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哥釉器上的岁月之弦[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橙子 点击 :

哥釉器上的岁月之弦 | 陶瓷作品

哥釉器物的釉色是很迷人的,尤其天灰、天青、米黄几种釉色,它们诡谲的雅逸和清纯,常常会让人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占有欲,几乎没有人能够拒绝它们的诱惑。我常常听人说,他有几件几件宋代官窑,几件几件宋代哥窑,有几件几件宋代汝窑、钧窑、定窑,我不敢说我有。但我寻寻觅觅一二十年,倒确确凿凿地收藏了几件明清哥釉器物,无缘与宋代的哥、汝、钧、定、钧相遇,把着几件明清哥釉器物,也是足以自慰的。

暗香点点犀角杯

我最钟爱的是那只清中期哥釉仿犀角杯(图1)。此杯糯米胎,奶酪黄色釉,纹片如冰裂,积年氧化,纹线已呈轻褐色,与釉色十分和谐。其造型别具一格,仿犀角杯,器外壁折腰处雕饰寒梅一树,枝干蟠曲苍劲,枝头暗香点点。树下杯足上部雕饰吉羊两匹,其一侧卧前视,其一侧卧侧视。杯口捏塑成“十二出”状,委曲自如,进出有度,俯视恰似田荷一柄。釉上包浆厚亮,日月光阴已经将它偎舔得“润泽如酥”(孙瀛洲先生语),把玩抚摩,有如小儿肌肤般嫩滑,光照之下则见珠光熠熠。釉下气泡疏朗明快,珠浮尘降,煞是好看。《陶雅》说“釉之绝佳者曰肥,北人曰滋润,东人曰蜜琳,西人曰宝光,皆吾党所谓古色香者也”,我说可见之珠光,当是前贤谓之宝光的了。

说起它如何的为我所得,出自音乐世家的袁向阳先生至今感叹不已。那是多年前的一个周末早市,这只“犀角杯”首先被袁先生相中,他想压压价,来个欲擒故纵,放回地摊扬长而去。不意我接踵而至,把住便爱不释手。待袁先生回头来寻“犀角杯”时,它已易主多时,从我手中接过摩挲一回,说声“缘分”叹回气。那位地摊主人姓卢,三十上下年岁,湖南江永人。我在作家协会中是以写报告文学知名的,素好追究来龙去脉,委婉一问,他告诉我“犀角杯”是从夫子庙(即江永孔庙)一工作人员手中买的,我便推断它一定与文人有关了。那一日的事,想想也该是十年前了。

哥釉器上的岁月之弦 | 陶瓷作品

老态龙钟盘口瓶

清中期哥釉铁花盘口瓶(图2)与我第一次谋面是在醴陵山乡之中,那一日领着弟妹子侄一二十人去龙骨冲为外祖父扫墓,在一户农家偶遇。两年后,它鬼使神差进了我的独羊居。于是从那一日起,凡来独羊居者,我必隆重介绍我与此瓶的缘分。

哥釉铁花辅首盘口瓶连座通高54厘米,胎骨坚致,施粉青色釉,黑色纹线,清冷幽润。纹片呈“通经断纬”状,如鱼子,似百岌,细密紧凑。细看纹线有深浅之分,粗线深黑,细线黑褐,表明被岁月烟尘熏染之前是有金丝铁线之别的。二三百年岁月是漫长的,隔三差五的有人呵护抹拭,水渍万千重,如今已经被氧化成厚亮包浆。釉下气泡殊为美丽,太小有如星汉经天,近者灿若浮灯,小的光如昏豆,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史载清中期民窑大量烧制哥釉铁花器物,此瓶当为其中之一。瓶颈有左右对称的铁花兽头辅首,口上、肩上、足上皆有铁花莲瓣,铁褐凝重,不繁不乱,恰到好处。瓶之盘口硕大,线条流畅,造型圆浑而不失古朴之气。当年在醴陵山乡见到时曾十分惊诧,偏远山村农户之家,怎么会有保存如此完好而古旧之气扑面的清代瓷瓶?原来主人年已八十高龄,瓶乃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何健手下一位团长在合肥得自日本人之手,回乡时送给亦在何健手下任过职而已解甲的农户之父,母亲为纪念父亲,一直呵护此瓶传承至今。当年我未开口想买,原是顾虑主人太熟不知如何开口,几年后再见它时,据说主人已是六十开外的农人,当是八十老翁之子了。

冯先铭先生谈到宋以后哥釉器物曾提到,光绪年哥釉罕见实物,而“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哥釉皆釉面不稳定,釉质稀薄,开片不清晰,釉面不匀净”,我的这件哥釉铁花盘口瓶足称大器,与清晚期哥釉不可同日而语。

尤为难能可贵者,是此瓶原配古旧木座依然保存完好。座为楠木整件雕制,为清中期家具中案几普遍造型样式,鼓腿,壶门形曲线膨牙,托腮比台面略大,腿三弯而足外翻。鼓腿上饰有与瓶颈兽首相呼应的兽首,座之沿板拦水线外饰有与瓶口、瓶肩、瓶足相呼应的莲瓣。百年沧桑多巨变,今日木座轮纹毕露,一侧有明显烧灼炭化痕迹,“大难不死”。兽首和莲瓣可在十倍放大镜下寻见金漆斑痕,楠木的幽幽清香依旧沁人心脾。原座原瓶,座面凹坑与瓶底足咬合自如,二三百年不离不弃,诚为难能可贵,实属罕见。

哥釉器上的岁月之弦 | 陶瓷作品

曾研朱砂辟雍砚

明中晚期哥釉砚(图3),是用一把明代民窑青花执壶与方秋林先生交换所得。方是我的隔街近邻,文化虽不多,却爱好古玩,因为常在其妻开的理发店理发而相识。他正想拥有一把明代青花执壶,我则梦寐以求一方瓷砚,一拍即合。屈指数来,亦有八九个年头了。

哥釉朱砂砚为“辟雍”状,砚池环绕,卧足,足心露胎,可见不规则旋纹。所谓辟雍,原为春秋战国时“大学”之名。学址四面环水,一桥相通,其意恐怕不光在要其状如环璧,还有旨在闭门读书的意思,清静孤悬,绝其旁念,非用心读书不可。其胎骨黄白,有浅淡枇杷色胎红。釉色奶白,肥厚温润,釉面开片皆为金丝,砚池和砚口沿纹片呈淡红色,当是经年研磨朱砂的原故了,与奶白釉色相映成趣。砚堂手感熟滑细嫩,非一日研磨之功使然。当年置它于画案之侧,丈夫描绘朱砂丛竹,妻子细研朱砂,夫唱妇随,其乐融融。

故宫博物院的赵宏先生谈及明代哥釉器物时,特别强调其“纹线僵直而清晰,较稀疏”,而冯先铭先生则说明代哥釉“釉面润滑,开片规整,光泽度较强”,“僵直”和“规整”概念上是一致的,二位先生表述词语不同而已。朱砂砚上纹线皆有“经线”走向自上而下的方向性,“纬线”则取向左右,其委婉变化不为悬殊。釉下气泡细如浮尘,密如撒粉,明显与清中期哥釉铁花盘口瓶不一样。

哥釉器上的岁月之弦 | 陶瓷作品

三山五岳说笔搁

与哥釉朱砂砚同为文房用具的是清早期哥釉笔山(图4),为一资深收藏家80年代觅自花鸟市场之物,如今也已易主。

哥釉笔山长10.8厘米,高3.2厘米,造型为“三山五岳”型,给人登高望远的启迪。尤可一提的,是其中“三峰”辟为水盂,后人却又将其派作墨水瓶用,只恐为时还不短,因而盂壁已墨垢坚固,擦洗数次均不能除净,漆黑晶亮,盂壁生辉。

哥釉笔山胎骨白洁,足根处向内斜削一刀,底足不施釉,可见浅淡枇杷红色。釉面呈月白色,肥厚润亮,纹片呈金丝铁线状,借用《尔雅》的话说,可谓明朗爽快,是“小山岌大山”的典型画面,耐得玩味。釉下气泡大小纷呈,层次分明,但比不得哥釉瓶的麋密,不若朱砂砚的繁满,难比犀角杯的明快,若聚若散,有游离之感,有飘忽之趣,别是一种状态。

哥釉笔山原配楠木座亦保存完整,呈束腰状,三弯腿,如意云头内翻足,座面拦水线有磨损,凹面与笔山底足咬合甚好。座型随笔山“三山五岳”状而设计,朴拙素净而不失文雅之气。器虽小,竟有矗立难撼之势,为藏品中又一鞍马齐备的古旧之物。

笔山又名笔架,是为搁笔停毫用的,想必出现的时代不会太晚。但载入典籍则很晚,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杜工部草堂诗笺》中有“笔架沾窗雨,书笺映隙曛”的句子,表明笔架放在窗前书案上确凿无疑。而最早见于描述的笔架,恐要数五代时后周人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内有《占雨石》一记,说学士苏颋“有一锦花石,镂为笔架”,这个笔架当为石刻的了。瓷笔架始自何时怕是无可考了。

哥釉器上的岁月之弦 | 陶瓷作品

“操一豚踣酒一盂”

清晚期哥釉小水盂(图5)与前面的几件比起来,显然的是小件一个了。不过,司马迁作《史记》却记录有盂,说“操一豚踣酒一盂”,确凿的是出现在大的宴饮之中,斟酒小酌,用的是盂。到宋代,龙大渊作《古玉图谱》,其中文房用具十式之中便有盂了,飞越千年,小盂从嬉闹喧哗的宴会上走进了宁静清雅的书房,一改盛酒之俗而盛水,专为洗笔滴砚,而且昵称为水中丞,雅致得很。

哥釉小水盂仅可一握,在我所见许多的釉彩水盂之中别具媚惑,古老气色亦分外的惹人爱恋。

得闲时日,摩挲着大大小小的百岌碎们,你能把着看着,思绪竟然飘飘地升腾,忽忽的便会将它的错迭交汇幻构成日月浮云,迷茫中便会将它的拼结组集等同于天地烟瘴,无始亦无休,无生更无死,循环而不息……

有人说岁月无痕却有情,我以为不然。这情故然是有的,痕则是又长又细,有如琴瑟之弦。当你凝视哥釉铁花瓶时,当你抚弄哥釉朱砂砚时,又当你把起哥釉犀角杯时,当你端详哥釉笔山和小水盂时,你难道不觉得,同时便触动了岁月之弦?

这弦真的绷得很紧,当你飘忽的思绪触碰到它,便悠扬作响,便嘹亮为歌……

相关文章

  •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仕女俑鉴赏[图文]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仕女俑鉴赏[图文]

    图1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三堡乡、二堡乡,西距吐鲁番市约40公里,南距高昌故城约2公里。古墓群分布在三堡乡以北至二堡乡以东地带,有墓葬数百座,是晋唐时期高昌国贵族和平民的公共墓地。这里出土文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其中各类人物俑和动物俑件件堪称精品,形成了庞大的阿斯塔那墓俑艺术。图2一、阿斯塔那古墓葬出土女俑群像说到俑的发展,汉代可以说是第一个发展时期,隋唐则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潮。新疆吐鲁番...

    1820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德化瓷:中国传承世界名窑 [图文]
    德化瓷:中国传承世界名窑 [图文]

    德化瓷:中国传承,世界名窑德化,位于福建省中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文化古名城—泉州,素有闽中屋脊之称的戴云山下腹地德化县而得名“德化瓷”。德化瓷的烧制技艺历史悠久,始于新石器时代、完善于商周等朝代,兴于唐、宋、元,盛于明、清时期,发展于现代;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更是世界陶瓷稀有历史文化的一颗璀灿明珠。在中国陶瓷历史的发展中,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三足鼎立,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

    1971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民国粉彩十二月花神纹六棱长颈瓶赏析[图文]
    民国粉彩十二月花神纹六棱长颈瓶赏析[图文]

    瓶体侧面局部安徽合肥 刘东瓷瓶用以插花,古已有之。明代著名 文学家袁宏道曾写过一本名为《瓶史》的小书,从鉴赏的角度论述了瓶与花的关系及插花之法。他认为:“养花,瓶亦须精良。譬如玉环飞燕不可置之茅茨,又如嵇 阮贺李不可请之酒食店中。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窑,细媚滋润,皆花神之精舍也。”可见,古代文人雅士 既喜爱养花、插花,亦重视插花的器具,各大名窑古瓷...

    164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迄今未解的哥窑之谜[图文]
    迄今未解的哥窑之谜[图文]

    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院藏的一件传世哥窑瓷盘不慎被损坏,于是乎一石激起千层浪:除有些看热闹的外行纷纷谴责故宫不负责任外,有些业内人士也对哥窑的身世大做文章,这让有关哥窑瓷器的身世之谜在沉寂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哥窑虽贵为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之一,但奇怪的是宋人没有留下任何记载,而元、明、清的记述又甚为混乱。有人说哥窑窑址在浙江龙泉,也有人说在浙江杭州,更有...

    156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良渚文化白陶鬶[图文]
    良渚文化白陶鬶[图文]

    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的文化类型,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和环太湖流域地区的浙北、苏南和上海一带,因1936年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得名。这件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晚期的夹砂灰白陶鬶(见图),于1981年出土于浙江海盐县沈荡镇丰泉遗址。此鬶高19厘米,为夹砂白陶胎,胎薄体轻,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炊煮器,也是新石器时代具有代表性的陶质炊具。其造型结构由口、腹、底三部分组成。直口,卷沿,一侧...

    39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元青花的幽蓝神采何以惊艳了世界[图文]
    元青花的幽蓝神采何以惊艳了世界[图文]

    元青花象耳瓶,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中国古董瓷器中,元青花仿佛神一般的存在——以“鬼谷子下山”大罐为代表的元青花,屡屡在全球拍卖场上创造价格神话;以“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为代表的元青花,多为世界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值得引起关注的是,尽管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至今已有近700年历史,系统认识和研究元青花的历史却不过70年。元青花给后人留下无限的遐想,也留下难解的谜题,有待学界一一发现。...

    1558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瓷枕源于隋唐 盛于宋元[图文]
    瓷枕源于隋唐 盛于宋元[图文]

    瓷枕,源于我国隋唐时期,至宋、元时期,发展到鼎盛,风行全国。其造型异彩纷呈,特色鲜明。望江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元代青白釉点褐彩瓷枕(见图)。该枕呈元宝形,两头翘中间平,长16厘米,宽12.5厘米,高14.5厘米;施青白釉,但较暗淡,缺乏光泽;胎体较厚,通体绘有点彩金钱纹,造型规整,点彩布局匀称,端庄精致。据考:元代青白瓷基本上是延续宋代青白瓷的风格,但不同的是,其粗犷的民族风格在一些瓷器上逐渐地体现...

    624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唐代两京三彩文物大PK 洛阳长于釉色长安重于雕刻[图文]
    唐代两京三彩文物大PK 洛阳长于釉色长安重于雕刻[图文]

    洛阳出土的三彩釉陶九星盘长安和洛阳,唐代最为繁盛的两座城市。在厚葬之风盛行的时代大背景下,生活在这两个地方的达官显贵们,用三彩烧制出各品,供自己身后使用。而千余年后的今天,这两座城市也成了中国出土唐三彩最集中的区域,共同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最高的手工艺水平。经过近两年的策划,“泥火幻彩——唐两京三彩文物精华展”于3月22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130件组来自长安和洛阳的唐三彩,首次以专题展的形式齐...

    1898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瓷器鉴赏——独具特点的遼代契丹瓷器 [图文]
    瓷器鉴赏——独具特点的遼代契丹瓷器 [图文]

    契丹族是古代北方民族鲜卑族的后裔,晋末始称契丹。南北朝以来,契丹在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流域一带游牧,与中原的关系逐渐密切。唐朝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并任契丹首领为都督。唐朝后期,契丹已成为我国北方民族中最强大的一支。唐末,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及邻近各部,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西元916年)建立了辽朝,遂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随著契丹人由畜牧、渔猎生产为主转向以农业、畜牧业生产为主,由游牧生活转...

    45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梁志伟:“沙里淘金”淘马窑[图文]
    梁志伟:“沙里淘金”淘马窑[图文]

    梁志伟上海收藏协会副秘书长,涉足收藏二十余年,收藏有古陶瓷、奇石等。梁志伟的“文博堂”位于上海多伦路上一幢小洋房内,这里已经开发成一条文化名人街。通过二楼半米宽不到的一个木楼梯攀爬上去则是一个小阁楼,阴暗,沾满了灰,地上全是他收藏的大大小小的彩陶。梁志伟说,很少有人知道阁楼还有这样一个玄机。1973年,梁志伟被招进上海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工艺美校,学习绘画雕塑及古陶瓷、古书画鉴定。毕业后梁志伟进入该...

    82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别具一格的清代贮茶器[图文]
    别具一格的清代贮茶器[图文]

    图1江苏镇江 刘丽文明清饮茶习俗与前朝不同,饮茶之 法一改唐宋流行的烹、点茶的饮法,为煎、泡芽茶的新饮法,制茶、品饮、茶具都变化一新。此时以散茶为主,散茶喜温燥而忌冷湿,如贮存不当,炒制好的茶叶保 存不当,就会破坏茶汤的效果,茶叶贮存用具就显得重要。明清用来保藏散茶的器具一般为砂瓶或瓷瓶。《茶经》中曾说茶瓶“以杭州或宜兴所出”为佳,“宽大而 厚实者,贮芽茶,乃久久如新,而不减香气。”出土和传世的紫...

    440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景德镇陶瓷的九大类[图文]
    景德镇陶瓷的九大类[图文]

    景德镇陶瓷分类 共九类:青花瓷、粉彩瓷、斗彩瓷、颜色釉瓷、珐琅彩瓷、变色釉瓷、古彩瓷、新彩瓷、雕塑瓷第一类:青花瓷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钴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明...

    1153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那些藏在大英博物馆的“文房瓷器”! [图文]
    那些藏在大英博物馆的“文房瓷器”! [图文]

    在古代,“文房”一词可以用来指官府掌管文书的地方,亦可以指书房,唐代大诗人元稹在《酬乐天东南行》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文房长遣闭,经肆未曾铺。”后来,“文房”逐渐成为笔墨纸砚等书写用具的代称。文房多不限于材质,而以瓷为材料,不仅愈显精美,同时也是使用者身份地位的象征。建于1759年的大英博物馆,藏有大量中国文物,文房瓷器亦不在少数。明万历青花瓷毛笔,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明成化五彩瓷毛笔,现藏于大英博物...

    51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除汝瓷外 台北故宫还有哪些惊艳的瓷器[图文]
    除汝瓷外 台北故宫还有哪些惊艳的瓷器[图文]

    明 永乐 青花人物扁壶小圆口,细直颈,溜肩,扁圆腹,椭圆足,平底微凹,颈附双如意弓形耳。颈画蕉叶纹一周,上下加饰青线七道,肩及底边各画仰覆莲瓣纹一周,腹部主纹则绘 山水园景,一面三人,一面二人,各持乐器,歌舞其间;乐人面貌、服饰皆异族相。青花浓重,多处带褐绿及铁褐疵斑,斑处微下陷。白釉泛青,耳边聚釉处则显湖 绿色。胎骨匀轻,质坚细腻,胎釉一线呈浅橘色。扁壶又称抱月瓶,其型制仿自中东,但装饰纹却为中...

    1428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当下怎样收藏最具升值潜力的陶瓷[图文]
    当下怎样收藏最具升值潜力的陶瓷[图文]

    关于陶瓷收藏的故事有很多,陶瓷的收藏不论从时间段还是种类上都有很大的学问,甚至有人从景德镇陶瓷、德化白瓷这样的地域上将其进行划分。神秘的7501瓷器7501瓷器之所以被收藏界认可除却因为是主席专用瓷外,更重要的是7501瓷集合了当时制瓷界的顶尖人物。“7501”瓷选用的原料是一种名叫“滑石子”的高岭土,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这种成矿过程非常特殊的高岭土,只在江西抚州发现,是全球独一无二的。7501瓷...

    1513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