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12-11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1037 次 0 评论
中文名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时代
门类 铭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57021)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图片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封面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一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二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三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四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五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六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七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八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九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十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十一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十二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十三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十四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十五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十六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十七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十八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十九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二十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汉樊敏碑册页之廿一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汉樊敏碑跋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简介

樊敏碑册》,东汉建安十年(205年)刻,墨拓,剪裱册页二十一开。每开纵34厘米,横38厘米。马衡先生捐赠品。

此碑篆额题“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东汉建安十年(205年)三月立于四川芦山县。隶书大字朴厚雄健,为汉碑名品之一。宋以后曾长期佚失,清道光年间重新访得。此本即为原石重现后不久所拓,字迹较一般旧拓本清晰。第十六行“楷模”之“楷”字,第十七行“大选”之“大”字不损,即世所谓“大楷未损本”,较为珍贵。

此册页封面有马衡先生题签,每页上裱边有马氏隶书释文。册后缀马氏二跋:辛亥(1911年)十一月跋云,此碑系“道光初年北平杨海琹于芦山荒郊中访得原石”。据拓本可以补正宋代洪适《隶释》所录碑文中“阙者三字”和“误者五字”。壬子(1912年)孟冬跋云,徐紫珊木刻双钩《樊敏碑》的底本号称“宋拓孤本”,实为覆刻,而此本方为原石拓。


相关知识科普


樊敏

樊敏(119-203年),字升达。知书好学,治理有方。东汉灵帝时,任诸部从事,刘焉、刘璋父子割据益州,表授巴郡太守、汉中太守、助义都尉、褒义校尉等职。

册页

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

马衡

马衡(1881—1955年),字叔平,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工八分书,喜刻印,尤喜蓄青田石章,收藏书画碑版甚富。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门学考古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主持过燕下都等地的考古发掘和调查工作。对秦石鼓、汉魏石经及古代度量衡等方面的研究颇有贡献。著有《汉石经集存》、《凡将斋金石论丛》等。1928年辑自刻印成《凡将斋印存》二册。《广印人传》有载。

巴郡

《史记·秦本纪》记秦王政统一天下(公元前221年)后,初并为三十六郡。《汉书地理志》载,巴郡,秦置,属益州。户十五万八千六百四十三,口七十万八千一百四十八。县十一。《晋书》载,巴郡,秦置。统县四,户三千三百。

北平

即今北京。辽代称燕京,后称南京。金代亦称燕京,后称中都。元代亦称燕京,后称大都。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征虏大将军兼右丞相徐达入元都,诏改大都路为北平府。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改称北京。清代沿用。辛亥革命后,于1928年6月改称北平。1949年9月北平改称北京。

双钩

用透明的纸覆盖在样本上,以极细的笔划描摹出字的轮廓。一般用黄色油素纸,纸薄而透明,可清晰地映出底本字迹的笔道轮廓。这种将字摹出笔道轮廓的方法称双钩。

相关文章

  • 孔林坟坛刻石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孔林坟坛刻石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纵:19.5厘米,横:25.5厘米。此为清拓本。墨页三开,跋二开半,黄易鉴藏,题跋并钤“小松所得金石”、“汉画室”印。此册包括況其卿坟坛字与上谷府卿坟坛字。石刻年代为新莽居摄二年(7年)。石上铭文记汉上谷郡丞和況其县丞造坛祭祀之事。篆书古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体皆方扁,笔益茂密。”石现存山东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此石系我国发现的最早刻石之一。宋时虽有著...

    914 黄易 康有为 魏碑 漫漶
  • 史游急就章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史游急就章 - 故宫铭刻类藏品

    31.2×34.5厘米。清拓本。简古雄逸,气象沉远。《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史游急就章 明正统杨政刻石。乙亥自跋。卅五开。跋半开。一册。...

    1528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铭刻类藏品
  • 清拓东汉衡方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东汉衡方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衡方碑》为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九月立。拓本纵223厘米,横107厘米。隶书,23行,行36字。碑额题“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2行,10字,二行之间有竖格线。碑主人衡方,字兴祖。官至京兆尹、兵步校尉,有政绩。门生故吏朱登等乃镌石以颂其功德。碑文末行有两行小字:“门生平原乐陵朱登字仲希书。”该碑原在山东汶上郭家楼,清雍正八年(1730年)汶水泛决,碑...

    224 姚华 何绍基 顾炎武
  • 宋拓唐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宋拓唐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唐李邕撰并书,唐刻,宋拓,装裱成册,共22页,每页纵31.6厘米,横22.2厘米。有梁鼎芬题签,朱翼庵题跋,钤“何厚琦”、“子彰”等印15方。为“艺”字未损本。《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神道碑并序》。此碑于唐开元八年(720年)六月立,在陕西蒲城县桥陵。行书33行,行70字。额篆书4...

    761 李思训 李邕 李旦 王世贞 顾炎武
  • 同州圣教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同州圣教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34.0×36.5厘米。明拓本。“治”字未封口。石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唐龙朔三年(663年)。褚遂良书款为后人刻。笔力遒劲,然刻工粗糙,不及《雁塔圣教序》空灵。《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同州圣教序 龙朔三年。明拓本。癸酉自跋。二十六开。跋一开。一册。...

    1600 刻工
  • 清拓《三希堂法帖》陆继善双钩本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三希堂法帖》陆继善双钩本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三希堂法帖》陆继善双钩本兰亭序,木面,乌金精拓,经折装,半开纵27.9厘米,横15.3厘米,四开。《三希堂法帖》,全名《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三十二卷,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梁诗正等人编集,宋璋等人摹刻。采自魏晋至明历朝法书。帖名隶书。该帖刻于《三希堂法帖》第二十六卷,有隶书签,钤有“乾隆御览之宝”“避暑山庄”印,单帖名为楷书“陆继善双钩本书”...

    250 三希堂法帖 三希堂 三希 双钩 兰亭序 经折装 石渠宝笈 梁诗正
  • “甲天下”瓦当 - 故宫铭刻类藏品
    “甲天下”瓦当 - 故宫铭刻类藏品

    “甲天下”瓦当,西汉,直径19.8厘米。西汉瓦当,陶质。瓦当是建筑用材料,覆盖于宫殿、庙堂或其它房屋建筑顶部边缘,下垂一面朝外,故称“当”,有朝向之意。瓦当面通常为圆形,上有图案、文字,或二者并存,是研究图案、文字和建筑构件的重要实物。此件瓦当面上部为一马一鹿图案,左右并列,下部“甲天下”3字凸起,篆书体。“甲”作序数时为第一的代称,《文选·张衡〈西京赋〉》...

    112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铭刻类藏品
  • 王居士砖塔铭 - 故宫铭刻类藏品
    王居士砖塔铭 - 故宫铭刻类藏品

    22.6×23.5厘米。清拓本。“说罄”本已断。残石现存陕西合阳文化馆。唐显庆三年(658年)。上官灵芝撰,敬客书。婉转流畅,兼具遒劲与美艳,结体匀称,整体自然和谐,体态婀娜,用笔变化多姿。《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王居士砖塔铭 又 说磬本。癸酉自跋。庚午题签。六开半。一册。庚午购于富华阁。价八十元。...

    281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铭刻类藏品
  • 明拓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明拓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中岳嵩高灵庙碑》,寇谦之撰,北魏刻,明拓,重墨拓,剪裱装册,共38页,每页纵27.5厘米,横15.5厘米。封面有郭沫若题签,后有潘承弼、邵锐等题跋以及“于继襄印”、“崧甫”等钤印多方,曾为陈叔通所藏。此碑为北魏太安二年(456年)立,正书,碑阳23行,行50字,碑阴7列,上2列字较大,计22行,下5列16行,字较小,各列行数不等。额篆书阳文4行共8字,侧刻...

    501 寇谦之 阳文 魏碑 康有为 陆增祥
  • 嵩山太室石阙铭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嵩山太室石阙铭 - 故宫铭刻类藏品

    纵:30厘米,横:11.8厘米。吴兆璜、臧华云捐赠。此为乾隆甲寅三月精拓本。黄易鉴藏,题签并钤“小松所得金石”印。石阙立于汉元初五年(118年)。此石阙现位于河南登封嵩山南麓中岳庙前。字体宽和周正,古朴渊雅,隶法遒劲雄浑,为传世西汉碑铭之上乘。杨守敬《平碑记》云:“汉(指西汉)隶之存于今者,多砖瓦之文,碑碣皆零星断石,惟《太室》、《少室》、《开母》三阙字数稍...

    1172 黄易 小松 杨守敬 琅邪 漫漶 李斯 蓬莱
  • 宋拓大观帖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宋拓大观帖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纵30.1厘米,横28厘米北宋大观三年(1109)宋徽宗下诏摹刻一部法帖十卷,每卷末刻“大观三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模勒上石”楷书二行,因摹刻于大观年间,故后世称之为《大观帖》。据记载,宋徽宗后来又将此帖与《元祐秘阁续帖》及孙过庭《书谱》、王羲之《十七帖》四种合成二十二卷,置于太清楼,因此又称《太清楼帖》《大观太清楼帖》。靖康之难后,《大观帖》帖石失落。南宋开禧年...

    1839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铭刻类藏品
  • 北宋拓唐孔子庙堂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北宋拓唐孔子庙堂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孔子庙堂碑》,唐代虞世南撰并书,相王李旦书额。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立。碑文楷书,35行,行64字。碑高400厘米,宽150厘米。碑文记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九年(626年)立孔子第33代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事。据传此碑仅在贞观年间拓得数十本赐近臣,旋经火,石毁。武周长安三年(703年),武后命相王李旦重刻并书碑额,后又遭火焚毁。现存重刻有二:一是宋初...

    398 孔子 虞世南 李旦 唐太宗 李渊 武德 至元 包世臣
  • 卢正道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卢正道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30.2×34.4厘米。清嘉道拓本。剥落过甚。石在河南洛阳许家营。唐天宝元年(742年)。李邕撰并书。跌宕娟秀。《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卢正道碑 天宝元年。李邕书。壬申自跋。二十三开半。跋一开。一册。...

    1221 天宝 李邕
  • 清拓西汉杨『0489』买山地刻石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西汉杨『0489』买山地刻石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杨『0489』买山地刻石,墨拓整纸本,已裱立轴。本幅纵119厘米,横51.5厘米,其中有拓墨处约43厘米见方,上下余纸则为清人徐同柏于道光壬辰年(1832年)题写的释文及跋语。铭文隶书5行共27字:“地节二年十月,巴州民杨『0489』买山,直钱千百。作业守,子孙永保其毋替。”因多漫漶,故依徐释。石刻于西汉宣帝刘询地节二年(前68年),清代在四川巴县出土。道光...

    1917 漫漶 扁方 波磔 何绍基 方朔 陆增祥 汪鋆
  • 晋唐小楷十三种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晋唐小楷十三种 - 故宫铭刻类藏品

    32.5×36.5厘米。旧拓本。古澹秀雅。《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宋拓晋唐小楷十三种 庚申自书引首。二十八开。一册。购价百二十元。...

    818 引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