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云龙纹博山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8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云龙纹博山炉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云龙纹博山炉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77091)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云龙纹博山炉❖图片

云龙纹博山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云龙纹博山炉❖简介

龙纹 博山炉,清乾隆,通高21.8厘米,口径10.9厘米。

此器通体为暗黄色,由盖、炉、盘三部分组成。炉盖为镂空的山峦形,其上有图案化的流云纹。炉身形,腹中部饰三道弦纹,外撇圈足上铸乾隆时期流行的云龙纹。柄部和圈足系套接而成。柄底有阳文“乾隆年制”篆书款。盘为平折沿,浅折腹,底内凹,中心有一圆孔,与炉身的细柄套接。

该炉仿汉代博山炉制作,做工精细,形制规整,与汉代博山炉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炉内壁满布烟痕,说明它在当时被实际使用过。


相关知识科普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博山炉

即是香炉之一种,其水盘中央有一山形之盖,当中有一细柱顶立,系汉代之大铜器,后世则用作佛具,在六朝、唐代曾盛行一时。

青铜器中的盘一般为承水器,多与匜、盉配合使用。其用法据《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槃(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沃盥,即洗手,以匜或盉浇水于手,盘则用来承接弃水,宴飨前后行之,也称“沃盥之礼”。此盘形体颇大,也可作盛水之用。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战国时逐渐消失。

镂空

镂空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也被称作“镂花”或“透雕”。它是将器物胎体上的纹样镂通,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

盛食器,专备盛放腌菜、肉酱等和味品的器皿。青铜豆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也是青铜礼器中的一种重要器物,常以偶数出现,故有“鼎俎奇而笾豆偶”的说法。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阳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也称香熏,为焚香用具。瓷熏开始出现在三国东吴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比较流行。它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当时贵族子弟“无不熏衣剃面,敷粉施朱”的生活习俗的需要。明清时期瓷熏的造型和装饰更加丰富多彩。

相关文章

  • 小臣『0011』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小臣『0011』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小臣 『0011』方鼎, 高29.6厘米,口径22.5×17厘米,重6.18kg。方唇,二直耳,长方形腹,四柱足。颈饰夔纹,以云雷纹为底饰,腹饰大兽面纹,每面两侧下部均饰一倒夔纹。器内壁铸铭文4行22字:王赐小臣『0011』(音午)渪积五年,『0011』用作享太子乙家祀尊。『0012』父乙。大意是:商王赏赐其近臣『0011』渪地五年的积贮。『0011』因此作...

    354 小臣 夔纹 云雷纹 雷纹 兽面纹
  • 鸳鸯卧莲纹铜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鸳鸯卧莲纹铜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鸳鸯卧莲纹铜镜唐代(公元618-907年) 直径31厘米 1985年河南光山出土 此镜为葵花形。正面微凸,背面中部为花瓣形纽座。内区四组鸳鸯卧莲纹相连绕于纽座四周,外区八组桃花纹等距排列,内外区间以凸弦纹相隔。素缘。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

    1886 青铜器 鸳鸯卧莲纹铜镜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龙耳方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龙耳方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龙耳方壶春秋(前770-前476年) 通高79.2厘米,口纵18.8厘米,口横22.7厘米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1号楚墓出土 侈口,长颈,龙形双耳,垂腹,方圈足,虎形器座。口上有中空冠盖,四壁镂空蟠虺纹。器身装饰蕉叶纹,腹部四壁起脊,上部装饰蟠虺纹,下部素面无纹。 该壶整体造型魁伟气派,为春秋青铜器之精品。龙、虎形象生动怪异,颈部双龙耳曲身卷尾作回首状,足...

    1913 青铜器 龙耳方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八年相邦建信君铍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八年相邦建信君铍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八年相邦建信君铍,长25厘米,宽3.5厘米,重0.28kg。长锋,脊扁平,茎残失其下。一面脊上刻铭文2行19字:八年相邦建信君、邦左库工师『0376』段、冶 尹 『0377』执剂。铭文大意:记在八年,宰相建信君监造,邦左库工师『0376』段主造,冶工尹『0377』铸造。...

    1105 工师
  • 铜投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投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投壶,清乾隆,通高44.5厘米,口径6.7厘米。清宫旧藏。此投壶为乾隆帝御用器。通体凸雕花纹,头部主体为夔龙纹,两边饰回纹,双耳各有3道回纹,内有夔龙纹和莲叶纹。颈部两端为蕉叶纹,中间方形四面以篆书刻乾隆帝御制诗文,有“乾隆戊辰御制并题”落款(乾隆戊辰为乾隆十三年,1748年)。壶肩部有连珠纹、如意云纹和缠枝莲纹,寓意吉祥如意、富贵高洁。壶腹纹饰以夔龙纹为...

    508 夔龙 龙纹 回纹 蕉叶纹 缠枝
  • 蟠螭纹铜圆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螭纹铜圆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螭纹铜圆壶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通高41厘米,口径23.7厘米,底径29厘米 1997年河南新郑郑韩故城中行六号祭祀坑出土 盖隆起,上有圆形捉手,盖沿下收成子口插入壶体。壶体长颈,颈两侧有一对兽首状耳,内套活环。鼓腹,圈足。盖饰涡纹、蟠螭纹与窃曲纹,壶颈饰变形蟠螭纹,壶腹饰瓦楞纹和变形蟠螭纹,圈足饰垂鳞纹。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

    875 青铜器 蟠螭纹铜圆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蟠螭纹编钟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螭纹编钟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螭纹编钟(9件),战国前期,通高21.1厘米,宽14.6厘米,重2.57kg;通高19.8厘米,宽13.8厘米,重2.17kg;通高18.9厘米,宽12.8厘米,重1.7kg;通高16.9厘米,宽11.5厘米,重1.36kg;通高15.6厘米,宽10.8厘米,重1.12kg;通高14.3厘米,宽9.9厘米,重1.04kg;通高13.2厘米,宽8.8厘米,重...

    1510 蟠螭纹 螭纹 蟠虺纹
  • 镶红铜龙纹扁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镶红铜龙纹扁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镶红铜龙纹扁壶春秋(前770-476年) 通高53厘米,口径11.9厘米 1936年河南辉县琉璃阁墓地出土 扁圆形壶身,椭圆形平盖,盖中立一环形捉手。其器身束口、溜肩、鼓腹、平底,项与下腹部个有一对环纽,上下呼应,而在下二纽之间,另有一环,其五只环用途,可能为负重运物的穿索固定。在壶颈处,各有鸟纹和象纹一周。在壶身上,用镶嵌红铜工艺装饰出龙纹和菱形纹,均匀分...

    1820 青铜器 镶红铜龙纹扁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铜鸠车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铜鸠车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东汉长7厘米,高4.5厘米 河南南阳宗康墓出土...

    1902 青铜器 铜鸠车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髹黑漆蟠虺纹盖豆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髹黑漆蟠虺纹盖豆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髹黑漆蟠虺纹盖豆春秋(前770-前476年) 通高40厘米,口径35厘米 1936年河南辉县琉璃阁墓地甲墓出土 有盖,盖隆起,顶较平,中间有六柱环形捉手。器身有子口,腹上部有两个附耳外曲,圜底,喇叭形座。盖饰蟠螭纹三周,器身中部有凸弦纹一周,其上下均饰变形蟠螭纹带,并髹有黑漆,喇叭形座上铸有三个不规则的镂孔。 (文字内容源于河南博物院编《中原古代文明之光丛书...

    642 青铜器 髹黑漆蟠虺纹盖豆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粟纹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粟纹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粟纹方壶,高49.4厘米,宽31.5厘米,口径16.5厘米,足径19.2厘米,重12.72kg。壶体作正方形,肩部有四兽首衔环,方圈足。颈饰蕉叶纹,肩饰蟠螭纹一周,腹部饰粟纹,以三周几何云纹相隔,圈足亦饰粟纹及几何云纹。此壶为清宫旧藏文物,原藏颐和园。...

    838 方壶 蕉叶纹 蟠螭纹 螭纹
  • 次卣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次卣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次卣,通高21.8厘米,宽21.5厘米,重2.44kg。此卣圆鼓腹,圈足,有盖,盖顶有喇叭形握,盖两侧铸直立的“犄角”。器以半环衔接提梁,提梁两端雕饰兽头。器颈与盖前后均铸有浮雕兽首,兽首两侧饰纹带。卣盖、器同铭,均5行30字:唯二月初吉丁卯,公姞令次『0051』田人。次蔑历,赐马赐裘。对扬公姞休,用作宝彝。铭文大意:在二月第一个吉日丁卯这一天,诸侯的姞姓夫...

    1365 浮雕
  • 蟠虺纹曲耳铜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曲耳铜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曲耳铜鼎春秋 高61.9厘米、口径65.9厘米、腹围206厘米、耳间86.5厘米、耳高16.5厘米、耳宽12.8厘米、足高20厘米、腹深38.5厘米 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 圆形,敞口,微束颈,深腹,圜底,附耳,蹄足。颈上部饰细密蟠虺纹带一周,中间饰窃曲纹带一周,下部饰三角纹带一周。上腹饰绹索弦纹两周,其间等距离饰三组纹带,两侧是细密的蟠...

    797 青铜器 蟠虺纹曲耳铜鼎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乳丁纹铜斝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乳丁纹铜斝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乳丁纹铜斝夏代(公元前2070-前1600年) 高45.3厘米,口径25厘米 征集 器上部近喇叭形,口上有一对伞状柱,扁鼓腹,下有三个大空锥足,折弧形鋬。颈部饰弦纹与乳丁文,腹部有五个突起的圆形饰。造型古朴,纹饰简单且欠规整。夏代开始,中原王朝的王公贵族开始用合范法来铸造青铜礼器,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

    1344 青铜器 乳丁纹铜斝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杜伯盨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杜伯盨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杜伯盨,通高36.8厘米,宽37.3厘米,重5.66kg。此盨为长圆形,有二兽首耳,敛口,有盖,盖上有扁足。盖打开后可以却置。器颈与盖沿各饰窃曲纹带,盖面与器腹均饰瓦棱纹。盖和器同铭,4行30字:杜伯作宝盨,其用享孝于皇神祖考,于好朋友。用『0098』寿,介永命,其万年永宝用。大意是:杜伯自做此宝盨,用来祭奠死去的父祖与朋友的光辉神灵,用来祈求长寿,万年永宝...

    1385 却置 窃曲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