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铜投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铜投壶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铜投壶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77798)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铜投壶❖图片

铜投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投壶❖简介

铜投,清乾隆,通高57.8厘米,口径9.8厘米。清宫旧藏。

投壶游戏是先秦延续至清末的汉民族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于射礼,诸侯大摆宴乐时要请客人射箭。当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认为是有失体面的事情,但是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于是就用箭矢投进酒壶的方式代替,投壶游戏就这样产生了。

此器为乾隆时期宫廷所制铜光素投壶,壶体为黄铜质,头部附双耳,口径宽大,壶颈修长,整体结构素雅别致,落落大方,壶身光洁,样式考究,凝重典雅,充分体现了皇家的大气与稳重。


相关知识科普


盛酒器,亦可盛水。《仪礼·聘礼》:“八壶设于西序”。注:“酒尊也。”《周礼·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注:“盛水器也。”殳季良父壶铭:“用盛旨酒。”伯陭壶铭:“用自作醴壶。”都十分清楚地说明了壶在青铜礼器组合中的用途。青铜壶的制作上起殷商,下至秦汉,商代前期方壶较少见,随着时代的变迁,形制也不断变化,大多为圆形。 亦为瓷器主要品种之一。瓷制壶自汉代开始流行,器型多样,用途有多种。常见的有西晋的扁壶,三国至隋的盘口壶、唾壶、鸡首壶,辽的鸡冠壶,元、明的多穆壶、僧帽壶以及沿用至今的酒壶、水壶、茶壶、卤壶等。

剑脊两旁称为“从”。

相关文章

  • 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嵌银丝蝉纹兽吞耳圈足炉,明,高8.1厘米,口径11.3厘米。清宫旧藏。铜炉为簋形器。口外侈,收颈,鼓腹,左右饰兽吞式双耳,圈足。器表饰嵌银丝蝉纹,颈、足饰回纹,颈下饰蝉纹。此炉器形古拙周正,制作精良,纹饰粗中有细。包浆厚重自然,几乎掩盖了嵌银丝装饰。铸嵌工艺精湛,在岁月的侵蚀下仍然不失神采,令人称道。宣德炉最初是拟古器式样铸成,并非出于臆造,所以青铜簋也属...

    465 兽吞式 回纹
  • 单孝子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单孝子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单孝子鼎,通高23.6厘米,宽31.8厘米,口径21cn,重4.64kg鼎圆体,三蹄形足,双附耳,有盖,盖上饰三牺。器身饰弦纹二周。盖、器对铭,各铸铭文16字:王四月,单孝子以庚寅之日,命铸飤鼎鬲。意为在王四月庚寅这一天,单孝子命铸煮食之鼎。...

    978 弦纹 对铭
  • “息”铜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息”铜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息”铜鼎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046年) 通高20.1厘米,口径16.2厘米 1980年河南信阳罗山蟒张出土 鼎直口,宽沿,两耳立于口沿上,圆腹分裆,柱形足。颈部饰勾连云纹,腹部以三足为中心,饰三组云雷纹衬地的兽面纹。兽面两侧配置有倒夔纹。腹内壁铸有铭文“息”字。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

    396 青铜器 息铜鼎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亚『0037』簋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亚『0037』簋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亚『0037』簋,通高22.4厘米,宽26厘米,重3.16kg。簋圆体,有盖,盖顶正中有一圆握,上有二穿孔,握两旁各有一系钮,与二穿孔在平行线上,深腹,腹两侧各有一兽耳,圈足较矮,且外撇。盖边、颈部及足上均饰夔纹组成的兽面纹,颈部正背两面各饰一浮雕牺首。盖、器有对铭,3行16字:己亥,王赐贝,在阑。用作父已尊 彝。亚『0037』(音贯)。铭文记述,己亥这一天...

    1425 夔纹 兽面纹 浮雕 对铭
  • 荆公孙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荆公孙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荆公孙敦,高17厘米,宽25.2厘米,重1.58kg。敦侈口,束颈,耳作环形,圜底下具三个兽蹄足。盖与器不完全对称,盖低于器高,无耳,上有三个兽蹄形钮,可却置。盖、器通饰乳丁纹。盖内有铭文3行15字:荆公孙铸其膳敦,老寿用之,『0027』宝无期。铭文大意为荆公孙自铸食敦,长寿用它,连宝无期。敦为盛黍、稷、稻、粱之器。最大的特点是盖与器能合成球形或椭圆球形,因...

    1046 却置
  • 蟠虺纹铜提链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铜提链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虺纹铜提链壶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通高25厘米,口径4.7厘米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楚墓M3出土 有盖,外折沿,长颈,微鼓腹,平底,下有三个小兽状足。盖两侧各有一环耳附于沿边,提链两端各有一条直链,从盖环中穿过,盖上饰一组浅浮雕盘龙,器身从上至下饰五周蟠虺纹带,壶颈部饰一周三角蝉纹。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

    590 青铜器 蟠虺纹铜提链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越王者旨於赐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越王者旨於赐剑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越王者旨於赐剑,春秋后期,通长64厘米,宽4.7厘米,重1kg。剑前锷略有弧曲。“茎”作实心圆柱形,茎上有两道箍,便于缠“缑”。“格”宽而厚。剑格两面共有铭文8字,一面为“越王者旨”;另一面为“越王於赐”。此剑的所有者为“越王者旨於赐”。“者旨”读为“诸稽”,是越王的氏,“於赐”则为名。越王於赐即越王鼫与(公元前464年—前459年在位),他就是曾“卧薪尝胆...

    879 剑格
  • 『0223』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0223』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0223』鼎,通高21.2厘米,宽18.6厘米,重2.04kg。此鼎圆腹,折沿,有二立绳耳,三柱足。口下饰弦纹二道。鼎内壁有铭文5行26字:内史令『0223』事,赐金一钧,非余。曰:“内史『0224』朕天君。”其万年用为考宝尊。大意是:内史命『0223』去向太后说:“内史仍然效忠于我太后。”内史赏赐青铜料一钧和一串玉珠。『0223』祈求万年长寿,此鼎用为祭...

    351 弦纹
  • 建武二十一年斛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建武二十一年斛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建武二十一年斛,通高41厘米,高33厘米,口径33.5厘米,盘径57.5厘米。器分上斛下盘两部分,通体鎏金。斛有盖,盖中央饰四瓣叶纹,外围饰两周宽带纹,其内圈宽带纹上原饰有三只鸟,现已残失。斛身饰四周宽带纹,两侧有对称铺首衔环。斛和承盘下各具三熊足,上嵌杂色宝石,现多数已失。承盘口沿下铸铭文1行62字: 建武廿一年,蜀郡 西工造乘舆一斛承旋,雕蹲熊足,青碧闵...

    1435 建武 鎏金 铺首 蜀郡 西工 乘舆
  • 蟠虺纹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虺纹镈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虺纹 镈,春秋后期,通高108厘米,宽93.5厘米,重13.9kg。此镈深腔平口,截面为椭圆形。透空蟠虺纹钮,层层相错,华丽且工整。“舞”、“篆”、“隧”等处均饰蟠虺纹,有36个乳丁“枚”。...

    823 蟠虺纹
  • 茶花纹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茶花纹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茶花纹敦,通高17.8厘米,宽24.2厘米,重3.02kg。敦圆体,有双兽首衔环耳和三短足。器盖饰有三伏牺,并饰六瓣茶花纹二周,以蟠螭纹一周相隔,腹部上下各饰蟠螭纹一周,中饰六瓣茶花纹。...

    1638 兽首衔环耳 三伏牺 蟠螭纹 螭纹
  • 蟠螭纹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螭纹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螭纹 豆,通高27.8厘米,宽26厘米,腹径24.4厘米,重3.4kg。豆圆体,双附耳,矮圈足,平盖,上铸有四环。盖面及腹部各饰蟠螭纹一周,耳上饰回纹,腹下部有三处突起痕迹,足有四穿孔。...

    1532 蟠螭纹 螭纹 回纹
  • 铜投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投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投壶,清乾隆,通高44.5厘米,口径6.7厘米。清宫旧藏。此投壶为乾隆帝御用器。通体凸雕花纹,头部主体为夔龙纹,两边饰回纹,双耳各有3道回纹,内有夔龙纹和莲叶纹。颈部两端为蕉叶纹,中间方形四面以篆书刻乾隆帝御制诗文,有“乾隆戊辰御制并题”落款(乾隆戊辰为乾隆十三年,1748年)。壶肩部有连珠纹、如意云纹和缠枝莲纹,寓意吉祥如意、富贵高洁。壶腹纹饰以夔龙纹为...

    508 夔龙 龙纹 回纹 蕉叶纹 缠枝
  • 小臣『0011』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小臣『0011』方鼎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小臣 『0011』方鼎, 高29.6厘米,口径22.5×17厘米,重6.18kg。方唇,二直耳,长方形腹,四柱足。颈饰夔纹,以云雷纹为底饰,腹饰大兽面纹,每面两侧下部均饰一倒夔纹。器内壁铸铭文4行22字:王赐小臣『0011』(音午)渪积五年,『0011』用作享太子乙家祀尊。『0012』父乙。大意是:商王赏赐其近臣『0011』渪地五年的积贮。『0011』因此作...

    354 小臣 夔纹 云雷纹 雷纹 兽面纹
  • 鎏金铜象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鎏金铜象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东汉(公元25-220年)高3.5厘米,长4.2厘米1974年偃师市寇店乡李家村窖藏出土...

    856 青铜器 鎏金铜象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