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龙山文化红陶鬹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龙山文化红陶鬹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1056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龙山文化红陶鬹❖图片
红陶鬹
红陶鬹底袋足
龙山文化红陶鬹❖简介
红陶鬹,高39厘米,口径11.9厘米。
鬹胎为泥质红陶,冲天长流,细长颈,三个大袋足分裆而立,颈与后袋之间附一个麻花状鋬手,便于提拿。器物造型遒劲有力,似挺立之雄鸡。
鬹是龙山文化最具特色的器物种类之一。此鬹为龙山文化陶器中的精品。
相关知识科普
陶鬹
新石器时代陶制炊器。从质地分有红陶、白陶两种。其造型多样,一般口沿一侧有上仰长流,直颈连腹,腹下承以三足。鬹有实足和袋足之别,实足鬹一般由流、腹和三个圆锥状实足组成,袋足鬹则以三个大袋足为腹。颈至腹间置绳索状曲柄,以便提拿。腹与足相接处贴饰凸弦纹。于器下燃火可加热器内之水。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1992年撤县建市)龙山镇而得名。龙山文化可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等几种类型。山东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延续,据碳14法测定其年代距今约4500—4000年。龙山文化陶器有黑陶、灰陶、红陶、黄褐陶和白陶等,造型有鼎、碗、罐、甗(yǎn,音掩)、鬶(guī,音轨)、盆等,制陶工艺水平比仰韶文化有很大提高。黑陶是该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尤以“蛋壳黑陶”最为精美,以致有人曾将该文化称为“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薄如蛋壳的黑陶,是陶匠们用快轮拉坯法制成的。龙山文化黑陶的呈色是在烧成后期用烟熏法进行渗炭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