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重访千年不灭的磁州窑观台遗址[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虎儿 点击 :

重访千年不灭的磁州窑观台遗址 | 陶瓷作品

宋 磁州窑风花雪月酒色财气梅瓶

(原标题:观台赋)  

沿磁州窑观台遗址东行两公里,便是曹操当年的观兵台,至今依旧草木凋蔽,凄风凌厉,金鼓之声,不绝于耳。然既有观兵台,又何来观台?不知观台为何而得名,只知观台因磁州窑而知名。也许观台应是曹操的一个观景台吧,谁想八百年后却成了宋元之际磁州窑的一个主窑场,时至今日,人们竟只识宋元而不识曹魏,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了。

呜呼,身在曹营心茫然,魏武挥鞭都不见。

观台位于太行山东麓的一片丘陵台地之上,俯而近瞰,仰而远望,天地万象,叹为观止。

观云——朵云堆叠,幻化无端,仿佛随时能变身出各种白釉瓷珍来;

观鸟——山鸟如梭,远近飞度,好似瓷衣上掠着风影的点点褐彩;

观水——千古名川,漳河之水,盘桓山野,逶迤天边,宛若青瓷釉面,凝结光滟;

观地——沟壑交错,窑迹斑斑,瓷片厚积,犹如礁岩,层层叠叠,裸露可辨。

夏日之晨登临观台之地,日升,草长,风起,雾淡。只见一牛,一犁,一农妇,一草鞭……一是无限,一乃大观。

日复一日去日苦多,观台一日竟似永年。

正可谓:一一相生,万物归一;生而为动,归而为静;欲静还动,动而愈静;世间法相,古今皆然。

眼前观台的夏日风物,如剪影,如雕版,如宋画小品,更如磁州千年古窑的几笔草淡写意,散发着哲学光泽、艺术韵致、田园风情和民生气息。

经过一夜豪雨冲刷,地表上又露出了许多的古瓷碎片,隐约可见,触手可及,如白果遗落在林园,若彩贝镶嵌于滩涂。在我看来,这便是一地珠玑,满目史章了。

磁州窑最早的窑场是北朝时期的北贾壁窑和临水窑,那是一个乐府传唱的年代,又是一个古水泛漾的岁月。鎏金的漳河水厚德载物,风华千秋,静静地流经北贾壁窑的台地;碎玉的滏阳水断崖涌泉,徜徉丘东,奔突地漫过临水窑的堤岸。二水堪为经天流地,双秀竞扬,含精蕴华,泾渭分张,共同浇澈了古磁州最初的窑火之花,令古窑中飞升的凤鸟浴火永生。

那闪幻着幽菁光色的北朝青瓷,分明蕴藉着天火的神秀,古水的精灵。而那天火,乃是神灵之火,圣源之火。

君不见,临水窑之神火千载不熄,北贾壁窑之圣火百世相传。

自北朝历经隋唐宋,又元明清,临水窑竟一直燃烧至今,成为中国古瓷史上烧造期最长的窑场。窑烟缭转,今古不辨,人影朣朦,尤疑宋元。

而当天际传来悠远的晚唐钟声,北贾壁窑的那一支圣火便沿漳河水向南,再向南,一路传到观台,终于在这曹操的观瞻之地驻留,冉冉升腾。观台从此远近颂扬,古今闻名。如今,在曹操的帝迹之上,观台又已成为一处天然的古窑遗址博物馆。这文明堆叠的奇特景象,让人崇仰,思如泉涌;又令人唏嘘,不禁忘言。

重访千年不灭的磁州窑观台遗址 | 陶瓷作品

元 磁州窑黑彩花鸟虎枕

当我注视着地面,见脚边一白釉瓷片似有纹饰,拾起细看,釉面上游走着一只小鱼——刻划流利,鱼纹灵动,隔世经年,只在汪洋。

刻划花是磁州窑的一种基本技法,借鉴了当时耀州窑、定窑等名窑的刀工而又聊备一格。

而尤值一提的,是磁州窑使用的化妆土技法。磁州窑的胎土是当地产的一种大青土,土质粘结适于制瓷,却不够洁白细腻。施用化妆土后,就如同打了白粉底子,做了美人胚子,变得冰肌玉肤,细白柔丽。造白之后,可刻花,可划花,可剔花,可绘彩,真可谓另辟蹊径而自有洞天,别具风韵又独步天下,足以和任何一种古瓷相媲美。

于是啊,人在观台就不免有一种探宝的冲动,且看我,竟像一个排雷的工兵,弓身弯腰,低头搜寻,螳螂般地洞观而迅疾,不时将一些瓷片掘出土层,捡入囊中。

我拣起一件瓷片,擦去泥水,见上面绘有一笔褐彩,似是一件画作的残笔,虽然主要部分均已缺失,但一笔之间依然保留了生命的痕迹与文明的信息,令我陷入沉想。古磁州人擅长在刷白的瓷胎上做画,将山水、人物、虫鸟、花卉以民间的写意笔法绘出,掀开了中国瓷器史的彩绘之篇,前引了青花和五彩瓷之滥觞。

在一段沟渠的护坡处,我竟然发现了一处瓷片集中的沉积区,慢慢竟从土层里刨出了些许的宋碗残件和窑具来,令我如获至宝,贪婪忘情。

在这里我竟然发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白釉行炉,器型朴华古拙,釉色润白婉丽,既可擎于手中照明夜路,又可置于案台奉为神供。天赐之物,足以悦目,更可赏心。

不久,我又掘出了一件黑釉的行炉残器,行炉釉色漆黑晶亮,映照天象,如一泓黑潭静谧神明,深不可测,虽已残损,却足以令天下之黑器无以比及。

更为难得的是,我还拾取了一片酱釉瓷片,瓷片胎质致密轻薄,釉色沉郁匀净,却闪耀着一层水晶般亮丽的奇炫光华,真是一件地宫之灵宝,可谓千载观台之秘藏。酱釉本是黑釉的衍生物,最初窑工烧造黑釉,烧过了火,就出现了酱釉,从此酱釉便成为一代名品,令窑工们刻意为之,令官家们趋之若鹜。如此宝瓷,埋于腐泥之下千年,竟丝毫不染污垢,不减风采,而愈加纯净美艳,莹光漫射,世之奇幻,令人惊叹!

再往下挖,蓦然,一片带有异光的黑色魅影眼前一闪:竟是油滴!我赶紧拣出,怎么会是油滴!油滴是黑釉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火候的变化,而生成的一种特殊的结晶釉。点点滴滴的结晶体,大小排列,分布有序,就像是一颗颗、一行行、一排排、一片片的油滴,晶莹剔透,玲珑亮丽。过去我只知油滴产于江西吉州窑和福建建阳窑,油滴碗乃宋代风尚一时的斗茶所用之名碗,竟不知南北相隔,天各一方,远在河北的磁州窑竟也能烧制油滴!

虽然尚不及考辨油滴之源流,但眼前这一片瓷片却证明了,中国古代窑口之诸技法的融流交汇,精彩纷呈。这融流,竟令我是这般惊叹;这精彩,却让我是如此震撼!这一片油滴瓷片,原本也应是一只油滴碗,可能也是用于斗茶。殊不知,唐代的北方,人们就已时兴斗茶了。却不知,此地斗茶的名碗,是否也有兔毫碗和鹧鸪斑?

一般而言,唐宋的名瓷,论碗当数建窑,论壶当数长沙窑,论瓶当数定窑,论炉当数钧窑,而磁州窑的碗、壶、瓶、炉,均在可论之列。但磁州窑的瓷枕,却真正是天下第一。

长方型的,八方型的,银锭型的,椭圆形的,花叶型的,束腰型的,鸡心型的,云头型的,豆形的;

还有狮枕,虎枕,孩儿枕,仕女枕;

白釉剔花的,划花的,珍珠地的,墨彩的;

绘画的,诗词装饰的;

……

应有尽有,尽有其极。

我很想能挖出一方瓷枕,听赶牛的农妇讲,半个月前,这里还有人刨出过一方完整的瓷枕。我还到一农家看了一方花叶型白釉剔花残枕,主人卖价八万!只是我见过了太多更好的瓷枕,残器自然不会上心。

我曾经见过白地黑花鹭鸶纹八角形枕,题《朝天子》词长方型枕,白地黑花篦划水波纹豆型枕,白地黑花与黑地白花折枝花如意头形枕,绿釉篦划花牡丹纹叶型枕……

在一方瓷枕上,我注意到这样两句诗语:“有客问浮世,无言指落花。”充满了伤郁的情愫和虚静的意味,那古代乡民的道心之境,今我感怀不已。

在另一方瓷枕上,却草书两句田园诗:“细草烟深暮雨收,牧童归去倒骑牛。”完全是一幅牧歌般的乡园画面,恬静安谧,纯美自然。

君不见,古瓷万千,惟有瓷枕才是一类纯粹的民俗之物;只是在瓷枕上,才能集中地展现宋金时期的乡园文化和古风世象。作为北方的第一民窑,磁州窑的瓷枕自然是民情浓郁,民韵悠长,民彩艳丽,民风清亮。

我真想广罗天下最精美的磁州窑瓷枕,开办一家世上最大的瓷枕博物馆。在博物馆的前厅,我会端放一尊原邯郸市文保所张子英所长的塑像。张先生一生中写下了多篇开窑之作,是磁州窑瓷枕研究第一人,我久已仰之。本想到今年前去探访,才知先生不久前已驾鹤西去。先生之女张莉平是磁州窑博物馆的副馆长,听她用心灵的语言讲述磁州窑,不禁对张家父女肃然起敬。

更有陈万里先生,冯先铭先生,叶喆民先生,叶广成先生,李辉柄先生,马忠理先生,秦大树先生,刘志国先生,赵学峰先生,在那些晨昏的光霭里,投下了他们登临观台的背影;在那些岁月的尘埃中,留下了他们行色匆匆的风声。

风声,好似一位天然的乡音大师,吹过河面,奏出乡水曲;掠过田野,弹起乡土谣。是啊!磁州窑,本就是一首乡间咏怀的风月长诗——冬夜望雪,夏日观莲;绵延不尽,歌吟无边。观台啊,难道你筑台就是以观天下之诗?观台啊,莫非你就是观诗之台?

从秦皇到曹操,自魏晋至唐宋,千年一觉,风花如梦。是谁在观台抚琴拨弦,古乐悠扬;鼓瑟吹笙,诗心幽然?又有谁在观台演绎着一首首天地音诗,渲染出一幅幅乡村诗画?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听千古绝唱,余音回响;观旷世华章,荡气回肠。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计可依?

此诗此景,此歌此情,不禁化作磁州窑那无尽的画意,终竟汇入观台那绝美的画屏。

古人真是在观台之地撒落了太多的诗句,俯拾是瓷,仰看成诗;风之掠过,诗思漫卷。

金木水火土是古瓷的五行,但磁州窑却是要六行兼备,在五行之外再加上一个风轮——那就是远世之风,那就是诗之古风!

无风何以入诗篇?无诗如何登观台?

磁州窑呀,你满窑画卷,又满窑诗卷,你就是一个火之飞升的乡村画窑!你就是一个风之飘逸的千古诗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苍天之下,我若一个古老的声音,吟哦着这篇永恒的诗章;

观台之上,我像一个先世的乡民,擎举起那只黑釉的行炉。

忽然,我看到,漫天的古诗残片在风中飘飘摇摇,在雨中扬扬洒洒,瞬间,地面上竟覆满了一层层浸润诗华的瓷片,捡不胜捡,吟之不尽。

——远水碧千里,夕阳红半楼;

——风作夜来时,山公醉不知;

——月照池中月,人观镜内人;

——风吹前园竹,雨洒后亭花;

——怨滴芭蕉雨,愁吟蟋蟀风;

——翠竹千古秀,独占百花魁;

——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

——无情玉蝴蝶,春尽一梦飞;

…………

然,诗人已去,短歌尤存;古瓷无语,岁月无痕。惟见那观台的一片片残瓷,一篇篇诗叶,尚斑驳着日月之光影,更陆离着星辰之流形。

大美不言,万世以观;观而筑台,故曰观台……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北京 方鸣)

相关文章

  • 猴年说猴——当猴子遇上瓷器[图文]
    猴年说猴——当猴子遇上瓷器[图文]

    春节将临,举国欢庆新春,今年为“甲申年”,申即猴年。猴为灵长类动物,与人的联系最为密切,被人喻为聪明、机智、勇敢、活泼之兽,是智慧灵气的象征,尤为青年喜爱。元 天蓝秞猴柄壶H23cm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猴祖”的说法,古籍如《诗经》、《礼记》、《尔雅》、《庄子》、《列子》、《山海经》、《淮南子》、《世说》等均有记载;笔记、野史、小说等记载尤多。记载名称各异,遂有猴、猿、猨(音‘猿’)、猱(音‘挠’)...

    619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西班牙顶级手工瓷欣赏[图文]
    西班牙顶级手工瓷欣赏[图文]

    Lladró,这个位列西班牙奢侈品前三位的瓷器品牌,秉承其精湛的全手工陶瓷制艺在全球享有盛名。Lladró出品的瓷艺因而也获得了西班牙皇室的青睐,在许多外交场合,Lladró都被做为皇室的首选;而凭借其精湛的瓷艺以及在艺术方面的不断突破,亦成为了诸多国际顶级博物馆的永久收藏。...

    100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鉴赏荷兰馆藏的明代精美瓷器[图文]
    鉴赏荷兰馆藏的明代精美瓷器[图文]

    鉴赏荷兰馆藏的明代精美瓷器荷兰馆藏了大量明代的精美青花瓷器。这些瓷器有的是外销瓷,有的是中国瓷器流失在海外的。明朝的瓷器多以景德镇瓷器为主,景德镇瓷器又以青花为主。荷兰馆藏的明代瓷器件件是珍品。...

    1279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北宋越窑摩羯纹粉盒[图文]
    北宋越窑摩羯纹粉盒[图文]

    图1图2图3五代至北宋早中期的越窑瓷器胎质普遍细腻,呈浅灰色。釉色呈现更多的青绿,正是印证了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意妙境。2011年镇江京口区苗家湾“京岘家园”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在一座已被破坏、早年曾遭盗掘的长方形砖室墓中,出土了一件越窑摩羯纹青釉粉盒(图1)。该粉盒口径13.3厘米,高4.6厘米,底径10.7厘米,形制为子母口圆形,分底、盖两部分;腹较浅,高圈足(图2),圈足外撇;盖...

    624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元琉璃器制作以山西为代表[图文]
    元琉璃器制作以山西为代表[图文]

    元琉璃釉凸雕龙纹立耳三足炉元代虽然只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古陶瓷发展史上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与唐宋时期一样,元代制瓷也堪称百花争艳。除元代景德镇窑、龙泉窑、钧窑、磁州窑等生产量巨大、影响广泛、传世品多见的著名窑场之外,在今河北、山西、陕西、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地也都发现过不少元代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民间窑场,其中许多瓷窑的产品不仅在传世元瓷中常有所见,且窑口特点亦很突出,如山西地...

    1187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清末民初瓷壶雕刻有古代最后黄鹤楼 稀世珍品(图)
    清末民初瓷壶雕刻有古代最后黄鹤楼 稀世珍品(图)

    本报讯(记者戴红兵)中国古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武汉收藏家协会文献专委会主任肖琴学,收藏了数百件黄鹤楼相关藏品,其中一件雕刻有古代最后一座黄鹤楼的瓷壶,堪称稀世珍品(如图)。昨天,武汉晚报记者来到汉口崇仁路武汉市收藏品市场,肖琴学拿出这件刻瓷黄鹤楼提梁壶,说:“这是我最得意的一件黄鹤楼相关藏品。”记者看到,这只看似普通的家用茶壶,高16厘米、直径12厘米,用白瓷烧制而成。肖琴学称,他请专家鉴定过,...

    701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浑源窑镶嵌青瓷“中”“仲祥”刻字文化内涵[图文]
    浑源窑镶嵌青瓷“中”“仲祥”刻字文化内涵[图文]

    考古发掘瓷板“仲祥”二字和正面牡丹纹青地白花细线刻,“为镶嵌青瓷标本中仅见”的纤细线条表明其应烧制于浑源窑“最高生产技术”时期 创烧于唐、辽金元延烧并扩大生产的山西浑源窑在上世纪末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发现的标本证明,该窑品种十分丰富,其中“独占鳌头”的镶嵌青瓷为陶瓷学界所关注。报道中披露了一块插嵌瓷板的背面刻有“仲祥”二字,但没有解释文字,此后我国的专家学者们在自己的与该批镶嵌青瓷有关的著述...

    186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五彩仙人图碗[图文]
    五彩仙人图碗[图文]

    清 康熙年间 高7.7厘米 口径17厘米 足径7厘米碗口外撇,弧壁,深腹,圈足。器施以红、黄、黑等彩料的五彩装饰,外壁绘仙人图,人物以红彩勾勒轮廓,加以平涂敷色,碗心绘折枝桃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六字双行款。五彩是明清时期御窑厂生产的重要彩瓷品种之一,到康熙时期,釉上蓝彩和黑彩的运用,使五彩瓷更加绚丽多姿。陈浏《陶雅》记:“康熙官窑彩碗上画过海八仙,而并无海水,面目秀异,身段灵活...

    125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黃三大师內画烟壶珍藏展作品欣赏[图文]
    黃三大师內画烟壶珍藏展作品欣赏[图文]

    黄三黄三,原名黄双水,生于1963年,河北衡水人,中国内画鼻烟壶大师、中国鼻烟壶文化研究会会长。1982年开始学习连环画和国画,至今已有30年,师承鼻烟壶内画泰斗王习三大师,乃王习三大师最得意之门生。其绘画风格在前辈们绘画基础上加以发展,秉承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创新,吸收西方绘画理念,将中西方绘画融合一体,钻研内画艺术近三十年,独创出内画鼻烟壶“墨色网络交织肖像技法”,将内...

    1878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老窑瓷:邢窑透光白瓷的身世之谜[图文]
    老窑瓷:邢窑透光白瓷的身世之谜[图文]

    邢窑瓷器作为中国白瓷的鼻祖,是屹立在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座辉煌的里程碑。而要说起邢窑白瓷的品种,不仅有粗白瓷、细白瓷,而且还有一种叫做“透光白瓷”的品种最为世人所称道。那么,这个所谓的“透光白瓷”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瓷器呢?中国邢窑博物馆馆长、邢台市邢窑研究所所长张志忠在接受中国文物网记者采访时,就为我们揭开了邢窑透光白瓷的身世之谜。据张志忠介绍,邢窑白瓷在发展初期,主要是以烧制粗瓷为主。到了隋代开始出现...

    218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苍狼白鹿元青花与蒙古族的故事[图文]
    苍狼白鹿元青花与蒙古族的故事[图文]

    元青花大盘元代陶瓷最大的贡献是青花的成熟,青花是种釉下彩绘瓷器,它以氧化钴为呈色器,在胚体上绘画图案,罩釉后,高温烧成,器物成白底蓝花或蓝底白花的效果。尽管早在唐代,白底蓝花、釉下彩的陶瓷已经出现,但元以前,制作终归颇粗,数量毕竟很少。入元,青花瓷成批涌现,大步跨进辉煌,这必有艺术演进以外的原因,和元朝的统治阶层——蒙古族的关系密不可分。近日,江西高安市文物局局长、高安元青花博物馆刘金成馆长接受了...

    117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北宋汝瓷何以称五大名瓷之首[图文]
    北宋汝瓷何以称五大名瓷之首[图文]

    汝瓷,中国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一,因产于汝州(临汝旧称)而得名。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首。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其特点是:造型古朴大方、 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汝瓷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 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

    1613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精品绿釉瓷器欣赏[图文]
    精品绿釉瓷器欣赏[图文]

    绿釉瓷器绿釉是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我国传统的绿釉和绿彩都是以铜作着色剂,属于铜绿釉。...

    191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美人醉釉郎窑红:探秘迷人绚烂的传统红釉[图文]
    美人醉釉郎窑红:探秘迷人绚烂的传统红釉[图文]

    郎窑红,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朗窑红为我国名贵的传统红釉之...

    1107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盘点不同类型顾景舟紫砂壶[图文]
    盘点不同类型顾景舟紫砂壶[图文]

    高墙矮僧帽壶 该壶属矮僧帽壶,从壶身内外的工艺水准可看到顾老在方器制作上过硬的功力和法度。壶身上下线条变化丰富、比例恰当,特别是壶颈肩部用收紧的云肩线,使壶的节奏感更强。莲花瓣的比例及畅开的角度,有一种莲花正在开放的态势。壶嘴壶把的大小粗细与整体比例协调得体,壶盖面层次有序加高,正托起了花顶摘手,使其更显端庄、内敛。   汉君壶 此壶选取墨绿泥为原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壶色泽亮丽夺目,器...

    377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