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品月色缎绣绣球花夹马褂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品月色缎绣绣球花夹马褂 |
时代 | |
门类 | 织绣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44762)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品月色缎绣绣球花夹马褂❖图片
品月色缎绣绣球花夹马褂
品月色缎绣绣球花夹马褂后式
品月色缎绣绣球花夹马褂局部
品月色缎绣绣球花夹马褂❖简介
品月色缎绣绣球花夹马褂,清光绪,身长74厘米,两袖通长122厘米,袖口宽34.30厘米,下摆宽96厘米,后开裾长20厘米,左右开裾长9厘米。清宫旧藏。
马褂是穿在氅衣、衬衣、便袍外面的日常便服,晚清男女皆可穿用,分为对襟、大襟、琵琶襟几种。此为女款马褂,圆领、对襟、平阔袖,袖口内饰湖色缎彩绣绣球花挽袖,左右及后开裾。内衬品月色素纺丝绸里。缀铜镀金錾花扣一枚,白玉镂雕竹叶扣四枚。用品月色素缎为面,绣制大朵折枝绣球花,纹样写实逼真,晕色自然和谐,整个图案设色柔和恬淡。刺绣针法传统,简捷,有平针、套针、缠针、戗针等数种,针法变换灵活巧妙,针脚平齐细腻,凸显出花朵的灵秀和立体感。边饰选用宝蓝色如意绦、元青缎绣折枝绣球花边和元青万字曲水织金缎等三种颜色较深的绦边、绣边装饰,开裾处盘饰如意云纹,领口盘饰假翻领,用繁缛的边饰烘托了面料绣工的华美和呼应图案设计主题。
相关知识科普
对襟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于前身正中竖直对开。
大襟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开于衣服的右侧。
琵琶襟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开于衣服的右侧,但右下短缺一块,与缺襟袍相类。
琵琶
也称“批把”,弦乐器。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曰:“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唐朝时有龟兹琵琶、五弦、忽雷等多种形制。多为半梨形,曲项,以拨子弹拨演奏。
錾花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此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
镂雕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
折枝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
平针
刺绣基本针法之一,是各种针法的基础。平针是将绣线在纹样内排列均匀整齐,不能重迭,不能露底,拉线轻重一致,达到绣面针脚匀、齐、平、密的艺术效果。
套针
苏绣主要针法之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清时期更为发展,流传很广。根据纹样表现效果,可分平套、集套、散套等。 一,平套针法。根据纹样分皮绣制:第一皮出边,外缘齐整;第二皮称“套”,用一针隔一针的稀针嵌入第一皮线条的中间,要罩过第一皮的十分之八;第三皮与第二皮线条长短相同,每针嵌入第二皮线条的中间,并要与第一皮线条的尾端衔接。各皮依此类推,绣到纹样边尽处。针脚要齐整,丝丝相夹,使镶色和顺,绣面平服。 二,集套针法。大致与平套相同,由于集套用于绣圆形纹样,绣时第一皮出边要外缘齐整,向内长短参差,外缘排针略稀而内较密,每一针都要对着圆心,最后一皮的针迹集中于圆心,近圆心处要藏针,越近圆心藏针越多,直到绣满为止。 三,散套针法。是苏绣欣赏品中最常用的针法,亦是运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排针密,内则长短参差。
缠针
是直绣的一种,以短线条缠绕着形体绣作,线条方向一致,线条匀密,边口整齐。此绣法用于小型的花叶干,宜作单色形体。
戗针
苏绣传统针法之一。其绣制特点是层次清晰匀齐,富有装饰性,又分正戗与反戗两种针法。 一、正戗针法是用齐针分皮由里向外顺序绣制,后针继前针,第一皮先按纹样外缘用齐针出边,针脚要整齐,第二皮起称“抢”,要接第一皮线条的末尾。以后类推。设色逐渐由深至浅或由浅入深均可,但要按顺序进行绣制,层次要清晰。 二、反戗针的特点是先将所绣制的纹样分成若干皮,除第一皮外都要绣一扣线,由内向外按顺序绣制,每一皮绣线都要比正抢清晰齐整。笫一皮采用齐针绣,第二皮开始绣扣线,扣线绣在前一皮两侧线条的末尾横绣一针,在第二皮绣线的中心点起针,将横线绣成弧形,从中心点向两侧绣制,以后类推。 无论正戗与反戗针法,均为刺绣品中经常运用的针法。
织金缎
以缎组织为基础组织,以金线为主体表现,大量用金的丝织品。
织金
亦称库金,是清代宫廷御用品,因织成后要交清宫内务府存放于缎库而得名。纹饰多为金线织出的显花,但有时也使用银线。不论织金、织银,同属一类品种。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之分。
绦边
镶滚的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