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汝窑-汝窑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elliot 点击 :

“天下宋瓷,汝窑为魁”,汝窑瓷器作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瓷“汝、钧、官、哥、定”之首,一直没有离开人们的视线。李苦禅先生就曾写过:“天下博物馆, 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也充分印证了汝窑在辉煌绚烂的制瓷史中独领风骚的地位。由于故宫博物院在建院90年之际举办“清淡含蓄”汝瓷大展,又让汝瓷整 体回归收藏界视野。

看不够的雨过天青色

汝窑传世品的数量稀少,历来受人喜爱,宋徽宗赵佶曾经写过一首有名的雨后诗,其中一句为:“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片宋徽宗梦中见到的天青色,让汝窑从此名满天下。

“雨过天青”的颜色,不知道难倒了多少工匠。对于此,有各种神奇的传说传世。最著名的传说之一就是为了烧制釉色独特的汝窑瓷,工匠们不惜工本,选玛瑙石入釉,才使汝瓷呈现出汁如堆脂、面若美玉、莹润纯净、素雅高贵的皇家之气。

宋代的青瓷以其单色釉的纯洁、素静,造型高雅为历代所推崇。而于北宋中后期出现的汝窑,特别是专为宫廷烧造的御用瓷器“汝官瓷”,更是以其“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芝麻挣钉釉满足”等绝难复制的特色赢得了“汝窑为魁”的美誉。

南宋人周辉也在《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看来以“玛瑙入釉”呈现出皇帝梦中的色彩,虽是 一个传说,其中原委亦无法考证。而南宋距离北宋时间很近,但连南宋人都发出“近尤难得”的感叹,时至今日,汝官窑瓷器就更为难得了。

而天青色——作为汝窑最具代表的颜色之所以让文人雅士所倾倒,是因为这种特别的颜色会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时,呈现不一样的变化,这也是汝 窑瓷器的魅力所在。在明媚的光照下,汝瓷的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碧空中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其颜色又是青 中偏蓝,犹如清澈的湖水。

与此同时,汝瓷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的特点也让人难以忘怀。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其釉面明显酥油感觉,看起来正是有似玉非玉之美。

其实,这种天青色是釉中含有少量铁造成的。烧造时,青色的深浅随温度的高低变化。这种釉料不含任何人工化学成分,是数十种天然石料中微量元素成色,这也是后世难以仿制的原因。

多部历史文献也曾记载,北宋以后历朝历代就曾尝试复烧汝瓷,但没有一次获得成功。特别是明清时期,宣德、雍正、乾隆等数代帝王都曾招募天下最优秀的工匠,在景德镇建御窑仿制各地窑的瓷器,其他宋瓷都可以仿到乱真,唯独天青色的汝瓷无法如愿仿造。

此外,汝官瓷的胎质具有独特质地,其胎质细密,胎壁薄坚,由于胎土中含有微量的铜,使得其胎体色泽近似燃烧后的香灰,俗称“香灰胎”,又叫“铜骨”。

由于汝瓷釉厚,并在釉存中有少量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古人对此即有“寥若晨星”之称。这也是指在汝窑瓷片的断面,肉眼可见一些稀疏的 气泡嵌在釉层的中下方。而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的这些气泡,于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分布。但是,蕴藏在釉层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气泡,从釉面上则很难透 见。这也属于汝窑的又一特征。

千古汝窑拍卖称魁

汝窑因稀而贵,真品难得一见。201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过8位竞拍者15分钟的较量,34次叫价后,最终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成交,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刷新宋瓷在世界上的拍卖纪录。

这件直径仅有13.5厘米的“汝窑葵花洗”,出自英国著名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克拉克夫妇,珍存其近40年,直至夫人去世前才将其出售,辗转至日本茧山龙泉堂。

汝窑藏品虽然个头儿都不大,但它们却一经上拍多是天价成交。同样是一件汝窑小洗,直径为17.5厘米,1992年12月香港著名收藏家区百龄在纽约佳士得拍场上以154万美元的高价成功竞得。

这件汝窑小洗收藏传承有绪,民国初年曾为知名古董商卢芹斋(C.T.Loo)收藏,后来卖入美国史蒂夫·姜肯三世家族,这一价格是当年中国瓷器在世界 范围内的最高价。自此之后,直至2006年3月纽约佳士得春拍,才出现过一件汝窑残器——北宋汝窑盘,直径7.2厘米,经过火烧,口沿残损,也是史蒂夫· 姜肯三世家族的旧藏品,以6万美元成交。

现在,由于传世过少,目前出现在拍场的汝官窑整器可谓凤毛麟角,这并不是偶然现象。其实在南宋,珍稀的北宋汝官窑,就已经是“近尤难得”。由于汝官窑瓷专为皇室之用,制作的艺术水准很高,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传世的每一件汝官瓷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因其为皇室生产的特殊性,烧出而没有被选中的瓷器,悉数砸碎毁掉,致使成器很少。因之,汝官瓷在北宋末、南宋初已属珍品,进入南宋汝瓷就已十分珍贵,“纵有家财万贯,不低汝瓷一件”,就成为人们崇尚汝瓷的真实写照。

到了元、明、清各朝代,汝瓷更是深藏宫中,至清末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才有部分流出宫外。据不完全统计,流传到今天的汝窑真品早已不足百件,有明确记载的不过65件半。

据不完全统计,传世汝官窑完整器现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1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 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收藏1件。另外,日本的几个博物馆现存4件,美国的几个博物馆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

此外,迄今为止,科学考古发现了47件汝官窑,其中宝丰清凉寺出土7件,宝丰蛮子营窖藏出土40件。以及国内外收藏家的珍藏中极少部分没有公开的部分,但所有的加起来全世界汝官窑应当不会超过150件。

汝窑无大器十窑九不成

能走进拍场中的宋代瓷器非常稀少,对汝窑来说,更是如此。对于器型多是盘、洗、碗等为主的宋瓷而言,其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极少超过20厘米,几乎没有超过30厘米的“大器”。

在古瓷收藏界有“天下宋瓷,汝窑为魁”的说法,究其原因,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其只有20年左右的烧制时间。

汝窑的出现,在南宋《坦斋笔衡》中有记载,宋徽宗之所以督造汝州青瓷,是因为他觉得“本朝以定州白磁有芒不堪用”。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汝官窑的烧制,大致在宋哲宗元元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的20年间。北宋宣和年间,随使高丽的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中指出,“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以作宫用”。

尽管学界对于汝官窑存在的时间没有一个定论,但烧制时间短,大概只有20年左右基本上是共识。这20年却不可小觑,汝官窑所开创的“芝麻钉满釉裹足支烧”成为与宋龙泉、南宋官窑等青瓷体系釉内气泡排列有异,形成了宋青瓷的另一景象。

据了解,烧造汝窑的倒焰窑上下温差较大,在0.4立方米的窑室中,产品窑位不同,其色已略有不同,如炉内器物太大,同一产品上下成色也会不一。而由于 汝窑烧造时采取“裹足支烧”,即底足用釉包裹不露胎,支钉烧造,支钉为单数:三个或五个,因此,过大或过重的器物也不适应支钉烧制,也造成了汝瓷“十窑九 不成”。

“支钉烧制”从汉代陶器至唐代瓷窑已普遍使用,并不鲜见,但汝窑却有它的特殊之处。汝窑支钉采用耐高温的优质瓷土,小而尖,釉层越薄则支痕越小。因此留在成器上的支痕极为细小。

总而言之,汝官瓷已成为传世品保存最少的古瓷。而国内民间的汝窑藏品大多数为临汝窑、东沟窑等汝民窑器,其价值和汝官窑有很大差距,通过与出土发掘所获得的资料反复对比考证,能得到各位专家公认的汝官窑瓷为数不多。

相关文章

  • 陶瓷器上“系”的来源和特点[图文]
    陶瓷器上“系”的来源和特点[图文]

    现在的瓷器,用“系”的难以看见。为什么少用“系”,原因很简单:如今的生活再也不需要把盛装在陶瓷器皿中的酒水、食品、杂物等吊挂起来或提移于他处。龙山文化黑陶双系壶陶瓷器皿上的系,在历史上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牷系,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为人类的艺术添色加彩。远在新石器时期,陶器已出现在当时的人类生活之中。进入阶级社会后,陶器在人类生活中的利用价值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作为日常生活器皿,陶器对社会生...

    695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青铜器:汉代工艺铜镜鉴赏[图文]
    青铜器:汉代工艺铜镜鉴赏[图文]

    铜镜作为古代的照容用具,在中国约有4000年的历史。两汉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较之先秦时期,汉代铜镜不仅类型和装饰更加丰富多彩,而且因使用开始普及,产量也空前增加。正因如此,在汉代手工业中,铜镜铸造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铸造工艺技术水平在当时的青铜冶铸业中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汉代扬州制作的铜镜除了常规镜外,还制作特种工艺镜。目前,扬州发现最早的特种工艺镜是战国时期的“漆彩绘...

    400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元青白瓷:青色更明显 玻璃质感强[图文]
    元青白瓷:青色更明显 玻璃质感强[图文]

    元青白釉凸雕折枝梅纹双耳瓶瓷器赏鉴“青白瓷”是宋元时期以景德镇窑为中心区域烧造的一种具有独特釉色风格的瓷器,因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闪青,故名。考古资料表明,景德镇的青白瓷生产始于北宋初期,极盛于两宋,元代仍然盛烧不衰,是一种深受当时国内外市场欢迎的产品,受其影响在今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都发现了不少宋元时期专烧或兼烧青白瓷的古代瓷窑遗址,诚如宋末元初人蒋...

    1176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中西合璧的最直观 Hybrid系列瓷器餐具欣赏[图文]
    中西合璧的最直观 Hybrid系列瓷器餐具欣赏[图文]

    编者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设计师和品牌一直以来都喜欢将其运用到设计之中。来自意大利的家居品牌Seletti,过去一直喜欢以生动创新的设计概念,为家居环境带来一种富有特色的设计风格。它与本国的CTRLZAK艺术及设计工作室合作打造的Hybrid系列餐具,便是创新地将中西方文化结合而创作的具有特色风格代表性的产物之一。Hybrid系列餐具包括盘子、杯子、碟子和碗几种产品,每种均以骨瓷为材质制作,骨...

    1838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回顾中国瓷器文明传入欧洲[图文]
    回顾中国瓷器文明传入欧洲[图文]

    海底捞青花梅瓶中国瓷器文明传入欧洲第一章中国瓷器久负盛名,自古就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广州一直是陶瓷外销的主要商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欧洲的优质中国瓷器畅销海外,成为西方贵族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广彩广州织金彩瓷是在白瓷胎的釉上描绘金色花纹图案烧制而成,宛如万缕金丝织白玉。民间有诗云:“彩笔为针,丹青作线,纵横交织针针见,何须锦缎绣春图,春花飞上银瓷面。”这些绘有岭南风格图案、独具岭南地方特色的广彩,...

    1132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盛猫食的北宋猫鱼碗卖出天价[图文]
    盛猫食的北宋猫鱼碗卖出天价[图文]

    导语民谚说:“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民国十年(1921)前后,老北京一户大宅门里,竟然用一只名贵的北宋钧窑碗盛猫鱼(猫食)喂猫,随后这只“猫鱼碗”又在中外古董商间演绎了一连串的故事。猫鱼碗儿一天,一位喝揉人(老北京走街串巷收购金银首饰的小商贩)来到东四牌楼附近的钱粮胡同,一边打着小鼓往前走,一边高声吆喝着。突然,从一户大宅门里闪出一位年纪40来岁的男仆人,悄悄地拉着喝揉人往隆福寺一条小胡同里走...

    736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国玺拍卖:黑釉瓷茶盏和魏晋蛇龙动物纹魂瓶[图文]
    国玺拍卖:黑釉瓷茶盏和魏晋蛇龙动物纹魂瓶[图文]

    新加坡国玺大拍在即,国玺菁英们也在国内市场如火如荼的征集着各类珍玩,中国世界各地珍宝的集中点,更是凝聚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的亚洲中心, 20世纪后已有赶超美国成为世界艺术品第一大交易市场的趋势。在近期的征集中,一件黑釉瓷茶盏和一件魏晋蛇龙动物纹魂瓶尤为受人关注!此件黑釉瓷茶盏,造型敦厚古朴,大小适宜,线条自然流畅,修胎随意大方,端在手上,散发出一种古意盎然的气息。其口径15.2cm,底径3.6cm...

    1151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木瓷杯子的诞生[图文]
    木瓷杯子的诞生[图文]

    墨西哥设计师JorgeDiegoEtienne为CasaBosques设计的TAZA杯子,运用陶瓷和木材制作,陶瓷适合盛水,而木材能够隔热并且提供良好手感,堪称完美结合。...

    1850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水盂被古代文人称为文房第五宝[图文]
    水盂被古代文人称为文房第五宝[图文]

    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水盂青白釉水盂底部这件小巧精美的北宋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水盂(图1),水盂高3厘米,口径3.8厘米,足径2.4厘米,口微敛,圆鼓腹,矮圈足。胎壁薄而轻盈,器型规整,做工考究,器物内外均施青白釉,釉面肥腴而匀净,是典型的景德镇湖田窑“湖水蓝”釉色,用“温润如玉”来形容,毫不为过。水盂的足底部(图2)不施釉,可窥其胎体,洁白、坚质而细密。水盂,又名“水丞”,是传统...

    1826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老窑瓷:宋代定窑瓷辨识 鉴别定窑瓷的三大法宝 [图文]
    老窑瓷:宋代定窑瓷辨识 鉴别定窑瓷的三大法宝 [图文]

    宋代定窑黄釉印花碗“象牙白”釉、“蜡泪痕”、“竹丝刷痕”鉴别定窑瓷的三大法宝。定窑,是继唐代邢窑而起,在邢窑的影响下烧造白釉瓷的我国北方的一个著名窑口,也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此窑原为民窑,北宋年间,因一度烧造宫廷定烧瓷而声誉鹊起。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和东西燕山村。这个地方,在唐宋时属定州,定窑也就因此而得名。其实,定窑的瓷器烧造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五代时开始烧造以白瓷为主,到宋金年...

    60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茶文化中的传承-细说“柴烧瓷壶” [图文]
    茶文化中的传承-细说“柴烧瓷壶” [图文]

    一、什么是柴烧凡是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都可称之为柴烧,作品可分上釉(底釉)与不上釉(自然落灰釉)两大类,如宋朝天目碗及青瓷釉,都是上釉的,日本的备前烧是不上釉的(取其自然落灰效果)。柴烧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技艺,烧窑难度相当高。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於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土:柴烧可用的泥土(陶土或瓷土)很多,经陶者自行调配,考量的是泥土(陶土或瓷土)耐热温度、柴窑属性、薪柴总类等;追求...

    1401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抗战实用器:“国货公司”款紫砂绿釉碗[图文]
    抗战实用器:“国货公司”款紫砂绿釉碗[图文]

    这只民国紫砂绿釉碗(见图),造型轻盈小巧,紫砂质感蕴润似玉,蛤蜊光芒忽隐忽现,带给人美的享受。特别是碗底中部,突出工整的隶书图章式刻款:“国货公司”,把人们的思绪一下推向了抗战时期的历史硝烟中。该碗是四川荣昌(今属重庆)安富镇在抗日战争时期生产的实用饭碗。历史上当地人习惯称安富镇所在地生产的陶瓷器为“安陶”。安陶所在古镇——安富镇位于重庆市荣昌县城东部,距县城13公里,距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38公...

    1023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台北故宫藏汝窑器为何少了两件[图文]
    台北故宫藏汝窑器为何少了两件[图文]

    台北故宫藏汝窑器为何少了两件凡对台北故宫藏中国古陶瓷感兴趣的朋友一定知道,早先其对外宣布藏宋汝窑器共23件,自1997年以后,随着罗慧琪在《传世钧窑器的时代问题》一文 中提出奉华尊的产烧年代或不是北宋的看法后,23件说开始改为21件说,同时被提出质疑的还有另一件三犠尊。其认为奉华尊的胎釉特征、烧造方式及釉下加涂 铁汁以使器表釉薄处产生类似金属色的光泽,都和传世北宋汝窑大相径庭,进而认为此件作品为清...

    952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粉彩棒槌瓶上所绘做人准则[图文]
    粉彩棒槌瓶上所绘做人准则[图文]

    清雍正 粉彩五子教子图软棒槌瓶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高尚的品德倍加推崇,也将其作为成功人生的必备修为之一。我们今天说的“德”是社会的总体修养,包括个人的修养。比如中国人认为,一个人要非常讲信誉,信誉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的整体问题。但在今天的生活当中往往不是这样,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甚至人与物之间都缺乏信任。“道德”的含义比较深厚,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在整个社会当中,在每个人的成...

    730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河图洛影:绽放在瓷器上的牡丹[图文]
    河图洛影:绽放在瓷器上的牡丹[图文]

    ●名称:青花线描牡丹纹盖罐●年代:清代嘉庆年间●拾宝地:洛龙区 洛阳四月天,牡丹花正艳。不过,今天我们不说洛城随处盛开的牡丹,而是说说“绽放”在瓷器上的牡丹。自唐代以来,牡丹颇受世人喜爱,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宋时更被称为富贵花。●名称:粉彩牡丹花鸟纹盘●年代:清代晚期●拾宝地:西工区 在中国瓷器史上,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通过比喻或谐音来表达富贵吉祥之意的图案,都使用得较为广泛。世人因爱...

    999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