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南京收藏家眼中的工匠精神[图文]

时间 : 04-09 投稿人 : 国国 点击 :

南京收藏家眼中的工匠精神 | 美术评论

仇英 观兽图 明代

中国国内有很多收藏家,但像吴润霖这样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能读懂收藏品、深入研究的并不算多。正是有这些想重拾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不断推动着中国艺术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或许影响了未来中国艺术发展的方向。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新年伊始,一场大雪给古都南京增加了一层浪漫色彩,更加妩媚动人。“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伫立秦淮河畔,依然能感受到这座古老城市昔日粉黛笙箫,市井繁荣。灿烂的中原主流文化与吴越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碰撞,形成了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南京地域文化,诗词、书画都开一代之风。

南京收藏家眼中的工匠精神 | 美术评论

傅抱石 二湘图1944年

漫步江苏路,仿佛化身民国小说里的主人公,一砖一瓦都似诉说着往日的情怀。在其中一幢民国公馆里,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见到了一位艺术品收藏家。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加之对艺术作品的喜爱,他继承了热爱文化艺术和收藏的家风,在世界各地留下了他收藏的足迹,齐白石、张大千等名家的作品更是他钟爱的选择。这位先生就是兴趣广泛、低调谦和的吴润霖先生。

南京收藏家眼中的工匠精神 | 美术评论

张大千 竹下高士1941年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这院子本身就是极好的收藏。”吴润霖向记者介绍道,这原是民国要员居住的公馆,是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现在是其个人工作室,在这三层小楼里,摆满了多年收藏的藏品。他一边品着茶,一边将自己的故事缓缓道来。

“我父亲是苏州人,父亲一直很喜欢收藏,尤其是字画,所以受家庭的影响,我也很喜欢收藏。”吴润霖说,像我们20世纪70年代的人很多都喜欢继承一些老的传统,我很小的时候就比较留意老东西,喜欢看一些青铜器、瓷器、书画。“通过几十年的收藏,我发现苏州的收藏很完整,而且也知道怎么收、怎么藏,整个收藏的格调、布局、品味都传承了下来,近现代民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大家,其作品声名远播。”南京留下了很多民国文化的影子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对科学、真理的认知和追求,百花齐放的文化环境,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人,这些精神需要传承下去。

吴润霖收藏的画作,包括张大千的白描仪态万方、傅抱石的西园雅集图生动自如,这些画作都是当代珍品。2018年1月20日,他在南京的三楽堂艺术馆即将开幕,同时举办王寅之书画展,王寅之老师是以画虎闻名的大家,希望能借此机会展示珍藏的画作和藏品,以此传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是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复兴是实现中国梦的一部分,我们要重视并把以前老的传统传承下来,多产出优秀的文化作品。”他继续说道,比如过去传统的书信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实际上,这种写作和阅读都是很重要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才是时代发展应该有的面貌,也是文化发展应该有的面貌。

南京收藏家眼中的工匠精神 | 美术评论

齐白石 蟠桃图

吴润霖举例说,当代字画中的戒尺画,这些很好的传统文化都没得到好的传承。“现在能把戒尺画好的人不多了。南派整个全军覆没,北派还好一些,有一个天津画派,目前还有些继承,但也已经不太全面了。为何我们往往以戒尺画为首,因为它的款格赏心悦目,后期的布衣画家都以画水墨为主,买张纸,买一点墨,自己研研墨就可以画,实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梦。也正是因为有一大批人选择水墨画,所以把水墨画推到了历史的高峰。可以说,整个江苏的绘画史最起码占到了中国绘画史的半壁江山。”

在吴润霖看来,很少有画家能把诗、书、画、韵、形、气全结合在一起。真正中国画的艺术就体现在文化深度上,工艺、技巧只是一个侧面,主要是传达精神世界。他收藏了很多傅抱石的画作,对他的喜爱可见一斑。而聊到对傅老的喜爱,他又提到了另一位大家石涛,两位对画技的研磨创新,对作品精神内涵的追求,是真正吸引人的、需要传承下去的部分。

坚守工匠精神

细观吴润霖的院子,几乎继承了民国经典建筑的风貌。他表示,南京的建筑与绘画是相互结合的部分,那个时期,很多建筑设计者都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对国外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传统英国建筑、法国建筑特点都有足够的了解,回国后与中国的建筑思维相结合,像南京的总统府、南京军区总院、南京的中央美术院,是那一代设计者文化融合的完美产物,有着独特的绰绰风韵。

吴润霖告诉记者,近现代书画界出现了很多的大家,傅抱石、张大千、谢稚柳、吴冠中等大家的名声赫赫远播,其风格包罗万象不拘泥在传统的步调里,对精神的表达各有特色与风骨。他们的作品每每欣赏,依然能感受到作家创作时注入的灵魂,有传承、有创新,继承发展得更好。现在很多绘画因为继承得不够,只想去创新,所以会出现“四不象”。

20世纪80年代,张大千在北京时说,“中国当代画家只有两个半,一是吴湖帆,一是傅心畲,半个是谢稚柳。”当时的张大千已经是画坛公认的大师,而他对自己和所处的时代有着这样谦虚又严正的评价。绘画讲究手法与风格,最终的表达都遵从于画家的思想意境,才能形成百家争鸣的现象,促进绘画的大发展。有人评价,从文化和写意精神上讲,近代画家有三座大山,“一座是齐白石的花鸟,一座是黄宾虹的山水,一座是关良的人物。”从画法技艺上来说,三位皆是扎根于本民族传统体系,对大量传统笔墨的深刻理解,并融汇贯通了各家之长,而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技艺表达,成就与争议并存,也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走得更深更远,从而成为了20世纪中国绘画艺术思路的先锋。

山水是中国画重要的展现形式,而人物实际上是比较缺乏的。所以傅抱石发明了点墨人物,发明了抱石皴,发明了1961年唯独有过的短线细点的画法。他的一生有三句话是座右铭——其命惟新、踪迹大画、我用我法。“傅抱石从一个传统的中国画家成为一位杰出的中国画家,包括像吴昌硕、齐白石的画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我收藏了齐白石的虫草画,很多人认为晚年的齐白石画不出这种画,实际上可以画出来,因为他长时间去磨炼自己,不管天气再冷再热,每天都画一张。”吴润霖对记者说。

谈到喜爱的绘画形式,他表示,绘画不应该受形式之累,比如张大千,早年一心仿古,仿石涛几可乱真,中年探敦煌,人物画仙逸绝尘,而现今最受收藏家欢迎的,还是他晚年的泼彩山水画。当年57岁的张大千见到75岁的毕加索,以其天马行空的艺术风格和在西方绘画的地位成就,绝不敢相信他还在为博大、丰盈自己如此兼收并蓄,不遗余力,也就理解了他画风多变而尽人皆知的原因。也许正是那次愉快的切磋,引发了张大千对自己艺术追求的创新,一番彻悟之后,张大千开启了他的游历之旅。越多的见闻与吸收,最终融泼彩于泼墨、勾皴法,色与墨相融相间,大放异彩,最终成就了雄奇瑰丽的新风貌。吴润霖总结说,“艺术家在艺术的殿堂里都在做一项工作,就是发现找到自己,然后发扬巩固自己,让所有艺术欣赏者都能懂,但可以懂得不一样,追求真、善、美的终至是一致的。”

中国很重要的和绘画艺术在同一时期共同发展的,是笔和纸的工艺。中国画讲究一墨三色,或者一墨五色。吴润霖还介绍说,齐白石的画和张大千的画一样,写意画和工笔画都用的是生宣,这个非常难得的。因为工笔用小细笔去画,在生宣上面染色特别快,能够抓得住、控制得好,这个难度极大,需要有技法、水平和能力相配套,当前放眼看过去中国在世的画家中,能这样画的人不超过十个人,因为这样画很难。过去的人讲究用笔、讲究用纸、讲究用色,跟现在不一样,有些人随便拿过来就用,十年之后就没用了,因为全是化学用品。目前很多优秀画家还在沿用老的方法,但是用老的方法的成本要高很多。有些人搜集一些老纸、老笔、老墨。像任重的画用的全是清代的墨块,朱砂也是清代的。

日本做墨的可以做到十一代,在社会上的地位很高,都称之为人间国宝。日本好的匠人被称为国宝,孩子想继承父母的财富,首先得继承技能,如果能把技能继承了,才可以继承父母的传承和尊重,并受到别人尊重。

吴润霖感叹道,“央视拍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瓷器》,引人入胜,因为这种传统的正在消失和消亡。我们有一种把历史重新拾起来读的感觉。所以文化要发展,需要把原来的传统继承好,绘画也是如此。一个做墨的传承十一代,一个做笔的传承十二代,一个做纸的传承十代,现在买纸除非买贡宣以外,只有日本的宣纸是最好的,红茶最好的在英国,斯里兰卡人在种植,这曾经全都是中国的,我们现在不太重视手工业者。”

“在我的收藏当中,很多技法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在原来老的古画中还存在,引人入胜,把传统的技法继承好了,再发展会更好。”吴润霖说,近现代出现了很多理论家,比如潘天寿、吴湖帆、谢稚柳,都属于巨匠,还有徐邦达,是萧平的老师。徐邦达又称徐半尺,所谓半尺是15厘米打开以后,假的都能看出来,就有这么高的水平。

不能做“千馆一面”

有一位领导曾经说过,不要做“千馆一面”,一千家博物馆看起来都是一个样子,这样就没意思了。吴润霖希望把艺术馆做得更精致一些,而且文化的发展是当前最需要做的,包括字画等延续和发展都非常重要。

有一位罗国玮老师,他的作品有很高的哲学性和思想性,有一幅作品是《愤怒的贝多芬》。吴润霖评价说,“好的艺术家都是用灵魂在工作,所以作品一定让人肃然起敬。比如张大千的人物画得传神,还有《千里江山图》。一个画家终其一生,像这种画画一张就足以让世人惊叹。王希孟一生就创作了一幅画,18岁进宫,22岁去世。潘天寿有一个学生叫吴冠中,还有林风眠。林风眠的作品是传神的,有很多西方的元素在里面,包括有西方水粉,人物非常传神。弘一大师的学生丰子恺,有两个时期,早期的是有脸画,后来就是无脸画,画的人物没有脸,但神态、状态、形态极佳。”

中国国内有很多收藏家,但像吴润霖这样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能读懂收藏品、深入研究的并不算多。他最后说道,艺术收藏家都是艺术品的过客,如何把这个过客做好,是一直追求要学、要做、要传播的。好的艺术收藏既能养一身正气,也能使社会传播正能量。正是有这些想重拾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不断推动着中国艺术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或许影响了未来中国艺术发展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博物馆商品的发展趋势:向生活化商品发展[图文]
    博物馆商品的发展趋势:向生活化商品发展[图文]

    唐妞 抱枕如何实现让游客把博物馆带回家?如何让博物馆的藏品活起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很多博物馆做了大量尝试,很多企业也积极参与到博物馆商品的开发、经营中来,并摸索出一些经验。但更多的博物馆获得了一些教训:如普遍存在的从市场上进货,容易产生千篇一律的问题;而开发新品则又出现开发成本高、新品销售差等问题。博物馆商品卖得不好,主要原因是开发、经营者不了解博物馆商品的发展趋势。趋势一:看清自己,明确...

    131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异样的城市风景[图文]
    异样的城市风景[图文]

    霓虹灯下的拉斯维加斯布面光泽漆当代画家深谙图像时代的阅读是一种闪读,是对视觉的满足,以视觉为中心的阅读,谁的作品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就能脱颖而出,采用失焦的创作策略是影像绘画的模式之一。身兼导演、编剧和画家多重身份的英国当代女艺术家沙拉·莫利斯(SarahMorris),却用其独特的绘画作品重新定义了城市风景,在物质自立于世界的同时,重新阐释了物我关系的本质是一种距离。这种观念...

    49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布尔乔亚:爱恨交织的生命痕迹[图文]
    布尔乔亚:爱恨交织的生命痕迹[图文]

    法国女人路易斯·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是一个非常多产而智慧的艺术家。她1911年出生于巴黎,以她的父亲路易斯的名字命名。她的父亲一直都想要一个儿子,可惜只得了一个女儿,于是,女孩子的身份成为了一种亲情关系中的原罪,也成为了路易斯·布尔乔亚一辈子抹不掉的心底尘埃。这种一想起来就喉咙痒痒、胃里反酸的感觉,想必很多女孩子都经历过。这种女孩子都有一个期待儿子的父亲,在成长的过程中常...

    53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黄庭坚的春之赞|花气薰得人陶醉[图文]
    黄庭坚的春之赞|花气薰得人陶醉[图文]

    黄庭坚像黄庭坚出身于家学渊博的世家,自小聪慧过人,却命运多舛、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甚为相似。《宋史·文苑传》称他:“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则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舜钦)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花气薰人帖》是黄庭坚的小品之作,一首28个字...

    155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读画家泓钰,笔墨作心言[图文]
    读画家泓钰,笔墨作心言[图文]

    认识泓钰是从看到她的画作开始的,她与许多国画家不同的是,她不光画山水、花鸟....她画莫迪利亚尼,还画市俗的门神,她把其文化内延外画成当代的视觉思索,并还屏了当下文化环境的一些变化状态,令人惊叹她的艺术视角的独特和深厚。“ 当物质条件允许的时候,能证明你喜欢一个画家的作品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买下它们”,小仲马的这番话也是我想对泓钰女士说的,泓钰告诉我,她说七,八年来一直在窝居,在思考,也沒有...

    198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从笔墨程式自然看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图文]
    从笔墨程式自然看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图文]

    中华艺术宫讲座现场山水画是一个庞大的课题,近日中华艺术宫推出的系列讲座“和传统山水画的永恒对话”邀请画家邵仄炯就“我们如何欣赏山水画——谈山水画的笔墨、图式、自然”进行了讲座,他通过自己近年的创作实践、理论的学习以及教学经验,谈及他所理解的山水画和一些学习、欣赏山水画的方法。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人在这片山山水水的土地上生长生活,每个人的血脉里本应具有...

    102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永久的占有从来不是收藏的真谛[图文]
    永久的占有从来不是收藏的真谛[图文]

    张伯驹:被绑架8个月,拒不交出一张所藏字画看家藏品:陆机《平复帖》、展子虔《游春图》、杜牧《张好好诗》收藏大家张伯驹其实过了而立之年才初涉收藏界。初初仅仅出于爱好,日后决不允许重要文物流到国外倒成了最大的收藏动力,因为黄金易得,国宝无二。为此,他不惜一掷千金,变卖家产、股权,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舍命保全西晋文学家陆机所书的《平复帖》,张伯驹曾留下一段佳话。《平复帖》是现存卷轴书画中最早的作品...

    52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品的创作过剩了么?[图文]
    艺术品的创作过剩了么?[图文]

    作品的创作过剩问题早已成为艺术界的新常态,乔纳斯·伍德(Jonas Wood)在伦敦高古轩画廊(Gagosian Gallery)的展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作品反而让我们怀念起他曾在作品中展现出的强烈情感,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在长达近十年的画家生涯中,他渐渐抛下了早年确立起的创作标准。想到这些,观者不禁扼腕叹息。伍德作品的视觉亮点就在于强烈的情感表现力,其可以精妙地展现出作品的内容所在,这...

    169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艺术衍生品市场探寻发展新思路[图文]
    艺术衍生品市场探寻发展新思路[图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仿制文物衍生品目前,我国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一些老旧的文化衍生品类型也焕发出新特色,产生了许多不同形式,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风格的创意衍生品。但从文创产品的开发过程来看,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创意和设计能力不足、没有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文化产业链不健全等。日前在上海召开的“衍生品市场开发与文创产业发展”论坛上,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周功鑫、中国集邮总公司总经理邓慧...

    181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党旗飘飘”迎七一:张健绘画艺术[图文]
    “党旗飘飘”迎七一:张健绘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介】张健,字贤鸣.墨霖,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协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特聘画师,曾经在清华美院高研班任助理导师,中国长城书画院画家。走进国画家——张健张健,字贤鸣、墨霖,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盘锦市美协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特聘画师,曾任清华美院高研班助理导师,中国长城书画院特聘画家。张健先生自有酷爱绘画,15岁在一次...

    48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我觉得爱情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伤心” [图文]
    “我觉得爱情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伤心” [图文]

    周秀娜(左)和舒淇在《西游·降魔篇》中周星驰容貌依旧而满头花白,问他为什么没有在新作《西游·降魔篇》中出演,他自嘲:“拍老人电影是没问题啦,这个电影是年轻版本的,没有合适的角色。”无数男演员五六十岁了还使劲在电影里同女主角谈恋爱,他却任华发早生不去遮掩。2008年的《长江七号》里还能出演一个挣扎底层身心憔悴的父亲,到了今年的《西游&midd...

    44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元代瓷器墨书所反映的称谓文化(提)[图文]
    元代瓷器墨书所反映的称谓文化(提)[图文]

    图1——“奴”、“孙”、“驴”、“歹”等墨书并非蔑视含义元代瓷器墨书所反映的称谓文化(上)北京李旭当今出土的元代瓷器标本之中,有些带有墨书的题记。这些墨书文字的内容涵盖人名、年号、馆肆、店铺、吉语、图案、八思巴文、八思巴文加汉字、画押、绰号等等。其中,人名绰号类的墨书,...

    196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文物鉴定与修复:接续文明的片段[图文]
    文物鉴定与修复:接续文明的片段[图文]

    识别文物碎片,是该专业的基本功。练玉春“我当初是因为非常喜欢文物鉴定这个行业,所以才选择这个专业的。依靠求学期间对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系统学习,我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文物市场视野。如今,我自己开了一个古钱币经营方面的公司,发展也初具规模。我非常感谢也看好文物鉴定与修复这个专业。”说起自己的专业,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2009级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小胡有些激动。接触古画珍品是锻炼学生眼力必不...

    66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202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人物专题报道:李守玉[图文]
    202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人物专题报道:李守玉[图文]

    【艺术简历】李守玉,字:皓寒。号:冰凌山,雪景李。天津滨海新区人,自幼喜爱绘画,早年师从天津著名山水画家郑华俊先生,后受教于天津美院教授霍春阳,颜宝臻等先生。现为北京华韵书画社名誉社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津皓翔画院院长,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特聘画师,中国美协天津会员。中国人民《美术报》理事,中国翰墨艺术研究院理事。香港中国美术研究院院士,长春齐白石研究院名誉院长,全国著名山水画画家。1...

    81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饰美四法——张国樟美育专栏第三十七期[图文]
    饰美四法——张国樟美育专栏第三十七期[图文]

    明 陈洪绶 荷花鸳鸯图美析:此图花朵清丽多姿多态,有含苞,初绽、有怒放,枝叶带露,湖石雄奇厚重沉凝。两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一对鸳鸯在水面戏水悠然,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宁静。一只青蛙正隐伏于石后的荷叶上,给画面平添了几许生机与意趣,从中可见画家善于观察的细心与状物精微的匠心。作品着色醇厚而不流于俗腻,画风素洁明快,既有应物象形的写生功底,又不乏变幻合宜的适度夸张。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跳跃、衬白、...

    1530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