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白玉龟钮“太原王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白玉龟钮“太原王玺”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白玉龟钮“太原王玺”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0119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白玉龟钮“太原王玺”❖图片

白玉龟钮“太原王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太原王玺” 玉印

白玉龟钮“太原王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太原王玺” 玉印钤本

白玉龟钮“太原王玺”❖简介

白玉龟钮“太原王玺”,明,印面2.25×2.25厘米,通高1.95厘米。清宫旧藏。

印白玉质地,龟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太原王玺”四字。

此印为明代托名汉代封王玺印之作。印文所谓“太原王”本为汉文帝时的封王,名刘参,汉文帝刘恒之子。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侯王,于是当时诸子皆立为王。其中刘参被立为太原王,刘恒另一子刘武被立为代王。两年后,刘武转徙为淮阳王,代地尽归太原王刘参,参号遂易为代王。刘参立17年,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卒,谥为孝王。


相关知识科普


相关文章

  • 昌化石“惟精惟一”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昌化石“惟精惟一”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惟精惟一”宝,清乾隆,昌化石质,随形雕苏轼《赤壁赋》文,汉文篆书。面6.9厘米见方,通高11.9厘米。贴黄签一,上墨书“惟精惟一御宝一方”。“惟精惟一”语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言所以为君治民之心法。恰如孔颖达注疏所云:“居位则治民,治民必须明道,故戒之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道者,经也,物所从之路也。因言人心,遂云...

    568 惟精惟一 昌化石 苏轼 赤壁 尚书 允执厥中 宸翰
  • 铜柄钮“鳌山卫后千户所百户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柄钮“鳌山卫后千户所百户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柄钮“鳌山卫后千户所百户印”,明,印面7.1×7.1厘米,通高8.8厘米。印铜铸,柄钮。印面阳线宽边框内铸阳文叠篆书体印文,右上起顺读。印台有楷书刻款“鳌山卫后千户所百户印。礼部造。洪武三十一年五月 日。鳌字五十一号”。此为明代官印。明代实行卫所兵制,卫下设千户所,千户所之下设百户所,以百户为长官,统兵112人,分为二总旗,十小旗。明代官印多为椭圆柄钮,体...

    1069 阳文 卫所
  • 紫砂覆斗纽“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紫砂覆斗纽“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清乾隆,6.8X6.8厘米。乾隆三年(1738年),民夫在江苏宝应县界首疏通河道时,挖得一方玉玺,立即引起地方官的高度重视,由原任直隶延庆州知州郭浩,呈送江南河道总督高斌,高斌进献给乾隆帝。乾隆帝由材质确定这方传国玺并非玉质,进而确认这方玉玺并非传说中的传国玺。因认为该玺“古泽可爱,其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篆法又与《》所摹蔡仲平本颇合,而视为完好旧器,...

    1452 总督 乾清宫 暖阁
  • 水晶连环桥纽“同治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水晶连环桥纽“同治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同治尊亲之宝”,清同治,水晶质,连环桥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4.8厘米见方,通高5.2厘米,纽高2厘米。同治帝宝玺。此宝用一块水晶雕制,尤其是桥纽及连环,雕刻难度很大,不易成型,故十分难得。此宝曾钤于慈安皇太后、《行乐图》以及咸丰帝定陵神道碑之上。...

    1727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藏文“大明皇帝谕旨”“皇帝仁波切”木两面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藏文“大明皇帝谕旨”“皇帝仁波切”木两面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长3.6厘米,宽3.6厘米藏文两面印,一面译“大明皇帝谕旨”,一面译“皇帝仁波切”。“仁波切”为藏文音译,意为“珍宝”或“宝贝”,是藏传佛教中对最亲切及崇敬之人的尊称,用于此处,当为“御宝”意。...

    711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白玉兽钮“建安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兽钮“建安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兽钮“建安君”印(二件),明,兽钮印印面2.6×2.7厘米,通高3.1厘米;龟钮印印面2.8×2.5厘米,通高2.8厘米。兽钮印白玉质,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建安君”三字。印钮之神兽正身蹲坐,挺胸弓身,脑后一角后垂连背。印材洁白,仅兽角上附有天然黄色。整体琢造精致,秀劲非常。另一方龟钮玉印,青玉质地,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

    619 封君 司马 宫人 琅邪
  • 白玉盘龙纽“皇帝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盘龙纽“皇帝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皇帝尊亲之宝”,清早期,白玉质,盘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篆书。面6.8厘米见方,通高6.1厘米,纽高4.3厘米。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据《宝谱》,用此宝“以荐”,主要是为前朝后妃上徽号或尊号时钤用。据记载:“凡加上尊号、徽号,册立皇后、皇太子,册封皇贵妃、贵妃、妃、嫔……其应给纸册诰命,中书科缮写,送阁用宝。”其中的加上尊号、徽号时所用之宝就是“皇帝尊...

    1993 皇帝尊亲之宝 钦定 交泰殿 徽号 大清会典 会典
  • 青田石“彰厥有常”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彰厥有常”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彰厥有常”章,清,桂馥篆刻,通高10.2厘米,印面边长4.1厘米。印青田石质,方形,素面侧款。印文篆体,白文,右上起顺读“彰厥有常”四字。边款行书体阴刻“嘉庆癸卯小春初吉,未谷摹秦人缪篆印于吉祥草堂”。此印文内容取自《书·皋陶谟》中“彰厥有常”,“彰”即“彰明”,“厥”可释为“其”字,“有常”意为“有恒”,此四字即为经常予以表彰之意。印面虽较秦汉印大...

    501 彰厥有常 桂馥 素面 阴刻 缪篆
  • 寿山石双螭纽“圆明园”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双螭纽“圆明园”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圆明园”印,清雍正,寿山石质,双螭纽方形印,汉文篆书。面3.6厘米见方,通高7厘米,纽高2.5厘米。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最初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花园,后经过雍正、乾隆、嘉庆三朝近百年的经营,成为一座集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和江南园林的委婉多姿于一体,多种形式、不同风格造园艺术有机融合的大型皇家园林,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雍正、乾隆...

    310 圆明园 寿山石
  • 铜神虎逐鬼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神虎逐鬼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神虎逐鬼图案印,西汉, 印面1.4×1.4厘米,印体厚0.7厘米。印铜铸,双面,一面并列铸吉语“长年”两字,另一面凹铸图案,表现一只威猛的大虎人立而吼,张牙舞爪,居高下扑,一个小鬼在下面仰头抬臂,显然被震慑住了,本想到人家中作祟,却被门口的虎神发现,相拒非敌,逃跑无路。古代人将虎看作一种神兽,认为猛虎属阳刚勇猛之生物,为百兽之长,能搏击凶恶的怪鸟,性喜食鬼...

    979 路寝
  • 寿山石夔龙纽“嘉庆御笔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夔龙纽“嘉庆御笔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嘉庆御笔之宝”,清嘉庆,质,夔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8.6厘米见方,通高8.5厘米,纽高4.1厘米。此宝周边满刻浅夔龙及饰,上部雕夔龙出没于云间,体态生动,其质地与四边纹饰、纽雕等都与康熙朝晚期的寿山石印章风格一致,说明此玺是嘉庆时利用宫中收藏的旧宝改刻的。这也是帝后宝玺制作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958 寿山石 夔龙 浮雕 博古纹
  • 青玉鼻钮“『0341』薈信鉩”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0341』薈信鉩”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鼻钮“『0341』薈信鉩”,战国,印面2.2×2.2厘米,通高1.7厘米。战国时期私印,青玉琢造,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字体为战国古文,白文,右上起顺读“『0341』薈信鉩”四字。战国时期的玉印文字笔画多为每一笔的中部较宽,字口亦深,两端尖锐,字口略浅,表明是砣轮砣磨造成的。印身色泽温润而暗,似光亮含而不露。印身有璞天成。此印顶钮狭长,印台较高,厚实...

    1891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寿山石随形纽“嘉庆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随形纽“嘉庆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嘉庆尊亲之宝”,清嘉庆,质,随形纽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9.7厘米长,9.3厘米宽,通高17.8厘米。“尊亲之宝”一般在新皇帝即位不久后制作,为上尊谥或而用。此方“嘉庆尊亲之宝”在嘉庆初年的乾隆帝裕陵的神道碑上已经使用,是嘉庆帝宝玺中制作较早的一方。宝周身雕山石树木和出没于其间的螭龙,并有代表“”的图案穿插其间,顶端有总括所雕形象含义的“瑞叶九如,”的题记...

    1626 寿山石 徽号 天保九如 万寿无疆 内府
  • 寿山石光素“同道堂”、“御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光素“同道堂”、“御赏”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同道堂、御赏”印,清咸丰,二方一组,共装于一黑漆盒内。其中“同道堂”印,寿山石质,光素,篆书。面2厘米见方,通高8厘米。“御赏”印,田黄石质,光素,篆书。面宽1厘米,长2厘米,通高5厘米。两玺原是咸丰帝奕詝所用的闲章。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帝病逝于热河避暑山庄,临终前遗诏立六岁的载淳为皇太子,任命载垣、端华、肃顺等8人为赞襄政务大臣,辅佐嗣皇帝处...

    411 同道堂 田黄石 闲章 避暑山庄 遗诏 载垣 端华 肃顺
  • 青玉交龙纽“文华殿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交龙纽“文华殿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宝”,清乾隆,青玉质,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2.8厘米见方,通高10.6厘米,纽高5厘米。附系黄色绶带。文华殿是紫禁城内位于东面的一组建筑,自成体系,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最早为皇太子的东宫,嘉靖帝时改为皇帝时的居所和接见大臣的地方。这里也是皇帝举行御的宫殿。经筵,即御前讲席,讲官先讲解《》《》中的某些议题,皇帝再阐发义理。明朝早期无定月,亦无定...

    603 文华殿 交龙纽 太和殿 斋戒 经筵 四书 五经 大学士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