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斑斓多变的釉色——河南博物院藏花釉蒜头壶[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军军 点击 :

斑斓多变的釉色——河南博物院藏花釉蒜头壶 | 陶瓷

图一 唐 花釉蒜头壶 河南博物院藏

高34.5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11.5厘米。壶口作五瓣蒜头状,短束颈,圆溜肩,肩部饰对称的泥饼状直立双系,颈部、肩下有凸弦纹装饰。长腹圆鼓,下腹渐收,矮饼足。1973年河南省新野县出土。

斑斓多变的釉色——河南博物院藏花釉蒜头壶 | 陶瓷

图二 唐 花釉花口执壶 河南博物院藏

或称花釉花口水注。高27.5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8.8厘米。圆唇,喇叭形侈口被捏成不规则花瓣状,形状略大的一个花瓣被巧妙地当做壶流,口部至肩部有一双泥条形的曲鋬。细颈、圆肩,卵圆腹,矮饼足。通体施黑褐色釉,釉上有蓝灰或灰白色彩斑装饰,腹部近足处及足部露胎,胎色浅灰。1990年河南三门峡市出土。

斑斓多变的釉色——河南博物院藏花釉蒜头壶 | 陶瓷

图三 唐 花釉双系缸 河南博物院藏

高15.7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0.8厘米。直口,口沿略外撇,直筒状腹,口下附双系,矮饼足。通体黑褐釉,下腹近足处及足部露胎,腹部黑褐釉上有四块瑰丽的蓝灰色彩斑装饰,彩斑颜色有泛紫色、蓝色、月白色等,色彩渐变,互相浸染,无明确的分界线,视觉上层次感极强。

斑斓多变的釉色——河南博物院藏花釉蒜头壶 | 陶瓷

图四 唐 花釉双系罐 河南博物院藏

高13.6厘米,口径15.1厘米,足径10.1厘米。圆唇,敞口,矮颈,圆肩,鼓腹,下腹渐收敛,矮饼足,足微微外撇。肩部有双泥条系。通体施黄釉,腹部近足处及足部露胎,颈部、双系部、腹部的黄釉上有形状随意的大块灰白色彩斑饰。

花釉瓷器又称“花瓷”,以花釉瓷鼓而闻名。唐代南卓《羯鼓录》载:“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羯鼓录》成书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及大中四年(850年),是有关花瓷的最早的文献记载,也是人们把花釉瓷器称为“花瓷”的缘由。花釉瓷器唐朝初期创烧,鼎盛于唐朝中期,唐末逐渐减少。花釉瓷器是我国迄今发最早的窑变釉瓷,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一件花釉蒜头壶,通体黑釉,釉色微微泛褐色,黑釉上有不规则的灰白色斑块,腹部近足处及足部露胎。灰白色的彩斑似随意涂撒在黑色的底釉上,给原本普通、单调的黑釉蒜头壶创造出惹人惊叹和想象的艺术效果:其一,形成了空间美。灰白色的彩斑贯穿壶的口部、颈部、腹部甚至是双系,把壶体分割成不规则的空间模式,形成空间的随意之美。其二,形成了色彩美。黑色的底色,若没有灰白色的彩斑,就会显得沉闷、乏味。灰白色的彩斑,使整体响亮、明快,同时具有黑白灰的色彩层次,它们互相谦让、衬托,只有中性的黑色保持了应有的沉稳的低调时,略显温和的灰白色的魔力才能显现得淋漓尽致

。花瓷最初由文献的记载及实物(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花瓷腰鼓)印证,到人们找到其产地,是通过文博考古界学者的努力逐渐实现的。著名的陶瓷考古人陈万里先生,根据《羯鼓录》里所提到的鲁山花瓷,于1950年11月对河南鲁山地区的古代窑址进行了第一次田野调查,虽采集了一些标本,但并没有花釉瓷器标本。60年代,文物工作者在调查郏县黄道窑时,意外发现了花釉瓷器标本,虽然没有发现腰鼓的标本,但当时学者们把花瓷腰鼓的产地视为郏县黄道窑。1980年,故宫博物院的李辉炳、李知宴先生及河南省博物馆的王雨刚先生,对河南鲁山段店窑进行了第二次田野调查,采集了花釉壶、罐、瓶类的标本,同时还采集了5片花釉腰鼓的标本,这与故宫博物院院藏花瓷腰鼓完全吻合,与此同时,也印证了《羯鼓录》中关于“鲁山花瓷”的记载。1986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与鲁山县人民文化馆对鲁山段店窑进行了又一次复查,采集了大量的花釉标本,有腰鼓、注子、缸、罐、瓶、盆、碗、盘、炉、枕等,确定了花瓷腰鼓的产地。

目前发现花釉瓷器的窑址主要分布在河南鲁山窑、内乡窑、禹县窑、郏县窑和登封窑等。这些窑烧制的“花瓷”,就釉色及斑点特色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黑色或黑褐色釉为底釉,其上施以月白色或灰白色彩斑,器类有腰鼓、壶、罐等;另一类以黑色、月白或钧蓝釉为底釉,其上饰以天蓝色细条纹彩斑,器类只有壶、罐等,不见腰鼓。前者在河南鲁山段店、禹县二处均发现有腰鼓标本,其釉色、斑点及形制等基本一致。后者在河南郏县黄道和内乡二窑均有出土,以壶、罐为多,形制上大体相同,未发现有腰鼓残片。除河南发现的这些烧制花釉瓷器的窑址外,在山西交城和陕西耀州窑也发现有烧制花釉瓷器的窑址。三地出土的花釉瓷器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差别。与河南出土的花釉瓷器相比,陕西耀州窑出土的花釉瓷器上的斑点缺少流动感,较为呆板、刻意。山西交城窑址唐代遗址里也发现了不少黑釉斑点腰鼓标本,但与河南鲁山段店、禹县下白峪窑出土的腰鼓标本相比,交城窑腰鼓形体较小,斑点有明显的笔痕,胎的颜色相对白些。胎较薄、黑色釉乌亮是交城窑腰鼓与河南和陕西两地腰鼓最明显的区别。从山西交城窑和陕西耀州窑出土花釉瓷器标本来看,无论在装饰手法和器形品类上都与河南出土的花釉瓷器有一定差距,不是主要品种,技术上并不成熟。

唐代花瓷是我国最早的高温窑变釉瓷,与宋代钧瓷红紫相映的窑变斑彩有许多相似之处,其装饰方法亦与宋代钧瓷一脉相承。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这种唐代花釉瓷器的结构化验分析也表明:“瓷胎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与(宋)钧瓷胎相近,但所用原料较软。”所以,后来陶瓷学界把唐代花釉瓷器称为唐代的钧瓷,或称为“唐钧”、“唐花钧”。

除了这件花釉蒜头壶外,河南博物院还收藏有10件唐代花釉瓷器,包括4件花釉执壶(其中一件为花釉花口执壶)、4件花釉双系罐、1件花釉缸、1件花釉钵。

花釉蒜头壶和花口执壶的口沿部位颇具特色,蒜头壶的口是四瓣蒜头的造型,花口执壶的口部是花瓣口,两者的颈部相对细瘦,但整体造型上依然饱满,优美,具有唐代的风韵。唐代花釉双系缸所示花釉执壶是较为普通常见的唐代执壶器形,不管是南方的青瓷,还是北方的白瓷、黑瓷,还是长沙窑瓷器,都有这类形状的执壶:敞口,短颈,圆肩,短流,鼓腹,饼形足。罐类、缸类造型多矮胖,腹部敦实圆鼓,肩部多置有泥条状双系。

上述花釉瓷器最引人关注的是其斑驳陆离、变化多端的釉色装饰。在单一的釉色上增加了另一种色釉,这是简单的釉色的增加,是装饰的需要,是崭新的陶瓷装饰语言。在这之前,陶瓷器的装饰多采用刻划或拍印等方法,如水波纹、网格纹等,这是通过“减”的方法做出的胎装饰。而贴塑、堆塑等方法则是通过“加”的方法做出的胎装饰。不管是加或者减,这类瓷器釉色都是单一的,都是通过在陶瓷胎体上的装饰来表达陶瓷之美的。

陶瓷器最初通过釉色的差异来达到装饰效果的是两晋、隋唐的瓷器,青釉器物在局部采用釉下点褐或黑彩,白釉器物用釉下点黑彩的方法,例如俑类的眼睛、胡须、毛发等部位。唐代还有白釉绿彩器物,瓶类、炉类器物上有点状、带状绿彩装饰。这种装饰方法打破了单一釉色装饰器物的面貌。花釉瓷器也是通过两种釉色来装饰瓷器,与青釉点褐彩、白釉点黑彩、白釉点绿彩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创新之处,通过施釉工艺来实现。釉色形成视觉上的对比,底釉颜色较深,彩斑在底釉上自然流淌,纹样不定,变化多端。彩斑和底釉形成了图案和色彩的完美搭配,图案自然率意,色彩明亮醒目。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以蒜头壶为代表的花釉瓷器,皆为通体施釉,腹部近足及底部露胎,这是采用蘸釉法进行施釉的效果。手持底足,将整个器物放入釉缸之中,等器物内外壁都浸到釉之后,稍作停顿再拿出,所以,这类器物的底釉普遍在器物的五分之四处。

斑釉施釉是在底釉晾干后,根据不同器物的艺术表现手法的需要,用刷、浇、画、点、淋、洒等不同的技法,把斑釉加施在底釉上。例如花釉蒜头壶,或是用画的方法将斑釉施到底釉之上,画得自由而随意。唐代花釉双系罐所示花釉双系罐则是用刷釉的技法,刷釉也很随意,多刷成大斑块之后,顺势将刷子之类的工具快速前进或转折,釉料在刷子的快速移动中有了淋淋拉拉的痕迹。前后两次施釉之后,在窑中高温焙烧时,彩斑和底釉熔、流动、浸漫,由于不同的釉料在高温下会有不同程度的膨胀,冷却时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收缩,斑釉会自然流动,其结果就是斑釉在底釉上自然流淌,其色调亦复杂多变,乳白色、月白色、蓝色、灰白色的彩斑与黑釉、黄釉、黄褐釉、茶叶末釉的底釉互相衬托,偏蓝色的彩斑使器物显得瑰丽明亮,偏白色的彩斑使器物显得温和明亮。若是单一的黑色、黑褐色甚至是茶叶末色的釉色,总是会显得沉闷,白色、蓝色的彩斑打破了单调的、没完没了的黑色,生动醒目。随意涂撒的彩斑形状各异、自然流淌,使唐代的陶瓷器充满乐趣与想象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人追求斑斓绚丽的审美风尚,也给我们留下了关于釉色对比映衬的审美享受。想一下,古板规矩的底釉与随意散漫的斑釉集于一身,深沉单调的底色与明亮多变的彩斑融为一体,人们甚至无法将其归类,只好用“花瓷”来形容,这难道不是花釉瓷器最大的魅力所在么?

相关文章

  • 普通青花壶奇异文字背后的秘密[图文]
    普通青花壶奇异文字背后的秘密[图文]

    再寻常不过的一把青花壶一位藏家于年底在地摊上购得青花缠枝莲纹四系壶。原本就是一个晚清时期普普通通的藏品:壶高23.5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17厘米。短直口,溜肩,肩部下方环贴四系耳,并置有一短流,鼓腹,平底略凸。颈部弦纹间饰一圈点状纹,之下为云肩,器身上半部施缠枝莲,下半部以变形仰莲纹装饰。藏家告诉记者,这样的藏品从来就没有纳入收藏,仅仅因为那个壶盖不简单!原来该壶配有扁凹形盖,盖面中心凹陷处...

    83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单色釉:瓷器家族中的“大家闺秀”
    单色釉:瓷器家族中的“大家闺秀”

    清乾隆米黄釉折腰碗康熙豇豆红暗刻团螭纹太白尊2015年香港苏富比(微博)的一件“清雍正粉青釉浮雕缠枝莲如意耳扁壶”以2048万港元成交;北京保利一件“清雍正仿官釉贯耳弦纹大方壶”以1150万元成交。拍场上的明清颜色釉瓷器中,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青釉瓷无论是上拍的拍品数量、单件拍品的成交价格都是颇高的一类。单色釉的种类很多,包括青釉、黑釉、绿釉、白釉、红釉...

    596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清代纹银青蛙荷花笔洗:荷香浸润洗尘去[图文]
    清代纹银青蛙荷花笔洗:荷香浸润洗尘去[图文]

    雨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炎炎酷暑,正是荷花怒放的时节。荷花艳而不妖,媚而不俗;荷香芳甜清远,沁人心脾,让古今文人墨客皆对它青睐有加。古人赏荷由来已久,明袁宏道在《瓶史·清赏》中将赏荷的境界分为上中下三等:“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其实除了茗赏、谈赏、酒赏之外,古代文人更将对荷的喜爱之情融入到常用器具之中,放置在案头时时赏玩。笔者就有幸收藏了一个清代纹银青蛙荷花笔...

    96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山西的红绿彩瓷器[图文]
    山西的红绿彩瓷器[图文]

    山西的红绿彩瓷器12世纪后期,在中国北方的女真人统治区域,窑工们创烧出了一种装饰新颖的彩瓷一红绿彩瓷,给陶瓷家族增添了新品种,开创了陶瓷装饰艺术的新时代,也为明清以来中国五彩缤纷的成熟彩瓷奠定了坚实基础。20世纪初,红绿彩瓷引起了研究界的注意,当时称其“宋加彩”,这一名称沿用了很长时间。近年来,陶瓷考古不断有新的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女真人统治区内的北方金代陶瓷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宋加彩”面目...

    907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藏品市场惨淡:玩收藏也就是玩机遇[图文]
    藏品市场惨淡:玩收藏也就是玩机遇[图文]

    隋唐青瓷盖罐□乔红涛当下,艺术品市场有两种说法:一是说现在市场惨淡,收藏者应收缩一下资金,多看少买,保存实力;另一种则认为古玩价格正处于低谷,如果有实力正是扫货、买货的良机。作为收藏者应该听从谁呢?其实,这两种说法虽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失偏颇,如果平衡一下,可能更有借鉴意义。首先,任何市场的繁荣兴衰都有一定的周期,古玩艺术品市场也不例外,火热一阵清冷一下,给收藏者一点学习成长和思考的时间也很不错...

    1848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一组精美绝伦的馆藏德化窑白釉观音造像赏析 [图文]
    一组精美绝伦的馆藏德化窑白釉观音造像赏析 [图文]

    1.明•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新乡市博物馆藏通高24.5厘米,底径13.2厘米。此器造型精美,比例匀称。其上身稍向前倾,赤脚曲蹲坐于圆形坐垫上,头梳双层高髻,发丝根根具现,极为真实自然。五官清秀细腻,广额弯眉,双目微启似闭,沉静、端庄的容颜,显露出安然慈祥的表情。观音右手心向下置于右膝上,左手心向上叠于右手上,手指皆残断,圆形坐垫内壁刻有“天启年”款。2.清•德化窑白釉狮吼观音像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藏观...

    663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颜色釉:皇帝小主的私人订制[图文]
    颜色釉:皇帝小主的私人订制[图文]

    郎窑红釉凤尾尊,清康熙,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雍正款黄釉盅,清雍正,口径6.7cm,足径2.9cm,高5cm。 颜色釉,五彩缤纷,种类繁多,它在中国古陶瓷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所谓颜色釉瓷,是指在瓷器的釉料中掺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从而使釉料在不同的温度及焰 性中呈现出不同的色泽传统颜色釉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釉;以铜为着色剂的红釉;以钴为着色剂的蓝釉。历史上,许多时代都...

    195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惊艳的陶瓷作品欣赏[图文]
  • 康乾盛世中最昂贵的十件彩瓷国宝[图文]
    康乾盛世中最昂贵的十件彩瓷国宝[图文]

    《故宫十大珍宝瓷》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盛世帝王毕其一生打造的十件稀世国宝,世界罕见;是故宫35万件藏瓷中的彩瓷代表,涵盖了皇家彩瓷多个工艺门类及器型。 清康熙青花花鸟纹鱼尾瓶 珍宝简述: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原物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撇口、粗长颈、弧腹下敛,圈足外撇并有双重台,此类造型是康熙的典型器物,称“鱼尾”。器身通景青花纹饰,颈绘《锦鸡芙蓉图》,腹绘《锦鸡碧桃图》。宋徽...

    624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民国粉彩瓷盒藏品:鸟雀呼晴秋日暖[图文]
    民国粉彩瓷盒藏品:鸟雀呼晴秋日暖[图文]

    麻雀是在我国北方常见的一种鸟儿,它们叽叽喳喳叫着,在屋顶上,在院子里,在树林中。秋日的北方,少不了这种可爱的鸟类。《说文》上说:“雀,依人 小鸟也。”看来,麻雀和人类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有麻雀的秋日,晴空万里,菊花盛开,在人们心里,是极度温暖动人的景致。这般温暖的景致便被一个叫钱安的人 无意之中看见,并绘在了瓷器上,以至于近百年之后,还能看到当年的美景。我的藏品中有一枚晚清民国时期的粉彩瓷盒,是绛...

    1817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满饰宝鼎和金石文字”温酒器见证清代文艺风尚[图文]
    “满饰宝鼎和金石文字”温酒器见证清代文艺风尚[图文]

    没有得到这件温酒器(图1)之前,我受半路出家的古玩商、半瓶子水的藏家的影响,也根据器型特征推测,一直以为它是茶叶罐或者是炖盅。因为遇到这类器型去求教于古玩商时,他们基本上都说是装茶叶用的。当然,也许他们知道是温酒器,缺少了酒杯,所以隐瞒实情,好将缺件的东西当整套完美器卖以图高利润;而一些广州的藏友则告诉我,这是炖参汤用的盅,广东人讲究喝汤,炖汤的方式和器皿也特别,加之器型成筒状,缩口,上有母盖,装...

    766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与景德镇制作仿古瓷器师傅的对话[图文]
    与景德镇制作仿古瓷器师傅的对话[图文]

    这些事情对瓷器收藏者来说是秘密,对造假的人来说都不是秘密,只要遇到个爱说话的,你问什么他如实告诉你什么。我是搞材料研究的,那年在武汉召开“国际纳米科技会议”,我们单位一位博导老先生是分会主席,不能不去,但年龄大了,不想去,就让我去替他当这个主席。会上正好碰见个景德镇搞陶瓷材料的,散会后就顺路跟他去景德镇看看。当时全国古瓷器造假正在高潮,我是想调查一下造假的情况。到了景德镇,一问宾馆的服务员“哪有仿...

    1764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人间紫砂之四:显著中的微观精神[图文]
    人间紫砂之四:显著中的微观精神[图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彩粉灵芝方壶” ◆ 刘运辉紫砂壶钮,称的子,也叫摘子,还说成摘手。功能上,为打开壶盖方便而设的一小小之钮。在壶的部件中,显著而高傲,是壶画龙点睛之所在。能工巧匠在壶钮上所下的功夫之深、心思之多,从丰富的钮名便可了然,这真是个“绕口令”:圆钮、环钮、桥钮、亭钮、虎钮、狮钮、豹钮、犀钮、马钮、兔 钮、鱼钮、鼠钮、蝶钮、龙首钮、牛鼻形钮、菌钮、桃钮、竹段钮、梅桩钮、花式钮、白果钮...

    1062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瓷片收藏:残缺有时也是一种美[图文]
    瓷片收藏:残缺有时也是一种美[图文]

    有人说,现在真正的古董越来越少了,其实是你缺少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古董越来越少的今天,完好瓷器也是少之又少,一片残片价值也可能不菲。现在残片新的价值被挖掘出来了,将瓷器局部做成现代饰品,充满时尚感与古朴美感,成为了文艺范儿必备之装饰品。因为古代瓷器的工艺非常讲究,虽为日常使用之物,但细节之处一丝不苟,还有那种娴熟,熟练掌握毛笔的提按,用色的浓淡,这是现代很难模仿出来的。残缺有时候是一种别样的美。...

    413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内江人的藏品老瓷碗记录民俗文化[图文]
    内江人的藏品老瓷碗记录民俗文化[图文]

    内江资中县的陈元辉收藏的民俗藏品,主要以出自民国时期的老瓷碗为主。他说,目前古玩市场上瓷器、玉器、青铜器、书画等藏品比比皆是,但大部分都是赝品和高仿品。而作为民俗藏品的老瓷碗,存世较多,且做工精美,记录着年代久远的民俗文化,为此,才选择了将其作为他的一个收藏大项。随着国内收藏的升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由民俗文化衍生出来的民俗藏品,逐渐进入了一些收藏爱好者的视野,成为了家中藏品。内江藏品老瓷...

    491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