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寿山石双螭纽“圆明园”印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寿山石双螭纽“圆明园”印 |
时代 | |
门类 | 玺印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66948)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寿山石双螭纽“圆明园”印❖图片
寿山石双螭纽“圆明园”玺
寿山石双螭纽“圆明园”玺钤本
寿山石双螭纽“圆明园”印❖简介
“圆明园”印,清雍正,寿山石质,双螭纽方形印,汉文篆书。面3.6厘米见方,通高7厘米,纽高2.5厘米。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最初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花园,后经过雍正、乾隆、嘉庆三朝近百年的经营,成为一座集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和江南园林的委婉多姿于一体,多种形式、不同风格造园艺术有机融合的大型皇家园林,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并于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与紫禁城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抢劫后焚毁。
雍正帝此玺所指圆明园专指康熙帝的赐园而言,并不包括后来并入的长春园和绮春园。
相关知识科普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部,占地约350万平方米,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雍正、乾隆年间陆续扩建,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基本建成。嘉庆、道光、咸丰时有所增建,前后历时150余年,终于建成了一个包括140余所宫殿楼阁、100多处秀丽景致的宏伟的皇家园林。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
寿山石
叶腊石之一种,产于福建福州市郊寿山,因名寿山石。质地细腻,色彩丰富,其中以各种透明或半透明的冻石品质为高。寿山石是雕刻和治印的优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