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粉彩枫叶瓷器赏析:枫叶如丹照嫩寒 [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安安 点击 :

粉彩枫叶瓷器赏析:枫叶如丹照嫩寒  | 陶瓷科普

深秋时节,万山层林尽染,令人赏心悦目。在藏品世界里,瓷器就像是刚劲的山峰,片片红叶似天上落下的云彩,飘落在精细的瓷器上,也算是另一种美不胜收,让我的藏品更多了色彩。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因为欣赏深秋枫叶似火,陶醉其间,而流连忘返。我这件粉彩枫叶小碗,口径11厘米,高6厘米,外壁粉彩图案就是几片似火的枫叶,枫叶在几枝干枯枝条陪衬下,显得娇艳欲滴,胜过二月的鲜花,仿佛有晶莹剔透的水珠在红叶上滚动,让红叶充满了生机。而粉彩是清代对瓷器制造史的一大贡献,它是一种软彩,也是一种釉上彩,即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之后,再入窑进行低温烧制。粉彩出现在康熙后期,经过雍正时的发展,到乾隆年间 已经达到极高的工艺水准。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鲁迅笔下的枫叶如丹霞胭脂,充满暖意。这件荷叶口描金边红叶汤盘, 直径21厘米,壁上绘四片如丹霞胭脂的红叶,周围是纤细的枝干,远远看上去,就如同四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极富动感,虽在深秋,却让人感到了春天般温暖。描 金边的红叶汤盘是景德镇著名传统工艺中久负盛名的特种工艺产品薄胎瓷的极品品种之一,釉上彩手工绘制,薄壁透光,对着阳光能清晰地看到背面的彩绘图案。

粉彩枫叶瓷器赏析:枫叶如丹照嫩寒  | 陶瓷科普

“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千里情。”唐代吴融描绘的红叶,则体现在随风飘零、随浪泛流的轻盈之态上。这只黑釉枫叶六边盘,盘底是一片黄色的枫叶,看上去就像 一片轻盈枫叶被风吹落到盘里一样,非常逼真。釉质晶莹,肥厚滋润。黑釉是吉州窑的极品,瓷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一般分为一般黑釉与花色黑釉两大类,花色黑 釉还可分为油滴、兔毫、玳瑁、麻酱釉等类型。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这是晚唐女诗人鱼玄机借层层叠叠的枫叶抒情的 诗句。而我收藏的这件釉下五彩枫叶方肩瓶,直径15厘米,高32厘米,瓶身绘有叠叠嶂嶂、叶叶繁复的枫叶:鲜红、粉红、猩红、桃红,它们在虬曲的枝干上各显其风采,最上端挺拔的枝干上一对鸟儿,高声和鸣,给人以勃勃生机。釉下彩瓷选用特优胎、釉原料和稀土,有色金属矿物质研制的色彩,以精湛的手工装饰技艺,彩饰于胎釉之间,经1400℃左右的温度烧炼,使色料融于胎釉之中,花纹透过釉层溢于瓷表,晶莹润泽。

文并供图/李喜庆

来源:北京青年报

相关文章

  • 民俗藏品老瓷碗不易有赝品[图文]
    民俗藏品老瓷碗不易有赝品[图文]

    陈元辉收藏的老瓷碗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风俗文化的统称。是普通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随着国内收藏的升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由民俗文化衍生出来的民俗藏品,逐渐进入了一些收藏爱好者的视野,成为了他们家中的藏品。家住我市资中县迎宾路的陈元辉就是其中之一。近日,为了解陈元辉的民俗收藏,记者前往其家中,对他进行了采访。陈元辉收藏的民俗藏品,主...

    1146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香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图文]
    香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图文]

    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鬲式炉 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鬲式炉内里 香炉是古人用以薰香取暖、除异味、添香气以及书房焚香,后多用于为神佛烧香。出香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汉六朝以后,佛教盛行,以焚香供神佛,寄托人们的情感,因而各种形制的香炉就多了起来。宋代焚香和祭祀的习俗更甚,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文人四艺,颇受文人喜爱。此时香炉比较小,以仿古式样的小型香炉最具特色。有的为开敞式,上面不加盖子,...

    1381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漫谈新中国陶瓷(图)
    漫谈新中国陶瓷(图)

    黄昌校 鱼草图盘 70年代 对于中国陶瓷收藏领域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提起宋代瓷器的汝、钧、官、定、哥,兀代青花,明代成化斗彩,清代雍正、乾隆的粉彩、珐琅彩瓷器,那肯定如数家珍,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对于陶瓷领域的研究者而言,常常关注和研究的是陶瓷史上有着显赫地位的陶瓷品种。随著艺术品收藏研究的深入,许多文献和文物出土,让我们先人的智慧结晶一一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多方位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相对于我国以前辉煌的...

    1361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瓷片标本是鉴定古陶瓷的利器[图文]
    瓷片标本是鉴定古陶瓷的利器[图文]

    金当阳峪窑绿釉诗文枕标本 近年部分精品的收购价已达六位数陶瓷研究专家楼钢表示,收藏瓷片一样可以保值升值■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简介楼钢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广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博物网CEO,中国古陶瓷协会会员。开篇之际先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2003年秋,文博界一位相当有功力的古陶瓷专家打电话给我,说他一位在上海军界的老朋友离休后爱上古陶瓷收藏,交了不少学费,最近又有一批古董贩子...

    437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道光时期瓷器欣赏[图文]
    道光时期瓷器欣赏[图文]

    清道光 黄地粉彩福寿纹双耳瓶清道光 粉彩仙人献寿方瓶清道光 松石绿釉堆白缠枝莲纹喜字瓶清道光 白釉仿青铜壶清道光 胭脂紫地粉彩缠枝莲纹“吉祥如意”双耳瓶清道光 豆青釉描金花卉花盆一对清道光 仿哥釉琮式瓶清道光 松石绿地粉彩福寿纹葫芦瓶清道光 釉里红苍龙教子图笔筒清道光 仿官釉直颈瓶清道光 粉彩庭院婴戏图双耳瓶...

    893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汝瓷博物馆馆长揭秘汝瓷复烧(组图)
    汝瓷博物馆馆长揭秘汝瓷复烧(组图)

    清乾隆仿汝釉圆洗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王菲)汝窑位列北宋“五大名窑”之首,在南宋笔记《垣斋笔衡》中,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赞誉。汝窑烧造时间极短,只有二十年,据统计,存世的汝官窑作品仅七十余件。自明代开始,就不断有人进行汝瓷复烧的尝试,成功者寥若晨星,失败者却代不乏人。汝瓷复烧有着怎样的技术难点?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汝瓷复烧是否有成功的可能?近日,中国文物网记者专访河南汝州汝瓷博物馆馆...

    1162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宋瓷大系---壶[图文]
  • 我国古代帝王与瓷器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图文]
    我国古代帝王与瓷器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图文]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距今已有4200年的历史,唐代以前瓷器一直是实用器的代表,但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了达官显贵,文人墨客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各种精美的瓷器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从那时起就流传了一句话叫做:“家无瓷不贵,室无瓷不雅。” 元明清帝王对瓷器也情有独衷,公元1271年,元帝国建立。元代统治者崇尚白色,“国俗尚白,以白为吉”。其服饰、建筑都崇尚白色,白色的...

    303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泉州宋船:香料瓷器的转运商[图文]
    泉州宋船:香料瓷器的转运商[图文]

    华光礁1号出水的折枝花卉图案粉盒。据泉州海交馆的专家说,以前认为泉州的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都是从“海上丝绸之路”而来,后来,研究阿拉伯人墓碑才知道,泉州的阿拉伯商人,有许多是 由“陆上丝绸之路”转道而来。可见当时的泉州是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汇聚的地方。这也证明,海丝与路丝是一种循环式,海陆相沟通的商路与交流之路。梁二平泉州开元寺的历史比开元还久远,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开元二十六年(公...

    1953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盘踞在瓷器上的龙文化 元明清陶瓷龙纹大盘点[图文]
    盘踞在瓷器上的龙文化 元明清陶瓷龙纹大盘点[图文]

    [摘要]传说中的龙,虎须鬣尾,身长若蛇,有鳞若鱼,有角仿鹿,有爪似龙鹰,能走,亦能飞,能倒水,能大能小,能隐能现,能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乃万兽之首,亦为封建王朝统治这的象征,我国古代的帝王,被称为是真龙天子,着龙袍,戴龙饰,居龙庭。就连帝王之家所用的陶瓷,也会以龙纹为饰,并保留下了许多精品。其中,元明清时期的龙纹瓷器颇负盛名。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几千年来已深深扎根于所有中国人的心中,...

    151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宋代登封窑吉羊瓷器收藏鉴赏[图文]
    宋代登封窑吉羊瓷器收藏鉴赏[图文]

    宋代登封窑吉羊瓷器收藏鉴赏华夏收藏网讯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羊如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一般。普罗米修斯因盗天火给人间而被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羊则为盗五谷种籽给人间而遭天帝的宰杀。因此,羊,对于我们的祖先而言,是很重要的动物,在日常生活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宋代登封窑吉羊,见证了这一文化现象。 在古老的甲骨文中已有“羊”字,而且,祖先在造字时就把“羊”和“祥”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东汉许慎《...

    172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景德镇窑的釉有4个要素[图文]
    景德镇窑的釉有4个要素[图文]

    图1,清光绪粉彩花盆,高19厘米,南京博物院收藏。景德镇窑的釉有4个要素,即釉果、釉灰、着色剂和助熔剂,它们需要人工配比。有的北方窑口,例如磁州窑的釉不用配比,用水将邯郸当地的一种泥土调匀即为釉。景德镇窑行话将粉碎得很细的优质瓷土称为釉果,它专门为配釉而制。釉果加水搅和成泥浆,再配入釉灰、着色剂和助熔剂而成釉浆。釉灰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石灰石块置于石灰窑中烧成石灰,再用适量的水使之水解成氢氧化钙,然后...

    873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哥窑瓷器产生的历史传说[图文]
    哥窑瓷器产生的历史传说[图文]

    哥窑瓷器产生的历史传说 传说古时,浙江龙泉青瓷世家有兄弟二人烧窑,哥哥的烧窑技术比弟弟高明,招致了弟弟的嫉恨。为破坏哥哥声誉,弟弟偷偷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许多草木灰,想让他烧出坏的瓷品。被蒙在鼓里的哥哥照常烧窑,烧好后开窑一看,满窑瓷器釉面全部裂开了,但裂得很奇特,有的像冰裂纹,有的像鱼仔纹,还有的像蟹爪纹。哥哥看到这些,傻眼了,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将这批瓷器拿到市场上准备低价处理掉。...

    198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美人醉釉郎窑红:探秘迷人绚烂的传统红釉[图文]
    美人醉釉郎窑红:探秘迷人绚烂的传统红釉[图文]

    郎窑红,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朗窑红为我国名贵的传统红釉之...

    1107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存世极少的磁州窑白地红绿彩瓷器[图文]
    存世极少的磁州窑白地红绿彩瓷器[图文]

    这件金代红绿彩武士牵狮俑(图1),高19.2厘米,宽20.5厘米,现收藏于安徽博物院。全器塑一武士牵狮的造型,狮子与武士均立于方形台上,方台绘一周黑边。狮子张口作吼叫状,怒目圆睁,威风凛凛。狮头及狮身大部分施绿彩,颈部毛发用黄彩装饰。狮身矫健,背部驼一圆形器,器顶中空,器下狮背以黑彩绘如意形纹饰。狮子身体束有缰绳,武士立于狮侧,手挽黑色缰绳。武士浓眉大眼,上颌、下颌蓄有胡须,戴头盔,着绿装,脚踏长...

    1180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