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6710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图片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印面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钤本

寿山石卧象纽“雍正尊亲之宝”❖简介

“雍正尊亲之宝”,清雍正,质,卧象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9.8厘米见方,通高9.7厘米,纽高6.2厘米。

卧象雕刻细腻,身体各部位比例恰到好处,体态生动,象侧置宝瓶一,取“”之意。据《活计档》记载:雍正元年(1723)“八月十七日,怡亲王交太平有象寿山石图书一方,奉旨:镌‘雍正尊亲之宝’。钦此。本日郎中保德交袁景邵、滕继祖各篆字样二张,呈怡亲王看。王谕:准袁景邵篆的三行样式,但笔画掩草,收拾好再照样镌刻。遵此。于九月十四日太平有象寿山石图书一方,镌刻‘雍正尊亲之宝’完,怡亲王呈进。”其宝文由南匠袁景邵篆写,完成后曾在康熙帝景陵内雍正御笔的、、匾额及功德碑、神道碑上钤用,开创了帝后陵寝碑匾由嗣皇帝御书并钤盖“尊亲之宝”之制,以后各帝陵均效仿之,成为定制。故后来诸帝于继位之初都刻制“××尊亲之宝”,以备钤用。


相关知识科普


寿山石

叶腊石之一种,产于福建福州市郊寿山,因名寿山石。质地细腻,色彩丰富,其中以各种透明或半透明的冻石品质为高。寿山石是雕刻和治印的优良材料。

太平有象

中国古代传统的吉祥形象。常作象背托宝瓶,寓意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

清初在紫禁城皇宫内廷养心殿置造办处。康熙三十年(1691年),除裱房等留在殿内外,其余迁至慈宁宫茶饭房。三十二年(1693年)开始设立作坊。四十七年(1708年)全部迁出养心殿,后又将部分作坊设在慈宁宫南、白虎殿(今废)北的一带青瓦建筑里,负责制造各种物品。造办处设管理大臣2人,总管郎中2人,员外郎2人,主事、委署主事各1人,库掌、委署库掌24人,笔帖式15人。还设首领太监2名,太监21名,负责造办处匠役进宫修造事宜。造办处下设馆、处、作、厂等作坊,分工明确,设催长、副催长、委署司匠、库守、苏拉等,承应各项差务,所属各种匠役约二百名。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养心殿造办处……掌制造器用,凡治器之作十有四……”

内务府

全称“总管内务府”,是清代掌管皇家事物的最高管理机构。始设于清初。顺治十年(1653年)六月裁内务府,改设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十三衙门,重设内务府。康熙十六年(1677年)内务府初具规模,下设七司三院: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庆丰司、营造司、慎刑司、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其职能与国家机构中的六部相对应。另有分支机构一百三十余处。

亲王

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

明楼

明楼又称庙号碑楼,建在方城顶上,为整座陵寝建筑的至高点。楼内树圣号碑,以朱漆涂碑。明代的圣号碑碑首前后浮雕“二龙戏珠”图案,前面中下部有篆额,刻“大明”二字。碑身正面以楷体刻“某宗某皇帝之陵”,均填金。碑座除永、定二陵作上小下大坛台式外,其余均作须弥座形制。清代的圣号碑正面用满、汉、蒙三种文字镌刻皇帝的庙号。

隆恩门

隆恩门是进入陵寝宫殿区的门户,为整座陵寝引导建筑的结束处与主体建筑的开始处。面阔5间,进深2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中间一门门楣之上悬挂“隆恩门”匾额。

隆恩殿

又称享殿,是陵寝中最重要的殿宇之一,为陵寝祭祀的主要场所。每年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忌辰五大祭,每月朔、望两小祭都在这里举行。

相关文章

  • 青玉兽钮“安陵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兽钮“安陵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兽钮“安陵君印”,明,印面2.1×2.1厘米,通高1.55厘米。清宫旧藏。此印青玉质地,兽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安陵君印”四字。印钮兽大头,巨口,盘卧,神态威慑。印材黄斑片片,与土沁不同,如变色飞云。此为明代托名琢制之印。印文中的“安陵君”伪托战国封君玺印。战国时期封“安陵”君者有两人,一为楚国封君,名“坛”,《战国策·楚策一》记楚宣王时...

    700 明代托名琢制之印 封君
  • 碧玉交龙纽“敕命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交龙纽“敕命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敕命之宝”,清早期,碧玉质,,汉文篆书满文篆书。面11.3厘米见方,通高9厘米,纽高5.5厘米。乾隆帝二十五宝之一,据《宝谱》,用此宝“以钤诰敕”,而大部分是在敕书上钤盖。清代的敕书分为敕命和敕谕两种。敕命用于敕封外藩、覃恩封赠六品以下官员及世爵有袭次者,为卷轴形式,六、七品二轴,八、九品一轴。敕谕则有敕任官员、敕谕臣民、敕封或谕告外藩之别。敕书最后都要书...

    1652 敕命之宝 碧玉 交龙纽 钦定 交泰殿
  • 铜鼻纽“灋丘左尉”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灋丘左尉”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纽“灋丘 左尉”印,印面2.4×2.4厘米,通高1.1厘米。印铜铸,方形,鼻纽。印面有阴线十字界格及边栏。印文为秦篆字体,白文,两横行排列,右上起横读“灋丘左尉”四字。此为秦王朝官印。...

    259 灋丘 左尉
  • 紫砂覆斗纽“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紫砂覆斗纽“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清乾隆,6.8X6.8厘米。乾隆三年(1738年),民夫在江苏宝应县界首疏通河道时,挖得一方玉玺,立即引起地方官的高度重视,由原任直隶延庆州知州郭浩,呈送江南河道总督高斌,高斌进献给乾隆帝。乾隆帝由材质确定这方传国玺并非玉质,进而确认这方玉玺并非传说中的传国玺。因认为该玺“古泽可爱,其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篆法又与《》所摹蔡仲平本颇合,而视为完好旧器,...

    1452 总督 乾清宫 暖阁
  • 银镀金蹲龙纽“贵妃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银镀金蹲龙纽“贵妃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贵妃之宝”,清晚期,银镀金质,蹲龙纽方形玺,满汉文篆书。面13.1厘米见方,通高9.8厘米,纽高5.9厘米,附系黄色绶带。此宝宝文为满文和汉文篆书“贵妃之宝”四字。贵妃之宝是册立贵妃时颁发的用以证明贵妃身份地位的信物,为宫廷重要的典章文物。关于贵妃金宝,《清史稿》记载:“皇贵妃金宝,清、汉文玉著篆,蹲龙纽,平台,方四寸,厚一寸二分。贵妃金宝,与皇贵妃同。”...

    1957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青玉鼻钮“王尊”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王尊”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王尊”印,东汉,印面2.4×2.4厘米,通高1.9厘米。此为东汉私印,青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起横读“王尊”,两字并列,所占印面不等,明显地考虑到入印文字的具体结构。印玉色淡青,内含隐现的片片白色,如云布天空,印身两侧有黄色带状相连,浮于本色之上,似凝似行。汉印文字绝大多数以小篆书体为基础,由于是铸造、凿刻或琢造而成,入印后的字...

    784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青玉瑞兽纽“保泰持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瑞兽纽“保泰持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保泰持盈”印,清嘉庆,青玉质,瑞兽纽葫芦形玺,汉文篆书。面宽2.4厘米,长4.1厘米,通高3.1厘米,纽高1.9厘米。“保泰持盈”,意即当人处盈泰之时,更要常怀敬慎之心,以使圆满状态得以保持,即以谦慎之心处盈泰之时。清代皇帝中最早系统提出“保泰持盈”思想的是乾隆帝。乾隆中叶,统一新疆战事胜利之后,清朝进入了全盛时期,乾隆帝的施政策略也发生了变化,“持盈保泰...

    1057 方略
  • 青田石“海燕廔”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海燕廔”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海燕廔”章,近代,齐璜篆刻,通高5.4厘米,印面边长2.6厘米。印青田石制,方形,素面侧款。印文白文两行,右上起顺读“海燕廔”三字。边款楷书体阴刻“仲子先生为艺术院长,事不悠然,便求之不返,不耐烦难,真吾友也。属刻此印并记钦佩。齐璜时辛未秋九月同客旧京”。杨仲子曾寓长街红楼一角,榜曰“海燕楼”,小石书额。此印印文“海”字偏旁三竖并齐贯通,“燕”字中下...

    1623 素面 阴刻 杨仲子
  • 铜马钮“亲赵侯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马钮“亲赵侯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马钮“亲赵侯印”,东晋·十六国,印面2.5×2.5厘米,通高2.2厘米。印铜铸,马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此印印文为凿刻而成。马钮作为官印的印钮目前仅见于十六国时期,而十六国时期的官印钮以鼻钮或瓦钮为多。此印钮的马为曲腿下卧状,铸造较为精良。十六国时期先后有两个赵政权。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称汉王,308年称帝,次年徙都平阳,又次...

    863 十六国
  • 青玉鼻钮“妾繻”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妾繻”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妾繻”印,汉,印面2.0×2.0厘米,通高1.6厘米。汉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妾繻”二字。印钮之下及印台立面上棱处各有弦纹一周,做工精致。玉质青白,光照如镜,润滑如冰。“妾”为古代女子自我谦礼之称,入印后单缀其名,此为两汉女子佩印印文的通例。此印笔意具纤柔之美,配以美玉之材,仕女佩之,正得其宜。...

    684 弦纹 仕女
  • 银镀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银镀金交龙纽“大清嗣天子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大清嗣天子宝”,清早期,银镀金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本字。面7.9厘米见方,通高7.6厘米,纽高5厘米。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也是清代二十五宝之中唯一的一方镀金质宝玺。《交泰殿宝谱》记此宝为“以章继绳”之用,是皇位传接承递的象征。但实际上却很少使用,只在宫中殿堂内的御笔匾额上偶尔钤用。乾隆十三年(1748)诏改玺印中的满文本字为满文篆书时,该宝同...

    360 大清嗣天子宝 交龙纽 钦定 交泰殿
  • 青玉鼻钮“苏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苏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苏意”印,汉,印面2.4×2.4厘米,通高1.8厘米。汉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鸟虫书篆,白文,右起横读“苏意”二字。印文立体感颇强,钤盖后文字似凸起,白文跃于底色之上。印身之青玉色淡而光润,微有土沁如飞沙散布。...

    593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竹根雕夔纹纽仿刻“乾隆御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竹根雕夔纹纽仿刻“乾隆御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乾隆御赏”印,近现代,竹根质,仿刻,长2.1厘米,宽2.1厘米,高1.7厘米。...

    1853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白玉鼻钮“新成甲”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鼻钮“新成甲”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鼻钮“新成甲”印,汉,印面2.3×2.3厘米,通高1.9厘米。汉代私印,白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鸟虫书篆,白文,右起顺读“新成甲”三字。其玉色碧而闪乌,由青向灰过渡,钮顶黑斑自然如墨,沉黯古雅。此印之精美与汉“王武”玉印难分伯仲,二者可谓姊妹印,历近两千年,并存于世,堪称汉印中的至宝。...

    1064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银镀金龟纽“珍妃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银镀金龟纽“珍妃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珍妃之印”,清光绪,银镀金质,龟纽方形印,满汉文篆书。面11厘米见方,通高11.5厘米,纽高8厘米。印文为满文和汉文篆书“珍妃之印”四字。清代后妃中被封为珍妃者,除光绪帝珍妃他他拉氏外,还有道光帝珍妃赫舍里氏,其于道光五年(1825)八月晋封为珍妃。从此印的纽式、印文风格分析,当是光绪帝珍妃之印,是反映晚清后妃册封制度的重要典章文物。此印原定为金质,后经档...

    1295 珍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