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扁豆蜻蜓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11-2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扁豆蜻蜓图》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扁豆蜻蜓图》
时代
门类 织绣品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33455-7/8)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扁豆蜻蜓图》❖图片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扁豆蜻蜓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扁豆蜻蜓图》❖简介

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扁豆蜻蜓图》,明崇祯,纵33.4厘米,宽24.5厘米。

此图为《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之第七幅,在白色绫地上绣成。构图简洁疏朗,图中仅表现扁豆和蜻蜓两种物象,二者一动一静,动静相宜,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充满了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此图用多种手法绣成。豆花用平套手法和抢针法绣制,以使花色过渡自然。扁豆内缘用滚针勾边,背缘一侧稍薄,表现出扁豆的筋脉。豆籽运用了垫绣手法,鼓隆饱满,立体感强。叶子则大面积用散套手法绣制,同时也用斜平针和直平针,与之垂直相交的豆角则用横平针,以突出层次感。为使物象更具立体感和真实感,叶子色彩有深绿、绿和浅绿之分,豆角也有青、黄之别。作者劈丝运线,丝丝不苟,使每一根丝线和每一种色彩都传达出了生命的活力。叶片的青绿令人感受到夏日的生机,而枯黄的初泛业已传递着悄然而至的淡淡秋意。所谓“一叶而知秋”,触发观者无尽的联想,可谓画有尽而意无穷。画幅绣法最精之处在于对自由翻飞的蜻蜓的刻画,翼翅用丝纤细如毫,将其薄如蝉翼的半透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技法之精令人叹为观止。

对页为董其昌题诗:“化身虫天,翩翾双羽。逍遥凌空,吸露而舞。豆叶风清,伺伏何所。影落生绡,驻以仙组。”


相关知识科普


韩希孟

韩希孟,名媛,武陵(湖南)人,顾名世孙顾寿潜之妻,明末著名的刺绣家。她擅长刺绣,工画花卉,却不以临摹形似为满足,而以追求“画绣”的神韵为目标,因此所绣人物、山水、花鸟均能达到静中寓动、神韵逼真的境界,备受世人欣赏,世称“韩媛绣”。

抢针

传统刺绣针法之一,又称“戗针”。按纹样形状分层刺绣,其针法有三类:从纹样外缘向内刺绣称“正抢”,从内向外并将绣线扣压成弧形者称“反抢”,绣一层空白一层称“迭抢”。抢针主要用于表现物象色彩的深浅变化,具有晕色效果,纹样层次分明,装饰性强。

滚针

滚针绣是两线紧『0525』,连成条纹,线条长短一律,但转折处针脚要略短,以便转折自如。第二针在第一针的中间处落针,将针迹藏在第一针之下,第三针在第二针的中间处,即紧接第一针的末端落针,依此类推。

垫绣

又称“迭绣”、“高绣”、“堆绣”、“凸绣”。在已绘花纹的织物下衬垫纸块、布头或丝絮等,以使花纹鼓隆,然后施绣,从而使绣品具有绣面高凸、立体感强的视觉效果。

平针

刺绣基本针法之一,是各种针法的基础。平针是将绣线在纹样内排列均匀整齐,不能重迭,不能露底,拉线轻重一致,达到绣面针脚匀、齐、平、密的艺术效果。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相关文章

  • 点翠嵌珠石金龙凤冠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点翠嵌珠石金龙凤冠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凤冠,明万历,高35.5厘米,径20厘米,重2.95千克。1956年北京市昌平区定陵出土。凤冠主人是明神宗孝靖皇后。孝靖皇后生前的身份为皇贵妃,死后被追尊为皇后。凤冠是皇后的礼帽,是皇后在接受册命、拜谒宗庙祭祀祖先、参加朝会时所佩戴的。据明永乐三年(1405年)的《明会要》记载,当时规定皇后的凤冠为“九龙四凤冠,漆竹丝为圆框,冒以翡翠,上饰翠龙九金凤四,正中...

    1556 翠鸟 点翠 镶嵌 红宝石
  •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补衮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补衮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补衮图》,明崇祯,纵33.4厘米,宽24.5厘米。此图为《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之第三幅,在白色绫地上绣成。画面描绘一位女子端坐于圆凳上正神态专注地精心绣制龙纹衣装。女子头戴金线镶边簪钗,着交领橙色上衣和白地蓝花长裙,一袭蓝色霞帔飘曳垂地。其面容蛾眉杏眼,樱口桃腮,秀丽姣美。作者着意刻画人物的皓腕纤指,表现出女子手指的灵巧和动感。作品恰到...

    1940 韩希孟 龙纹 抢针 董其昌
  • 珊瑚朝珠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珊瑚朝珠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珊瑚朝珠,清,周长122厘米,清宫旧藏。 朝珠由一百零八颗红珊瑚珠组成,间以青金石佛头四,佛头塔一,系委角方形金累丝嵌椭圆形青金石背云一,背云一面以两片云头形点翠金片相卡,下系红宝石大坠角。绿松石记念三挂,每挂十颗,下垂红宝石坠角二,粉红色碧玺坠角一。 根据典制规定,皇帝在朝日坛祭日时佩挂红珊瑚朝珠。此外,皇太后、皇后和皇贵妃着朝服时,也要佩挂...

    993 珊瑚 佛头塔 委角 累丝 背云 点翠 红宝石 记念
  • 品月色缎绣绣球花夹马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品月色缎绣绣球花夹马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品月色缎绣绣球花夹马褂,清光绪,身长74厘米,两袖通长122厘米,袖口宽34.30厘米,下摆宽96厘米,后开裾长20厘米,左右开裾长9厘米。清宫旧藏。 马褂是穿在氅衣、衬衣、便袍外面的日常便服,晚清男女皆可穿用,分为对襟、大襟、琵琶襟几种。此为女款马褂,圆领、对襟、平阔袖,袖口内饰湖色缎彩绣绣球花挽袖,左右及后开裾。内衬品月色素纺丝绸里。缀铜镀金錾花扣...

    734 对襟 大襟 琵琶襟 琵琶 錾花 镂雕 折枝 平针
  • 月白地云龙纹缂丝单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月白地云龙纹缂丝单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月白地云龙纹 缂丝单朝袍,清乾隆,身长145厘米,两袖通长194厘米,袖口宽16厘米,下摆长166厘米。清宫旧藏。为上衣下裳相连式圆领马蹄袖单层袍。领口系有红织金缎里石青缂丝表披领。右襟钉铜鎏金水纹錾花扣6枚。领后垂明黄色绦两条,每条各镶红色珊瑚 背云1块、红珊瑚坠角2个、珍珠4颗、米珠12组。领口拴黄纸签,上墨书“高宗月白缂丝描金边单朝袍一件。珊瑚背云两块...

    1473 月白 龙纹 缂丝 织金缎 织金 鎏金 錾花 珊瑚
  • 缂丝东方朔偷桃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东方朔偷桃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 东方朔偷桃图,元,纵58.5厘米, 宽33.5厘米。清宫旧藏。此图题材取自东方朔偷桃的典故。画面表现东方朔从仙界偷桃后疾走之状,人物的胡须和飘曳的衣裾,显出疾走的动态。东方朔手持偷摘的蟠桃,回首环顾,面露窃喜,其偷桃得手后的得意之情和担心被仙吏发现的微妙心理被刻画得惟妙惟肖。画面上方祥云缭绕中累累仙桃悬垂枝头,下方配以灵芝、水仙和竹石,以谐音寓意“芝仙...

    1755 缂丝 东方朔 东方朔偷桃 方朔 灵芝 芝仙祝寿 三希堂 三希
  • 广绣山水渔读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广绣山水渔读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广绣山水渔读图,清,纵44厘米,横35厘米。山水渔读是历代画家经常选用的绘画题材。此图以工笔将远山近景层次鲜明地表现出来:恬静古朴的茅屋农舍,庄严肃穆的古刹,清幽的江水渔帆,迷蒙的远山云蔼,天地之间,渔父书生各得其趣,表现了一派宁静安闲、典雅风流的意境。此图景致宏富,构图繁而不乱,每一局部景色均可独立成图。此图绣工除采用广绣的铺针、直针、洒插针等传统针法外,...

    1645 广绣 铺针 直针 洒插针 插针 竹织针 网针 方格网针
  • 刺绣御制题松下听琴图挂屏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刺绣御制题松下听琴图挂屏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刺绣御制题松下听琴图挂屏,清乾隆,纵70厘米,横38厘米。清宫旧藏。绣品原为一挂屏心,在本色地上刺绣松下听琴图。图中山峦层叠,山间小溪流淌,坡地山石旁的松树下有一高士抚琴,其右侧一人倚坐聆听,勾画出一幅清新幽雅的世外桃源图。画面左上角题:“御制题松下听琴图”,并有诗曰:松下班荆翟舆赵,何来周子结同心。静涛幽操相问答,弌例听为尘外音。臣谢墉敬书。下绣二方印章“...

    819 谢墉 套针 斜缠针 缠针 滚针 月白
  • 明黄缎绣金龙皮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缎绣金龙皮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缎绣金龙皮朝袍,清乾隆,身长134厘米,两袖通长163厘米,袖口宽20.5厘米,下摆宽112厘米,后开裾长60厘米,披肩纵49厘米,披肩横104厘米,缘高40厘米,缘宽58厘米。清宫旧藏。此服丝质。圆领,披肩,肩部加缘,大衿右衽,马蹄袖,裾后开,片金缘,缀铜鎏金 錾花扣三、铜鎏金光素扣二十四、黄缎盘花扣三。袖端内施貂皮,其余部分边镶染银鼠皮出锋。袍内亦用...

    1806 片金 鎏金 錾花 出锋 天马皮 珊瑚 孔雀石
  • 金银线地“玉堂富贵”栽绒壁毯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金银线地“玉堂富贵”栽绒壁毯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金银线地“玉堂富贵”栽绒壁毯,清乾隆,纵278厘米,宽647厘米,穗长11厘米。清宫旧藏。此毯产于北京,图案依据乾隆时期宫廷画稿设计,编织方法采用新疆维吾尔族传统的编织技法“8字扣”、“抽绞过纬”,以匀细的金银线和丝绒线手工编织而成。其手法精巧细腻,风格独特。毯心以合股的金线编织成横向人字纹,背部以丝绒线编织成横向人字纹,正面主体部分用丝绒线组成玉兰、海棠、...

    1423 金银线 玉堂富贵 栽绒 绒线 海棠 灵芝 卐字纹 二方连续
  • 薛文华绣紫藤双鸡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薛文华绣紫藤双鸡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薛文华绣紫藤双鸡图轴,民国,纵113厘米,横40厘米。图轴为白色绫地上刺绣双鸡图。画面上方一枝紫藤自然下垂,枝下有雌雄双鸡。左上方用黑线绣行书“時癸丑长夏墨畊(即倪田)画文华绣”,下绣朱文“文华”等二方印章。此作品绣工简单,颜色单调,只用套针和斜缠针两种针法,但作者运用套针一批套一批的特点,将紫、深灰、浅灰、褐、黑等色巧妙地融入绣线的丝理中,似清代画家华喦...

    916 倪田 套针 斜缠针 缠针 华喦 兼工带写 湿笔 没骨
  •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瑞鹿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瑞鹿图》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瑞鹿图》,明崇祯,纵33.4厘米,横24.5厘米。此图为《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之第二幅,在白色绫地上绣成。绣品描绘一只梅花鹿于桂花飘香的岸边悠闲踱步。在画面上,桂花树仅露有部分树底和枝叶,余则略去,但树底和枝叶两相呼应,仍使人感觉其形象之完整。小鹿以暗褐色皮毛配以黑色鹿角、白色斑点和炯炯的双目,活泼机敏,神采奕奕。鹿身以平套针绣出,毛发...

    1249 韩希孟 桂花 平套针 套针 镂空 抢针 散套针 董其昌
  • 金镶珠宝帽顶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金镶珠宝帽顶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金镶珠宝帽顶,清,高14.2厘米,底径4.5厘米。帽顶金质。所分三部分均累丝制成。上端为一朵花形顶托镶嵌大红宝石一,中部东珠之下是累丝四龙戏珠,再下端东珠之下圆形底座之上亦为四龙戏珠,底有螺旋圆托。...

    1799 累丝 镶嵌 红宝石 东珠
  • 红色缎绣花卉高底鞋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红色缎绣花卉高底鞋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红色缎绣花卉高底鞋,清道光,高17厘米,长19.5厘米。清宫旧藏。 清代后妃用鞋。鞋面为红色缎,五彩丝线以齐针绣各种花卉,绿色缎及小花绦带做装饰,颜色鲜艳,鞋样漂亮。受清代满族削木为履风俗的影响,鞋跟为木质,外裱一层白色棉布,鞋缝百纳布鞋底,鞋帮与鞋跟之间压棕色棉布条一道。...

    898 花卉 五彩 齐针 满族
  • 银灰色暗花缎常服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银灰色暗花缎常服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银灰色暗花缎常服袍,清道光,身长139厘米,两袖通长200厘米,袖口宽26.40厘米,下摆宽119厘米 ,左右裾72厘米。清宫旧藏。 此为皇后春秋服饰,圆领,大襟右衽,左右开裾,马蹄袖端。坠铜镀金錾花扣五枚,绿色素纺丝绸里,领口镶滚元青素缎边。面料为江山万代纹暗花缎,图案设计和谐,提花清晰,织造水平较高。...

    1064 大襟 錾花 织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