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粉色夔龙凤穿花纹锦女帔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粉色夔龙凤穿花纹锦女帔 |
时代 | |
门类 | 音乐戏曲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21596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粉色夔龙凤穿花纹锦女帔❖图片
粉色夔龙凤穿花纹锦女帔❖简介
粉色夔龙凤穿花纹锦女帔,清乾隆,身长135.5厘米,两袖通长220厘米,下摆宽106.5厘米。
帔直领,对襟,阔袖,裾左右开,领下缀白绫带一副,衬淡粉麻布里。此帔选用苏州织造的丝织锦裁制而成。锦料织造工艺精细,为六枚缎纹组织地。经线分两组,一组为粉红色地经,一组为纹经(接结经)与彩纬交织显花。锦面为飞凤与夔龙纹饰:一排飞凤首向左与变体牡丹花组合;一排夔龙首向右与串枝梅花组合;均为横向排列,上下交错,组成四方连续图案,纹样排列有序,生动活泼。花纹单位纵16厘米,横9.5厘米,每两排为一循环单位。彩纬设色有宝蓝、绿、白色,采用长跑梭的织造方法。其余部分以大红、粉红、浅雪灰、浅黄、绿、黄绿、墨绿、月白、湖色、绛色、沉香等14种色丝,采用分段换色、通梭的织造方法。锦面色彩艳丽,加之精心选配的纹样,此帔堪称乾隆时期织锦的上乘之作,亦为苏州仿宋锦之典型作品。
女帔衬里背部钤墨印:“内三学记囗”、“景教习用”,故知为清代宫中戏班及其教师所穿用。
相关知识科普
夔龙
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对襟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于前身正中竖直对开。
织造
官名。明清江南织造官署的主官。掌理织作“上用”和“官用”绸缎布匹事务。明代由提督太监出任。清代选派内务府司官担任,称织造监督。驻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等三处,每处一人。统属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由缎库郎中具体负责考察评定。织造在驻地以钦差官身份出现,与地方最高长官平行;并且充当“圣上”的耳目,密报所在地方官声民情,往往由皇帝亲信出任。
地经
提花织物无花部分称为地子,织作地子的经线即为地经。
纹经
用于织作提花织物花纹的经线称为纹经。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串枝
中国传统花纹形式之一。花朵竖向串联成条状。有串枝莲、串枝萱草、串枝花卉等。
长跑梭
织造术语。是指从开机到落机都参与织制的线梭,如地纬梭。长跑梭使整匹织料整体效果呈现出的色彩既有变化又有统一。
月白
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沉香
又称“奇南香”,植物名。瑞香科,常绿乔木。芯材为著名熏香原料,产于印度、泰国、越南等地。据称其脂膏凝结为块,入水能沉,故名“沉香”。在我国历来是较为珍贵的木材之一,除用作香料外,也用来制作文房器具、家具饰件及小型工艺品等。
通梭
织造术语。在织造匹料正面的显花部位时,彩纬露于织料正面,在不显花的部位彩纬则织进料的背面,与一根地经绞织而形成彩条状,因此织料薄厚均匀。
仿宋锦
即宋式锦,是明清两代按照宋代锦的组织与花纹特点仿制的,具有宋代锦的风格特征的织锦。
宋锦
以彩纬显花的重纬织锦,因始盛于宋代而得名。产于苏州、湖州、杭州一带,多用于书画装裱。织物结构采用三枚斜纹组织,配色采用分段换梭。
“内三学记囗”
“内三学记囗”为清代南府戏班的铭记。南府戏班是宫内习艺太监组织的戏班,常年在宫内为帝后、妃嫔、王公大臣们演出连台大戏及各种节令的承应戏。
景教习
为清代专门传艺于习艺的太监与民籍、旗籍子弟的教习老师。如谭鑫培于光绪年间传内廷供奉,并授艺于内外学生。钤有“景教习用”铭记的戏衣为进入景山授艺的教习服用的戏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