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鸳鸯卧莲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01-1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鸳鸯卧莲镜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鸳鸯卧莲镜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河南博物院

鸳鸯卧莲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直径30.9厘米

河南省光山砖桥出土

葵花形,圆形钮,四周有八组莲纹,其中有四组在莲篷上各卧鸳鸯一对,与另四组含苞欲方的莲蕾相间而饰。其间以莲纹补白。镜缘亦饰莲纹

《易经》载:“鸳鸯,匹鸟也,有成对生活的习性,成为爱情忠不渝的象征。莲,历来被人们视为高洁之物,相偎依的鸳鸯卧于莲蕾之上,其万意更为深刻

相关文章

  • “克黄”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克黄”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克黄”鼎春秋(前770-前476年) 通高46厘米,口径26厘米 1990年河南淅川和尚岭1号楚墓出土 侈口,方唇外折,长方形立耳外撇,颈内敛,束腰,腹部微鼓,平底,蹄足,鼎耳饰三角纹,颈部饰蟠螭纹,并有两个兽形饰,凹腰处饰绹索纹,腹部饰垂鳞纹,底部有铭文“克黄之(鼎升)”。“克黄”为楚庄王时箴尹,令尹子文之孙。据《左传•宣公四年》记载,克黄出使于齐,于返...

    1514 青铜器 克黄鼎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建武二十一年斛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建武二十一年斛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建武二十一年斛,通高41厘米,高33厘米,口径33.5厘米,盘径57.5厘米。器分上斛下盘两部分,通体鎏金。斛有盖,盖中央饰四瓣叶纹,外围饰两周宽带纹,其内圈宽带纹上原饰有三只鸟,现已残失。斛身饰四周宽带纹,两侧有对称铺首衔环。斛和承盘下各具三熊足,上嵌杂色宝石,现多数已失。承盘口沿下铸铭文1行62字: 建武廿一年,蜀郡 西工造乘舆一斛承旋,雕蹲熊足,青碧闵...

    1435 建武 鎏金 铺首 蜀郡 西工 乘舆
  • 蟠虺纹铜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铜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铜鼎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通高49.5厘米,口径50厘米 1936年河南辉县出土 敞口,平沿外折,附耳斜曲,深腹圜底,三蹄状足。身饰蟠虺纹、绹索纹和六条扉棱,足上部饰浮雕兽面。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汉...

    279 青铜器 蟠虺纹铜鼎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饕餮纹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饕餮纹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商代(约公前17世纪——前11世纪)       通长17厘米 宽15厘米       1954年河南省郑州人民公园出土        钺前有弧形刀,两角外侈,身内缩,平肩,内扁宽,肩下两侧各有一长条形穿。钺中部铸一饕餮,双耳外耸,圆目突起,镂空的大嘴中兽牙交错,甚为狞厉。...

    902 青铜器 饕餮纹钺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癸『0550』簋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癸『0550』簋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癸『0550』簋,通高12.7厘米,口径12.8厘米,重1.78kg。簋侈口,鼓腹,圈足。通体以雷纹作地,口沿处饰蕉叶纹,颈部饰浮雕兽首及夔龙纹,腹、足部饰兽面纹。器内底有“癸『0550』”二字铭文。“『0550』”为族徽。铭文表明此器是为『0550』族名为“癸”的先辈做的祭器。...

    967 雷纹 蕉叶纹 浮雕 夔龙
  • 『0018』钟 - 故宫青铜器藏品
    『0018』钟 - 故宫青铜器藏品

    『0018』钟,高35.9厘米,铣距18.8厘米,重8kg。钟甬后配,甬是钟顶上的筒形钟柄,用来悬挂钟体。钟体各部用小乳钉界隔。纹饰纤细,隧部有交叠式雷纹,“篆”间作云纹。“钲”间和鼓上铸铭文35字:唯正月初吉丁亥,『0018』(音祖)作宝钟。用追孝于已伯,用享大宗,用濼好賓。『0018』『0080』(音及)蔡姬永宝用邵大宗。其大意是:在正月的第一个吉日丁亥...

    1462 雷纹 在正月
  • 父乙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父乙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父乙鼎,通高28.7厘米,口径24厘米,重6.88kg。鼎圆形,双立耳,三柱足,腹起六道 扉棱。鼎身饰三组兽面纹,足饰蕉叶纹。器内壁刻“作父乙□『0005』”5字铭文,表示做器者为自己死去的父亲名“父乙”者做此祭器。...

    1472 六道 扉棱 兽面纹 蕉叶纹
  • 应伯铜盨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应伯铜盨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应伯铜盨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通高15厘米,口长18.8厘米,口宽12.3厘米 1990年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M95出土 器为椭方形。上有盖,盖隆起,盖顶有四个矩形支纽。器身有子口,壁微鼓,两短边各有一附耳,平底,圆角长方形圈足。盖与器身用瓦纹装饰。器盖对铭“应白乍旅盨”5字。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

    410 青铜器 应伯铜盨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嵌红铜狩猎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红铜狩猎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嵌红铜 狩猎纹 壶,战国,通高40.7厘米,宽24.6厘米,口径14.7厘米,足径16.7厘米,重4.82kg。壶圆体,侈口,盖顶双伏兽钮,圈足。器身被四圈宽带纹分为四层,各层均饰狩猎纹,宽带内饰三角 云雷纹,足饰菱形花纹。通体纹饰均以红铜镶嵌。...

    1894 嵌红铜 狩猎纹 云雷纹 雷纹 镶嵌
  • 绦索纹兽耳铜罍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绦索纹兽耳铜罍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1936年河南辉县琉璃阁出土        通高30.5厘米    口径20.3厘米    底径18.2厘米          盛酒器,此器敛口、折沿、短颈...

    491 青铜器 绦索纹兽耳铜罍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至顺辛未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至顺辛未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至顺辛未镜,元,面径19.9厘米。镜圆形,钮缺。以镜钮为中心,右侧松树下端坐一长须仙人,旁立一持盘侍女,与仙人相对的下方饰小桥流水,一梅花鹿正行至桥上,鹿后为一老者捧尊。左侧上方石门半开,一鹤探首门外。镜背有3处铭文:“至顺辛未志”、“洪都章镇何德正造”、“寓居长沙”。“洪都”为今江西南昌。“至顺辛未”为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二年(1331年)。...

    1735 图帖睦尔
  • 西盟型蛙饰铜鼓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西盟型蛙饰铜鼓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西盟型蛙饰铜鼓,通高48.1厘米,面径64.3厘米,足径52.4厘米。此鼓形体高瘦,鼓面宽大,边沿向外伸出,鼓身轻薄,为上大下小的筒形,胸、腰、足无分界标志。有扁耳二对,耳格成叉形,自然形成三角形孔耳。此鼓当属西盟型铜鼓。鼓身遍饰花纹。鼓面,以三弦或双弦分晕,共22晕,1晕饰太阳纹12芒,间心形加线纹,以同心圆纹为主纹,2-5、17-20晕饰栉纹夹同心圆纹带...

    368 西盟型铜鼓 雷纹 团花 莲瓣纹 累蹲蛙 弦纹
  • 能原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能原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能原镈,通高40.8厘米,宽31.8厘米,重18.84kg。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江西瑞州(高安县)出土,1956年由文物局拨交故宫。这件镈用以悬挂的钮由两兽相对而成,两面有36枚扁平乳丁,构成镈身纹饰的主体,其余部分则饰以蟠虺纹。镈的两面正中和左右下角共铸铭文20行48字:夷莒甚□者元作□曰:“自祈□曰:□称劳曰利,连余大邾,大□之主越。曰:余入邦,作...

    1504 蟠虺纹
  • 错金银辕首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错金银辕首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错金银辕首战国(前475-前221年) 长22.5厘米,宽12.2厘米,高8.3厘米 1982年河南淮阳马鞍冢车马坑出土 辕首是装饰在车辕前端的铜车饰。该辕首为筒形,张口露齿,双目圆睁,前额有一方形穿孔,脑后颈部有两个长方形穿孔,用以固定在车辕上。颈部正中错“丘”形。颈面部多处错银卷云纹,鼻、耳部错金。此辕首出土时套装在战场车辕的前端,设计精巧,制作精美。错...

    1651 青铜器 错金银辕首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楚王酓胐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楚王酓胐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楚王酓歬鼎,通高59.7厘米,宽60.5厘米,口径46.6厘米,重53.8kg。鼎圆体,三蹄形足,双附耳,有盖,盖上有三短足,盖正中一钮凸起可穿环。附耳、盖与鼎身饰细碎的蟠虺纹,足上端饰兽首。盖内、外,器口沿三处刻有铭文19字:(盖内)仨集厨。(盖外)集厨『0044』鼎。(器口)楚王酓胐作铸鐈鼎,以供岁尝。 铭文记楚王酓胐铸造此鼎,以供岁祭之用,置于集厨。此...

    733 蟠虺纹 集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