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苍山远 | 晋佩章作品
钧瓷不是纯人为艺术,除了造型,它没有前期的设计和创作,作品最终的效果如何,全凭窑变的偶然性,可能价值连城,也可能一文不值。其它各种艺术品的产生都需要艺术家的创作,需要前期的文化铺垫,遵循大师们的精心设计而产生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品。而钧瓷是火的艺术,钧瓷的釉变全由窑火决定,即使有人为因素,最后的结果还是取决于火的掌控,所窑变出的文化才是钧瓷艺术的精髓。不管哪位大师,哪位艺术家,在钧瓷窑变面前都显得很无力,很无奈。有人所谓掌握了钧瓷窑变,也只是摸索出了一般的窑变规律,只是皮毛而已。少数钧瓷的窑变意境,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既有传统的美学展示,又具有个性化的文化解读,是任何大师都掌握不了的,是真正的鬼斧神工。
钧瓷窑变艺术也是一种发现的艺术,鉴赏钧瓷要咬其纹,嚼其意,感悟独特的人文精神,领略醉人的诗画之美,挖掘丰富的钧瓷窑变文化。觅钧在缘、赏钧在趣、品钧在悟、藏钧在稀。好的钧瓷是需要读出来的,认识一件钧瓷如同认识一个恋人,要先读懂她的内涵,一见倾心是少数,大多数需要认真观察,多方面去评判。人之美在心,钧之美在意,心意相通,情景交融。鉴赏钧瓷的过程就是一种艺术创作,解读钧瓷不能无中生有,生编滥造,要有迹可寻,要找到窑变出的“象”,有“象”才有意,有意方成景,有景能生情。
鲲鹏展翅 | 金丰钧窑作品
“象”有具象,有抽象,有意象。具象,要求形象逼真,画面合理,形神兼备,物象自然。抽象,《辞海》的解释是:“指从具体事物中被抽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各个方面、属性、关系等。”比如英国雕塑家摩尔的作品多为几何抽象,大气、简约;而中国的书法、篆刻、园林山石艺术属于自由抽象,高雅、多变。相比而言抽象更具有哲理和意境,比具象更加简洁、明了,体现了无限空间和力度,显得更为洒脱、奔放。它可因观赏者的学识、见识等各方面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悟,更能体现观赏者的水准。意象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辞海》解释是:“感物而生之意,包括艺术想象。”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似象非象”,它有点象、它有点意,再加上观赏者的想象,也就有了非常广阔的空间。
由于观者的综合素质差异,所以对一件钧瓷的赏评也就千差万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窑变出具象的作品最好懂,也最容易被人们接受,也最为稀有、神秘,价值也就最高。鉴赏钧瓷要把握好一个度,要求恰如其分,并且要尽量寓意深邃。好的窑变镌刻着丰富的人文、地理、历史等知识,通过阅读、赏析,让你顿悟一个哲理、领略一道靓丽的风景、发现一则生动的故事、勘验一段千古历史……,我们收藏的是岁月的手择心痕,是自己的心灵语景。热爱钧瓷文化的人如拥有一件命名切题、主题鲜明、寓意深刻的钧瓷,不仅视为无价之宝,犹如遇到一个情侣、一位知音。
流翠 | 晋佩章作品
评判一件钧瓷整体的质量还要同时兼顾方方面面,其鉴赏主题具体表现在型、质、色、纹(画)、韵这五方面。即观其型、认其质、看其色、辩其纹、品其韵,鉴赏钧瓷应从这五个方面综合考量:
型:钧瓷造型要求简洁、端庄、大气,做工精细、规整。
质:胎质要求坚实、致密、厚重,釉质要求细腻、温润、浑厚、活泼。
色:釉色首先要求纯正、稀少,有个性,或艳美或含蓄,或淡雅或拙朴,或纯净或五彩渗化乱中有序。
纹(画):纹路精美、奇巧,窑变自然、丰富,形象逼真,画面合理,形、神皆备。
韵:窑变道法自然,意境悠远,有神韵、风韵、气韵、情趣,令人神往,让人暇想,或富含哲理,能给人智慧,给人启示。
春怨 | 李和振作品
钧瓷工艺发展至今,已演绎出很多釉种,如乳浊釉、玻璃釉、亚光釉、桔皮釉、立体釉(缩釉)、结晶釉等等,并随时间的推移,还会开发出种种釉别,形成的釉变效果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但总的原则是必须有釉变,没有釉变不能为钧瓷,因为釉变是钧瓷的魂!几十年来几代人研制出的各类钧釉配方成千上万,其烧成结果都是有好有坏,所以,不要太计较何种釉,要看结果,只要釉变漂亮,只要有内涵,只要稀缺,形成难度大,有个性,这就是好钧瓷!
十万大山 | 孔家钧窑作品
现简单介绍几种值得收藏的窑变效果,仅供参考。
1、窑变自然、奇特,象形,象物,如景,似画,并要神形皆备,不留人为痕迹,少有杂纹干扰,形象突出,画面合理,自然奇缺,不可复制,此乃钧中极品。
2、釉变色彩纯正、洁净、高贵、淡雅。釉质细腻、温润、浑厚、活泼,可与宋钧媲美,此乃钧瓷爱好者的一致追求。
3、釉变丰富,多姿多彩,纹路精美,视觉冲击力强,乱中有序,花而不俗,产出不多。
4、釉变质朴古拙,斑驳奇妙,诡秘含蓄,其观赏主题并不符合形式美学的规律,赏的只是一种趣。有种与众不同的“怪”和“异”,令人“匪夷所思”,令人肃然起敬,产出极少。
5、釉色纯净,釉质浑厚莹润,玉质感非常强,似玉非玉胜似玉。釉色釉质俱佳者产出极少,人见人爱。
6、釉色纯正,过渡自然,有一定特色,高雅不俗,烧成难度较大。
春满杏林 | 王秋红作品
最后再讨论一个问题,有人看到某件作品窑变太过具象,就简单认为不是窑变,是人为的,一概否认。其实这种说法过于偏颇,因为钧瓷釉厚,属流动性釉质,经过1300度高温融溶,不可能画什么成什么,纵观几十年钧瓷发展史,出现过很多人为描绘,都想烧出点名堂,结果烧成者有几件呢?烧成后不是面目全非,就是人为痕迹明显,物象呆板,没有神韵,缺少艺术魅力,不符合钧瓷艺术的窑变规律。整个钧瓷界能真正烧出物象又有神有韵、不留人为痕迹的产品都是极其偶然的现象,真正是凤毛麟角,极为珍贵。
即使有人巧因素,最终都取决于火的操控,所以,如果遇到一个真正自然具象的产品,只要它没有人为的明显痕迹,又不可能人为复制,就是永远的孤品,这样的结果也正是大家都在想方设法企盼的艺术之巅。因为它符合形式美学,又极为难得,是不可多得的极品,就不能粗暴地去否认它、抛弃它,我们衡量一件此等作品的标准必须首先看有无人为的拙劣描痕,有无神韵,是否自然。(即使人为描绘得非常到位,烧成后也很难呈现出有神韵的物象,因为它缺少的是“大道自然”。)看到一件物象自然、有形、有神韵的钧瓷,那是一个人的缘份,没必要再去纠结,应当机立断:你遇到了神品、绝品!
刘青年,1945年出生于河南禹州。
自幼酷爱美术,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多年来专以收藏,鉴赏,解读钧瓷和奇石为最大乐趣。所集藏品力求艺术品位,强调文化内涵。部分藏品和鉴赏文章被《中国收藏》、《宝藏》、《中国钧瓷》、《河南陶瓷》、《中华奇石》、《赏石》、《中华名家藏石宝典》、《中国藏石名家经典》、《中国名家石谱》、《地质旅游》、《许昌晨报》、《今日禹州》等书刊报纸收录、发表。著有《当代钧瓷鉴赏与收藏》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