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人物故事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同根生殊途归[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左左 点击 :

存世元代青花瓷器的数量可谓屈指可数,目前全球仅四百多件,国内考古发现和博物馆收藏约一百多件。其中绘有人物及故事情节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出土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和武汉市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格外引人关注。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以下简称“前者”)(图1左),2006年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明代郢靖王墓。墓主郢靖王朱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生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洪武二十四年(1391)册封为郢王,永乐六年(1408)就藩安陆(今湖北省钟祥市),卒于永乐十二年(1414)享年二十七岁,谥号曰“靖”,永乐十三年(1415)葬于城东二十里清平村宝鹤山。王妃郭氏为明朝开国元勋营国威襄公郭英之女。郢王去世后,郭氏悲痛自尽,与夫君合葬。《兴都志》卷载:“妃郭氏,王薨之逾月,妃痛哭曰:贤王舍我以去,我寡而无子,尚谁恃邪?念自幼嫔贤王侍如宾友,今安忍独生乎!乃整妆对镜,自写其容,付谨密宫人掌之。云:候诸女长成识母之遗容也,遂自尽。朝廷闻而贤之,恤典加厚。”这件梅瓶出土时就放置在王妃郭氏的棺木前端棺床下方,见证了这位王妃为夫殉情的凄婉故事。

人物故事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同根生殊途归 | 陶瓷欣赏

图1

隔江相望的另一件传世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以下简称“后者”)(图1右)在20世纪80年代由武汉市文物商店从一位钟祥市市民处收购,现藏于武汉市博物馆。笔者有幸收集到两个梅瓶的局部图片和相关资料,以下分别从造型、胎质、釉色、纹饰等四个方面进行比对。

造型方面,两件梅瓶的尺寸极为相近,整体造型也十分相似:小口外侈、短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渐收,矮圈足,足微外撇。

胎质方面,两者均胎体厚重,有明显接坯痕。从器底观察,平底浅圈足,胎质较疏松,颗粒状明显,白中泛青;前者有明显的火石红,后者底部中心有“糊米底”现象,且见明显旋坯痕。

釉色方面,两者均白釉泛青,青料浓艳,有黑色结晶斑,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青花发色淡雅青翠,而后者显得偏蓝偏深。

纹饰方面,两者的纹饰布局完全一样,都分为三大部分:肩部绘凤穿牡丹纹;腹部是四处海棠形开光,分别绘有中国古代四位高士闲情逸致、恬静自然的场景,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所绘人物形神兼备,特征鲜明,衣纹用笔潇洒自然,陪衬的景物结合主题,四组画面均可谓情景交融,每层纹样分别由花瓣纹和卷草纹相间,颈部最上一层纹样为卷草纹;胫部为带大括号的莲瓣纹,莲瓣中有垂叶状的祥云纹。其中主题纹饰“四爱图”虽然题材和内容相同,但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还是有些许差别的。

人物故事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同根生殊途归 | 陶瓷欣赏

图2

对比“王羲之爱兰图”(图2)可以发现,前者所绘王羲之袒胸露肩,平视兰花,身后以一棵似为梧桐的大树(其树叶与元代张舜咨《苍梧竹鹰图》中的梧桐叶极为相似)来衬托主题,在其左腿旁有一圆形罐,造型颇具元代风格,亦可作为判断此梅瓶时代的佐证。而后者所绘人物显得温文儒雅,却以柳树来代替梧桐树。“王羲之爱兰图”所表现的季节应为春季。

人物故事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同根生殊途归 | 陶瓷欣赏

图3

对比“周敦颐爱莲图”(图3)可以发现,前者青花中出现的黑色结晶斑点清晰可见,这是进口青料中因含铁量高而呈现的特征。“周敦颐爱莲图”是四幅图中差别最小的,主要差别在于侍童,前者手中抱琴且穿花衣,后者服装为素衣。此图所表现的季节应为夏季。

人物故事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同根生殊途归 | 陶瓷欣赏

图4

对比“陶渊明爱菊图”(图4)可以发现,前者所绘陶渊明衣着纹饰以简洁的双横或三横短线条错落有致地均匀分布,用笔流畅精炼,人物形象刻画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当时陶瓷绘画工匠的高超技艺。前者背景上的大树为柳树,后者却是梧桐树,正好与“王羲之爱兰图”相反。此图所表现的季节应为秋季。

人物故事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同根生殊途归 | 陶瓷欣赏

图5

对比“林和靖爱梅鹤图”(图5)可以发现,前者图案中少一伴童,主人右手持一手杖,而后者是左手持杖,且前面点缀有宽叶植物。仙鹤动作神态传神鲜活。此图所表现的季节为冬季。

通观整体纹饰,前者较后者的线条更为清晰细致。

元明以来,瓷器图案往往有本所依,多出自刊刻的画本或插图之类,也有出自传统戏剧故事钞本插图,因此图案往往有很大相似性,但具体又因工匠、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增益或删减。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这两件梅瓶所绘人物细部处理并不完全一致,内容也有差别,真实地反映出系出同源又大同小异的装饰特点。

相关文章

  • 元青白瓷:青色更明显 玻璃质感强[图文]
    元青白瓷:青色更明显 玻璃质感强[图文]

    元青白釉凸雕折枝梅纹双耳瓶瓷器赏鉴“青白瓷”是宋元时期以景德镇窑为中心区域烧造的一种具有独特釉色风格的瓷器,因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闪青,故名。考古资料表明,景德镇的青白瓷生产始于北宋初期,极盛于两宋,元代仍然盛烧不衰,是一种深受当时国内外市场欢迎的产品,受其影响在今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都发现了不少宋元时期专烧或兼烧青白瓷的古代瓷窑遗址,诚如宋末元初人蒋...

    416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韩国艺术家:沈载千陶瓷作品欣赏[图文]
    韩国艺术家:沈载千陶瓷作品欣赏[图文]

    沈载千,男,韩国人。国家无等山艺术展大奖;工艺展一等奖;国际设计展一等奖;韩国传统艺术与工艺展银质奖章;韩国建筑艺术展韩国文化与旅游部大奖。现任:韩国檀国大学研究生导师;中国吉林艺术大学荣誉教授;韩国艺术协会会员;韩国现代陶瓷团成员。部分展出:参加了SOFA纽约2007,2008特邀展;日本Gae-io博物馆特邀展;韩国首尔文化中心艺术博物馆“国际泥与火展”特邀个人展。应邀...

    869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锔瓷:残缺美的升华(组图)
    锔瓷:残缺美的升华(组图)

    锔瓷摄影/商报记者 杜国平 文字/商报记者 张凡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自然就有锔瓷这个修复瓷器的行当,歇后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讲的就是这个。锔瓷手艺历史悠久,起初于何时已无法考证,最早的可考资料就是宋朝的《清明上河图》。这门手艺,上了年纪的人应该还有印象,但是年轻人可能都没有见过。杭州钱塘江畔,年轻女匠人冯洁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慢慢重拾这门即将失传的技艺。两年前,冯洁还是一位爱画画、爱服装设计的...

    364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紫砂收藏正升温 大师支招辨真伪[图文]
    紫砂收藏正升温 大师支招辨真伪[图文]

    自从“宜兴紫砂陶工艺”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收藏界掀起了收藏紫砂的热潮。收藏紫砂要学会“三看”专家介绍说,收藏时务必从美术角度进行“三看”。一看泥色。由于泥料的配比不同,紫砂泥的种类也较多,哪几种泥色最佳并无定法。但必须注意,有的泥中掺入了不少矿物燃料。二看肌理效果。由于紫砂壶一般不施釉,全靠素面素心沟通茶人,那么肌理效果就成了选择时的外观标准之一。三看造型艺术。紫砂壶主要有两大类:一为花...

    1051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真那么“村儿”吗? 赏乾隆瓷器辨真相[图文]
    真那么“村儿”吗? 赏乾隆瓷器辨真相[图文]

    各种釉彩大瓶,清乾隆,高86.4cm,口径27.4cm,足径33cm瓶洗口,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5层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绿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仿汝釉、仿官釉、酱釉等。这件各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称...

    729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明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观音像:东方的维纳斯[图文]
    明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观音像:东方的维纳斯[图文]

    明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观音像——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观音像(如上图所示),高48厘米。观音头挽高髻,披帔巾,面部丰满圆润,目光向下,表情柔和,体态丰腴,颈戴项圈,上着袒胸广袖褒衣,下着宽腿长裤,两手相拱互置袖中,赤足,立于水波莲花上。衣褶线条柔润,头发丝丝毕现,刻画精细,含蓄端庄,温顺静雅,栩栩如生。背面隐隐约约镌刻有“何朝宗印”。 明德化白釉釉色偏黄,呈乳白色,质感丰润,...

    1027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紫砂陶塑受藏家关注[图文]
    紫砂陶塑受藏家关注[图文]

    徐秀棠的紫砂雕塑陶塑藏家关注在名师林立、各擅其长的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秀棠先生的才华、技艺和成就尤其引人瞩目。在今年申城的拍卖市场上,徐秀棠的紫砂陶塑作品受到了藏家的追捧,像济公雕塑成交价为16.1万元、紫砂胎曹操煮酒论英雄成交价为12万元。徐秀棠先生是紫砂雕塑的开创者;在传统茶壶的花货、光货、筋囊外,发扬光大了塑器,自成一脉。6月27日至7月5日,“十指参成——徐秀棠从艺六...

    1236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蟾蜍型茶宠是旺财瑞兽金蟾 一般有三只脚 [图文]
    蟾蜍型茶宠是旺财瑞兽金蟾 一般有三只脚 [图文]

    (原标题:金猴献瑞浸茶香)茶宠,是茶台上的常见之物。它们静静地呆在茶盘中,默默无闻,籍籍无名。只有喝茶的时候,洗茶之水,剩余茶水,残茶冷茶,都纷纷浇向它们,这些湿漉漉的动物们才霎时间显露出生命的鲜活来。时间越久,便越发觉得它们有生命力。而这生命力,是茶叶的浸润和茶水的滋养,俗世纷扰,惟有茶香扑鼻,茶宠越来越有味道。笔者所养这只猴型茶宠,为清代之物,经过百余年的岁月侵蚀,表面已经斑驳,看上去伤痕累...

    345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宋代瓷器的特点及鉴定[图文]
    宋代瓷器的特点及鉴定[图文]

    宋代瓷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很多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占大多数。宋代陶瓷窑以材料,工艺分很多瓷窑系,有时一个地区出现很多窑系,从生产性质而言,有官窑与民窑之分。以地域而言,受唐朝制瓷业影响,有“南青北白”之说,南方以越窑、龙泉窑、景德镇影青等青瓷为主,北方以邢窑、定窑等白瓷为主。宋代瓷器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使用原材料的影响而具有的特殊性,...

    1794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中国古代瓷器上为什么会出现圣经故事?[图文]
    中国古代瓷器上为什么会出现圣经故事?[图文]

    景德镇窑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在明末清初时期,中国每年至少有上百万的中国瓷器行销到国外,在西方人眼中,拥有中国瓷器已经成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西方人将自己的审美与需求融入中国瓷器,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新的风格与样式的瓷器。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藏明清贸易瓷展今天在上海博物馆开幕。此次展出的明代贸易瓷既有来自菲律宾、叙利亚和欧洲的传世器皿,也有日本专门订烧的器物,还有从沉船打捞出水的珍贵瓷器,既反...

    757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收藏误解:年代越久的收藏品越值钱[图文]
    收藏误解:年代越久的收藏品越值钱[图文]

    很多收藏爱好者都认为,年代越久的收藏品就越值钱。这其实是个误解。藏品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价值、稀罕程度和工艺水平上。一些高古陶器,尽管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因其存世量大、制作粗劣,其价值远远低于后世的一些精稀藏品。汉代、唐代一些存世量很大的铜钱,今天在市面上不过几元钱一枚。而一些现代工艺的翡翠器物,却能卖到数十万元。收藏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当时就很值钱的东西,现在仍会很值钱;当时不值钱的东西,现...

    308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瓷器流传西藏考略[图文]
    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瓷器流传西藏考略[图文]

    由于交通的阻隔,流传在西藏的明清官窑瓷器长期为人们所忽视。自从《萨迦寺》一书披露萨迦寺收藏有2件全世界仅存的明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瓷器后,西藏的官窑瓷器收藏才引起大家的重视。笔者曾四度进藏,对于明确官窑瓷器在西藏的流传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西藏博物馆所收藏的明清官窑瓷器是其中的精品。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吐蕃王朝与唐王朝“和亲”,此后西藏高原与中原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就没有间断。公...

    667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一组馆藏唐代长沙窑瓷器[图文]
    一组馆藏唐代长沙窑瓷器[图文]

    图1 唐长沙窑青釉褐斑武士纹执壶图2 唐长沙窑青釉褐彩鸟荷盆 内底图3 唐长沙窑青釉红绿彩水草纹盂 长沙窑是唐朝重要瓷窑,窑址位于湖南长沙北郊30公里铜官镇及书堂乡石渚瓦渣坪一带,故又称铜官窑、瓦渣坪窑,是唐朝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器物主要有壶、盆、罐、碗、水盂等。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出土了不少唐代长沙窑瓷器,后被收藏在镇江市博物馆。今择选其中三件简作介绍如下。图1所示为中山路拓宽工程工地出...

    430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尽在这一炉香:元代钧瓷香炉[图文]
    尽在这一炉香:元代钧瓷香炉[图文]

    清扬文(藏品图片由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提供)河南民间珍宝档案香炉起源于何时,尚未有定论。但其功用最初主要是生活起居时焚香,以修身养性,或祭祀先祖、神明。以至于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香道”。进而流传日本、朝鲜等国。至佛教传入中国,香炉自然地成为供奉佛祖的重要器物。当然,道教信徒拜神明也用香炉,都作焚香之用。香炉种类繁多,质料也有铜、铁、锡、石、陶瓷之别。其中历代陶瓷类的香炉更是窑口众多,造型迥异,除...

    227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千年长沙窑瓷器回故里[图文]
    千年长沙窑瓷器回故里[图文]

    神秘的“黑石号”帆船模型。↑因为瓷器,铜官再次迎来春天。  石竹 摄·→铜官窑,瓷泥的魅力。  磊鑫 摄·从“黑石号”沉船打捞出水的“石渚草市”题记碗。具有独特风格的铜官窑瓷器。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提供远远地看去,以褐色为主色调的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就像一件巨大的铜官窑瓷器。前日,记者前往预计5月开放的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实地采访,一睹神秘的“黑石号”商船及其去年12月底从海外回归的162件“黑石号...

    156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