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黄玉鼻钮“陈毋伤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黄玉鼻钮“陈毋伤印”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黄玉鼻钮“陈毋伤印”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01043)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黄玉鼻钮“陈毋伤印”❖图片

黄玉鼻钮“陈毋伤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陈毋伤印” 玉印

黄玉鼻钮“陈毋伤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陈毋伤印” 玉印钤本

黄玉鼻钮“陈毋伤印”❖简介

黄玉鼻钮“陈毋伤印”,东汉,印面1.7×1.7厘米,通高1.2厘米。

印黄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上起顺读“陈毋伤印”四字。印面上排“陈”、“伤”两字皆是左右结构,笔道较繁,下排“毋”、“印”两字篆体为上下结构,笔道相对较略。如果四字作等距田字布局,印面必失均衡。此印制作时上排两字占印面稍多,下排两字占印面略窄,考虑周全,效果极佳。此印玉质黄如蜡而不鲜,光泽不足而温润有余,印面玉璞色微淡黄,天然托裹着印身,润泽而古雅。

此为东汉私印。两汉玉印中四字印文的并不多见,此玉印属形体较小者。而能以四字入印且精,只有传世的汉“张隆私印”玉印堪与其匹。印主人名“毋伤”,是汉时常见的人名用字,另有近义词如“毋疾”、“毋病”、“毋害”、“去病”、“去疾”等也是汉时常见的人名。


相关知识科普


黄玉

玉材中最名贵的品种之一。其色泽由淡黄至深黄不尽相同。最名贵的黄玉色泽纯正,材料极其难得,特别是上好的新疆黄玉目前极为少见。清代黄玉作品中,玉质多属上乘,其黄色正而娇,莹润如脂,是玉中的佼佼者,其价值绝不亚于羊脂白玉。

相关文章

  • 碧玉交龙纽“太上皇帝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碧玉交龙纽“太上皇帝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太上皇帝之宝,通高15厘米,纽高7.3厘米,印面22.5×22.5厘米。 碧玉质,交龙纽,满汉文篆书,四周刻乾隆皇帝《自题太上皇帝之宝》御制诗,盛于雕云龙纹紫檀匣中。这方“太上皇帝之宝”制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当年九月三日,乾隆帝颁布了在三十八年(1773年)所写的建储密诏(密建皇储),立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次年新正举行了大典。乾隆帝归政后,仍住在训政,则只能住皇子所居的。嗣皇帝年号...

    779 皇帝之宝 碧玉 交龙纽 太上皇 龙纹 禅位 皇极殿
  • 白玉兽钮“华阳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兽钮“华阳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兽钮“华阳君印”,明,印面2.05×2.1厘米,通高2.3厘米。清宫旧藏。印白玉质地,兽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华阳君印”四字。印钮兽身肥壮,颈短粗,鬃鬣披散,尾卷贴,细琢如花,意态威猛。印材洁白,如罩冰雪,在白玉中也属罕见,又琢造精良,造化更兼人工,曲尽其美。此印为明代托名战国封君玺印之作。印文中的“华阳君”本为战国时的封君,战国时期得此...

    211 封君
  • 鸡血石“怡情悦性”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鸡血石“怡情悦性”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怡情悦性”印,清晚期,鸡血石质,随形光素方形印,汉文篆书。面1.8厘米见方,通高5.8厘米。边款“臣吴永恭制”。慈禧太后所用闲章。从边款可知此印为吴永刻制进呈之物。吴永,浙江吴兴人,同治四年(1865)生,童年时家道殷实,先后就读于刘复初、郭绍先、郭嵩焘等名师。“涉猎经史之余,工绘事,通音律,摹刻汉印,古茂有致,雅俊称于时”,曾“鬻书画镌刻以自给”。光绪二...

    825 鸡血石 知府
  • 田黄石瑞兽纽“克敬居”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田黄石瑞兽纽“克敬居”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克敬居”印,清咸丰,田黄石质,瑞兽纽长方玺,汉文篆书。面宽2.8厘米,长4厘米,通高4.8厘米,纽高2.8厘米。 “克敬居”位于内廷西六宫之一的咸福宫后院正殿的同道堂内,道光三十年(1850),咸丰帝在同道堂为道光帝守孝,期满后仍经常居住于此,故这里与咸丰帝有关的遗存较多。其中咸丰帝御笔楠木填石青满汉文“克敬居”匾就悬挂在这里。“克敬”语出《尚书•太甲中》:...

    280 田黄石 内廷 咸福宫 同道堂 楠木 尚书
  • 紫砂覆斗纽“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紫砂覆斗纽“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清乾隆,6.8X6.8厘米。乾隆三年(1738年),民夫在江苏宝应县界首疏通河道时,挖得一方玉玺,立即引起地方官的高度重视,由原任直隶延庆州知州郭浩,呈送江南河道总督高斌,高斌进献给乾隆帝。乾隆帝由材质确定这方传国玺并非玉质,进而确认这方玉玺并非传说中的传国玺。因认为该玺“古泽可爱,其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篆法又与《》所摹蔡仲平本颇合,而视为完好旧器,...

    1452 总督 乾清宫 暖阁
  • 寿山石异兽纽“大明皇帝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异兽纽“大明皇帝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大明皇帝之宝”,明,寿山石质,异兽纽方形玺。篆书。面4.8厘米见方,通高4.2厘米, 纽高1.9厘米。...

    219 皇帝之宝 白石
  • “甲辰榜眼”寿山石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甲辰榜眼”寿山石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甲辰榜眼”寿山石印,清,通高6.9cm,纽高2.5cm,印面方2.6cm寿山石狮纽方形印,阳文篆书。此印为清末民初文学家朱汝珍所有。朱汝珍于光绪三十年(1904)殿试一甲第二名,成为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名榜眼。...

    1268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铜驼钮“魏乌丸率善佰长”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驼钮“魏乌丸率善佰长”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驼钮“魏乌丸 率善佰长”印,三国·魏,印面2.2×2.2厘米,通高2.7厘米。印铜铸,驼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起顺读。此印是三国时期魏政权颁赐给东胡乌丸族下层官员的官印。...

    619 驼钮 乌丸 率善
  • 青玉“乾隆御笔三希堂记”册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乾隆御笔三希堂记”册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乾隆御笔三希堂记”册,清乾隆,长22.6厘米,宽10.4厘米,厚6.4厘米。...

    1066 三希堂 三希
  • 铜龟钮“安西将军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钮“安西将军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钮“安西将军章”,北朝,印面2.8×2.8厘米,通高3.7厘米。印铜铸,鎏金,龟钮,印文白文,为汉篆字体,右上起顺读。此印虽为凿刻,但印文较整齐率直,印台高厚,印钮之龟身四足撑立,龟首前伸,背甲边缘突出,为北朝官印之典型形制。安西将军,武官名,始见于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或沿置,多为拥兵方镇,地位较高。北魏、北齐时秩三品,用以褒奖勋庸。...

    1257 鎏金
  • 玛瑙螭纽“菑畬经训”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玛瑙螭纽“菑畬经训”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菑畬经训”印,清雍正(乾隆为宝亲王时期),玛瑙质,螭纽方形玺。篆书。面1.8厘米见方,通高1.6厘米,纽高0.9厘米。...

    1707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 铜瓦纽“山阳尉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瓦纽“山阳尉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瓦纽“山阳尉丞”印,印面2.3×2.2厘米,通高2.0厘米。印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山阳尉丞”四字。山阳为郡名,《汉书·地理志》载“山阳郡,故梁,景帝中六年别为山阳国,武帝建元五年别为郡”。此印为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以后山阳郡都尉佐官之印。...

    1790 尉丞
  • 白玉羊钮“江夏王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羊钮“江夏王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羊钮“江夏王章”,明,印面2.1×2.1厘米,通高2.2厘米。清宫旧藏。印白玉质,羊钮。印文字体为篆书,朱文,右上起顺读“江夏王章”四字。印钮为一曲腿侧卧的小羊,意态恬静。印材白玉无瑕,光亮耀目。此印为明代托名南北朝时期封王玺印之作 。印文中的“江夏王”在南北朝时有数人。一是宋武帝刘裕之子、少帝之弟刘义恭,元嘉元年(424年)封江夏王,食邑五千户,一度权...

    1753 齐高帝 建武
  • 齐国铜鼻钮“司马敀鉩”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齐国铜鼻钮“司马敀鉩”鉨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鼻钮“司马敀鉩”鉨,战国·齐,印面2.3×2.2厘米,通高1.4厘米。鉨铜铸,鼻钮,鉨面有阴线边栏。鉨文为战国古文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此为战国时期齐国官鉨。“司马”为官名,《周礼·夏官》载:“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此鉨署文“司马敀”,当是司马职官属下的敀,较为特殊。...

    1614 司马
  • 青玉蹲龙纽“知不足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蹲龙纽“知不足斋”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知不足斋”印,清嘉庆,青玉质,蹲龙纽,汉文篆书。面圆形,径3.9厘米,通高6.4厘米,纽高3厘米。知不足斋位于毓庆宫后殿继德堂东次间,为嘉庆帝的书斋名。嘉庆帝曾讲:“知不足斋额,沿杭城鲍氏藏书室名。”知此斋名直接取自浙江鲍士恭藏书楼的名称。但嘉庆帝对“知不足”则有其自己的理解。嘉庆二十年(1815)鲍氏所校刻的《知不足斋丛书》二十四集流传禁中,嘉庆帝见之,...

    404 知不足斋 毓庆宫 丛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