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铜柄钮“太尉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铜柄钮“太尉之印”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铜柄钮“太尉之印”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0101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铜柄钮“太尉之印”❖图片

铜柄钮“太尉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太尉之印”印

铜柄钮“太尉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太尉之印”印面

铜柄钮“太尉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太尉之印”印钤本

铜柄钮“太尉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太尉之印”印拓片

铜柄钮“太尉之印”❖简介

铜柄钮“太尉之印”,北元,印面10.0×10.0厘米,通高9.5厘米。

印铜铸,柄钮。印台3层,逐层上敛。印文为八思巴文字体,朱文,左上起顺读。印背有楷书体刻款“太尉之印。宣光元年十一月 日,中书礼部造”。

此为北元政权官印。元朝担任太尉之职见于史籍记载者皆为元政权在中原统治时期。此印有“宣光”年款,表明是元政权在中原的统治被推翻后北走塞外,蒙古贵族孛儿只斤爱猷识礼达腊的北元政权时期的官印。据《元典章》载,太尉为正一品,印银质,橛钮,边长三寸。此印形制皆同史载,唯用铜铸,可能与北元政权的物质经济条件有关。


相关知识科普


太尉

职官名。最早见于秦,秦统一后置太尉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此后历朝历代或置或否,并且必须兼有它职时才有实权,如无兼职则多为加官或赠官。元朝枢密院是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总掌天下军甲兵机,太尉一职与宋、辽、金时相同,名义上参议国事,实为加官或赠官,掌权者另有它职。

北元

元政权在中原的统治被推翻后顺帝北走塞外,在一段时期内仍保持帝号,在漠北地区实行地区统治,历史上称之为北元。

八思巴

藏传佛教萨迦派第5代祖师,法名罗追坚赞,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于拉萨出家受沙弥戒。从其伯父萨班贡噶坚赞学习多种显密典籍,是年与其弟恰那多吉至凉州会见阔瑞,归顺于蒙古。淳祐十一年(1251年),忽必烈见其于六盘山,尊为上师。蒙古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即位,又尊为国师,赐玉印。至元元年(1264年),八思巴领总制事,管理全国佛教及藏族地区的事务。翌年返归西藏,清查户口、设官封职,为元朝在西藏建立地方行政机构,划分卫藏13万户。至元六年(1269年)返回大都,呈献奉忽必烈之命创制的“蒙古新字”(即八思巴蒙古文),次年颁行。忽必烈曾三次于其座前领受金刚乘密法灌顶,加封“大宝法王”。至元十三年(1276年)由太子真金护送返回萨迦寺,十四年(1277年)卒于萨迦。其一生博学多才,著述丰富。

八思巴文

八思巴奉元世祖之命制定的拼音文字,又称为蒙古字,俗称八思巴文。主要作为元朝国书文字使用于官方文书。元代官印印文多用此种文字。

相关文章

  • 青田石螭纽“乾隆敕命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田石螭纽“乾隆敕命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乾隆敕命之宝”,清乾隆,质,螭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3.3厘米见方,通高13.4厘米,纽高5厘米。宝四周浅夔龙及曲线纹饰,上部雕形态各异的螭龙,其印体和边饰的做法与雍正元年(1723)刻制的“雍正御笔之宝”如出一辙,可知乾隆帝此宝是利用宫中原存的早期成品刻制的。此宝应专钤于乾隆帝发布的敕书之上,其地位与“二十五宝”之中的“敕命之宝”同,为乾隆帝诸宝玺中规...

    490 敕命之宝 寿山石 浮雕 夔龙
  • 玛瑙龟纽“抑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玛瑙龟纽“抑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抑斋”印,清雍正(乾隆为宝亲王时期),玛瑙质,龟纽长方形玺。篆书。面宽1.3厘米,长1.6厘米,通高1.6厘米,纽高0.9厘米。...

    738 抑斋
  • 铜鼻钮角觝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角觝图案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角觝图案印,西汉,印面2.0×2.4厘米,通高1.0厘米。印铜铸,鼻钮。印面凹铸图案,表现两名斗士相扑觝,其中一人俯身寻找进攻机会,欲从下盘扑抱,对斗者张臂跳跃,后闪移避。角觝又称角抵,是汉代百戏中的重要项目之一,类似后世的摔跤或相扑,宋、元时称相扑或争交,应属体育运动。实际上这种表演形式始见之时代较早,《汉书·刑法志》载:“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

    618 相扑
  • 楚国铜鼻钮“埶关”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楚国铜鼻钮“埶关”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埶关”鉨,战国·楚,直径3.3厘米,通高1.1厘米。鉨铜铸,鼻钮,鉨面圆形,有阴线边栏。鉨文为战国古文字体,白文,右起横读。鉨文字形线条流畅,结体秀逸,颇有后世毛笔书写之意韵,突出显示了楚鉨的地域特色。此鉨为战国时期楚国掌管某一关的官鉨。战国时期各国于关阻之地、国门、城内之市设守征税。《周礼·地官·司门》记其“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几出入不物者,正其...

    1222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青玉交龙纽“慈安端裕皇太后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交龙纽“慈安端裕皇太后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慈安端裕皇太后之宝”,清同治,青玉质,方形玺,满汉文篆书。面13厘米见方,通高9.5厘米,纽高4.7厘米。附系黄色绶带。此宝宝文为满文和汉文篆书“慈安端裕皇太后之宝”,为同治帝给慈安皇太后上时所制作的徽号宝。慈安端裕皇太后,钮祜禄氏,广西右江道穆扬阿女,咸丰帝为皇子时即侍奉于潜邸。咸丰二年(1852),被封为贞嫔,不久晋封为贞贵妃,后又立为皇后。同治帝继位...

    1674 交龙纽 徽号
  • 黄玉鼻钮“陈毋伤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黄玉鼻钮“陈毋伤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黄玉鼻钮“陈毋伤印”,东汉,印面1.7×1.7厘米,通高1.2厘米。印黄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上起顺读“陈毋伤印”四字。印面上排“陈”、“伤”两字皆是左右结构,笔道较繁,下排“毋”、“印”两字篆体为上下结构,笔道相对较略。如果四字作等距田字布局,印面必失均衡。此印制作时上排两字占印面稍多,下排两字占印面略窄,考虑周全,效果极佳。此印玉质黄...

    1012 黄玉
  • 青玉交龙纽“纪恩堂”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交龙纽“纪恩堂”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纪恩堂”宝,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1.9厘米见方,长6.5厘米,通高9.4厘米,纽高4.5厘米。此玺质地温润,雕刻精细。印台四周浅刻填金乾隆御制《避暑山庄纪恩堂记》,配紫檀木雕龙宝匣,匣四周亦阴刻填金同一篇御制文,落款为“乾隆三十八年岁在癸巳仲夏月御制”,可知此玺制作是在1773年。按:纪恩堂共有两处,一处在避暑山庄,一处在圆明园,是...

    827 交龙纽 避暑山庄 紫檀木 阴刻 圆明园 万壑松风
  • 寿山石狮纽“圆明主人”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狮纽“圆明主人”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圆明主人”印,清康熙(雍正为皇子时期),寿山石质,狮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3.8厘米见方,通高7.7厘米,纽高3厘米。该玺为雍正帝皇子时期所制,大致刻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以后,因是年康熙帝把畅春园北赐给皇四子胤禛,并“赐以园额曰‘圆明 ’”,此后雍正便以“圆明主人”自居。“至若嘉名之赐以圆明,意旨深远,殊未易窥。尝稽古籍之言,体认圆明之德。夫圆而入神...

    1387 寿山石 稽古
  • 碧玉交龙纽“十全老人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交龙纽“十全老人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十全老人之宝”,清乾隆,碧玉质,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2.8厘米见方,通高15.3厘米,纽高5.4厘米。宝四周填金乾隆帝御制《》。“十全”,指乾隆帝在位期间十次远征边疆的重大胜利。“十全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各一,即今两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但到后来乾隆帝命刻此“十全老人之宝”时,却赋予了“十全”更多的内容。他在御制《...

    1766 碧玉 交龙纽 阴刻 十全老人之宝说 金川 安南 十全武功
  • 田黄石浅浮雕“秋江待渡”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田黄石浅浮雕“秋江待渡”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田黄石浅浮雕“秋江待渡”章,清中期,长6.1厘米,宽4.1厘米,通高6.5厘米,重235g。印田黄石制,随形,薄意,侧款。印文篆体,朱文,右上起顺读“丹凤来仪宇宙春,中天雨露四时新,人间好事惟忠孝,臣报君恩子报亲”七言诗一首。题款阳刻篆书体“秋江待渡”。由于田黄石珍贵难得,故在章料的雕饰上往往用其原形,尽量避免石材的损耗,根据石材进行“巧雕”,巧妙地运用田黄...

    373 田黄石 浮雕 薄意 雕工
  • 碧玉龙纽“武功十全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龙纽“武功十全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龙纽“武功十全之宝”,清乾隆,高9.6厘米,方12.9厘米。清宫旧藏。碧玉,印四周有乾隆帝御制“十全之宝说”。...

    1012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水晶连环桥纽“同治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水晶连环桥纽“同治尊亲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同治尊亲之宝”,清同治,水晶质,连环桥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4.8厘米见方,通高5.2厘米,纽高2厘米。同治帝宝玺。此宝用一块水晶雕制,尤其是桥纽及连环,雕刻难度很大,不易成型,故十分难得。此宝曾钤于慈安皇太后、《行乐图》以及咸丰帝定陵神道碑之上。...

    1727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碧玉交龙纽“奉天法祖亲贤爱民”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交龙纽“奉天法祖亲贤爱民”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奉天法祖亲贤爱民”玺,清早期,碧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玺书体。面15.6厘米见方,通高9.8厘米,纽高4.9厘米。附系黄色绶带及牙牌,牙牌两面分书满汉字“奉天法祖亲贤爱民宝匮”。“盛京十宝”之一。据成书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的《钦定大清会典》记载,当时共有御宝二十九方,其中内宫收储六方,内库收储二十三方。此方“奉天法祖亲贤爱民”宝即为内库收储...

    1670 交龙纽 盛京十宝 盛京 钦定 会典
  • 藏文“大明皇帝谕旨”“皇帝仁波切”木两面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藏文“大明皇帝谕旨”“皇帝仁波切”木两面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长3.6厘米,宽3.6厘米藏文两面印,一面译“大明皇帝谕旨”,一面译“皇帝仁波切”。“仁波切”为藏文音译,意为“珍宝”或“宝贝”,是藏传佛教中对最亲切及崇敬之人的尊称,用于此处,当为“御宝”意。...

    711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碧玉交龙纽“八徵耄念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交龙纽“八徵耄念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八徵耄念之宝”,清乾隆,碧玉质,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3厘米见方,通高11厘米,纽高5。4厘米。附系黄色绶带。宝四周乾隆帝御笔曰:“予年七十时,用句镌‘古稀天子之宝’,而即继之曰‘犹日孜孜’,不敢怠于政也。蒙天眷佑,幸无大损,越于兹又浃旬矣。思有所以副八旬开袤之庆,镌为玺,以殿诸御笔,盖莫若《洪范》八徵之念。”观此文,可知乾隆在八十万寿时镌刻此宝的原因。在...

    1448 八徵耄念之宝 碧玉 交龙纽 阴刻 八徵耄念之宝记 杜甫 天子之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