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古代大量黄金都到哪里去了[图文]

时间 : 01-10 投稿人 : 凡凡 点击 :

中国古代大量黄金都到哪里去了 | 美术作品

图:西汉的“金兽”,窑藏出土,1982年江苏盱眙马湖店村农民万以全挖水渠时挖到。金兽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空腹、厚壁,浇铸成形,是目前全国考古发现的金器中最重的一件金器。

中国历史,大约三分之二的时期是统一的,三分之一是分裂的。在分裂的时代,刀光剑影的政治势力的战争演出,“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的民间散勇的掠夺活动,让当世人动魄惊心。其中,疯狂的盗墓场面,则是屡屡重合的历史场景。可惜,这样常见的重大历史课题,很少得到史家的认真著述。

由于近年来盗墓活动愈演愈烈,越来越具有普遍性、群众性和高科技性的特点,引起了一些写作高手的兴趣,出现了《盗墓笔记》、《鬼吹灯》一类的通俗盗墓文学作品,在文化商品市场上热销,而学术性或专业普及性的读物则很少。个人孤陋寡闻,只听说有殷啸虎、姚子民的《盗墓史》和王子今教授的《中国盗墓史》两种作品。真是惭愧,都未曾读过。

中国古代大量黄金都到哪里去了 | 美术作品

之后,有倪方六的《盗墓史记》出版,该书首先在网上引起了轰动,出版后一直热销不衰。继《盗墓史记》之后,倪方六君又有《中国人盗墓史》新著一种,行将付梓。承他不弃,约我说点什么。本人不敏,试作数语,略抒浅见。

我翻看了一下,《中国人盗墓史》似乎是“中国盗墓者列传”,或者说是另类的“人物传”,这在过去还没有人这样写过,新鲜。与《盗墓史》、《中国盗墓史》和作者自己早前的《盗墓史记》相比,《中国人盗墓史》写作角度、叙事方式均有明显的不同,突破了一般盗墓史的写法。

全书分为帝、王、臣、儒、兵、匪、僧、宦、民等九大部分,以“人”事为主,胪列重大盗墓者22人,各个朝代、各个阶层、各种动机的代表性盗墓现象,都说到了,差不多是一网打尽,一书写遍。

《中国人盗墓史》采取讲故事的方式,逐一展开,相当有趣。书中所讲不少都是“奇闻”、“秘事”,但所引用的资料丰富翔实,不少都是来源于正规史书、古人笔记,还借用了现代考古报告,文风朴实生动,绝不枯燥。可能因为作者首先是记者的关系,“新闻语言”与“学术语言”嫁接到了一根藤上,这样可能有助于一般读者阅读。

中国古代大量黄金都到哪里去了 | 美术作品

图:金兽、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郢爰,这些全是1982年江苏盱眙马湖店村农民万以全挖水渠时挖到。在当时金兽(见上图)在上面,下面盖着一个精美奇特的铜壶,壶内装满了金器,其中9块半金饼重达2864克,15块马蹄金、麟趾金重达4845克,11块金版“郢爰”重达3260克。这些窑藏出土黄金总重量超过20千克(40斤)。1982年江苏盱眙窖藏出土全部金器金币,南京博物院公开展出。

归纳起来, 发墓者多为帝王贵胄、政治势力的代表人物、农民起义领袖(无一例外都是皇权定义者),一般士子、平民仅有3人,足可见古代官盗势力的强大。其盗发对象,几乎全是帝王陵寝、王公大墓,其中最让盗墓者眼红的是秦陵、茂陵和乾陵三处,不同朝代都有盗墓者觊觎。

古代盗墓是最不合乎礼法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左传·文公十八年》(前609年)说,“窃贿为盗。”《荀子·修身》说,“窃货为盗。”《周礼·秋官·司刑》定,“司刑掌五刑之法,以丽万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掌戮》说,“刑盗于市。”凡杀人的,行刑后在市中陈尸三日,盗取他人财物罪大恶极的,在市上执行死刑,也同样处理。

儒家讲“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大不敬、恶逆、不孝、不睦、内乱、不道、不义,开始于齐,盛行于隋,唐因之。佛家、道家所讲“十恶”完全相同,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悭贪、嗔恚、邪见。古人强调这“十恶”不赦。盗墓之恶不知高过上述多少倍。

既如此,为何还有那么多人甘冒比十恶更大的罪恶,去发冢盗墓?从下面一串数据中,就知道答案了。

我们知道,西汉时,国库多储备黄金。据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一书统计,单《汉书》所载,黄金重达90万斤,约合今天276335公斤。到王莽时,还有70万斤。彭在书中还罗列诸帝赐金的数字:高祖42550斤,惠帝68斤,高后110009斤,文帝12000斤,景帝1102斤,武帝806940斤,昭帝2420斤,宣帝680斤,元帝540斤,成帝3660斤,哀帝680斤,平帝200斤,合计为899530斤。当时,罗马帝国有黄金179000公斤。

从西汉到东汉,这些黄金都到哪里去了?

有学者推测,佛教传入中土,黄金部分被用到造佛像上面去了。但现在我们怀疑,不少都让帝王随葬到地下了,说不准今后还会有部分出土。如此丰厚的宝物埋在陵墓里,不被盗墓者盯上,大概就是怪事了。

中国古代大量黄金都到哪里去了 | 美术作品

图:楚国金币郢爰

中国古代大量黄金都到哪里去了 | 美术作品

图:楚国金币郢爰,已实际使用过

中国古代大量黄金都到哪里去了 | 美术作品

图:楚国金币郢爰,已实际使用过

这个推测,可以从考古和文献中找到证据。《晋书·索綝传》(卷六十)记——“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三分之一国家财政,都让帝王随葬到地下了,惊人!

历代都有帝王倡导“薄葬”,如汉文帝刘恒,《史记·文帝本纪》载:“上常衣綈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但后来的盗墓事件证明,汉文帝所谓的“薄葬”,是假的。《资治通鉴·晋纪》(卷八十九)记,愍帝司马邺(270——317年)建兴5年(315年),“六月,盗发汉霸、杜二陵及薄太后陵,得金帛甚多,朝廷以用度不足,诏收其馀以实内府。”

当然,盗墓者盗墓的动机多种多样,贪财仅是其中之一。如伍子胥、武则天那般行报仇雪恨、政治打击的,也不鲜见。至于,如广川王刘去、始兴王陈叔陵之流的变态盗墓、兴趣盗墓,古往今来,都可以找到很多例子。

盗墓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我曾问去过埃及,同行介绍,那里的盗墓活动同样很猖獗。考古工作者普遍认为,现在尚没有遭受盗发的古墓,包括帝陵,都是“万劫余生”,90% 的墓下葬后在100年内,会被盗发。河南省洛阳市北邙山一带,在古人眼里为上等风水宝地,是古代著名墓葬区,但在那里过去同样看到了令人痛心的频发的盗墓现象。《中国人盗墓史》出版的意思,不在于好看、猎奇,而在对自古有之,仍在继续的盗墓现象的揭露、曝光。

倪方六君是一位资深记者,同时又在研究历史和考古。数年前,他曾为我们抢救、恢复南京大行宫“台城”遗址而努力奔走、报道。今天为他新著作文,投桃报李,算是我的微小之力了。

编后语:上文为南京博物院老院长、九旬高龄的梁白泉先生为倪方六著《中国人盗墓史》所作的序,比原稿稍有改动。梁先生在序中所提出的问题和推断很有人价值,故在头条号发表出来,与网友分享。

对于梁先生认为两汉大量黄金可能被埋到地下,随葬帝王的观点,早些年在学术界也有人提出,但争议不止。因为,两汉的帝王陵大多被盗,那些黄金早重新流到地上,那么这些黄金哪去了?

中国古代大量黄金都到哪里去了 | 美术作品

图:东汉鎏金镶嵌兽形铜盒

中国古代大量黄金都到哪里去了 | 美术作品

图:唐代金器

中国古代大量黄金都到哪里去了 | 美术作品

图:宋代錾花舍利金棺

中国古代大量黄金都到哪里去了 | 美术作品

图:元代金饰

中国古代大量黄金都到哪里去了 | 美术作品

图:明代金元宝

中国古代大量黄金都到哪里去了 | 美术作品

图:清代金器

对于中国早期大量黄金失踪之谜,学术界的观点很多,除梁先生在序文中所说随葬帝王外,还有:一、乱世之秋贵族把黄金大量窖藏起来,后来就失传了;二、丝绸之路开辟出来之后,中国用黄金购买西域珍宝,大量的黄金外流;三、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泥金写经、造像涂金,把大量黄金消耗掉了。

还有一种观点,也曾引起学术界注意,就是秦汉时中国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黄金,哪些所谓“金”实际上黄铜;另外有人认为,古代计量单位有重大误差,造成汉代“遍地是黄金”的假象。

(来源:古玩收藏)

相关文章

  • 文玩新意,碎瓷片,这么玩,就是天价![图文]
    文玩新意,碎瓷片,这么玩,就是天价![图文]

    一些用青花瓷的碎片当材料,制作成首饰、挂件、饰品的作坊小店已经悄然出现。这让爱美、爱新潮、爱中国风的人们多了一种选择。澳门中信国际秋拍,举办了一场以古瓷残片镶金的首饰专场,古瓷片价格不断创出新高,开启了古瓷首饰拍卖的新蓝海。那一抹蓝,那一抹白,无不是古代工匠们倾心所做。虽然残缺,但是,其中的韵味,妙不可言。现代工匠,用传统工艺与古老瓷片相结合,使古瓷片不仅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具有了传承价值。青花现在...

    866 艺术品 美术作品科普 艺术品鉴赏
  • 春季盎然:一针一线做出来昆虫[图文]
    春季盎然:一针一线做出来昆虫[图文]

    日本艺术家YumiOkita的手工艺术品—昆虫样本,这些活灵活现的昆虫都是她用各种铁丝、废旧布料、彩色的线绣一针一线做出来的,被放大了的布艺标本不但外表质地很像昆虫原来的样子,摸上去的手感也很亲近观者的内心,Yumi特别钟爱蛾子,她做的蛾子颜色和质地都非常漂亮。...

    1976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盗墓笔记》七星鲁王宫原身竟是乾陵[图文]
    《盗墓笔记》七星鲁王宫原身竟是乾陵[图文]

    在《盗墓笔记》手游中出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道具和宝物,这些稀奇古怪的道具同样在《盗墓笔记》影视版里也同样出现了。那么这些不常见的奇葩物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真的存在吗?通过强大的互联网为大家整理出《盗墓笔记》中出现的那些真实存在的奇葩物品!、1.金丝楠木棺金丝楠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千年不朽的金丝楠木棺椁据说当年乾隆爷看中了明陵的金丝楠木,接修葺之名偷梁换柱,有可能是古今第一“盗墓者”。2.八重宝函八...

    1386 艺术品 美术作品科普 艺术品鉴赏
  • 人潮拥挤你没发现的北京地铁壁画[图文]
    人潮拥挤你没发现的北京地铁壁画[图文]

    新浪收藏 据北青报记者走访报道,地铁二号线西直门站、东四十条站、建国门站等站内至少6幅大型壁画均已出现破损脱落现象,其中不乏名家设计之作。北京地铁公司表示,因原始模具已不知所踪,壁画难以复制修复,只能尽最大可能保持现状。而地铁客流增多,列车通过频率加剧,则是导致壁画老化受损的主要原因。(原文链接:地铁“破相”老壁画遭遇修复难 已建成30年左右 不乏名家之作 地铁公司称通车频率提高导致壁画老化脱落加...

    897 艺术品 美术作品科普 艺术品鉴赏
  • 鼻烟壶是用来干嘛的?[图文]
    鼻烟壶是用来干嘛的?[图文]

    伴随着传说的鼻烟壶,在众多的西藏旅游纪念品中,鼻烟壶显得古老而又独特。据了解,西藏鼻烟壶是从游牧民的生活中开始流传,由于游牧民过着经常迁移的生活,会将日常生活用品佩带在身上,鼻烟壶也是其中之一。很久以来,西藏人就有着吸鼻烟的习俗。鼻烟壶因此也被热爱生活的高原人赋予了生机和灵气。时至今日,你在甜茶馆或者藏族同胞家里,还会经常看到有人在吸鼻烟。不仅男人吸,女人也吸鼻烟,以年龄较大的妇女居多。现在,很多...

    1326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佛教造像:长安古韵 盛世佛光[图文]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佛教造像:长安古韵 盛世佛光[图文]

    图一 北魏晚期-东魏 鎏金一佛二菩萨铜造像 通高35厘米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鎏金一佛二菩萨铜造像造像整体造型为一佛二菩萨,由主尊、背屏、左右胁侍菩萨、底座及两侧的翼形饰件7个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以榫卯相插组合。主尊佛水波纹高肉髻,面相方圆,表情和悦,内着“僧袛支”,外着双领下垂式大衣,大衣右衣领敷搭左臂上。手施无畏与愿印,跣足立于莲台上。身后背光饰火焰纹,主尊头上方饰有舒展的莲花,中心有一摩尼宝珠。...

    1571 艺术品 美术作品科普 艺术品鉴赏
  • 古人高考必备神器 有一个你想不到[图文]
    古人高考必备神器 有一个你想不到[图文]

    现代考生们通常要带钢笔、涂卡用具——2B铅笔和橡皮、电子表和准考证等,一个塑料包轻轻松松就搞定了。而古人就不行了,他们的高考也就是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在省城举行,会试和殿试在京城进行,大都远离考生们的家乡。一般三年考一次,所以,赶考的时候,一定要把该带的东西带充分。尤其是考试用的,比如说参考书“四书五经”,笔墨纸砚什么的,更是必备之物。今天就给大家展示以下四件我收藏的古代高考使用...

    1535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女史箴图》:海外收藏中最知名的中国古画[图文]
    《女史箴图》:海外收藏中最知名的中国古画[图文]

    如果要问海外收藏中最著名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是哪件,那一定非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莫属。几乎每一个到大英博物馆的华人游客,都想去一睹这件名作的真容。可惜现在这件作品因为多种原因一般不予展出,所以大多数人都无缘得见。《女史箴图》局部 “玄熊攀槛、冯媛趋进”,描绘冯媛以身阻熊,护卫汉元帝的故事。顾恺之是有记载以来中国最早最著名的画家,因为率真的性格和卓绝的才艺,有“三绝”之称——才绝、痴绝、画绝。关于...

    444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 “洛阳唐三彩”制作技艺[图文]
    “洛阳唐三彩”制作技艺[图文]

    唐三彩,因其釉彩艳丽、工艺复杂,成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瓷器。历史上,唐三彩的制作技艺在宋末元初就失传了,直到清末修建陇海铁路时,在河南洛阳北邙一带出土了一批唐三彩后,这些国宝才重见真容。近年来,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内,经过以国家“非遗项目”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为首的一批民间艺人多年探索,终于生产出类似于出土文物的高仿工艺品——“...

    1364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五类最具收藏价值的人民币 全套价值百万[图文]
    五类最具收藏价值的人民币 全套价值百万[图文]

    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年代越久远、越稀少的纸币,收藏价值越大。新中国成立前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八成新品相的全套目前价格接近百万元,全套全新的价格则高达数百万元。此外,一些连号的没有在市场上流通过的纸币,更受到收藏者的青睐。换版纸币背绿壹角纸币换版纸币根据流通和防伪的需要,有时已发行的人民币需要改变工艺、颜色或者年号等。原币绝版后,银行只收不付,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上流通数量越来越少,收藏价值...

    1234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 葫芦瓶 穿越古今的福禄吉祥[图文]
    葫芦瓶 穿越古今的福禄吉祥[图文]

    如果你以为葫芦瓶只有葫芦娃头上顶的那个模样,那你就错了;如果你以为葫芦瓶只能是济公手中装酒的小瓶,那你定是在搞笑。要知道,葫芦瓶可是颇有历史的玩意儿。大清乾隆年制铜鎏金嵌百宝大吉葫芦瓶葫芦瓶,显而易见的,因其形似葫芦而得名。它自唐朝以来就在民间受到极大的喜爱,这很大原因又在于葫芦本身有着美好的寓意,且有“福禄”之谐音,因此瞬间就俘获了咱们中华传统老百姓的心了。清光绪 胭脂水龙纹葫芦瓶葫芦最原始的吉...

    439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 巧雕工艺品设计部:巧雕是种信念,以猛犸象牙传承未来[图文]
    巧雕工艺品设计部:巧雕是种信念,以猛犸象牙传承未来[图文]

    提起象牙及其制品,很多人会想起非洲野蛮屠杀大象的残忍一幕,然而在古代,象牙一直被认为具有避邪、吉祥的寓意。即便放置在现代,象牙仍然是一种贵重的艺术收藏品,国人对象牙作品的喜爱,始终贯穿在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当中。以象牙为材料的传统牙雕工艺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但自1990年“禁牙”令发布后,不再进口象牙,牙雕原材料短缺,牙雕技艺面临失传的困境。由于猛犸象已经灭绝,不具有杀害性,加上优质的猛犸象牙质地...

    1215 艺术品 美术作品知识 艺术品科普
  • 揭秘习大大送给英国女王哪些邮票[图文]
    揭秘习大大送给英国女王哪些邮票[图文]

    图片说明:《中国》国礼邮折简介 10月20日,习近平夫妇在白金汉宫参加了英国女王主持的私人午宴。午宴之后,习近平与英国女王互送礼物。习近平赠送给英国女王和菲利普亲王的礼物是两张彭丽媛的音乐专辑。其他礼物包括一副1.18米长的刺绣、一个大的陶瓷盘、一个木雕和一本邮票册。许多集邮爱好者都非常好奇这本邮票册中究竟有哪些邮票。21日,上海集邮总公司通过向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了解,并发布微信揭开了《中国》国礼邮...

    682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古代枕头又硬又冷 古人为何如此自虐[图文]
    古代枕头又硬又冷 古人为何如此自虐[图文]

    相信很多人都见过上面这张图片,北宋定窑孩儿枕,现藏北京 故宫博物院,号称九大镇国之宝。小编看到这张图时就觉得奇怪:我泱泱大国,绫罗丝绸、棉麻丝绢,缺了哪样?非要睡这种又硬又冷的枕头,不怕把脖子睡断吗?古人为何这么“自虐”呢? 硬枕是古人床上标配吗? 网上有帖说,古人用硬枕大兴于隋,这是因为隋开创科举,寒门学子为改换门庭,纷纷挑灯夜读,困了就在圆木枕头上眯一会,一旦熟睡稍有偏动,就会滑...

    1676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版画收藏注重什么[图文]
    版画收藏注重什么[图文]

    贵州人之二(版画) 28×37厘米 1988年 王华祥黄洋版画,可分为复制版画和创作版画两大类。前者属于社会印刷品的范畴,后者则是艺术家利用版画技术所做的原创艺术实践。在媒体科技不发达的过去,人们试验了各种材料手段,以留住历史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从比较原始的刻石摹拓、雕木印书、金属蚀刻,直到原理精微的化学、感光制版,复制版画以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等技术形式,使大量科技文化信息的传播...

    836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