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雕塑制作过程中,那些无创造性的复制工作,无疑会严重损耗艺术家的艺术生命。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东西方的雕塑家们,都使用了个性化的方法,其中有些不谋而合,有些则只属于某个人。
张宇
艺术家们的雕塑作品远远少于绘画作品,这种情况在东西方都很常见。
在中国,传统雕塑的制作周期往往长达数月甚至经年。而一组雕塑或东方的一个洞窟的组塑、一座寺庙的雕塑群,则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才能完成。
漫长的雕塑制作过程中,有大量重复性的工艺。而那些无创造性的复制工作,无疑会严重损耗艺术家的艺术生命。
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东西方的雕塑家们都使用了个性化的方法。比如说,用39年修建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中,有近万件作品是由来自官署作坊和地方作坊的工匠共同完成的。这里大约有80余人留下了自己的姓名。但是他们并不是用30年时间一件一件完成作品,而应该是在同时制作,短期内完成的。
这个完成过程中,范制,必然成为工匠使用的技巧之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模子。现在我们知道,陶俑的身体是先用模具范制来完成,然后再添加细泥、细致刻画上面的衣纹、粘贴盔甲,修饰而成。
现在唯一存疑的就在于陶俑的面部,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一件一件捏制完成的,所以千人有千面;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它们仍然是使用陶范来制作的——工匠们先用陶范制作通用的头型,然后再在上面用细泥,添加雕刻完成。但就现在遗存的作品而言,我们可能会发现,两种方法是共同存在的,我想这应该和每个工匠的塑造能力、手法皆不相同有关。
西方雕塑家罗丹是一个创作型艺术家,当他为建筑做装饰的时候,他有自己的构思和想法,作品用时很长。这时我们看到,他使用了拼接的方法,也就是说他会先制作许多不同型号的石膏手臂和腿,用它们来直接粘接成各种形状的雕塑,作为自己的创作小稿,然后再根据创作的小稿来完成作品。
而在作品制作完成之后,他会将石膏稿直接交给翻铜工人,由他们去翻制。工人翻制出来的作品也许会有一些细小的变化,但他可以接受,认为那就是作品本身的样子。
在山西平遥的双林寺中,我们可以看到壁龛上层层叠叠的菩萨形象。虽然是作为背景出现,但每位菩萨都有各自的风韵。范制在这里再次出现了,而且拼插的制作方法,也在这里出现了。手部拼插和头部范制的形式都出现在彩塑的创作之中。
菩萨的头部是用范制做出来,然后再加以修改完成的。在模制的时候,也是先由丰腴、清瘦不同的模范来制作大型,然后再修改,加上彩绘时的变化,就出现了千人千相的形象。而人物的手部则大多是拼插完成的,制作的时候并没有采用提前制好的模范,而是单独制作。拼插的雕塑形式,使制作更加快捷,效率大大提高。
而在清末张明山的雕塑中,我们也会发现,作为中国架上雕塑的代表,他的作品也使用了模制和拼插的制作方法。张明山留下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头像模范,由此可知其对模范的使用方法和制作工艺。
在这些模范中,仕女人物的头部模范最为常见,其中有各种各样风采的形象,这些形象是作者细心完成的,当它被制成模范后,就加快了作者的创作过程,对于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可以完全摒弃,从而能够快速进入人物整体形象的创造之中。
长期以来,在东方和西方,艺术家们都不太喜欢自己的作品被称为模具作品,但是模制和拼贴的手段在雕塑中却是常见和必需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使雕塑家们从繁重、不必要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在激情中完成创作。但尽管如此,古典雕塑家一生作品的数量仍是稀少的,这些雕塑家的创作时间仍然是值得倍加珍惜的。
来源:2017年5月3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