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疑似圆明园虎鎣今在英拍卖 四叹“国宝”回家路[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小梅 点击 :

疑似圆明园虎鎣今在英拍卖 四叹“国宝”回家路 | 陶瓷作品鉴赏清康熙御制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在进行拍卖。

中新网4月11日电 综合报道,日前,从康熙“御用碗”以1.9亿的成交价亮相香港,到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器虎鎣(yíng)现身英国伦敦,文物界的动向牵动国人心。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遗落海外的中国文物回流刮起一股风潮,部分文物堪称“国宝”级别。流落海外的文物,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世?它们又承载了怎样的历史故事?

疑似圆明园虎鎣今在英拍卖 四叹“国宝”回家路 | 陶瓷作品鉴赏西周时期的稀有青铜器“虎鎣”将在英国肯特郡拍卖。(英国《华闻周刊》资料图)

斥哉!中方谴责英拍卖行炒作战争劫掠文物

据此前媒体消息,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将于当地时间4月11日,拍卖罕见的西周“青铜虎鎣”,这是一件疑似圆明园的流失文物。该拍卖行称,此次被拍卖的“虎鎣”历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估价约在12万镑至20万英镑之间(约合人民币110万至180万)。

“虎鎣”到底是什么?有说法称,“虎鎣”是一种盛水的器物,且器型比较特别,三个腿柱一般为圆锥体,而这件为圆柱体腿柱。它一般是与“盘”类青铜器形成“组合套装”。但也有说法认为,“鎣”实际上是备火长颈瓶,可能是一种油壶。因此,“鎣”的本来面目还有待研究。

对于上述拍卖,中国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称多渠道与坎特伯雷拍卖行沟通,要求其遵守国际公约精神与职业道德准则,尊重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与民族情感,终止相关拍卖和宣传活动。

4月9日,坎特伯雷拍卖行明确表示,拒绝撤拍上述文物。

国家文物局指出,强烈反对并谴责该拍卖行不顾中方严正抗议,执意拍卖疑似非法流失文物,并以战争劫掠文物为名进行商业炒作的行为。国家文物局不赞成境内机构和个人参与上述文物的竞拍活动,并呼吁国际友好人士本着人文主义精神,共同抵制疑似非法流失文物拍卖。

疑似圆明园虎鎣今在英拍卖 四叹“国宝”回家路 | 陶瓷作品鉴赏几经周折,清乾隆御制“粉红地粉彩轧道蝴蝶瓶”回归故里。(大公报摄)

痛哉!逾1000万件国宝流失海外

“虎鎣”再次将大众视线转到文物流失与回流的话题上。每件文物背后都有故事,在经历“生死离别”后,有些依旧流落海外,有些则能回归“故里”。回望悠悠岁月,它们身上雕刻的不仅是艺术纹理,更是历史的沉重烙印。

上述“虎鎣”之前的拥有者——英国海军上校哈利?刘易斯?埃文斯,在和家人的信件中,曾详述了他参与洗劫圆明园获得青铜器等珍贵文物的过程,这些信函与文物一起被发现。

目前虽无法断定该物确为圆明园流出,但回首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时,其洗劫的文物远不止“虎鎣”。当年大量珍贵文物被劫、被毁。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1840年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海外。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了164万件中国文物。

疑似圆明园虎鎣今在英拍卖 四叹“国宝”回家路 | 陶瓷作品鉴赏金龙纽“皇后之宝”,是1922年溥仪和婉容结婚时按照清代制度制造的。(中新社记者 谭达明 摄)

哀哉!清末文物流失严重 溥仪:不知怎么办

过去,因外界的劫掠造成大量中国文物损失,但中国人自己造成的流失也不在少数。末代皇帝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就详细记述了清朝宝物的璀璨以及文物流失的严重情况。“明清两代数百年来帝王收集的宝物,除了先后两次被外国士兵拿走的以外,其余大都留在宫中。这些都没有清点,就算有记录也没人检查,所以有没有不见、有多少遗失也没人知道。”

“现在想来,这宛如一场大掠夺。参加掠夺的,上下交相贼。换言之,大概有机会偷的,没有不去偷,简直是天不怕地不怕。”

偷的方法千百种。太监趁夜摸黑踹开保存文物的仓储大门,撬开门锁,拿走宝物。大臣、官员们也巧立名目借出宝物,伪装合法地把文物带出,却从此有去无回。溥仪知晓这些事,但不知怎么办,只是回想:“我只想着其他人正在偷走我的财产。”

清朝末年,紫禁城所在地成为中国艺术品流出的主要渠道;辛亥革命后,上海也加入文物买卖市场行列。当时的上海商人因将文物高价卖给欧美人士尝到甜头。欧美人士回到母国,再以更高价转卖致富。

疑似圆明园虎鎣今在英拍卖 四叹“国宝”回家路 | 陶瓷作品鉴赏陕西渭南博物馆展出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的四枚兽首“牛首、虎首、猴首、猪首”。(中新社记者 张一辰 摄)

幸哉!国人掀国宝回流潮 海外华人他乡遇故知

“国宝”的流失,成为中国人心中深深的痛。从90年代后期开始,一系列流失文物陆续回到中国,支持这股“回流潮”的,正是不断增强的中国经济实力。对于旅居海外的华人而言,在国外博物馆里看到中国文物的经历,称得上是一次尴尬而又痛惜的“他乡遇故知”。近年来,中国有哪些绝世珍宝失而复得、重归故土?

“十二生肖兽首”

疑似圆明园虎鎣今在英拍卖 四叹“国宝”回家路 | 陶瓷作品鉴赏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一起现身湖北宜昌。(中新社记者 王康明 摄)

这些用青铜制作的十二生肖兽首,是圆明园中珍贵的宝物。它们诞生于乾隆盛世,造型兼具了中西方的艺术特点。时光倒退158年,北京圆明园的海晏堂前坐落着一个造型别致的扇形喷水台。十二生肖的兽首人身像摆放在石台两侧,每隔两小时,代表这个时辰的生肖像便会从口中喷出水来,设计精巧。乾隆皇帝对这个十二生肖的水力钟非常喜爱,据说有时还会专程到圆明园,欣赏正午时分兽首一起喷水的画面。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自此流失。

2009年2月,一境外机构举行鼠首、兔首的拍卖,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最终,两件兽首被法国皮诺家族购得,并以其家族名义归还中国。目前十二生肖兽首共有七尊回国,分别为鼠、兔、猴、虎、马、猪、牛,龙首保存完好但短期内不会现身,而其他的兽首从离开圆明园至今,未发现任何照片资料和文献记载。

《洛神赋图》

疑似圆明园虎鎣今在英拍卖 四叹“国宝”回家路 | 陶瓷作品鉴赏《洛神赋图》(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资料图)

还记得2015年故宫博物院的《石渠宝笈》特展吗?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武英殿的明星,那么《洛神赋图》则是延禧宫当之无愧的领衔者。

《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它将“曹植与洛水之神相会、相知、相爱,却因人神之恋无望而依依惜别”的凄美爱情故事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幅画的原作遗失,现存于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皿方罍”

疑似圆明园虎鎣今在英拍卖 四叹“国宝”回家路 | 陶瓷作品鉴赏“方罍之王”皿方罍的器身与器盖合二为一。(中新社发 陈飞 摄)

这座全身漆黑发亮的青铜器名叫“皿方罍(音同‘雷’)”,是中国古代的一件盛酒器。它的身上雕刻着各式花纹,整器雄浑庄重。罍诞生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绝迹于战国时期,在历史上流行时间较短。在皿方罍诞生之时,世界上很多地方仍处于原始文明,它的存在见证了中国灿烂古文明。

1919年,皿方罍出土于湖南桃源一个小山村中,随后器身被文物商购买流失海外。2014年,皿方罍出现在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品拍卖会上。为了帮助国宝回家,湖南省博物馆致信佳士得商议洽购事宜。国内拍行和买家也表示支持,呼吁华人个人藏家放弃购买。最终湖南博物馆成功购得器身,自此,这件分离了近一个世纪的青铜重器,终于“身首合一,完罍归湘”。

相关文章

  • 粉彩棒槌瓶上所绘做人准则[图文]
    粉彩棒槌瓶上所绘做人准则[图文]

    清雍正 粉彩五子教子图软棒槌瓶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高尚的品德倍加推崇,也将其作为成功人生的必备修为之一。我们今天说的“德”是社会的总体修养,包括个人的修养。比如中国人认为,一个人要非常讲信誉,信誉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的整体问题。但在今天的生活当中往往不是这样,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甚至人与物之间都缺乏信任。“道德”的含义比较深厚,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在整个社会当中,在每个人的成...

    727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南宋吉州窑鉴藏:色如翠玉吉州绿[图文]
    南宋吉州窑鉴藏:色如翠玉吉州绿[图文]

    ■南宋 吉州窑绿釉印花高足碗(侧面) ■刘志勇(宝港国际拍卖艺术总监,陶瓷鉴藏专家)宋代时期的江西境内,不但景德镇湖田窑烧制的玲珑剔透、质地 如玉的影青釉瓷器深受赞誉,而且吉州永和窑烧制的剪纸帖花、褐彩画花、刀笔刻花等黑釉窑变瓷器也名扬遐尔。其中因烧制工艺难度大,产量稀少的吉州绿釉器至 今仍未被古陶瓷研究和收藏鉴赏者所全面认识。现将本人收藏多年的一件吉州窑绿釉印花碗的基本特征描述如下,供同好者鉴赏...

    115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宁钢教授陶瓷器作品欣赏 [图文]
    宁钢教授陶瓷器作品欣赏 [图文]

    宁钢,1963年2月生,景德镇陶瓷学院校长助理、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本科,2006年获韩国圆光大学美术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武汉理工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03年任原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2009任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艺术评委、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艺术评委,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

    1090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原始文化瑰宝:龙山文化黑陶鬶[图文]
    原始文化瑰宝:龙山文化黑陶鬶[图文]

    图1图2龙山文化的发源地即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东夷部族长期生活在山东泰山四周一带。东夷是尚鸟的氏族,以鸟为图腾,并以黑色为贵。龙山文化与大汶口文化陶器中的代表器皿陶鬶,状如鸟形,就是东夷部族鸟崇拜的实物明证。这件黑陶鬶通高25厘米(图1),通体磨光,漆黑发亮,器型似鸟形状,轻巧规整,故也称为蛋壳黑陶。黑陶鬶的冲天流系鸟喙的写意,鸟喙两边各饰一鼓钉,似鸟的双眼,绳纹把手是鸟尾的转化,附加一周的堆纹属...

    396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创意陶瓷:餐桌上的新表情[图文]
  • 当下怎样收藏最具升值潜力的陶瓷[图文]
    当下怎样收藏最具升值潜力的陶瓷[图文]

    关于陶瓷收藏的故事有很多,陶瓷的收藏不论从时间段还是种类上都有很大的学问,甚至有人从景德镇陶瓷、德化白瓷这样的地域上将其进行划分。神秘的7501瓷器7501瓷器之所以被收藏界认可除却因为是主席专用瓷外,更重要的是7501瓷集合了当时制瓷界的顶尖人物。“7501”瓷选用的原料是一种名叫“滑石子”的高岭土,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这种成矿过程非常特殊的高岭土,只在江西抚州发现,是全球独一无二的。7501瓷...

    1513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收藏误解:年代越久的收藏品越值钱[图文]
    收藏误解:年代越久的收藏品越值钱[图文]

    很多收藏爱好者都认为,年代越久的收藏品就越值钱。这其实是个误解。藏品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价值、稀罕程度和工艺水平上。一些高古陶器,尽管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因其存世量大、制作粗劣,其价值远远低于后世的一些精稀藏品。汉代、唐代一些存世量很大的铜钱,今天在市面上不过几元钱一枚。而一些现代工艺的翡翠器物,却能卖到数十万元。收藏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当时就很值钱的东西,现在仍会很值钱;当时不值钱的东西,现...

    307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唐代陶瓷工艺成就[图文]
    唐代陶瓷工艺成就[图文]

    我国烧瓷业发展到了唐代,出现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窑系统,并出现了评品瓷器高下的专薯——陆羽的《茶经》,瓷器的生产有了很大发展。晚唐时期越窑青瓷的质量已大为提高,原料经过很好地粉碎、淘炼,瓷胎胎质细腻致密,不见分层现象,气孔也少,胎色呈灰淡紫等色。成型技术也普遍提高,器型规整,碗、盘、执壶等胎面光滑,釉层匀净,坯体显著减轻,图足纤细,足壁外撇,制作十分认真。釉料处理...

    37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文房第五宝水盂是怎么回事[图文]
    文房第五宝水盂是怎么回事[图文]

    (原标题:神鸟显灵保平安)  “笔、墨、纸、砚”是人们公认的文房四宝,其实文房中还有“第五宝”,那就是水盂。此物因小巧而雅致,最能体现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故在文玩类的工艺品中,属于品位较高的藏品。水盂有许多种材质,平日见到最多的要数瓷制水盂,各种通过玉石制作的水盂也并不稀奇,可是,玻璃材质的水盂恐怕就不那么常见了。图上这件清乾隆金星玻璃水盂,长21.5厘米、高15厘米。水盂呈天鸡形,鸭嘴、羊须、...

    1518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陶瓷的魅力--英国陶瓷艺术家Gabriele Koch陶瓷作品欣赏 [图文]
  • 釉里红瓷:烧制不易 少见鲜红[图文]
    釉里红瓷:烧制不易 少见鲜红[图文]

    元 釉里红兔纹玉壶春瓶瓷器赏鉴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的釉下彩瓷器,其制作工艺与青花基本相同。由于铜元素在高温下极易挥发,且显色温度范围很窄,因此在烧制过程中,从彩料配比到窑内气氛性质的把握,以及窑温高低或窑位选择等诸多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彩饰能否呈现纯正的红色产生影响,因此要想烧制出呈现完美红色的制品,是十分不容易的。作为一种新工艺,釉里红的烧造技术难度决定了它在初创期很...

    71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古陶瓷上的女神:扒一扒中国各代女俑风采[图文]
    古陶瓷上的女神:扒一扒中国各代女俑风采[图文]

    隋代女俑三八节余韵未了,众女神任性依旧,不妨通过我国各时期出土的女俑来看看古代中国各朝代女子的神采风姿吧。汉代是中国早期一个非常强盛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女俑主要是陶俑。从衣着来看,那一时期我国女性的穿着宽衣博带、深具古风,衣着非常质朴简单,颜色以素白为主。面貌多披发后笈,额头宽广,眉眼细长,神态安详且谦谦有礼。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交融的时代,这时的女俑仍以陶俑为主,不过做工精细,...

    1430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世界上最畅销的瓷器 [图文]
    世界上最畅销的瓷器 [图文]

    清三代瓷器是专指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制作的瓷器。而这一时期出产的瓷器又往往同景德镇联系在一起。从历史上看,景德镇瓷器发展于五代,成熟于宋元,辉煌于明清。从烧制的工艺看,它走过了从青瓷到白瓷,又从白瓷到彩瓷三个重要阶段。明清时期的景德镇是我国瓷业的中心,连我国制瓷业的顶盛时期, 官窑瓷几乎成了景德镇窑的代名词。尤其是永乐年以后,西方艺术和颜料传入我国,对制瓷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明代帝王对制造...

    1039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民国粉彩十二月花神纹六棱长颈瓶赏析[图文]
    民国粉彩十二月花神纹六棱长颈瓶赏析[图文]

    瓶体侧面局部安徽合肥 刘东瓷瓶用以插花,古已有之。明代著名 文学家袁宏道曾写过一本名为《瓶史》的小书,从鉴赏的角度论述了瓶与花的关系及插花之法。他认为:“养花,瓶亦须精良。譬如玉环飞燕不可置之茅茨,又如嵇 阮贺李不可请之酒食店中。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窑,细媚滋润,皆花神之精舍也。”可见,古代文人雅士 既喜爱养花、插花,亦重视插花的器具,各大名窑古瓷...

    164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瓷器:泥火凝结出的精灵[图文]
    瓷器:泥火凝结出的精灵[图文]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白釉人首执壶(唐)展示典型的中国传统手工奇迹,生动描述中华文明的世代风情山西博物院瓷苑艺葩展厅分为“质朴的北方窑瓷器”和“绚丽多姿的彩瓷”两个单元。前者着力展示独具特色的北方瓷器,从北朝、隋唐的青瓷和白瓷,到宋、辽、金诸瓷,不乏雅致细腻的名窑佳作,更多质朴野趣的民间精品,地方特色鲜明;后者展示馆藏元以后历代彩瓷精品,缤纷绚丽,引人注目。青瓷,是中国陶瓷中最庞大的家族,成器历史...

    734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