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盘踞在瓷器上的龙文化 元明清陶瓷龙纹大盘点[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弥猴桃 点击 :

[摘要]传说中的龙,虎须鬣尾,身长若蛇,有鳞若鱼,有角仿鹿,有爪似龙鹰,能走,亦能飞,能倒水,能大能小,能隐能现,能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乃万兽之首,亦为封建王朝统治这的象征,我国古代的帝王,被称为是真龙天子,着龙袍,戴龙饰,居龙庭。就连帝王之家所用的陶瓷,也会以龙纹为饰,并保留下了许多精品。其中,元明清时期的龙纹瓷器颇负盛名。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几千年来已深深扎根于所有中国人的心中,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龙文化。中华儿女都被叫做龙的传人。龙的艺术造型复杂多变,几乎可以在各个领域得到体现,如诗词歌赋,雕刻、壁画、印章、书法,以及各类装饰等。据考古研究发现,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来自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此外,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也出土的距今达七八千年的陶器龙纹,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的彩陶龙纹细颈瓶也距今达七千年。可见,同是在新石器时期就出现的陶瓷文化和龙文化,在八千年的历史碰撞交融中,早已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的龙,多存在于神话传说中,而龙的文化源于图腾又远高于图腾,由于龙的实体并未被发掘,所以多被认为是一种文化的创造。传说中的龙,虎须鬣尾,身长若蛇,有鳞若鱼,有角仿鹿,有爪似龙鹰,能走,亦能飞,能倒水,能大能小,能隐能现,能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乃万兽之首,亦为封建王朝统治这的象征,我国古代的帝王,被称为是真龙天子,着龙袍,戴龙饰,居龙庭。就连帝王之家所用的陶瓷,也会以龙纹为饰,并保留下了许多精品。其中,元明清时期的龙纹瓷器颇负盛名。

元代龙纹瓷器

元代龙纹瓷器很有特色,与先前龙纹变化不大,以站龙和游龙为多,因龙体型有细长头小的纹饰出现,整个龙纹给人以幼稚萌萌哒感觉,但是又不失矫健。元代瓷器龙纹的周围,往往衬以灵芝状的朵云,同时还衬以长长的火焰纹等。

盘踞在瓷器上的龙文化 元明清陶瓷龙纹大盘点 | 陶瓷作品

景德镇窑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

梅瓶瓶身修长,肩饰斜格锦纹,锦纹下一周大如意云头纹,内绘凤或麒麟穿牡丹图样,瓶身中部一周绘4条白龙,衬以青花海水和火焰纹,近足处饰一周如意云头纹,内绘牡丹花叶。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其龙纹的出现显著增多是这一时期瓷器装饰艺术的特点。

盘踞在瓷器上的龙文化 元明清陶瓷龙纹大盘点 | 陶瓷作品

蓝釉白龙纹盘

此盘折沿,浅壁,平底。通体内外施蓝釉,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贴一条矫健的白龙。龙细颈,三爪,作昂首翻腾状。此盘属于高温钴蓝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新品种之一,装饰方法有描金和用白泥堆贴龙、飞凤、海马纹等。饰有白龙纹的蓝釉器仅见于梅瓶和盘。

盘踞在瓷器上的龙文化 元明清陶瓷龙纹大盘点 | 陶瓷作品

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

罐内外施青白色釉。外壁饰青花纹样颈部绘缠枝栀子花纹,肩部绘卷草纹,上腹部绘双云龙纹,下腹部绘缠枝牡丹纹,近足处绘仰莲瓣纹。此器纹饰繁密而有气势,所绘龙纹头小,颈细,身体细长,三爪动感较强,形象凶猛,是典型的元代龙纹式样。

明代龙纹瓷器

明代龙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洪武年间龙纹瓷器虽与元代类似,但却又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头肘疏毛变少,龙成五爪,永乐年间龙纹变得形粗体壮,凶猛威武,又重分三爪四爪五爪,龙爪被称为是鹰爪,并朵云出现一头多尾的现象但是尾部变短,周围衬托也多以海涛、缠枝花、火焰、朵云等等。此外,明代龙纹瓷器的龙纹种类形态变多,出现了螭龙、闭咀龙、张口龙、猪咀龙。明代龙纹的变化,形象的表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情况。

盘踞在瓷器上的龙文化 元明清陶瓷龙纹大盘点 | 陶瓷作品

青花云龙纹盘

盘内壁与内底交接处暗划弦纹一周,有云纹三朵,呈“品”字形排列。内壁模印云龙纹。外壁以青花绘二云龙赶珠纹。龙纹笔触细腻,生动传神,承袭了元代及明洪武瓷器的作法。

盘踞在瓷器上的龙文化 元明清陶瓷龙纹大盘点 | 陶瓷作品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瓶通体青花纹饰,外口饰忍冬纹,颈饰6云朵纹。整个腹部绘云龙纹,龙体较大,张口怒目,鬃发上冲,作回首状,四肢前伸,三爪矫健有力。龙身间隙处饰各种形状的云纹,衬托出巨龙行空之势。青花龙为三爪,怒目回首,鬃鬣飞扬,刻画细腻,颇有气势。使用进口青料描绘花纹,烧制过程中有自然形成的铁结晶斑,更显出龙的凶猛有力,栩栩如生。此器是永乐时期龙纹青花瓷器中的典型之作。

盘踞在瓷器上的龙文化 元明清陶瓷龙纹大盘点 | 陶瓷作品

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

瓶口部刻细线蒜瓣纹,腹部有粘接痕一周。瓶颈至肩部塑贴一条红色螭龙,曲体上仰,口衔仙草,由肩部向颈部盘绕,卷尾与首相接,四肢平伏于瓶肩部。白釉上红螭凸起,效果神奇,颇富艺术感染力。

盘踞在瓷器上的龙文化 元明清陶瓷龙纹大盘点 | 陶瓷作品

崇祯五彩龙纹盘

晚明的龙纹,恰如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衰退一样,显得苍老、无力。崇祯五彩龙纹盘的龙纹脸瘦尖,长胡须,蓬头散发,爪似蟹爪,显肚凹腰,恰似一条垂死的老龙。

清代龙纹瓷器

清初,龙纹形象略有明末的遗风。 康熙、雍正、乾隆时,龙纹发生较大变化,龙首较之前“猪咀”明显缩小,胡须变化,龙眼,康熙时略长形,雍乾后则显圆。龙爪趾间距变大,被人们称为“鸡爪”渐失锋利感,给人以有形无力之意。朵云的尾云不大清,呈长块状或成灵芝状。艺术造型比前朝差矣。随时间推移,其龙纹瓷器也带有了封建社会后期的没落感。

盘踞在瓷器上的龙文化 元明清陶瓷龙纹大盘点 | 陶瓷作品

矾红彩描金云龙纹直颈瓶

瓶口部绘六周龟背锦纹和一周蕉叶纹。腹部的主题图案为云龙赶珠纹。近足处绘莲瓣纹,与口沿的边饰上下呼应,烘托出龙纹的矫健凶猛,龙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龙口形略带圆,“猪咀”缩短,上下颚的须,呈锯齿状,上颚鼻翼的两侧,长出特别长而卷曲的须。头部的角,长而显直且分叉,眼睛略长。

盘踞在瓷器上的龙文化 元明清陶瓷龙纹大盘点 | 陶瓷作品

斗彩云龙纹盖罐

盖罐盖面微现弧度,面饰青花飞龙一条,壁绘斗彩朵云纹。器腹部饰青花三爪飞龙两条,间以绿彩朵云,肩、胫处以黄、红、绿彩分别绘覆仰莲瓣纹。飞龙形象生动,动感强烈,清逸秀雅。此时朵云的形象较之前略显粗糙,造型审美艺术感不足,呈长长的块状,二头一尾、三头一层。

盘踞在瓷器上的龙文化 元明清陶瓷龙纹大盘点 | 陶瓷作品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

瓶外壁以青花、釉里红绘云龙出海,造型稳重端庄。图案画法使用“龙身在云中三现”的表现形式,龙身只露出三段,其它部分被浮云遮掩,故称“一身三现”,确有“云从龙”之感。此种斑片云纹,顺治时最为流行。康熙时亦常用,到乾隆时期画面更加写实。 此时的龙纹较最初已有较大的改变,龙首,上下颚胡须,头颈上的疏毛,以及龙爪龙身,均已形成清代龙纹的特色。

各时期的陶瓷器作为当时时代的产物,承载着不同时期的技艺和文化,其纹饰也是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反映,盘踞在陶瓷上的龙纹文化,也值得我们去细细思量和品位。

相关文章

  • 李立宏的瓷器Logo[图文]
    李立宏的瓷器Logo[图文]

    李立宏,1974年出生于中国江西省景德镇,深受家乡景德镇传统瓷文化的影响。199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2005年研究生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在上海复旦大学视觉艺术系任教同时,也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实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将西方最有影响力的标志性符号——耐克、麦当劳、Mac等等,融入景德镇瓷器的传统工艺,将两种标志性文化拼贴并置,表现了全球化世界中的民族文化、当代语境下的...

    118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四个等级划分中国古瓷器[图文]
    四个等级划分中国古瓷器[图文]

    艺术品是特殊的商品,属于精神世界里的财富。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之一。瓷器的成色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泥料、工艺、火候,种种因素的堆积成就了不同等级的陶瓷艺术品。顶级的瓷器是中国的官瓷,官瓷顾名思义是由官方垄断烧制的瓷器,汇集了当时最顶尖的制瓷技术,专供皇室使用。官瓷的发展史就是中国瓷器乃至世界瓷器的发展史,由此可见一斑。所以,中国的官瓷无愧为世界最顶级的瓷器。第二等级的瓷器是...

    191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磁州窑——被文人蔑视的古名窑[图文]
    磁州窑——被文人蔑视的古名窑[图文]

    一座北方的著名窑厂,自宋至明,竟然有近四百年不为当朝文人所赏识,文献中也罕有记载,甚至还有“杂器窑”的蔑称。也许有的读者已经猜到,它就是位于河北磁县一带的“磁州窑”。通过传世品和历年的发掘资料,人们已经熟知磁州窑的产品风格。枕是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比如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白地黑彩马戏枕,一人身着紧身衣裤倒立在驰骋的马背上,马四蹄腾空,似乎要将马戏者甩下马背,惊险刺激,扣人心弦。匠师们笔调简洁,形...

    236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泰裔Vipoo Srivilasa陶艺作品欣赏[图文]
  • 乾隆御制三清茶诗碗赏析[图文]
    乾隆御制三清茶诗碗赏析[图文]

    图1 清乾隆款御制矾红三清茶诗瓷碗清朝历代皇帝嗜茶,宫廷饮茶之风盛行,宫廷内务府专门设有“御茶房”。其中以乾隆皇帝嗜茶闻名,品茶鉴水有独到之处。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于乾隆八年 (1743)规定,每年正月从初二至初十之间择吉日在重华宫举行茶宴,宴请文武百官,场面宏大,“列坐左厢,宴用盒果盃茗”,饮茶品茗,联楹赋诗,在宴会上,乾隆圣制《三清茶》诗,最后还会赏赐给近臣宫廷御制的“三清茶碗”以示恩宠。清乾...

    1048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瓷器收藏:辨别元青花仿制品的方法[图文]
    瓷器收藏:辨别元青花仿制品的方法[图文]

    过去人们对元代青花瓷器还知之甚少。自从美国学者波普博士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款”青花龙纹象耳瓶(原北京智化寺旧藏)为依据,对照伊朗阿 特别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元代青花瓷器发表了两本研究报告后,才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收藏元代青花瓷器热潮的不断升温, 其市场价位已今非昔比,动辄就要千万元之巨。而后,有国内古陶瓷界专家提出,要将青花瓷定为中国“国瓷”,以取代被世...

    1202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英国设计师Michael Eden的美丽3D陶瓷艺术[图文]
  • 非遗司副司长王福州:宋瓷艺术的复原与传承[图文]
    非遗司副司长王福州:宋瓷艺术的复原与传承[图文]

    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发出号召,要求恢复中国古代名窑技艺,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些陶瓷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仍然孜矻以求,追寻宋瓷远去的脚步。内涵——摹仿的逻辑起点宋代是我国陶瓷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举世闻名的名窑和名瓷。宋瓷窑场首推五大名窑,即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大名窑的复原工作困难重重。陶瓷艺术之所以能在宋代臻于成熟,宋瓷之所以长久...

    983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百年经典中国红 一抹愉悦秀色[图文]
    百年经典中国红 一抹愉悦秀色[图文]

    (原标题:百年经典中国红 令人感官愉悦的一抹秀色)红釉在瓷器的颜色釉品种中技术难度是相对比较大的,在宋代之前,红釉可以说是凤毛菱角,在长沙窑中出现过釉下的铜红釉,这也可以算的上是早期釉里红的发端。红釉在陶瓷上的追求也包含着及其深厚的社会学含义。她不仅仅是对最初生命色彩的尊重,更深层的含义是对中华文明最初始敬仰之色的表达。早在中国农耕文明时期,就崇尚红色,因为红色是血液之色,也可谓是生命起源的颜色。...

    1174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你从未见过的陶瓷艺术创作[图文]
  • 西夏瓷器的起源及历史地位 [图文]
    西夏瓷器的起源及历史地位 [图文]

    关于西夏瓷器起源西夏王国的党项人,原本是散居在青海一带的拓跋氏后裔。据《旧唐书党羌传》载“唐初吐蕃强盛,拓跋氏渐为所逼,遂请内徙,始移其部落于庆州(今甘肃庆阳)”。内徙庆州后,与中原内地接触机会增多,对党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们逐步开始半农半牧的新生活。与中原汉人及东北部契丹人相比,党项人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党项人不会耕作,更不会烧制瓷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何以在西夏时...

    1588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德化瓷器:一张历史悠久的中国名片[图文]
    德化瓷器:一张历史悠久的中国名片[图文]

    德化瓷器之所以引得人们的关注,不仅是因为德化不仅是我国“三大古瓷都”之一,更得益于德化白瓷其玉洁冰清的胎釉质感和独具匠心的造型艺术。近两年来,从拍卖商场体现来看,明德化窑何朝宗白瓷塑佛像行情看涨,且大多坚持在数百万元的价位,2014年德化瓷拍卖报价位居前三的皆为明德化窑何朝宗塑佛立像,其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的明代德化窑何朝宗白釉达摩陶瓷立像成交价为1139万元人民币,创德化白瓷拍卖新纪录。  富贵...

    87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中国古代瓷器上为什么会出现圣经故事?[图文]
    中国古代瓷器上为什么会出现圣经故事?[图文]

    景德镇窑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在明末清初时期,中国每年至少有上百万的中国瓷器行销到国外,在西方人眼中,拥有中国瓷器已经成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西方人将自己的审美与需求融入中国瓷器,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新的风格与样式的瓷器。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藏明清贸易瓷展今天在上海博物馆开幕。此次展出的明代贸易瓷既有来自菲律宾、叙利亚和欧洲的传世器皿,也有日本专门订烧的器物,还有从沉船打捞出水的珍贵瓷器,既反...

    757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元代瓷器中的梅梢月纹图案 [图文]
    元代瓷器中的梅梢月纹图案 [图文]

    梅梢月纹是宋元时期器物上常见的纹饰,图案为一枝梅枝,梅枝上梅花朵朵,梅花为空心梅,梅枝之外留白,惟以一轮弯月点缀其间。最早见于南宋时期银器和瓷器上,如南京出土的南宋张同之墓中就有1件梅梢月纹银盘,盘内底浅浅錾出水波纹的地子上打造水边横斜的一树新枝,梅枝外留白,一轮弯月点缀其间。图1 南宋吉州窑乳白釉梅梢月纹粉盒镇江市跑马山基建工地南宋墓中出土2件吉州窑乳白釉梅梢月纹瓷器,1件为带盖粉盒(图1),高...

    1356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清朝早期紫砂欣赏[图文]
    清朝早期紫砂欣赏[图文]

    陈次伟制紫砂佛手壶方衡禄制紫泥六方狮球壶清初 澹然斋 加彩紫砂汉方壶清初 紫砂开光四方壶清早期 段泥贴紫泥百合花卉大圆清早期 朱泥贴花葡萄藤大壶清雍正 紫泥合菊陈鸣远制南瓜壶清早期 诗句款紫泥宫灯式清早期 朱泥贴梅花狮球静远斋(雍正)制堆泥山水纹方壶...

    1534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