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兽形匜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兽形匜 |
时代 | |
门类 | 青铜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7695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兽形匜❖图片
兽形匜
兽形匜局部
兽形匜❖简介
兽形匜,春秋后期,通高22.3厘米,宽42.7厘米,重4.88kg。
匜浅腹,兽头形曲管式流,龙形鋬,圜底下具4个扁兽足。全器满布纹饰,匜腹上一条条一首双身的螭龙相互纠结,螭目突出,构图明快简洁。龙形鋬的龙首下探,衔于匜尾,龙尾下垂,尾端外卷,龙身隆起作弓形,龙背、龙首处各立一小龙。此龙形鋬造型之生动,装饰之繁缛,在东周铜匜中非常突出。
这件铜匜器形精美,做工细致,极具观赏性,堪称同时代铜器中的一件佳作。
相关知识科普
匜
匜(音仪),古时的盥洗用具,《左传》有“奉匜沃盥”之语。青铜器和瓷器中均有此器。青铜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传世瓷器中最早的匜见于汉代,唐、宋时都有烧制,元代瓷匜以景德镇产品最为多见,有青花、釉里红、卵白釉、蓝釉白花和蓝釉描金等品种。
首
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
螭
又名蟠螭纹,青铜器纹饰之一,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图案近似传说中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体蟠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