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票
文 吴伟忠
藏书票历来被誉为“纸上宝石”或“书中蝴蝶”,它体积虽小,容量极大,如集邮和火花一样,已渐渐引起广大收藏爱好者浓厚的兴趣。藏书票一般贴在书籍的扉页或环衬的右上角。当你翻开书的封面,一张精美别致的藏书票立即呈现眼前,它制作精巧,图文并茂,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它既是书籍持有者的标志,又是可供欣赏、收藏的微型艺术品。
藏书票题材广泛,从文学、艺术、宗教、戏曲到人物、动物、风景、花卉、民间传说、风土人情等无一不可入画。从艺术风格来看,有生动活泼,有深沉凝重;有寓意含蓄、有古朴典雅;有重彩浓墨,有淡泊素白,特别是一些带有中国篆刻的藏书票,更是令人爱不释手。藏书票的套式有多种系列,同一系列张数不限,每三张一套或四张一套,每张画面各异,但风格、色彩要求协商一致。如水泊梁山英雄人物,在造型、色彩的变化中应寻求风格统一。
版式多样,精品纷繁
与制作其他版画作品一样,藏书票的制作方法也有很多种。
1.水印木刻。以木版作材料,通过画、刻、印来体现木质和刀法所体现出的感觉。有一种简洁、滋润、明快的艺术韵味。
藏书票
2.铜版画。铜版画与套色木刻一样,都是依据所设计的画稿以色块分制成几块版,然后套印完成。金属版虽也有雕刻,但现多以化学腐蚀法制作。此画面细致柔和,常给人一种精美的流动的感觉。
3.纸版画。纸版画制作也许是最简单易行的一种方式了。它不像铜版画、木版画那样繁琐,且不用任何印刷机器便可印刷。它可利用不同的纸质创作出比较自然、朴实具有独特趣味的画面。
4.丝网版画。丝网版画是一种以印刷制作为主体的新兴版画画种,是一门以色彩塑造形象的现代绘画艺术。所以丝网版制作的藏书票在色彩上往往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制作藏书票的技法还有许多,如黑白木刻技法、套色木刻技法、石版画技法、拓印技法、剪纸技法、石刻技法等等,近年来又出现了蜡染和电脑制作新技法。藏书票对套色有要求,如整套前后须一致,切忌同一套藏书票中套色与黑白混合兼有。
藏书票的印量一般标在藏书票的下角,如8/40代表此枚藏书票的总印制量是40枚,这是40枚中的第8枚。有些藏书票没有标明印量,但收藏者可以从该藏书票的制作技法、所属种类、画家制作量的习惯等方面来研究出其印量。如纸版画技法的藏书票,由于纸版浸水和油墨后容易腐蚀,一般只能印制10多枚,最多20多枚,所以纸版画技法制作的藏书票的印制量都不会超过30枚。
藏书票
存量稀少,拍场受宠藏书票虽小,艺术与文化含金量却很高,它不仅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近年来藏书票逐渐走出了只在读书、爱书之人中间流传的小圈子,开始批量进入市场。2008年3月23日,中国嘉德拍卖公司首次举办了“藏书票艺术作品专场”拍卖会,参拍的29位艺术家的藏书票作品全部高价成交,其中一张估价为4500元的叶灵凤的早期藏书票拍出了2.24万元的天价,古元的《小鸟》(4张)藏书票拍出了2.58万元的高价;在2010年6月2日北京雍和嘉诚拍卖会上,一组(59张)李桦藏书票拍出了10.64万元的高价,另一组(48张)李桦藏书票也拍到了6.16万元;在2012年6月1日北京雍和嘉诚拍卖会上,一组(46张)李桦藏书票又以4.54万元成交。名家藏书票已渐渐成为不可多得的另类收藏佳品,被收藏爱好者所接受,藏书票逐步升温的主要原因是:
1.藏书票原属小众收藏,是投资收藏领域的冷门,其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由于藏书票过去一直是属于画家和文人玩赏的高雅艺术,所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藏书票还是很陌生的,属于比较冷僻的收藏品,尚没有被绝大部分人所接受。但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黑马”往往都从冷门品种里爆出,近年来藏书票上涨较快就是这个道理。
2.名家藏书票仍有很大升值空间。目前,名家创作的藏书票普遍价位还不高,与一些中国画画家的书画作品动辄数百万和上千万元成交相比,像董其中、彦涵等中国一流版画家的套印木刻藏书票,现每张仅售数百元,该价格实在是太低了。还有我国已故老一辈版画家古元、杨可扬等人的藏书票作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尽管存世量不多,但售价仍然不高,仅上千元左右,其巨大的市场潜质不可低估。作为一种投资对象,藏书票的价值应该是一个逐步挖掘和上升的过程。
3.早期名家藏书票存量非常稀少。作为艺术品的早期藏书票,其印制量非常小。存世量少,是收藏品增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名家藏书票印制量通常只有10-50枚左右,即使后来印制量稍有增加,100枚就算很多了。从更细微的角度观察木刻、纸板、石刻的藏书票,特别是套印木刻,从套色的对位、刷色的深浅、颜色的浓淡等方面来分析,没有一枚是完全相同的,可以说,这些藏书票的存世量只有一枚。物以稀为贵,这正是藏书票能稳定升值的重要因素。
来源:《艺术品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