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兽面纹花觚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8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兽面纹花觚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兽面纹花觚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77746)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兽面纹花觚❖图片

兽面纹花觚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花觚❖简介

兽面纹 ,清中期,高27.9厘米,口径15.7厘米。

觚喇叭口,器身修长,圈足。颈、腹和足部均以雷纹地纹,颈部饰,腹部和圈足饰不同形式的兽面纹,兽面正中与两侧有扉棱装饰。器内上下贯通。

商周时期的青铜觚是饮酒器,而此觚的外型虽与之相似,但未装底,说明不是实用器,只供陈设观赏。此觚的纹饰与商周青铜觚风格差别较大,雷纹相对松散,兽面纹图案化,具有典型的清廷艺术特点。


相关知识科普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花觚

原为商周时期流行的酒器。宋代各窑按其形进行烧制,仍保留着早期的特点。元、明、清各时期尽管也有烧制,但结合瓷器的特点有所变化。

(音孤)我国古代饮酒器。圆体,侈口,细颈,呈喇叭形状。陶觚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平底,无圈足,夏商时较为流行。青铜觚始见于商代早期,平底下加圈足。商周时代流行,西周后逐渐消失。从考古发掘中发现,觚经常与爵伴随出土,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觚与爵组合使用。元、明、清时,仿青铜觚瓷质花瓶较流行,称“花觚”。

雷纹

由近似“丁”字形的线条互相勾连组成。此种纹饰盛行于晚商至周初,战国时再度流行。

地纹

主体纹饰周围的细小纹饰,视之如主体纹饰饰于其上。地纹通常有雷纹、回纹等。

蕉叶纹

装饰纹样的一种。一端尖锐,一端较宽,作蕉叶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称,蕉叶即芭蕉叶。

矛带有锋刃的两翼称“叶”。

扉棱

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装饰,一般为凸出的条状,将器物上连续的图案分割开来,后纯用于器物的装饰。

相关文章

  • 蟠螭纹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螭纹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螭纹 盉,战国,盉圆体,鼓腹,腹上有三环纽。有流,流作兽首形。三蹄形足。有梁,梁两端作兽首形。圆盖,盖与梁之间有环链相接。梁上、流上饰鳞状纹。腹上部有两道绹纹凸起,绹纹之间饰蟠螭纹。该器捐献自章乃器。...

    1972 蟠螭纹 螭纹
  • 铜冲耳乳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冲耳乳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冲耳 乳足炉,明,高22.2厘米,口径14.2厘米。清宫旧藏。铜炉圆形。口沿略外侈,收颈,鼓腹,三乳足。口沿上左右两边起冲耳。盖鎏金,盖钮顶端镂空寿字,钮盖间饰俯仰莲瓣纹,钮身和盖面饰镂空宝相花,盖外沿饰一周回纹。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炉皮色老,器表有铸后的流动痕迹。附有配件炉瓦、锡质拔火套和鎏金铜盖。一般来说,香炉还有一些配件...

    1127 冲耳 乳足 鎏金 镂空 莲瓣纹 宝相花 回纹
  • 蟠虺纹铜枓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铜枓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铜枓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高9.5厘米,口长13.7厘米,口宽12厘米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楚墓M1出土 枓腹呈椭圆形,敛口,方唇外折,圜底。腹侧有一曲柄,柄上有上下对应的穿孔用以固定木柄,木柄已朽不存。柄另一端有帽,帽作圆管状,顶端作兽首状,兽口衔一小环,小环中又套以大的活环。器身口沿下饰一周蟠虺纹。曲柄弯处作上下两组兽面,柄口有凸起的...

    1277 青铜器 蟠虺纹铜枓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三十五年虒令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三十五年虒令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三十五年虒令鼎,通高19.2厘米,宽27.4厘米,重4.27kg。鼎为圆体,双附耳,三蹄形足,有盖,盖上饰三钮。器腹部以一棱状突起为饰。盖、器各有铭文2行18字,对铭:卅五年,虒令赒共、视事『0378』、冶期铸。容半齍。下官。铭文大意:记在三十五年,虒地县令赒共监造,视事『0378』主造,冶期铸此鼎,鼎之容量为半齍,置于下官。...

    996 对铭
  • 有盘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有盘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有盘 鼎,通高20.2厘米,宽16.4厘米,重2.26kg。此鼎圆形浅腹,二直耳,三夔形扁足,足中部有隔似盘。颈部饰兽面纹带,兽面中间凸起一道扉棱,恰似兽面的鼻子。在以往的考古发掘品和传世藏品中,带盘鼎较少见。此种形制的鼎在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西周墓中曾出土一件。...

    552 有盘鼎 兽面纹 扉棱
  • 蟠螭纹铜圆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螭纹铜圆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螭纹铜圆壶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通高41厘米,口径23.7厘米,底径29厘米 1997年河南新郑郑韩故城中行六号祭祀坑出土 盖隆起,上有圆形捉手,盖沿下收成子口插入壶体。壶体长颈,颈两侧有一对兽首状耳,内套活环。鼓腹,圈足。盖饰涡纹、蟠螭纹与窃曲纹,壶颈饰变形蟠螭纹,壶腹饰瓦楞纹和变形蟠螭纹,圈足饰垂鳞纹。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

    875 青铜器 蟠螭纹铜圆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兽形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形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形匜,春秋后期,通高22.3厘米,宽42.7厘米,重4.88kg。匜浅腹,兽头形曲管式流,龙形鋬,圜底下具4个扁兽足。全器满布纹饰,匜腹上一条条一首双身的螭龙相互纠结,螭目突出,构图明快简洁。龙形鋬的龙首下探,衔于匜尾,龙尾下垂,尾端外卷,龙身隆起作弓形,龙背、龙首处各立一小龙。此龙形鋬造型之生动,装饰之繁缛,在东周铜匜中非常突出。这件铜匜器形精美,做工细...

    920
  • 错金嵌松石带钩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嵌松石带钩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嵌松石带钩,战国后期,通长20.3厘米,宽1.5厘米,重0.04kg。此带钩呈细长弧形,末端作兽首。钩面饰错金几何形云纹,空隙处嵌绿松石。带钩作为贵族服饰用具,依主人身份地位的不同,其制作和装饰工艺也有所区别。此带钩不仅作工精湛,而且运用了复杂的错金嵌松石工艺进行装饰,堪称精品。...

    1854 错金 带钩
  • “母亚”铜斝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母亚”铜斝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046年)高30厘米,口径16.5厘米 河南安阳高楼出土 侈口,上立伞形柱两个,束颈,鼓腹,圜底,三棱锥足外撇,腹一侧有半环鋬。颈上饰蕉叶纹,腹饰兽面纹,器内底有铭文“母亚”二字。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

    973 青铜器 母亚铜斝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粟纹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粟纹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粟纹方壶,高49.4厘米,宽31.5厘米,口径16.5厘米,足径19.2厘米,重12.72kg。壶体作正方形,肩部有四兽首衔环,方圈足。颈饰蕉叶纹,肩饰蟠螭纹一周,腹部饰粟纹,以三周几何云纹相隔,圈足亦饰粟纹及几何云纹。此壶为清宫旧藏文物,原藏颐和园。...

    838 方壶 蕉叶纹 蟠螭纹 螭纹
  • “单”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单”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单”匜春秋 通高20.7厘米,流至尾长37厘米 1973年河南省罗山县高店出土 匜身呈椭圆形,前部有槽状宽流,深腹,圜底,下有四条扁状兽足,后部铸有探首衔沿、弓身卷尾的龙形执鋬。沿下与腹部饰窃曲纹、瓦棱纹。内底有铭文3行16字,内容与“单”盘基本相同。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4月,...

    1478 青铜器 单匜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荆公孙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荆公孙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荆公孙敦,高17厘米,宽25.2厘米,重1.58kg。敦侈口,束颈,耳作环形,圜底下具三个兽蹄足。盖与器不完全对称,盖低于器高,无耳,上有三个兽蹄形钮,可却置。盖、器通饰乳丁纹。盖内有铭文3行15字:荆公孙铸其膳敦,老寿用之,『0027』宝无期。铭文大意为荆公孙自铸食敦,长寿用它,连宝无期。敦为盛黍、稷、稻、粱之器。最大的特点是盖与器能合成球形或椭圆球形,因...

    1046 却置
  • 蟠虺纹『0023』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虺纹『0023』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虺纹 『0023』,高32.5厘米,口径24.6厘米,重7.08kg。『0023』(音灵)大口外侈,有一周平边,颈大而短,广肩,上饰双兽耳,耳上套环,大腹,平底。以蟠虺纹为主题纹饰。...

    1100 蟠虺纹
  • 兽面纹斝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斝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 斝,商早期,高25厘米,口径18厘米。此斝颈口侈大,口沿处有两根立柱,立柱顶端饰火纹,颈腹分段,颈部下端环饰兽面纹,腹部呈圆弧状鼓出,弧形单柄,平底,三角形锥状三足。此件器物具有商早期的明显特征:立柱为不甚发达的菌形立柱,而商代中晚期的斝,其立柱则日见发达和突出。立柱顶端所饰火纹(旧称涡纹)是太阳的标志,其形状为圆形,中间略突起,周边有旋转的弧线环绕...

    730 兽面纹 涡纹
  • 鸳鸯卧莲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鸳鸯卧莲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直径30.9厘米        河南省光山砖桥出土        葵花形,圆形钮,四周有八组莲纹,其中有四组在莲篷上各卧鸳鸯一对,与另四组含苞欲方的莲蕾相间而饰。其间以莲纹补白。镜缘亦饰莲纹。...

    1377 青铜器 鸳鸯卧莲镜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