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寒塘凫侣图页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寒塘凫侣图页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47430-5/21)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寒塘凫侣图页❖图片
寒塘凫侣图页❖简介
《寒塘凫侣图》页,南宋,绢本,设色,纵16.6厘米,横20.8厘米。
此图无款,旧签题为“赵昌寒凫侣”,但究其画,近似马远画法,带有南宋画风的痕迹,与北宋赵昌无涉,故改为佚名之作。
图左侧塘岸土坡,白梅一枝斜出,枝上梅花怒放,枝下茶花、水仙盛开。一对野鸭嬉戏于水中,顾盼生姿,逗人喜爱。对岸土坡败苇稀疏,两只蓝色的小鸟前后相随飞向远方,随之视去画有尽而意无穷。
对开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一首:“平湖已动鲤鱼风,湖岸秋花色尚红。波上双凫多乐意,依稀识者有吴融。”
清《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相关知识科普
赵昌
赵昌(?—约1016年),字昌之,广汉(今属四川省)人,一作剑南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以擅绘闻名。他长于写生,擅画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虫,在师法滕昌祐笔轻色艳的基础上注重对景写生。范镇《东斋记事》记:赵昌“每晨露下时,绕槛谛玩,手中调彩色写之”。因此,又自号“写生赵昌”。其画敷色平滑,明润匀薄,与当时盛行的重彩厚色相异,有“作折枝有生意,傅色尤造其妙”(夏文彦《图绘宝鉴》)之誉。其大部分作品经宋徽宗多方征集收录于内府中。《宣和画谱》著录其作品154件,表现题材均为常见的花果虫蝶,如牡丹、芙蓉、山茶、杏、柿、蛱蝶等。
马远
马远(生卒年不详,南宋宁宗时期人,大约活跃于13世纪初期),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其曾祖、祖父、伯、兄及本人均为画院待诏。从北宋一直延续到南宋。“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后,马远的祖父随着高宗赵构南渡,所以马远是在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出生长大的。他大致的活动时间在南宋光宗、宁宗年间。擅画人物、山水、花鸟。山水始承家学,后学李唐而自出新意,构图多用边角形式,有“马一角”之称,是南宋“翰林图画院”中的佼佼者。与另外三位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夏圭在画史上合称为“南宋四家”。
《石渠宝笈续编》
记录清内府收藏的绘画、书法之著录书。清王杰、董诰、金士松、沈初、彭元瑞、阮元等奉敕纂辑。续编八十八卷,目录三卷。清内府所贮书画自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完成《石渠宝笈》初编,迄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已历40余年,其间收藏更趋宏富。为宝典藏,以免舛伪错失,乾隆帝敕谕王杰等人重加荟辑。是书于乾隆五十六年始辑,迄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成书。体例依初编以书画作品的贮存处所(如乾清宫、养心殿、三希堂、重华宫、御书房等)分辑,以备点查。其叙述书画按照书册、画册、书画合册、书卷、画卷、书画合卷、书轴、画轴、书画合轴九类区分。文字分划段落,标界朱栏,以清眉目。书首列有总目,以便查稽。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