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铜青金石柱纽“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铜青金石柱纽“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铜青金石柱纽“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67065)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铜青金石柱纽“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图片

铜青金石柱纽“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青金石柱纽“慈禧太后御笔之宝”

铜青金石柱纽“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青金石柱纽“慈禧太后御笔之宝”钤本

铜青金石柱纽“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简介

“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清晚期,铜质,青金石柱纽方形印,汉文篆书。面3.5厘米见方,通高11厘米,纽高10.7厘米。

慈禧太后是清代后妃留有墨迹最多的一位。此宝常钤用于其御笔书画之上。慈禧太后御笔多为代笔,翰墨、匾联代笔者有潘祖荫、张仁黼等,绘画代笔者为缪嘉蕙屈兆麟等。


相关知识科普


张仁黼

张仁黼(?—1908),字劭予,河南固始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选庶吉士。历任编修、湖北学政、洗马、侍讲、鸿胪寺卿、顺天府府尹、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

缪嘉蕙

缪嘉蕙(生卒年不详),字素筠,昆明人,工翎毛、花卉,秀逸清雅,小楷亦楚楚合格。光绪中叶入宫,慈禧太后置诸左右,朝夕不离,并免其跪拜,赏三品服色。嘉蕙入宫后,慈禧太后赏大臣之花卉扇轴等物,多为嘉蕙手笔。

屈兆麟

屈兆麟(1867?—?),字仁甫,北京人。清宫造办处如意馆画家,擅长工笔花鸟,后升至如意馆“司匠长”,逊帝溥仪出宫后,结束宫廷画工生涯,流入社会,靠卖画为生。

相关文章

  • 花寿山石“琴书清乐”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花寿山石“琴书清乐”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明,印面见方3.9厘米,通高3.7厘米寿山石质方形玺,阳文篆书。此印为明代宫廷闲章,形制素朴,未雕刻纽式。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之语,印文“琴书清乐”当源于此。...

    974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寿山石雕云龙“政贵有恒”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雕云龙“政贵有恒”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政贵有恒”印,清道光,寿山石质,通体雕云龙纹方形玺,汉文篆书。面4.6厘米见方,通高9.9厘米。“政贵有恒”语出《尚书•毕命》周康王向毕公语:“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将“政贵有恒”刻成宝玺,表明道光帝继位后对国家政策保持持续性、连贯性和稳定性的基本看法,与清帝一贯遵循的“法祖”政纲正相一致。...

    1669 政贵有恒 寿山石 龙纹 尚书
  • 铜鱼鹤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鱼鹤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鱼鹤图案印,西汉,印面1.5×1.5厘米,印厚0.6厘米。印铜铸,双面皆凹铸图文,一面为双鹤挺胸仰项对立,争衔一条大鱼,形态生动,另一面铸“曹亭耳”三字。汉代鱼鹤图案的印章存世较多,有双鹤背向而立争鱼者,有双鹤相对而立争鱼者,也有一鹤衔鱼者。有的铸成凸起的图案,有的在印面凹刻线条。山川产物,鱼盐之属,在汉代是国利之所在,民生之仰仗。民食稻鱼,无凶年之忧。“...

    884 山川
  • 燕国铜鼻钮“平阴都司徒”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燕国铜鼻钮“平阴都司徒”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平阴都 司徒”鉨,战国·燕,印面2.4×2.4厘米,通高1.5厘米。鉨铜铸,方印,鼻钮,鉨面有阴线边栏。鉨文为战国古文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平阴都司徒”5字。春秋时期,齐、晋两国均有“平阴”地名,燕国的平阴不见记载,但燕国货币中有“平阴”铭文的布币。 鉨文“都”的写法为燕国官鉨所独有,地名称“都”也是燕鉨的一个显著特点。此鉨为战国时期燕国平阴邑负责...

    1642 平阴都 司徒
  •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雍正尊亲之宝”,清雍正,质,卧象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9.8厘米见方,通高9.7厘米,纽高6.2厘米。卧象雕刻细腻,身体各部位比例恰到好处,体态生动,象侧置宝瓶一,取“”之意。据《活计档》记载:雍正元年(1723)“八月十七日,怡亲王交太平有象寿山石图书一方,奉旨:镌‘雍正尊亲之宝’。钦此。本日郎中保德交袁景邵、滕继祖各篆字样二张,呈怡亲王看。王谕:准袁景...

    1367 寿山石 太平有象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 内务府 亲王 明楼 隆恩门 隆恩殿
  • 铜鼻纽“薛令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薛令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薛令之印”,印面2.2×2.2厘米,通高2.4厘米。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薛令之印”四字。薛为县名,《汉书·地理志·鲁国下》:“薛,夏车正奚仲所国,后迁于邳,汤相仲虺居之。”又《续汉书·郡国志·鲁国下》:“薛,本国,六国时曰徐州。”此为东汉时官印。...

    701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白玉羊钮“应衢”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羊钮“应衢”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羊钮“应衢”印,汉,印面1.4×1.4厘米,通高2.0厘米。汉代私印,白玉琢造,羊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应衢”二字。印文满格,位置匀称,笔道不深而精神十足。印台方正,上立一羊,玉羊大角下盘,线条优美,通体洁白无瑕,神态可爱。 此印玉色纯净,通体一色,光亮莹润,托于掌中,似有丝丝凉意沁入,令人爱不释手。以牧畜作为印钮的印章基本上是新莽政权到西...

    640 十六国 鎏金 驼钮
  • 银镀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银镀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大清嗣天子宝”,清早期,银镀金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本字。面7.9厘米见方,通高7.6厘米,纽高5厘米。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也是清代二十五宝之中唯一的一方镀金质宝玺。《交泰殿宝谱》记此宝为“以章继绳”之用,是皇位传接承递的象征。但实际上却很少使用,只在宫中殿堂内的御笔匾额上偶尔钤用。乾隆十三年(1748)诏改玺印中的满文本字为满文篆书时,该宝同...

    360 大清嗣天子宝 交龙纽 钦定 交泰殿
  • 铜鼻纽“军都左尉”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军都左尉”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军都 左尉”印,印面2.3×2.4厘米,通高2.4厘米。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军都左尉”四字。此为东汉时官印。...

    391 军都 左尉
  • 碧玉龙纽“武功十全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龙纽“武功十全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龙纽“武功十全之宝”,清乾隆,高9.6厘米,方12.9厘米。清宫旧藏。碧玉,印四周有乾隆帝御制“十全之宝说”。...

    1012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青玉鼻钮“殷王之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殷王之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殷王之玺”,明,印面2.1×2.1厘米,通高1.6厘米。清宫旧藏。此印青玉质地,鼻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殷王之玺”四字。印材青灰,布满斑点。此印为明代托名楚汉之际封王玺印之作。印文中的“殷王”为楚汉之际封王,名司马卬,原为赵将,项羽立其为王。《史记·项羽本纪》:“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汉二年(公元...

    217 司马 项羽 本纪 黄河
  • 玛瑙龟纽“抑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玛瑙龟纽“抑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抑斋”印,清雍正(乾隆为宝亲王时期),玛瑙质,龟纽长方形玺。篆书。面宽1.3厘米,长1.6厘米,通高1.6厘米,纽高0.9厘米。...

    738 抑斋
  • 铜柱钮“首领”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柱钮“首领”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柱钮“首领”印,西夏,印面5.5×5.5厘米,通高5.3厘米。印铜铸,柱钮,印文为西夏文字体,白文,释为“首领”。印背以西夏文刻款“首领 正德二年”。西夏统治政权分两个机构:宋制职官与党项职官,西夏官印文字始终如一采用的是西夏文字。西夏官印形制特殊,方印圆角,印文基本以对称形式排列,两字者上下对应,四字者均分,六字者左右两列对分。印字结构是经过改造的篆文,...

    719 西夏 西夏文
  • 铜瓦纽“小厩南田”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瓦纽“小厩南田”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瓦纽“小厩南田”印,印面2.2×2.2厘米,通高1.2厘米。印铜铸,方形,瓦纽。印面有阴线十字界格及边栏。印文为秦篆字体,白文,右上起交叉读“小厩南田”四字。印文中之“田”即指田官。秦简有“大田”之官。《吕氏春秋·勿躬》亦有“垦田大邑,辟土艺粟,尽地力之利,臣不如宁遬,请置以为大田。”之句。此为秦王朝管理小厩官田的田官之印。...

    753 小厩 吕氏春秋
  • 铜蹴鞠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蹴鞠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蹴鞠图案印,西汉,印面1.6×1.6厘米,印体厚0.5厘米。印铜铸,双面,一面凹铸图案,表现两人对面站立,各用足面颠球,进行比赛。另一面为百戏图案,形象较粗略,大约为伞下两人相背而坐。“蹴”指用脚踢或颠动物品,“鞠”指有填充物的皮球。蹴鞠作为我国古老的足球运动屡见于历代史籍。击剑、射猎、赛马、蹴鞠在汉代皆为主要运动项目,极具竞争性。...

    468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