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绿绿 点击 :

宋朝的美,不只有素雅的极简,也有绚烂的钧瓷绝色。

一千多年前的一日,宋徽宗赵佶正在房中作画,宫人们呈上了禹州新做的一批瓷器。

这些瓷器,多为花盆、尊、炉等,并无特别之处。唯独釉色,不是平素所见的白或青。它也有天蓝、天青之色,却呈乳浊感,像蒙着朦胧的面纱,看不真切。

更绝的是,有一只紫红花盆,如落日晚霞,釉水好像能自在流淌。凝神静望时,如紫夜星云,直直能将人吸了进去似了,幻梦一场。

赵佶喃喃自语:“这是怎么做出来的?宝瓷,宝瓷啊!”于是,大笔一挥,赐名“神钧宝瓷”。

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瓷。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从宋朝开始,禹州的官窑,每年只选36件绝世珍品上贡,其余一尽销毁,不得流入民间。

直至今日,传世的钧瓷极少,且件件精品,是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钧瓷,是五大名窑中最特别的存在。其他基本以青、白色系为主,唯有它实为青瓷,却有千变万化的釉色。

可是,这种的五彩斑斓,似乎与宋人追求的极简素雅不合,为何能得宋徽宗的青睐?

想起古人的赞叹:

“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凌空星满天;

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

钧瓷的奥妙之处,尽在想象之中。

不妨,先放下疑惑,随物道君一同去探见古往今来那些传世钧瓷,在万千宇宙之色里,看见四时日月,银河璀璨。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钧窑 红斑长颈瓶 动脉影-摄 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藏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迟暮将至,太阳的光从炽热的白变为了深邃的红,消失在西方的地平线上。光虽暗淡,却不减火热,把半边的云霞烧得通红,与天空的蔚蓝交融出一片紫色。浮云滚动,云霞灿烂,成为一个朝夕即将远去的告别。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这般景色,被钧窑的烈火,神使鬼差地印在了这件玫瑰紫釉仰钟式花盆上。圆润平滑的盆壁构成了苍穹,天蓝釉作底釉,幻化为湛蓝青空。晕染出一片朱红的,是宋代钧瓷匠人们的伟大创造——铜红釉。他们把当地盛产的孔雀石加入釉中,其中所含的铜与窑火共舞,把一个热烈的太阳埋在盆底,在瓷上烧出一片绚丽的晚霞。

仰钟式花盆,如倒置的钟,它的形在说时辰的流转,它的色在诉说日之将暮。人们总会感叹时间飞逝,但手握这一片晚霞,一时总有一时的美,别为过去遗憾,要为当下灿烂。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元—明初 钧窑玫瑰紫釉仰钟式花盆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这只四方花盆上,有着一道道浅细的纹路。这是钧瓷特有的痕迹:蚯蚓走泥纹。

由于钧瓷的烧制,需要施加厚重的釉,在烧制过程中,受热不均的釉层开裂,周围的釉水乘隙而入流入裂缝,形成了流动纹理,像雨后的蚯蚓爬过泥土留下的痕迹,所以被称为“蚯蚓走泥纹”。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可是,如果当你走近这只花盆,会看见天蓝色釉在瓷面上形成明暗交替的碧水青,“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那一根根细线,更像春日的午后,风吹过境,在浪尖掀起的一层层涟漪,有人看见了那个画面,借以泥土与窑火,融进了钧瓷里,定格了那一刻。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北宋钧窑 天蓝窑变釉四方花盆动脉影-摄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常常会听到年长者抱怨:“现在晚上都看不清星星了。”每到夜晚,城市无数霓虹亮起,便把群星的璀璨比了下去。

但是,看着这一件天蓝釉六方花盆,却能看见那未曾见过的壮阔星空。在四下无灯的高原之夜,星河围绕着广阔的苍穹旋移,这难以言表的壮丽,在这件北宋的天蓝釉花盆中,得以成全。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这些“星星”的存在,也是钧瓷的一大特点。钧瓷的厚重釉料在烈火灼烧下,排出其中的空气,溢成了星星点点的小气泡。古人称之为“橘皮”或“棕眼”。

天蓝釉的流动在平面上形成了深浅不一的嶙峋之感,几处凝色,几处泛白,忽明忽暗。星星点点的斑纹缀满瓷面,与明暗变幻的瓷面相互映衬,就成了群星璀璨,银河流光的夜空。

这一件六方花盆上的星夜,或许是匠人有意为之,又或是偶然所得。但唯一不变的是,它带来了一种想象之美,令我们对那一片浩瀚的星空充满期待。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北宋钧窑 天蓝釉六方花盆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如果说其他钧瓷的紫红氤氲,是夜的深邃;那这件天蓝釉三足筒式炉,便是清晨的明朗。

淡淡的天蓝色釉,让三足筒式炉显得十分清雅。细看盆壁,虽然仍有浅浅的水斑与蚯蚓纹,却已经与色彩浑然一体。釉色白光弥漫,稍有天蓝色晕染,交融平和,那是清晨时分,天空的蔚蓝被晨曦唤醒的景色。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如果说暮霭是太阳遁入长夜的告别,那晨曦便是亮堂堂的白昼的开端。同样是隐于地平线中,太阳却一改日暮时暗红色的昏沉,迎来了希望的明朗。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使人充满希望,因为它是生命中新的一天的开始。若有闲情,不妨早起时看看东方的天空,一定可以如这件三足筒式炉一般充满朝气的颜色。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北宋—金钧窑 天蓝釉三足筒式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这一件窑变紫釉渣斗式盆,紫得特别。

《饮流斋说瓷》曾描述过宋元两朝钧瓷的不同之处:“元瓷之紫成物形,宋钧之紫弥漫全体。”

这件明初的渣斗式盆,不同于与宋代弥漫散开的紫,比起凝成物形的元钧更是夸张,它的紫沉甸甸地聚积在瓷器的下半部分,杂色斑驳。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乍一看下去,脑海中闪过的,是辽阔得与天相接的薰衣草田,是那片无数情人梦中的普罗旺斯。随后又不由得为自己的想象发笑:当年的工匠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普罗旺斯,在他们的脑海中,应是另一番胜景。

数百年过去了,或许在我之前,在我之后,会有无数观赏者会琢磨这片紫色。不同的人所想象的图景各不相同,但对美的感触与追求,是亘古不变的。美没有标准答案,当它在你的心中带来一点悸动,便已经足够被称为美了。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明初 钧台窑窑变紫釉渣斗式盆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如果要说水墨画的灵魂,当属“留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寥寥数笔,描摹出一个朦胧而梦幻的雪中湖心亭。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这件仰钟式盆,则是由天工以火为笔,以釉为墨,信笔勾勒,使一幅山雾缭绕的水墨画跃然瓷上。天蓝色的底色中,浅处是云天,深处为高山。深浅交融之处,仿佛瓷面上云海翻涌,崇山峻岭若隐若现,恍若仙境。

留白的美,在于未知与想象,钧瓷也是如此。雕琢描画固然细致,但放任天意在瓷器上撒欢,也是一种留白。用想象揣摩自然留下的谜语,也不失为赏钧瓷的意趣。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明初 钧台窑天蓝釉仰钟式盆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宋代学者周煇在《清波杂志》中曾记载过一件趣事:“饶州景德镇陶器所自出,于大观间窑变色,红如朱砂,谓荧惑缠度临照而然,物反常为妖,窑户亟碎之。”

当景德镇的匠人掏出烧制完成的瓷器,映入众人眼帘的,而是一道凝结成片的鲜红色攀附在瓷面上,人们以为是荧惑的恶兆,连忙将其砸碎。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荧惑”便是火星,是浩瀚夜空中的一点红色。钧瓷的匠人们不拘于鬼神之说,大胆地在钧瓷上氤氲这片赤红,赋予钧瓷瑰丽变幻的色彩。“橘皮”的斑驳配上的晕紫红染,让这一件菱花式花盆显得更加神秘而瑰丽。

有的美往往是大胆而热烈的。钧瓷匠人敢于突破陈思,直面那颜色的无常,便有了眼前的这份艳丽。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北宋 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有人说,明月是中国人寄托思念的驿站。

思乡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友时,“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思亲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想,人们之所以把情思寄托给明月,大概是因为它在昏暗长夜中那纯洁温柔的白。钧瓷的匠人们怀念这般温柔,便让它在这件六角式盆中继续温暖人心。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那月色的白映在钧瓷六角式盆上,虽然光亮不及皓月,却温柔依旧。这白也不是惨淡的极白,带着淡淡的青与黄,如君子温润。细碎的纹路,不影响釉面白的纯粹。

在这件六角式盆上,仿佛有月光化开,洒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每一个心中也有一轮明月,有了月,有了爱,便有了人间之美。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明初 钧台窑月白釉六角式盆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想起最开始的疑惑,对宋徽宗来说,美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极简是美,绚烂也是美。在古人的世界,创造美本是对宇宙星辰、对自然万物的一次次致敬和亲近。

钧瓷之美,美在其釉色变幻无穷,更美在其给予世人无尽想象。

也许最初的开始,它只是一场偶然的惊喜。但在匠人们世世代代的双手中,它化成一次次对美的追寻,对美好的如愿与随缘。

因为钧瓷的烧制,据考证,既有用铜作着色剂、对釉料和烧成方法等方法,但又是在窑炉之中历经洗礼的变化,极难完全掌控。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绚丽背后,是“十窑九不成”的辛酸。但正因为有着未知的期许,每一件钧瓷才会显得如此独特而珍贵。

宋朝的美不只极简 还有钧瓷的绚烂 | 陶瓷欣赏

钧瓷是“钧无成对”,人又何尝不是“世事无常”?

在人生的每个时刻,我们可能都会有未能如愿的时候。这些脱离控制的遗憾,像是一抹突如其来的紫红,抹在了匠人原本想要的天青色上。

这一刻,站在博物馆里,眼前的钧瓷釉色,像风走了八千里,吹落了暗夜里的星辰。

人生总有遗憾,但美各有璀璨。

相关文章

  • 如何来鉴识清代康熙彩釉瓷?[图文]
    如何来鉴识清代康熙彩釉瓷?[图文]

    康熙三彩釉凤首匙在一部中国的陶瓷史中,康熙朝的瓷器烧造是享有盛誉的一个朝代。不仅其青花的分水法着色能分出多至七、八个层次,成为历朝青花分色之首,代表着青花瓷的最高水平;在彩釉瓷的烧造上,其品种之多,烧造成就之高,也是为历朝所不及。如何区别康熙朝与其他朝代彩釉瓷的不同,下面介绍一些简易的鉴识要领。要识康熙彩釉瓷,首先要看得懂康熙瓷。康熙朝的瓷、胎和制作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首先,它的胎质与明代有很大...

    67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道光时期瓷器欣赏[图文]
    道光时期瓷器欣赏[图文]

    清道光 黄地粉彩福寿纹双耳瓶清道光 粉彩仙人献寿方瓶清道光 松石绿釉堆白缠枝莲纹喜字瓶清道光 白釉仿青铜壶清道光 胭脂紫地粉彩缠枝莲纹“吉祥如意”双耳瓶清道光 豆青釉描金花卉花盆一对清道光 仿哥釉琮式瓶清道光 松石绿地粉彩福寿纹葫芦瓶清道光 釉里红苍龙教子图笔筒清道光 仿官釉直颈瓶清道光 粉彩庭院婴戏图双耳瓶...

    893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猴年说猴——当猴子遇上瓷器[图文]
    猴年说猴——当猴子遇上瓷器[图文]

    春节将临,举国欢庆新春,今年为“甲申年”,申即猴年。猴为灵长类动物,与人的联系最为密切,被人喻为聪明、机智、勇敢、活泼之兽,是智慧灵气的象征,尤为青年喜爱。元 天蓝秞猴柄壶H23cm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猴祖”的说法,古籍如《诗经》、《礼记》、《尔雅》、《庄子》、《列子》、《山海经》、《淮南子》、《世说》等均有记载;笔记、野史、小说等记载尤多。记载名称各异,遂有猴、猿、猨(音‘猿’)、猱(音‘挠’)...

    619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元明清三代瓷器造型大盘点[图文]
    元明清三代瓷器造型大盘点[图文]

    元代造型大多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尤其是日常应用的餐具、茶具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例如传世的元青花釉黑红大碗有的口径达42厘米,青花和釉黑红大盘的口径也在45至48厘米左右。由于胎体厚重,烧制不易,常见有翘棱、夹扁、凹心、凸底等变形的缺陷,因而文献多有元瓷粗率之论。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

    669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单色釉是瓷器收藏的最高境界 [图文]
    单色釉是瓷器收藏的最高境界 [图文]

    单色釉,顾名思义指的是表面仅有一种颜色的瓷器品种。单色釉瓷器虽然颜色单一,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对“美到极致是自然”这一境界的经典诠释。单色釉是收藏家眼里的宝贝,代表了瓷器收藏的最高境界。那么单色釉瓷器的魅力究竟何在?其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如今早已闻名遐迩的宋代瓷器,基本上都是以单色釉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而宋瓷这种以“简”为美的审美取向也影响了之后的明清官窑瓷器。比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官窑瓷器...

    1530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醴陵釉下五彩瓷专场将在联拍在线开拍[图文]
    醴陵釉下五彩瓷专场将在联拍在线开拍[图文]

    春满人间(拍品编号:01)部分拍品赏析:湖南开平拍卖有限公司主办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器专场拍卖会将于6月24日 下午2点30分在联拍在线开拍。该场拍卖会共计55件拍品,部分拍品为已故大师陈扬龙作品。陈扬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长期从事釉下彩瓷的研制工作,以工笔花卉见长,尤擅画牡丹。他借鉴国画、工笔画画法,在传统单线平填技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总结出“薄施淡染”的技法。即在原来颜料中加大了水...

    1676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从瓷绘中可以看出鱼自古受到人们喜爱[图文]
    从瓷绘中可以看出鱼自古受到人们喜爱[图文]

    仰韶文化陶器上的“鹳与鱼”瓷片上的“鱼化龙”明代瓷器上的“年年有鱼”图 在中国古代的陶瓷上,有关鱼的装饰图案是最为丰富多彩的。 六、七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半坡氏族公社时期生产的仰韶文化彩陶器上,鱼纹成为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纹饰。所绘鱼的图形拙朴可爱。其数量之大,线条之美,形象之逼真,令后人叹为观止。鱼,成了远古人类的图腾。这些古朴优美的绘画艺术,完全来源于劳动的实践和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提炼,反映了当...

    1425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中联国拍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即将在联拍在线开拍[图文]
    中联国拍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即将在联拍在线开拍[图文]

    五彩盖罐(拍品编号:001)新浪收藏讯 中联国际拍卖中心有限公司举办的中联国拍2015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03月29日上午10点在联拍在线平台开拍。本场拍卖会汇集了100余件具有极高艺术鉴赏及收藏价值的瓷器,精美雅致、亮丽莹透。从拍品的造型上看,或圆润、或挺拔、或雄强、或文儒、或豪放,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从色泽上看,或纯净幽远,丰富润泽,或艳而不俗,层次多变……中国瓷器精美绝伦,是世界文化...

    487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黃三大师內画烟壶珍藏展作品欣赏[图文]
    黃三大师內画烟壶珍藏展作品欣赏[图文]

    黄三黄三,原名黄双水,生于1963年,河北衡水人,中国内画鼻烟壶大师、中国鼻烟壶文化研究会会长。1982年开始学习连环画和国画,至今已有30年,师承鼻烟壶内画泰斗王习三大师,乃王习三大师最得意之门生。其绘画风格在前辈们绘画基础上加以发展,秉承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与创新,吸收西方绘画理念,将中西方绘画融合一体,钻研内画艺术近三十年,独创出内画鼻烟壶“墨色网络交织肖像技法”,将内...

    1878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人间紫砂之四:显著中的微观精神[图文]
    人间紫砂之四:显著中的微观精神[图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彩粉灵芝方壶” ◆ 刘运辉紫砂壶钮,称的子,也叫摘子,还说成摘手。功能上,为打开壶盖方便而设的一小小之钮。在壶的部件中,显著而高傲,是壶画龙点睛之所在。能工巧匠在壶钮上所下的功夫之深、心思之多,从丰富的钮名便可了然,这真是个“绕口令”:圆钮、环钮、桥钮、亭钮、虎钮、狮钮、豹钮、犀钮、马钮、兔 钮、鱼钮、鼠钮、蝶钮、龙首钮、牛鼻形钮、菌钮、桃钮、竹段钮、梅桩钮、花式钮、白果钮...

    1066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中国瓷器中的贵族——釉里红[图文]
    中国瓷器中的贵族——釉里红[图文]

    数千件明洪武年间景德镇的瓷片在挖掘机下出土,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釉里红。虽然都是残片,但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珍贵价值。釉里红,这种稀少的瓷器品种开始不断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以其卓然大气的风范,成为瓷器收藏中真正的贵族。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 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可谓...

    1958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唐宋时期陶瓷茶器中的儒家美学:中庸与和谐[图文]
    唐宋时期陶瓷茶器中的儒家美学:中庸与和谐[图文]

    宋代珍珠地划花高足杯□桃之图片实物为唐宋茶具特展展品品茗时静怡的心境,清幽的环境,雅致的茶器,包含着丰富的儒家美学思想。把茶壶、茶杯称为“茶娘”、“茶子”,更直接表达了这种亲和态度。可见,在古代的茶文化中,处处贯彻着儒家所倡导的和谐精神。儒家认为,要达到中庸和谐,礼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体现其礼仪教化,力图通过礼,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礼所追求的是和谐,而茶 的属性所能产生...

    616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高古瓷:掀起新一轮收藏热[图文]
    高古瓷:掀起新一轮收藏热[图文]

    资料图片林华时下,中国古瓷拍卖的热点在明清瓷器,但以宋瓷为代表的高古瓷低迷的市场状态正在改变。湖南省收藏协会副会长卢伯雄分析,高古瓷有上千年的发展史,留存的高古瓷门类繁杂、数量众多。由于高古瓷收藏面临政策阻碍、艺术性难以把握、鉴定较为困难,因此,他建议藏家收藏高古瓷须审慎而行。热点:高古瓷成为拍场明星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推出一件“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以1.1388亿港元拍出。这一价格也成为...

    89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陶瓷收藏件:故宫里的养眼瓷器们[图文]
    陶瓷收藏件:故宫里的养眼瓷器们[图文]

    东青釉描金天鸡花浇,清乾隆,高18.3cm,口径2.3cm 花浇呈天鸡形,昂首直立,长尾垂地,背驮一个曲柄胆瓶,鸡嘴为流,瓶口为注水口。花浇通体施东青釉,鸡身遍体以金彩描绘羽翼,瓶体上以金彩描绘蕉叶与 螭龙纹。天鸡是一种祥瑞的神鸟,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之句。此花浇是一件清代宫廷的传世器皿,器形小巧精 致,描金一丝不苟,体现出皇家用器的高贵大气。此器既可...

    1642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告诉你一个未被探触过的中国:千年邢瓷之光 [图文]
    告诉你一个未被探触过的中国:千年邢瓷之光 [图文]

    白釉大象邢州白瓷,通称“邢瓷”,不仅是邢台的文化符号,也是当时国家的地理标志。尽管邢窑在历史的尘埃中湮没得踪迹难觅,但它烧造的瓷器以及遗留下的文明碎片却走向了永恒。打开尘封的历史,遥望那片千年的洁白,依然看到那簇不息的炉火。如今,深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邢瓷珍品,依然独步天下,璀璨夺目,闪耀着让人沉醉的神秘之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名窑之一——邢窑,究竟在什么地方?相当长的时间里,提起它连“老邢台”人也...

    1580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