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缂丝九老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11-2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缂丝九老图轴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缂丝九老图轴
时代
门类 织绣品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98913)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缂丝九老图轴❖图片

缂丝九老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九老图轴❖简介

缂丝 九老图轴,清乾隆,纵180厘米,横93厘米。

原画稿佚名,但具有明代画家仇英的绘画风格。此图采用缂、绘结合的手法表现原作的风貌,以常见的平缂搭缂技法缂织物象轮廓,用笔皴染描绘山石、松枝等,细微之处辅以繁复变幻的缂织技法,如山坡晕色使用长短戗,鹿身使用木梳戗花卉桃实使用构缂等,较好地表现了物象的质感和原作工丽细腻的人物画风格。此图人物造型准确生动,工笔处精织细缂,写意处以笔墨渲染,格调清雅脱俗。图上钤有“子清”等印2枚。


相关知识科普


缂丝

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其历史悠久。其织法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先将预定的图案纹样以墨线勾稿,画在经线面上,然后用几只乃至几十只装有不同色纬的小梭,依照纹样的轮廓和色彩以小梭、拨子等工具,用平戗、搭梭、长短戗、木梳戗、环缂(音刻)、掼缂、双子母经、绕、勾边线等多种技法,将多种彩色纬丝分段缂织,按图稿所示与经线交织,形成“通经断纬”。织物表面只显彩色的纬纹和单色的地纬,正反两面花纹和色彩一致。由于采用局部回纬织制,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即花纹与素地及色与色之间呈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名缂丝,又名刻丝、克丝、刻色等。 宋代缂丝大都摹缂名家书画,北宋时以定州的缂丝最为有名,南宋时以淞江朱克柔的缂丝最负盛誉。明清时除缂织书画、诗文、佛像外,还缂织袍服、屏风、靠垫等,尤以苏州缂丝最为精美。由于缂丝工艺繁复,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九老图

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退居香山,尝与胡皋、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如满、李元爽等9人一同宴游,9人皆高龄,时人称“香山九老”。见白氏《九老图诗》。又宋李昉慕白氏之举,适有张好问、武允成、杨徽之、李运、宋琪、赞宁、魏丕、朱昂等共9人,都年过70,想继之为宴集,未果。见宋洪迈《容斋随笔·至道九老》。后世多有以此入诗画者,渐含祝寿祈福之意。

仇英

仇英(约1505—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寓居苏州。初为漆工,后改学绘画。移居苏州后得识文徵明,并拜周臣为师,主宗南宋“院体”,形成以严谨劲利为主调的艺术风格。中年时画名渐起,经常接受富商和收藏家邀请,至其家中作画。嘉靖十六年(1537年)应昆山鉴藏家周凤来延聘居其家六年。尔后又至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家作画,长达十余年,其间广泛接触、观摩和临摹古代名迹,技艺大进,尤其在继承唐宋传统的工笔重彩人物和青绿山水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晚年与文徵明父子及其门生交往密切,又吸取了“吴派”文人画之长,使作品增添了清雅的气息,其声誉与沈、文、唐相并埓,有“吴门四家”之称。 仇英的山水以青绿重色为主,主宗赵伯驹和南宋“院体”,写景真实又有所理想化,布局宏大繁复兼具明快清朗,绘建筑工致精确而不刻板,山石勾勒中兼施皴擦点染,规整中见放逸。画树则勾勒、渲染、夹叶、点缀并用,灵活多变,设色浓艳鲜丽,又注意色调的统一与柔和,显得艳而不媚。人物画亦以工笔重彩为主,尤善仕女,体态俊美,笔法细微,敷色妍柔,有“仇派”仕女之称。其作品雅俗共赏,对传统的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有重大的发展。

平缂

依照图案色彩的变化要求,顺经纬之理进行平纹交织。

搭缂

缂丝技法术语之一,亦称“搭梭”。当缂织两种不同颜色的花纹边缘时,因两色不能互相连接而形成裂缝,故在每隔一定距离处,使两边的色纬相互搭绕对方色区的一根经线,以避免竖向裂缝过长而形成裂口,此种缂织技法称搭缂。

长短戗

缂丝戗色技法之一。即在花纹由深至浅的晕色中,利用缂丝线条伸展的长短变化,使深色纬与浅色纬相互交叉,从而得到自然晕色的效果,至今仍沿用。

木梳戗

缂丝技法之一,为朱缂法的一种。与长短戗不同的是,其不同色阶的丝线互相交错戗织时,边缘整齐划一,如同木梳齿缘一般,故名。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构缂

缂丝技法之一,又称构(勾)边。在纹样的边缘部位,以区别于主体纹样色彩的另一种色线缂出明显的边界或轮廓线,具有分别色彩层次和划分纹样之间界线的作用。

渲染

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相关文章

  • 香色地八团喜相逢纹织金缎袷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色地八团喜相逢纹织金缎袷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色地八团喜相逢纹织金缎袷袍,清乾隆,袍身长140厘米,两袖通长181.7厘米。清宫旧藏。袍右衽,捻襟式,马蹄袖。缎料为八枚三飞经向缎纹组织,用紫赤圆金与淡圆金两种金线织纹饰。两肩和前后身共有8个“喜相逢”团花,间饰折枝 花卉、蛱蝶、蝙蝠;下幅为凤戏牡丹,并有松、竹、梅,寓意“岁寒三友”,又玉兰、灵芝、莲花、太湖石、平水纹,寓意“寿山福海”。领、袖边为石青缎...

    1131 喜相逢 织金缎 织金 八枚三飞 团花 折枝 花卉 岁寒三友
  • 刺绣庆寿通景屏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刺绣庆寿通景屏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刺绣庆寿通景屏,清乾隆,纵220厘米,横50厘米。通景屏由8幅组成,每幅均在米色绫地上用五彩丝线刺绣。全景画面中的庭院建筑富丽堂皇,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场面宏阔,人物众多,既有贺寿的文武官员,男女老幼,又有众多艺人分布在庭院中,一派热闹喜庆的场面。画面中第四、五幅是景屏的中心,描绘一位身着明朝官服的官员及其夫人正襟端坐。此景屏仿明代仇英工笔重彩人物画,绣画结合...

    1750 五彩 仇英 套针 斜缠针 缠针 网绣 滚针 鸡毛针
  • 香色绸绣花手帕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色绸绣花手帕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色绸绣花手帕,清,长49厘米,宽50厘米。此帕香黄色地,暗花绸双面绣,皆采用衣线 平针绣。纹饰为桃花、梅、竹和石榴等,四周曲齿边。画中粉色诱人的三个桃子,加上蝴蝶、蝙蝠和“卍”字等,寓意“万代福寿在眼前”。整个帕面针脚细密,水路清晰,为清光绪时之精品。...

    1446 衣线 平针
  • 缂丝御制全韵诗册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御制全韵诗册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御制全韵诗册,清乾隆,纵26厘米,横31厘米。清宫旧藏。《全韵诗》是乾隆皇帝以四声切韵来阐述清朝创业之艰辛,从满族起源的神话追溯源流,记述了清太祖努尔哈赤以13副铠甲起兵、艰难创业、建立后金政权的辉煌历史。此册页在米色地上用蓝色线缂织蓝字行书21页,并在册页四边织回纹装饰。缂织技法为平缂、搭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朗匀称,转折流畅,行笔稳重。此外,册页前...

    244 缂丝 满族 册页 回纹 平缂 搭缂 描金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 香色缀绣八团夔龙牡丹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色缀绣八团夔龙牡丹单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色纱缀绣八团夔龙牡丹单袍,清乾隆,身长145厘米,两袖通长191厘米,袖口宽21厘米,下摆宽132厘米,左右裾长78厘米。清宫旧藏。此袍圆领,右衽大襟,裾左右开,镶中接袖,黑色素接袖,马蹄形袖端。以香色暗团龙纹 实地纱为面料,缝缀直径纱地绣夔龙牡丹纹的补子八团,其中前胸后背及两肩正夔龙各一,襟前后行夔龙各二。纹样的轮廓全部以金线勾边。另在里襟缝缀行夔龙一团...

    1606 夔龙 大襟 团龙纹 龙纹 实地纱 直径纱 行龙 吉服袍
  • 金黄团寿云龙纹织金缎棉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金黄团寿云龙纹织金缎棉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金黄团寿云龙纹 织金缎棉袍,清康熙,身长64厘米,两袖通长91厘米,袖口宽10厘米,下摆宽60厘米,左右裾长13厘米。清宫旧藏。棉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袖、身相接处有接袖,裾左右开。用石青色团龙朵花云纹妆花缎镶领边、马蹄袖边和袖、身相接处,月白色绸衬里。棉袍面以金黄色暗团龙四合如意云纹缎为地,暗团龙中心为圆形金寿字,形成二龙戏珠纹,而四合如意云则沿用明代...

    1929 龙纹 织金缎 织金 大襟 妆花 月白
  • 薛文华绣紫藤双鸡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薛文华绣紫藤双鸡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薛文华绣紫藤双鸡图轴,民国,纵113厘米,横40厘米。图轴为白色绫地上刺绣双鸡图。画面上方一枝紫藤自然下垂,枝下有雌雄双鸡。左上方用黑线绣行书“時癸丑长夏墨畊(即倪田)画文华绣”,下绣朱文“文华”等二方印章。此作品绣工简单,颜色单调,只用套针和斜缠针两种针法,但作者运用套针一批套一批的特点,将紫、深灰、浅灰、褐、黑等色巧妙地融入绣线的丝理中,似清代画家华喦...

    916 倪田 套针 斜缠针 缠针 华喦 兼工带写 湿笔 没骨
  • 余兆熊款漳绒织邓尉图卷 - 故宫织绣类藏品
    余兆熊款漳绒织邓尉图卷 - 故宫织绣类藏品

    余兆熊款漳绒织邓尉图卷,清末,纵61厘米,横601厘米。图卷以漳绒的手法织成,表现江苏镇江邓尉山一带的风景名胜。画面依次展现虎山河、虎山、山下寺庙、虎山桥、光福镇、湖中渔民、光福山和山上的玉帝阁、光福塔及对岸远山之武庙墩。通过竹行桥,可看到太湖、菱塘案,与菱塘案相接的高山上林木茂密,钟楼、大殿、还元阁高耸,最后表现的是邓尉山。整幅图卷景象宏阔壮观,气势磅礴。...

    1619 漳绒 太湖 地子 渲染 手卷
  • 元青绸缀纳纱二方补绣鹭鸶补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元青绸缀纳纱二方补绣鹭鸶补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元青绸缀纳纱二方补绣鹭鸶补服,清,身长122厘米,两袖通长170厘米,袖口宽21厘米,下摆宽102厘米,左右裾长58厘米,后裾长65厘米,补子21.5厘米×23.5厘米。清宫旧藏。补服圆领,对襟,平袖端,裾四开。左右裾上端有铜镀金光素扣各1枚,后裾下端有扣鼻左右各1枚,便于骑坐时将后襟掀起。对襟有铜镀金光素扣4枚。补服为元青色团寿字暗花绸,织造细密。胸前背后...

    598 纳纱 对襟 织造 一丝串 卷草纹 卷草 斜缠针 缠针
  • 绿色缂丝子孙万代蝶纹棉衬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色缂丝子孙万代蝶纹棉衬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色缂丝子孙万代蝶纹棉衬衣,清光绪,身长130厘米,袖长113厘米,袖口32.5厘米,下摆110厘米。这件袍服是清代后妃穿用的衬衣,为日常穿用的便服之一,多穿于氅衣或马褂内,也可单独穿用。款式为圆领,大襟右衽,直身,平袖,袖长及肘,裾不开。这件衬衣以绿色缂丝为面,粉红色素绸为里,面、里之间絮丝棉,袖口为湖色葫芦蝶纹缂丝。领和襟缀铜鎏金 錾花扣4枚。领、袖和大...

    1834 缂丝 大襟 鎏金 錾花 织金缎 织金 绦边 佛手
  • 紫色漳绒福寿三多纹袷坎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紫色漳绒福寿三多纹袷坎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紫色漳绒福寿三多纹袷坎肩,清光绪,身长76厘米,肩宽39厘米,下摆宽78厘米,左右裾长13厘米。清宫旧藏。坎肩圆立领,琵琶襟右衽,无袖,裾左右开。内饰月白色素纺丝绸里,领口缀铜鎏金 錾花扣一,余饰铜鎏金“贵”字币式扣五。这件小坎肩为紫色漳绒面,素织石榴、佛手、牡丹、飘带、蝙蝠和万字、团寿等纹样,寓意多子、多福、多寿,统称为万代福寿三多。作品成功地运用了漳绒所...

    1091 漳绒 三多 三多纹 琵琶襟 琵琶 月白 鎏金 錾花
  • 湖色缎绣藤萝花琵琶襟袷马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湖色缎绣藤萝花琵琶襟袷马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湖色缎绣藤萝花琵琶襟袷马褂,清晚期,身长60厘米,两袖通长140厘米,袖口宽20厘米,下摆宽65厘米。清宫旧藏。褂立领,右衽琵琶式襟,平袖端。湖色素缎面,品月色素纺丝绸里。领、袖、下摆和襟边镶黑色团寿字织金缎边。通身以黑色棉线运用打籽绣和缉线绣技法绣藤萝花纹,具有简洁素雅的装饰效果。此褂为清代后妃的便服之一。...

    1716 琵琶襟 琵琶 织金缎 织金 打籽 缉线 缉线绣
  • 香色缂丝八团云龙袷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色缂丝八团云龙袷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色缂丝八团云龙袷袍,清嘉庆,身长140厘米,两袖通长186厘米,袖口宽24厘米,下摆宽112厘米,左右裾长79厘米。清宫旧藏。此褂圆领,右衽大襟,镶中接袖,黑色素接袖,马蹄形袖端,左右开裾。香色缂丝面,月白色勾莲纹暗花绫里。通身缂织金龙八团,其中前后身及两肩正龙各一团,襟行龙四团。另在里襟缂织行龙一团。八团龙纹之间点缀流云、红蝠、花卉和杂宝等纹饰。下幅饰八...

    1130 缂丝 大襟 月白 勾莲 勾莲纹 织金 行龙 团龙纹
  • 油绿色素缎袷行服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油绿色素缎袷行服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油绿色素缎袷行服褂,身长70厘米,两袖通长102厘米,下摆宽84厘米,袖口宽26厘米,后裾长20厘米,左右裾长15厘米。清宫旧藏。 褂圆领,对襟,平袖,左右及后开裾。油绿色素缎面,内衬月白色曲水荷花暗花绫裡,中间薄施丝绵,缀铜鎏金光素圆扣六枚。此褂用料考究,缝制细腻,色彩朴素,其形制与历史记载吻合。这种行服体现了满族善骑射、重实用的民族特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1055 行服 对襟 月白 鎏金 满族 黄纸
  • 石青色缎绣三蓝花蝶袷大坎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缎绣三蓝花蝶袷大坎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缎绣三蓝花蝶袷坎肩,清同治,身长141厘米,肩宽40厘米,下摆宽108厘米。清宫旧藏。此衣为丝质。长款,圆领,对襟,无袖,裾左右开。领、襟饰本色织鹿鸟纹和蓝色小花图案绦边各一重,外沿饰石青色素缎边。缀铜鎏金 錾花扣四枚。领口系墨书黄纸签,正面书:“石青缎绣花卉袷褂襴一件”;背面书:“同治二年五月十七日收,沈魁交”。 衣内衬明黄色牡丹菊花纹暗花绫里。这件...

    1751 三蓝 对襟 绦边 鎏金 錾花 黄纸 花卉 菊花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