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粉彩镂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粉彩镂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粉彩镂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54678)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粉彩镂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图片

粉彩镂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镂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简介

粉彩 镂空 螭纹象耳转心瓶,清乾隆,高33.1厘米,口径7.2厘米,足径11厘米。

瓶敞口、束颈、垂腹、圈足。颈部两侧各有一象首为瓶耳。瓶外颈部饰黄地轧道粉彩 折枝莲纹,腹部饰霁蓝描金蝴蝶勾莲纹,四面圆形开光镂雕绿色蟠螭纹,足部饰黄地轧道粉彩云头纹。全器在颈、腹处分为外套和内瓶两部分。瓶颈与内套瓶相连,可以旋转,套瓶白地粉彩绘婴戏图。瓶内壁施松石绿釉。底足内施松石绿釉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利用镂空手法对器物进行装饰美化是清代常用的制瓷手法之一,特别是康、雍、乾三朝大量将镂空技法运用于转心瓶和转颈瓶上。镂空器物的制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成品率低,且镂空部位需精心设计。清代大量镂空瓷器的烧制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个时期瓷器烧制技艺的高超水平。


相关知识科普


粉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与五彩相对而言,故亦称软彩。创烧于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乾隆两代。粉彩在彩绘中以渲染表现明暗,使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层次的变化。《饮流斋说瓷》中说“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粉彩的施绘工艺是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彩料有用芸香油调合。乾隆时的清宫档案对粉彩则称之为“洋彩”。

镂空

镂空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也被称作“镂花”或“透雕”。它是将器物胎体上的纹样镂通,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

蟠螭纹

蟠螭,即盘曲的龙,躯体较为粗壮。《文选》:“白鹿孑蜺于欂栌,蟠螭宛转而承楣。”

螭纹

螭,传说中的一种龙,又名螭虎龙。明式家具常用为装饰纹样。

转心瓶

转心瓶是通过子母榫铆结构把内外瓶结合在一起,且内瓶可以转动的观赏用瓶。乾隆时除生产有转心瓶外,还生产有转体瓶,二者的差别是转心瓶以内瓶转动为特征,而转体瓶则以套在外面的瓶转动为特点。一般情况下外瓶或套瓶多有镂孔,内瓶则绘有各种内容的开光图案,在转动时可以透过镂孔看到内瓶上的内容。有的在以套瓶与外瓶壁上绘制可以搭配成组的分体图案,也有书干支字相配记月日者。由于内外瓶分体,所以在烧造时采用分体单烧的办法,内外瓶相接合的地方和榫铆处为素胎。

轧道粉彩

在色地上以尖状工具划出较浅的蔓草纹图案,再以粉彩装饰,称轧道粉彩,文献上称之为“锦上添花”。此种工艺流行于乾隆时期,以后也多袭用。

折枝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

描金

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勾莲

景德镇窑生产的明清瓷器上经常采用的一种图案。常见于青花、彩瓷上,是把单独的花朵以勾线连结起来,构成具有多变的形式活泼或具图案效果的纹饰。

勾莲纹

唐宋之时,工艺品上大量出现花卉图案,这一习俗一直影响到明清,莲花纹成为器物上最常用的花卉纹饰之一。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清代的一些莲花图案或蕃莲图案在花卉旁往往带有细长的枝蔓,称之为勾莲纹。

开光

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其内饰以图纹。

镂雕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

松石绿釉

松石绿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彩釉,因发色与绿松石相似而得名。此种釉在清朝雍正时创烧成功,乾隆时期流行。

相关文章

  • 青花庭院仕女图高足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庭院仕女图高足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庭院仕女图高足碗,明宣德,高10.3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4.4厘米。清宫旧藏。碗撇口,高足中空。外壁绘二仕女对坐赏画,衬以山水、花草、树木等,足柄绘山石树木。碗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此器纹饰布局疏朗,场面开阔,意境清幽。宣德瓷器人物纹较少,所见者均文人士大夫的气息浓厚。此器纹饰绘仕女赏画情景,表现着一种恬静淡漠的格调。里心有青花楷...

    1028 青花 仕女 高足碗 大夫
  • 五彩竹纹笔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五彩竹纹笔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五彩竹纹笔筒,清康熙,高14.2厘米,口径18.4厘米,底径18厘米。清宫旧藏。笔筒直口、筒形身、璧形底。器外壁一面绘墨竹两枝,透过茂盛的竹叶隐约可见嫩枝新发,生机勃勃。竹枝于黑彩外又润以绿彩和赭石色少许,风格苍劲潇洒。另一面题行书诗句:“终获万龙化,曾留彩凤吟”,末有红彩阳文篆书“西”“园”联珠方印。底施釉,无款。清康熙朝官窑瓷器的装饰画面有许多出自当时名...

    1217 五彩 笔筒 阳文
  • 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盘,元,高1.1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4厘米。盘折沿,浅壁,平底。通体内外施蓝釉,外底无釉。盘心坦平,在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一条矫健的白龙。龙细颈,三爪,作昂首翻腾状。此盘属于高温钴蓝釉瓷器。这种传世元代蓝釉白龙纹盘见诸发表的共有4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和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各收藏1件。高温钴蓝釉瓷器是元...

    220 蓝釉 龙纹 塑贴 景德镇 梅瓶 描金 海马
  • 钧窑天蓝釉菊瓣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天蓝釉菊瓣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天蓝釉菊瓣碗,元,高14.5厘米,口径32.8厘米,足径8厘米。碗敛口,莲瓣形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天青色釉,外壁施釉不到底,足部无釉,胎呈铁褐色。此碗因烧成时的缺陷,与装烧的漏斗形匣钵粘连在一起而被遗弃在窑址,它直观反映出元代钧窑的装烧工艺,颇为难得。匣钵是瓷器焙烧时放置坯件并对坯件起保护作用的窑具。将装好坯件的匣钵层层相叠,按照不同的烧成要求摞放在窑炉...

    1826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匣钵
  • 白釉黑彩瓷人面镇墓兽 - 河南博物院瓷器
    白釉黑彩瓷人面镇墓兽 - 河南博物院瓷器

    白釉黑彩瓷人面镇墓兽隋代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1959年河南省安阳县张盛墓出土 高49厘米 此兽人面兽身,昂首挺胸,项背附戟,面部狰狞,肩部有刻划的花翼。通体施白釉,唯面部间绘黑彩。...

    1177 瓷器 白釉黑彩瓷人面镇墓兽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双螭耳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双螭耳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缠枝莲纹双螭耳尊,清雍正,高44.3厘米,口径16.3厘米,足径24.7厘米。尊圆口,粗颈,垂肩,圆腹,圈足。肩、腹相交处对称置透雕螭龙耳。内施白釉。外壁青花釉里红装饰。口沿处绘缠枝莲纹,腹壁的主题图案是青花釉里红,近底处绘青花釉里红仰莲瓣纹,足边绘。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 三行六字款。此尊因形状如同倒放的鹿头,故又名“鹿头尊”。其造型...

    569 青花 青花釉里红 花釉 釉里红 缠枝 缠枝莲 透雕 缠枝莲花纹
  • 钧窑月白釉塑贴莲荷纹双耳三足炉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月白釉塑贴莲荷纹双耳三足炉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月白釉塑贴莲荷纹双耳三足炉,元,通高24厘米,口径14.5厘米,足距10厘米。炉平口,深腹,内凹式圈足,底下承以三足。口沿上对称置。里、外施月白色釉,外底有垂釉痕。圈足无釉,铁褐色胎,胎质细腻坚致。外壁及耳面塑贴折枝 花卉纹装饰。...

    1676 钧窑 月白 塑贴 冲耳 垂釉 折枝 花卉
  • 青花洞石楸叶诗句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洞石楸叶诗句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洞石楸叶诗句盘,清顺治,高4.6厘米,口径21.4厘米,足径8.9厘米。盘口沿涂酱色釉,盘内一侧绘怪石,另一侧绘楸叶,楸叶上题有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外底署青花篆体“玉堂佳器”四字双行款。所题诗句系唐代诗人李白《送友人》中的两句。原诗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611 青花 李白 白水
  • 白釉刻花鸡冠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刻花鸡冠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刻花鸡冠壶,辽,通高26.4厘米,足径7.4厘米。深腹,圈足。通体施白釉。壶身两面边缘均饰有凸棱,此为模仿皮囊壶边缘缝合凸起处。壶身两面刻花卉纹。鸡冠壶始见于辽代。契丹族入主北方建立辽国后,模仿惯用的皮囊壶烧制成瓷器。早期的瓷壶提手部分形似鸡冠并有系绳的穿孔,故名鸡冠壶。后来穿孔逐渐演变成提梁。这种器形保留了游牧民族生活用品的特色,体现了契丹工匠在制瓷工...

    1717 刻花
  • 白陶仓房 - 河南博物院陶器
    白陶仓房 - 河南博物院陶器

    白陶仓房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高54厘米,面阔32厘米,进深43厘米 1959年河南安阳张盛墓出土 仓房正面上部模印紧闭的双门,门上有门钉、铺首、门簪等。门两边模印直棂窗,房顶为歇山顶,顶上覆瓦。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

    655 陶器 白陶仓房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甜白釉僧帽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甜白釉僧帽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僧帽,明永乐,高19.7厘米,通流长16.7厘米,足径7.5厘米。壶因口部形似僧人之帽而俗称“”。阔颈,鼓腹,瘦底,圈足。壶身一侧口边至颈部置宽带形曲柄,相对的另一侧出鸭嘴状流槽。通体施甜白釉,无款识。此壶造型端庄秀丽,釉面恬静莹润,釉色白如凝脂,优美的器形配以甜美的釉色,相得益彰。此壶式借鉴于使用的金属质器皿,瓷制品始见于元代的瓷。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汉藏...

    863 甜白釉 僧帽壶 藏传佛教 青白釉 景德镇 红釉
  • 黄地开光粉彩三阳开泰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开光粉彩三阳开泰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开光 粉彩 三阳开泰纹碗,口径15.2厘米,故宫旧藏。此碗内壁以青花为饰,绘松、竹、梅、灵芝等图样。内底心于青花双圈内绘山水背景,以三只神态各异的羊为图案中心,寓意“三阳开泰”。碗外壁施黄釉,上饰折枝桃花,并以开光留白的方式,在三个圆形空间内分绘三羊,与碗内心的三羊相呼应。碗底以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楷中带行,表现出光绪朝御窑瓷器款识...

    1735 开光 粉彩 三阳开泰 青花 灵芝 黄釉 折枝
  • 宜兴窑仿钧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仿钧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鼓钉三足,清,高8厘米,口径21.5厘米,足距11厘米。花盆托紫砂胎,口微内敛,平沿,鼓腹,圈足。内、外均施天蓝色釉,釉面匀净深沉。圈足内施酱色釉,外底刻有数目字“五”。圈足下承以三个如意头形足。外口沿及近足底处各饰凸起鼓钉一周。宜兴窑位于江苏省宜兴,是苏南重要的古瓷窑。最迟始烧于汉代,入明以来以烧造紫砂陶器闻名。其仿宋钧的带釉陶器,被称作“宜钧”。...

    1843 宜兴窑 仿钧釉 花盆托 花盆
  • 黄地紫绿龙葡萄纹碟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紫绿龙葡萄纹碟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紫绿龙葡萄纹碟,清光绪,高2.3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8厘米。碟撇口,弧腹,圈足。通体黄地施彩。碟内饰双环线,里心为二龙戏珠纹,二龙一紫一绿。外壁饰四组折枝葡萄纹。外底墨书“大清光绪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此为瓷器釉上彩产品。其烧制过程是先在素胎上刻以纹饰,覆透明釉入窑烧造,然后在刻好的纹饰上按需要绘彩,其余部分施黄釉,再入窑低温烧成。...

    980 葡萄纹 折枝 黄釉
  • 龙山文化红陶鬹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龙山文化红陶鬹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红陶鬹,高39厘米,口径11.9厘米。鬹胎为泥质红陶,冲天长流,细长颈,三个大袋足分裆而立,颈与后袋之间附一个麻花状鋬手,便于提拿。器物造型遒劲有力,似挺立之雄鸡。鬹是龙山文化最具特色的器物种类之一。此鬹为龙山文化陶器中的精品。...

    927 陶鬹 龙山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