武昌东湖

来源:美术报

相关文章

  • 小小画笔展才华 ——记陕西省延安市画家胡小华女士[图文]
    小小画笔展才华 ——记陕西省延安市画家胡小华女士[图文]

    刘冠男早就听说,很多文化文艺圈子里的人走进延安,都要慕名拜访画家胡小华女士。而我作为一名延安人,却对胡小华老师了解甚少,实为惭愧。近日,和发小张华以及他的几个好友在一起,他们又一次提到画家胡小华以及她的作品,一下子激发了我一定要看看胡老师的绘画作品,然后,找机会一定要去拜访胡小华老师。据媒体报道,胡小华,1958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陕西省延安市新华书店职工,退休后,参加陕西省延安市老年大学学...

    127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于受万的彩墨工笔[图文]
    于受万的彩墨工笔[图文]

    【于受万简介】于受万1943年生于山东牟平,深造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顾问,文化部东方文化艺术院国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教师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杂志学术编委,山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于受万是一位创造力很强的造型艺术家,能诗文,擅书法,其传统中国画“工写自如”(刘曦林)。他的写意人物画构图严谨、笔墨精良,具...

    96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石雕大师薛宗强:传统和现代艺术完美融合[图文]
    石雕大师薛宗强:传统和现代艺术完美融合[图文]

    薛宗强薛宗强;现为中国石雕工艺协会会员、中级工艺美术师、陕西文化促进会会员、大长安艺术沙龙会员、韩城市收藏协会会员,职业雕刻艺术家。1979年生陕西綏德人,自幼聪颖好学,酷爱石雕艺术,对于雕刻艺术有较深的理解和感悟,拜名师,研究和探索雕刻工艺,他善于观察、勤于积累,想象力丰富,心灵手巧、大胆创新。其作品富有神韵、细腻委婉、气势磅礴、繁简有致、在进行实践操作的同时,始终坚持学习和研究雕刻工艺...

    69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北野:中国当代艺术的自觉[图文]
    北野:中国当代艺术的自觉[图文]

    “中国当代艺术的自觉”是对中国当代艺术定位的一个“复合概念时代”的思考,希望可以对艺术创作、收藏、当代审美的建立及策展览提供一个新视角。谈论“中国当代艺术”是冒险,因为“中国当代艺术”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一方面在学术上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一方面中国当代艺术包含的面非常广,涉及当代艺术家、批评家、收藏家、画廊以及与当代艺术有关的各种单位。但恰恰因为“冒险”这事才变的有意义。我们可以把“中国当代...

    129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生活化 生活艺术化[图文]
    艺术生活化 生活艺术化[图文]

    张世英作者:张世英(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艺评论》杂志顾问)艺术生活化就是艺术、文艺要深入到生活里面去,要和现实相结合。生活艺术化就是要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到艺术水平,生活要超越现实。现代西方艺术的特点主要有两点。一个是艺术重感官美,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声色之美。另外一个就是西方现代艺术常常提及的口号,叫作“为艺术而艺术”,这种提 法有优点也有缺点,缺点就是重视声色之美,重视好...

    88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著名画家柯桐枝——生态、环境、家园意识的艺术反映[图文]
    著名画家柯桐枝——生态、环境、家园意识的艺术反映[图文]

    艺术简介柯桐枝,1943年出生于福建莆田,1965年毕业于福建师院艺术系,师从岭南画派名家宋省予、陈子奋先生。分配西安工作16年, 期间向版画大家修军先生学习版画创作。1981年举家调到湖南,曾任长沙市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长沙市美协主席,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主席,湖南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研究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湖...

    111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苏富比伦敦春拍“艰难开启”,MOMA出售作品或将以藏养藏[图文]
    苏富比伦敦春拍“艰难开启”,MOMA出售作品或将以藏养藏[图文]

    克劳德·莫奈,《总督宫》,布面油画,1908年作“艰难”是苏富比首席执行官施泰德对2019年的判断,在经济环境疲软与英国“脱欧”疑云的笼罩下,伦敦苏富比2月26日的两场夜拍交出了一张成交额下滑却总体健康的成绩单。亚洲买家依然是其中的活跃因子。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送拍一件作品,或将以所得继续购入新的收藏。伦敦当地时间2月26日夜,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和“超现实主义晚拍”开槌...

    123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潘天寿:绘画中的中国花鸟画如何发展[图文]
    潘天寿:绘画中的中国花鸟画如何发展[图文]

    灵岩涧一角(国画) 潘天寿潘天寿绘画中的中国花鸟画要不要发展?这个问题在党提出的文艺百花齐放的方针下可以得到明确的肯定的回答。花鸟画是一株灿烂的花朵,不但要放,而且要放得更蓬勃更美丽。然而遗憾的是,竟有人认为花鸟画是可有可无的画种,他们的主要根据是:花鸟画不能直接描写现实的斗争生活,对人民群众没有起直接的教育作用。造型美术中的人物画容易直接反映现实的斗争生活,能鼓舞生产、教育群众,山水花鸟...

    133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学中国画造型易 领悟节律难[图文]
    学中国画造型易 领悟节律难[图文]

    燕鸣在观察方法、表现方法和审美的要求上,中国画有它自己的独立系统,形成中国画这种独特风貌的一些根本原则,又与文学、书法乃至音乐、戏剧紧密相连相通,千万年相沿,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极为高超。明代文、沈基本上是继承的,但如浙派吴小仙、张平山、倪端等亦有在变。清初四王乃至戴熙,气息是旧,但技法上还是有创造,如干笔技法,可说是达到了极致。国画用笔提倡圆厚、沉着、凝练、生辣、流动,板刻、结滞被认为不好...

    46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赏张克鹏书法艺术:爨隶兼容独辟蹊径[图文]
    赏张克鹏书法艺术:爨隶兼容独辟蹊径[图文]

    张克鹏书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信然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离不开传统法则,这是艺术规律所决定的。就书法艺术而言,创新更需要传统功夫。可以说,传统是根,创新是枝、是叶。如果离开传统法则,凭借离奇的想象,单在笔画上搞些乱踢乱跳,结构上搞些东倒西歪,在视觉上寻找一时的刺激,即使冠以所谓的创新,赢得了喝彩,也只能是面目夸张的鬼脸效果。那绝不是艺术,充其量是急功近利动机下的带有自我性情的...

    126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哪些人哪些流派 主导了2016国际艺术市场[图文]
    哪些人哪些流派 主导了2016国际艺术市场[图文]

    据最新的《2016全球艺术品年度报告》介绍,2016年全球度纯艺术拍卖总额为124.49亿美元(含佣金),同比2015年减少23%。而中国纯艺术拍卖总额高达47.92亿美元,以38%的市场份额超越美国跃居全球第一,这其中最大归功于古代和近现代书画板块。而对于中国以外的艺术市场来说,各国份额中的比例成分又是怎样?西方藏家对哪个时期的艺术、哪位人(艺术家)最为感兴趣?《罗得与他的女儿们》,鲁本斯,5...

    141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喜迎元旦·把画带进人民大会堂的画家金晓海[图文]
    喜迎元旦·把画带进人民大会堂的画家金晓海[图文]

    2018年8月18日,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杭州会见了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省领导袁家军、陈金彪、吴晶,马来西亚高级官员郭素沁、刘伟强、依纳提斯,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白天参加会见。省委书记车俊会见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一行,其背景画作者为国画家金晓海作品车俊对马哈蒂尔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当前浙江正在以“一带一路”统领新一轮对外开放,全力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

    189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抽象摄影是艺术家情绪的倾诉[图文]
    抽象摄影是艺术家情绪的倾诉[图文]

    上海是中国抽象艺术开展最早的城市,中国最早的抽象摄影沙龙也诞生在上海,正在恒隆广场大厅内举办的“创意·光路”摄影展以及其同期举办的摄影论坛引发了观者对于抽象摄影的讨论和好奇,并成为本届上海国际摄影展上的一大亮点。“创意·光路”是上海抽象摄影民间团体“光路社”的6人联展,试图通过写实结合抽象的艺术...

    34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纵横风雷动 笔墨妙趣生——评巴云山书法[图文]
    纵横风雷动 笔墨妙趣生——评巴云山书法[图文]

    在中原书画界,提起巴云山这个名字,业内人并不陌生,称他为高产书法家。他现任中原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99中国百杰书法家。巴云山是我的同乡,出生于老子炼丹、王子求仙之地——郸城。他性格豪爽、真诚朴实、思路敏捷、谈吐幽默,有着典型的中原人气质。他博学多才,爱好广泛,他的书法作品简约、凝重、浑朴、奔放,直率、畅朗,别具个性。他真、行、草、隶、篆五体皆能,尤以行草见长。正像同道们评价的那样,...

    65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佳节赏佳作——著名书画家郑会军中秋国庆专刊[图文]
    佳节赏佳作——著名书画家郑会军中秋国庆专刊[图文]

    【艺术简历】郑会军,山东日照人,现就职于日照市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华书画协会理事、浙北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美协会员、北京中华炎黄书画院特聘画家,山东省精品旅游促进会书画院高级画师,日照市美术馆日照画院高级画师,日照新闻书画院副院长。师从姜宝林先生、吴静初先生。专山水、擅写意花鸟、好书法。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1997年研修于北京画院、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

    102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