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蟠虺纹『0023』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8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蟠虺纹『0023』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蟠虺纹『0023』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77485)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蟠虺纹『0023』❖图片

蟠虺纹『0023』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虺纹『0023』

蟠虺纹『0023』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虺纹『0023』局部

蟠虺纹『0023』❖简介

『0023』,高32.5厘米,口径24.6厘米,重7.08kg。

『0023』(音灵)大口外侈,有一周平边,颈大而短,广肩,上饰双兽耳,耳上套环,大腹,平底。以蟠虺纹为主题纹饰。


相关知识科普


蟠虺纹

《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韦昭注:“虺小蛇大,是虺属蜥或蛇。”蟠虺纹即象许多小蛇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图案,多作为器上的主体纹饰,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小蛇。《国语》:“申胥谏曰:‘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0023』

盛酒器。《说文·缶部》:“『0023』,瓦器也。”《玉篇》:“『0023』,瓦器。”知《玉篇》本《说文》,说明『0023』有陶质的。从器形来看,『0023』实际上是罍的演变,都是小口大腹的容酒器。『0023』、罍古音为一声之转,其区别在于罍有三耳,而『0023』仅有肩上二耳。『0023』出现于西周晚期,沿用至春秋。

相关文章

  • “伯人”刀币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伯人”刀币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伯人”刀币横1.3厘米,重8.8克 流行于赵国与中山国的直刀,亦称“钝首刀”,刀体平直或微弧,形体较小,面文是地名,背文或有或无,主要流行于赵国与中山国。如“伯人”刀币,横1.3厘米,重8.8克,呈刀状。刀尖平钝,刀首与刀柄连接处平直,面的边缘作隆起状。柄间面背均有二直纹,柄端为不规则圆环状。刀身正面铸阳文大篆“伯人”。 (文字来源于河南博物院编著的《中原...

    701 青铜器 伯人刀币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铸客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铸客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铸客 盉,通高21.9厘米,重3.52kg。盉圆体,鼓腹,有流,流作兽首形,三铁铸短足,有盖,有梁,梁两端饰兽首,梁与盖之间以二铁环相连。盖、腹上部饰细羽状纹。盖外侧、器口旁各有刻划对铭1行7字:铸客为集『0043』为之。铭文大意:外方冶铸匠人为供王之饮食酒馔的机构做此盉。此盉为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

    1030 铸客 对铭
  • 刖人鬲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刖人鬲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刖人 鬲,高13.5厘米,口横11.2厘米,口纵9厘米。鬲敛口,短肩饰窃曲纹,下腹外鼓,饰波曲纹。鬲座为方屋形,正面开门,余三侧留窗。作为全器主题纹饰的刖人则铸在前门上,此人圆目大口,裸体,身侧和门连铸,右手见于腹前,右臂回环处恰作门闩插孔,左腿自膝下刖去,左手扶杖而立。...

    1969 刖人 窃曲纹
  • "黄君孟"铜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黄君孟"铜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黄君孟”铜鼎春秋 通高27厘米,口径29.5厘米 1983年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出土 鼎口微内敛,宽沿外折,沿上有立耳一对,浅腹,圜底,蹄状三足。形制规整,装饰简洁,腹部仅有凸弦纹一周。沿下与弦纹之间的外壁有铭文1行14字:“黄君孟自作行器□子孙则永宝宝”。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4...

    1907 青铜器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羊父丁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羊父丁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羊父丁方鼎,通高21.3厘米,宽17.1厘米,重3.12kg。鼎长方体,口沿外折,口上有双立耳,直壁,深腹,平底,腹下有四柱足。口下、腹部的四角及足上均有凸棱,腹部中央饰勾连雷纹,左右及下方各饰三道乳钉纹,口下和足部饰兽面纹。器内壁上有铭文1行4字:作父丁。羊。铭文记:为父亲丁做器。“羊”为族名。...

    1052 父丁 雷纹 兽面纹
  • 青铜盔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青铜盔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战国盔径19×22厘米,残高19.5厘米 河南灵宝出土...

    212 青铜器 青铜盔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越王者旨於赐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越王者旨於赐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越王者旨於赐剑,春秋后期,通长64厘米,宽4.7厘米,重1kg。剑前锷略有弧曲。“茎”作实心圆柱形,茎上有两道箍,便于缠“缑”。“格”宽而厚。剑格两面共有铭文8字,一面为“越王者旨”;另一面为“越王於赐”。此剑的所有者为“越王者旨於赐”。“者旨”读为“诸稽”,是越王的氏,“於赐”则为名。越王於赐即越王鼫与(公元前464年—前459年在位),他就是曾“卧薪尝胆...

    879 剑格
  • 蟠虺纹铜枓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铜枓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铜枓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高9.5厘米,口长13.7厘米,口宽12厘米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楚墓M1出土 枓腹呈椭圆形,敛口,方唇外折,圜底。腹侧有一曲柄,柄上有上下对应的穿孔用以固定木柄,木柄已朽不存。柄另一端有帽,帽作圆管状,顶端作兽首状,兽口衔一小环,小环中又套以大的活环。器身口沿下饰一周蟠虺纹。曲柄弯处作上下两组兽面,柄口有凸起的...

    1277 青铜器 蟠虺纹铜枓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齐国刀币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齐国刀币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齐国刀币通高约17厘米,重约40~55克 齐国是使用刀币的主要国家。齐国刀币通高约17厘米,重约40~55克,刀柄略带弯曲,刀身正面有“齐法化”“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齐返邦长法化”之类的钱文。 (文字来源于河南博物院编著的《中原藏珍品鉴  卷贰》(2014年)一书。)...

    478 青铜器 齐国刀币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有鞘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有鞘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有鞘剑,战国后期,剑长46.3厘米,宽5厘米;鞘长39厘米,宽5.5厘米,合重0.9kg。此剑首呈圆盘形,“茎”上有两周凸起的圆箍,格宽而厚,剑刃锋利。所配剑鞘用木板制成,外髹黑漆。战国时期剑不仅是兵器,也是古代贵族平时随身佩带之物,用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亦可用以防身。...

    1322 剑首
  • 轨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轨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轨敦,战国后期,通高17.8厘米,宽22.4厘米,重3.46kg。敦有盖,圆体,鼓腹,腹部有一对双兽面衔环耳,三短足。盖上饰三伏牺,盖顶有一活环钮,钮座处饰相间的叶状纹与圆涡纹。盖与器身各饰枝状纹二周。盖内铸有铭文“轨”字。...

    1447 三伏牺
  • 错金银鸟纹虎子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银鸟纹虎子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银鸟纹虎子,战国后期,高13.6厘米,宽22.6厘米,重1.7kg。器扁圆,大腹,管状流,有鋬。通体饰金银丝镶嵌纹饰,腹部以鸟纹为主题纹饰,口部、腹下部饰V形连纹。器底部饰涡纹。...

    463 错金 错金银 虎子 镶嵌 涡纹
  • 邗王是野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邗王是野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邗王是野戈,春秋后期,通高6.9厘米,宽14.9厘米,重0.24kg。吴国兵器。舌形短援,援末下垂成胡,胡后有扁圆形銎,上有一穿。内呈镂空的鸟兽状。援两面有8字铭文:邗王是野,作为元用。意为吴王是野做此自用戈。“邗王”即“吴王”,由以下文献和实物可得以求证:《说文》:“邗,本属吴。”《左传·哀公九年》:“吴城邗沟通江淮。” “吴”亦称“吴干”,《战国策·赵策...

    1264 镂空
  • 兽面纹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兽面纹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兽面纹鼎商代前期(公元前1600-前1300年) 通高18.3厘米,口径16.5厘米 1955年河南郑州白家庄出土 圆形。敞口,外折沿,沿上有一对立耳,深腹,圜底,三圆锥状足,腹上部用一周三组兽面纹装饰。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

    1269 青铜器 兽面纹鼎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博弈乐舞纹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博弈乐舞纹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博弈乐舞纹镜,东汉,面径23.1厘米。镜圆形,圆钮,水波纹方形钮座,外围双线方格。方格外有四枚乳丁与方格四角相对,并将画面分为四区。一区饰二人对坐博弈,二人均跪左膝而身体前倾,神情十分专注。一区饰一人跪抱长琴,与其相对的一人屈腿展臂而舞。一区饰驯兽图,左侧一人为驯兽师,中间一虎形巨兽人立而舞,右侧一小猴席地而坐。一区饰一人居中端坐,左右两人各伸臂作奉献状。各...

    364 地纹 几何纹 浮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