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铜冲耳乳足炉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铜冲耳乳足炉 |
时代 | |
门类 | 青铜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42731)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铜冲耳乳足炉❖图片
铜冲耳乳足炉全形
铜冲耳乳足炉拆解
铜冲耳乳足炉款识
铜冲耳乳足炉❖简介
铜冲耳 乳足炉,明,高22.2厘米,口径14.2厘米。清宫旧藏。
铜炉圆形。口沿略外侈,收颈,鼓腹,三乳足。口沿上左右两边起冲耳。盖鎏金,盖钮顶端镂空寿字,钮盖间饰俯仰莲瓣纹,钮身和盖面饰镂空宝相花,盖外沿饰一周回纹。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炉皮色老,器表有铸后的流动痕迹。附有配件炉瓦、锡质拔火套和鎏金铜盖。一般来说,香炉还有一些配件,除上述的炉瓦、拔火罐分别起到隔火和助火的作用。有些香炉还另配有香铲、香箸、香瓶及香盒等。
相关知识科普
冲耳
指置于器物口缘竖直向上的两耳。
乳足
若乳头状之器足。
鎏金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钮
即铜镜背面中央的凸起部分,有穿,可系以丝带,便于把持和悬挂。
镂空
镂空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也被称作“镂花”或“透雕”。它是将器物胎体上的纹样镂通,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
莲瓣纹
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
宝相花
我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 又称“宝仙花”、“宝莲花”。一般以某种花卉(如牡丹、莲花)为主体,中间镶嵌形状不同、大小粗细有别的其它花叶,尤其在花芯和花瓣基部,用圆珠作规则排列,似闪闪发光的宝珠,富丽华美,故名宝相花。盛行于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的器物上亦多以之为装饰题材。
回纹
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阳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