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兽面纹斝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8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兽面纹斝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兽面纹斝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76990)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兽面纹斝❖图片

兽面纹斝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斝❖简介

兽面纹 ,商早期,高25厘米,口径18厘米。

此斝颈口侈大,口沿处有两根立柱,立柱顶端饰火纹,颈腹分段,颈部下端环饰兽面纹,腹部呈圆弧状鼓出,弧形单柄,平底,三形锥状三足。

此件器物具有商早期的明显特征:立柱为不甚发达的菌形立柱,而商代中晚期的斝,其立柱则日见发达和突出。立柱顶端所饰火纹(旧称涡纹)是太阳的标志,其形状为圆形,中间略突起,周边有转的弧线环绕。早期的火纹主要出现在铜斝上,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斝已饰有火纹,到了商代早期,火纹普遍出现在斝的立柱和腹部,而商代晚期,火纹逐渐斝转移至之类器物上。

斝是体形容量最大的饮酒器,《周礼·考工记·梓人》贾公颜疏引《韩诗说》云:“一升,二升,三升,角四升,散(斝)五升。”斝在等级上则比较低,《礼记·礼器》上说:“者献以爵,卑者献以散(斝)。”现在通称为斝的青铜器,名称是宋人所定,始见于《博古图录》。

关于斝的用途,有种说法认为它是温酒用具,但在礼制方面,据《礼记》、《左传》等书所载,斝主要是用来行祼礼的酒器。


相关知识科普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音甲)古代的一种酒器,始见于二里头文化的晚期,沿至西周初期。斝的形制变化不大,多为圆体、三足。

角是饮酒器,常与爵、觚等组合使用。《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涡纹

亦称火纹。《周礼·考工记》有“火以圜”之记载。火纹是太阳的标志,因此其特征是圆形的,中间略有突起,沿边有4到8道旋转的弧线,表示光焰的流动。在青铜器上最早的涡纹见于二里头文化期的斝腹部。从二里头文化期直至战国都可在器物上见到涡纹装饰。

旋,郑玄注:“旋属钟柄,所以县(悬)之也。”唐兰先生云:“据《记》文,三分甬长以设旋,则知旋必着于甬。旋义为环,今目验古钟,甬中间均突起以带,周环甬围,其位置正与《考工记》合,是所谓也。”今实物亦可证旋即指于甬下部三分之二处突起的圆箍。

剑脊两旁称为“从”。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一种,原为食器,用以烹煮或盛放肉食,后逐渐成为祭祀、征伐、丧葬等活动中陈设的一种礼器。同时,鼎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所谓“钟鸣鼎食”,即指代贵族。此外,鼎也被作为王权的象征,《左传》宣公三年记楚庄王问鼎中原,即窥视中原王权之意。鼎数目的多寡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即: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簋(音鬼),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0025』”。古籍中多写作簋,而铜器自铭则常为『0025』。青铜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而知,簋常以偶数出现,如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

古代的饮酒器。其造型一般有流、尾、鋬及三尖足。青铜爵最早出现在二里头文化时期,至西周中期逐渐消失。

(音孤)我国古代饮酒器。圆体,侈口,细颈,呈喇叭形状。陶觚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平底,无圈足,夏商时较为流行。青铜觚始见于商代早期,平底下加圈足。商周时代流行,西周后逐渐消失。从考古发掘中发现,觚经常与爵伴随出土,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觚与爵组合使用。元、明、清时,仿青铜觚瓷质花瓶较流行,称“花觚”。

觯(音志)为饮酒之杯。《礼记·礼器》:“尊者举觯。”青铜觯盛行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消失。

1.盛酒器。作为随葬礼器往往与卣或方彝相配,流行于商代至西周中期。 2.陶瓷器品种之一。一般指形体高大的大口器。但有时人们也称一些明显为瓶或罐的器物为尊,一是其用来盛酒,而尊的本意就是盛酒器;二是以尊称谓更显文雅。

说法

说法即宣说佛法,以化导利益众生。与说教、说经、演说、劝化、唱导等同义。

《礼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关于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论著汇编,西汉戴圣编纂。其内容分为两大类:①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②关于礼乐制度。《礼记》本非一人所作,因而在内容上显得十分博杂。《礼记》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郑玄为之作注。

祼礼

“祼”(音灌),是周代重要的仪节(礼仪、礼节),主要有祼祭和祼飨两类。祼祭,据《说文》解释:“祼,灌祭也”,就是将酒浇在地上,用于祭奠祖先。如《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肆献祼享先王。”祼飨,指古代君主对朝见的诸侯酌酒相敬。如《周礼·青官·典瑞》:“祼圭有瓒,以肆先王,以祼宾客。”

相关文章

  • 十二生肖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十二生肖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十二生肖镜隋代(公元581-618年) 直径18厘米 征集 圆形,球状纽,圆纽座,内区饰四神纹,外区饰十二生肖纹,小斜平缘。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汉、英》,河南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年1...

    1895 青铜器 十二生肖镜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镂空铜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镂空铜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镂空铜俎春秋(前770-前476年) 通高22厘米,长35.5厘米,宽21厘米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 俎面呈长方形,中部略窄切下凹,其下焊接四个凹槽形扁足。俎面与足均有矩尺形镂孔,其间填饰蟠虺纹与云雷纹,面上还有一周窃曲纹。 俎,是古代进餐时切肉的案子。鸿门宴中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言。目前发掘及传世的青铜俎极为少见。铜俎器身布满玲珑剔透的...

    275 青铜器 镂空铜俎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鱼形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鱼形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鱼形壶,战国前期,通高32.5厘米,宽18厘米,足径15.5厘米,重2.4kg。壶通体作立鱼形,鱼口向上为壶口,鱼尾向下为足。壶上部有兽首衔环一对。鱼眼嵌金为饰。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已摆脱了商周青铜礼器神秘、凝重、繁缛的风格而走向生活化、写实化。此时壶的造型多种多样,鱼形壶等仿生类造型取材于吉祥之物,但并不多见。此壶造型精美独特,线条流畅,形象逼真,制...

    709 鱼形壶 鱼尾
  • 匏形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匏形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匏形匜,春秋后期,通高23.1厘米,宽40厘米,重6.32kg。匜作半匏状,曲缘,近口处饰一周绹纹。短槽流,与流相对的一侧腹部内收,鋬衔小环。下具3个扁长的矮足。《左传》有“奉匜沃盥”之语,所以匜当为盥洗注水之器。本器设计成瓢形正是应其功用而为。...

    1974 绹纹
  • 云龙纹博山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云龙纹博山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云龙纹 博山炉,清乾隆,通高21.8厘米,盘口径10.9厘米。此器通体为暗黄色,由盖、炉、盘三部分组成。炉盖为镂空的山峦形,其上有图案化的流云纹。炉身豆形,腹中部饰三道弦纹,外撇圈足上铸乾隆时期流行的云龙纹。柄部和圈足系套接而成。柄底有阳文“乾隆年制”篆书款。盘为平折沿,浅折腹,底内凹,中心有一圆孔,与炉身的细柄套接。该炉仿汉代博山炉制作,做工精细,形制规整...

    631 龙纹 博山炉 镂空 弦纹 阳文
  • 者『0040』钟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者『0040』钟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者『0040』钟,通高18.3厘米,宽10.5厘米,重1.6kg。钟扁钮,桥形口,两面有乳丁36枚,隧、篆、舞、钮均饰蟠螭纹。两面各铸有铭文共12行24字:用爯烈壮光之于聿汝其用兹汝安乃寿惠『0120』康乐『0040』(音夷)之不啻 铭文记在越王十九年,王对者『0040』的训诰之辞。钟是打击乐器,盛行于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组合器之一,其...

    1761 蟠螭纹 螭纹 金村
  • 毛叔盘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毛叔盘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毛叔盘,高17.2厘米,宽52.5厘米,口径47.6厘米,重14.26kg。盘敞口平缘,敛腹,外侈圈足下加饰三个牛形附足。双耳起自腹部,上饰鸟纹和蟠虺纹,腹、圈足饰蟠虺纹。器内底有铭文4行23字:毛叔媵彪氏孟姬宝盘。其万年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保用。铭文记述毛叔送给女儿彪氏孟姬作陪嫁的宝盘,希望她万年长寿无疆,子孙后代永远享用。...

    1925 蟠虺纹
  • 博弈乐舞纹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博弈乐舞纹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博弈乐舞纹镜,东汉,面径23.1厘米。镜圆形,圆钮,水波纹方形钮座,外围双线方格。方格外有四枚乳丁与方格四角相对,并将画面分为四区。一区饰二人对坐博弈,二人均跪左膝而身体前倾,神情十分专注。一区饰一人跪抱长琴,与其相对的一人屈腿展臂而舞。一区饰驯兽图,左侧一人为驯兽师,中间一虎形巨兽人立而舞,右侧一小猴席地而坐。一区饰一人居中端坐,左右两人各伸臂作奉献状。各...

    364 地纹 几何纹 浮雕
  • 蕉叶纹四足方斝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蕉叶纹四足方斝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蕉叶纹四足方斝,清中期,高9.5厘米,宽10.8厘米。斝体呈方形,侈口,束颈,深腹,腹侧有一兽首鋬,平底,底下有四足。颈饰三兽首及变形夔纹,腹饰蕉叶纹。此器仿商代铜斝制作,造型大致相似,但又有所区别。从形体上看,商代铜斝体量更大,器口上有二伞形柱;清乾隆时期的此件仿品体形小,且没有柱。商代铜斝,圆体者为三尖足,方体者为四尖足,足高,且外撇角度较大。而此件仿品...

    1177 蕉叶纹 夔纹
  • 雷纹弧刃直内铜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雷纹弧刃直内铜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雷纹弧刃直内铜钺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 长19.4厘米 1974年河南灵宝豫灵镇东桥村出土 前部有弧形刃,后部有阑,直内,内上有一圆穿,近阑处有云雷纹装饰。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汉、英》,河南博物院、深圳...

    236 青铜器 雷纹弧刃直内铜钺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鎏金錾花爵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鎏金錾花爵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鎏金 錾花 爵,清中期,高10.7厘米,最宽9.1厘米。爵圆体,宽流,宽尾,口上有双立柱,三足。通体鎏金。腹部两面雕饰梅花阳纹,流、尾部均阴刻花枝纹。此铜爵仿商周时期的青铜爵而作,但又有所变化。商周时期的爵形体相对较大,为槽状长流,尾部尖翘,口上有伞形柱,而此爵形体轻巧,口部呈元宝状。此外,鎏金工艺出现于东周时期,因此在商周青铜爵中不可能看到鎏金装饰,梅花纹...

    1251 鎏金 錾花 阴刻 刻花
  • “息”铜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息”铜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息”铜鼎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046年) 通高20.1厘米,口径16.2厘米 1980年河南信阳罗山蟒张出土 鼎直口,宽沿,两耳立于口沿上,圆腹分裆,柱形足。颈部饰勾连云纹,腹部以三足为中心,饰三组云雷纹衬地的兽面纹。兽面两侧配置有倒夔纹。腹内壁铸有铭文“息”字。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

    396 青铜器 息铜鼎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镶红铜龙纹方豆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镶红铜龙纹方豆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镶红铜龙纹方豆春秋 (前770-前476年) 高30.5厘米,口长7厘米,口宽7.3 厘米 1978 年河南固始县侯古堆墓出土 整体由盖、盘、柄、底座四部分组成。豆盘作方斗形,下腹渐收成小平底。豆盘下有八棱形高柄柱形豆把,下接覆盆式圈足底座。方形豆盖与豆盘相似,可覆盖于盘上。豆盘和豆盖的两侧有焊接的对称环耳,盖顶四角也各有环纽一个。没有环纽的两边各有两个兽首...

    2000 青铜器 镶红铜龙纹方豆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鲁侯爵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鲁侯爵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鲁侯爵,高20厘米,宽16.2厘米,重0.76kg。爵体略长而优美,流尾上翘,爵壁较直,无柱(唐兰先生认为:附柱,柱折后被磨平者。),鋬较小,饰有兽头,圆底,刀形足外撇。腹上下饰二层云雷纹带,中间隔以凸起的弦纹。尾部口壁内铸有铭文2行10字,是爵中铭文较长者。鲁侯作觝,『0052』甹,用尊臬盟。铭文大意:鲁侯做了这个爵,用来放置祭祀父亲的庙里的『0052』酒...

    609 云雷纹 雷纹 弦纹
  • 梁伯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梁伯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梁伯戈,长17.5厘米,宽9.4厘米,重0.28kg。戈为魏国的兵器。援的前锋呈圭 角状,上刃在援末扬起,与长栏的上端形成弧线,下刃与胡自然相接,内为长方形,有一长穿,栏上两面各饰一兽头,栏内侧有三长穿。穿旁正反两面共有铭文2行14字:抑鬼方『0026』,抑攻方。梁伯作宫行元用。铭文记述梁伯做的是近卫部队宫行使用的戈,用来对付攻方敌人。圭形援头流行于西周晚期...

    1006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