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朱熹行书城南倡和诗卷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朱熹行书城南倡和诗卷 |
时代 | |
门类 | 书法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45190)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朱熹行书城南倡和诗卷❖图片
朱熹行书城南倡和诗卷❖简介
《城南倡和诗》卷,南宋,朱熹书,纸本,手卷,纵31.5厘米,横275.5厘米,行书,65行,464字。
《城南倡和诗》卷释文:
原原锡潭水,汇此南城阴。岸花有开落,水盈无浅深。纳湖 团团凌风桂,宛在水之东。月色穿林影,却下碧波中。东渚 四序有佳趣,今古盖共兹。桥边独微吟,回首忘所之。咏归桥 窗低芦苇秋,便有江湘思。久矣倦垂纶,游鱼不须避。船斋 长哦伐木篇,竚立以望子。日暮飞鸟归,门前长春水。丽泽艺兰北磵侧,磵曲风纡余。愿言植根固,芳芬长慰予。兰涧 迭石小峥嵘,修篁高下生。地偏人迹罕,古井辘轳鸣。山斋 高楼出林杪,中有千载书。昔人不可见,倚槛竟何如。书楼 开轩仅寻丈,水竹亦萧踈。客来须起敬,题榜了翁书。蒙轩 流泉自清写,触石短长鸣。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石濑 云生山气佳,云卷山色静。隐几亦何心,此意相与永。卷云亭 前年种垂柳,已复如许长。长条莫攀折,留待映沧浪。柳堤 危栏明倒景,面面涌金波。何处无佳月,惟应此地多。月榭 夫容岂不好,濯濯清涟漪。采之不盈把,惆怅暮忘饥。濯清亭 系舟西岸边,幅巾自来去。岛屿花木深,蝉鸣不知处。西屿 幽谷竹成阴,悬流着石清。不妨风月夕,来此听琮琤。琮琤谷 亭亭堤上梅,历历波间影。岁晚忆夫君,寂寞烟渚静。梅堤 风吹渡头雨,摵摵篷上声。忻然会心处,端复与谁评。听雨舫 散策下亭阿,水清鱼可数。却上采菱舟,乘风过南浦。采菱舟 湘水接洞庭,秋山见遥碧。南阜时一登,搔首意无斁。南阜右张宣公城南杂咏二十首,子朱子尝所属和者也。南沙虞子贤氏,受朱子诗翰于其眷棣钱广,而宣公真迹逸矣。余来娄,贤介其友王师道,持卷来征余言。适于宣公集中得其元唱,贤且躬至余邸次,请余追和,未及,先为补书宣公诗。时至正壬寅冬十二月,东维叟杨桢谨再拜书。余既写诗已,贤复索余评两前哲诗。朱子之辞不敢评,不意张荆州为乾道道学君子,而矢口小章,亦有古风人思致。如“岸花有开落,水流无浅深”,“日暮飞鸟归,门前长春水”,又如“古井辘轳鸣”,虽开元诗人不能到。至卷云一章,惟许晋处士作之,词人不敢企也。桢赘评。
本幅钤“朱熹之印”。钤“孙承泽印”、“颛庵”、“王剡之印”、“王藻儒收藏图书”等鉴藏印及嘉庆、宣统内府诸玺。卷后有明司马垔跋,另纸元干文传、黄溍、干渊,明李东阳、吴宽、周木、陆简、何乔新、董越、李士实、张元祯、费宏诸家题跋。引首李东阳篆书“晦翁手泽”,前隔水孙承泽标题“元晦夫子手泽”。
倡和诗是朱熹“奉同敬夫兄城南之作”。敬夫即张栻。《一统志》载:“张栻(号南轩),广汉人。绍兴时随父浚以观文殿大学士之潭州,因寓湖南。时胡五峰(宏)讲学衡山,栻往谒,师事之。归筑城南书院于妙高峰,以居学者。乾道中,朱子闻先生的胡氏学,于长沙访闻焉。”本诗创作年代,按《朱子年谱》记载,徐邦达先生考:“朱熹访张栻于潭州,在乾道三年八月,游历城南盛景,与张栻应酬唱和诗很多。此二十咏定在游潭后所作,写的时间大概相去不远。”据此定为“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38岁。”
此卷为朱熹早年书法,笔势迅疾,无意求工,而点画波磔无一不合书家规矩,韵度润逸,苍逸可喜,是朱熹书法代表作。为清宫旧藏。
明朱存理《铁网珊瑚》、文嘉《钤山堂书画记》,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卞永誉 《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三编》等书著录。
相关知识科普
朱熹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人称考亭先生,徽州婺源人,寓居建州。绍兴十八年进士。光宗朝官至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是一位著名的道学家。庆元中,韩侂胄禁朱熹之学,落职罢祠。庆元六年卒,年72岁。朱熹著述甚丰,有《朱熹文集》一百卷,《朱徒问答》八十卷,《别录》十卷。朱熹工书,早年学钟繇(后人误作曹操),《书史会要》说他:“善行草,尤善小字,下笔即沉着典雅。”
手卷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形式之一种,有严格而规范的装裱工艺手法。手卷自右向左横向展示,便于案头观赏。
《城南倡和诗》卷释文
奉同 敬夫兄城南之作。 納湖詩筒連畫卷,坐著複行吟。想象南湖水,秋來幾許深。 東渚小山幽挂藂,歲莫藹佳色。花落洞庭波,秋風渺何極。 詠歸橋涼漲平橋水,朱欄跨水橋。舞雩千載事,歷歷在今朝。 舡齋考盤雖在陸,滉瀁水雲深。正爾滄州趣,難忘魏闕心。 麗澤堂堂後林陰密,堂前湖水深。感君懷我意,千里夢相尋。 蘭澗光風浮碧澗,蘭杜日猗猗。竟歲無人采,含薰只自知。 書樓君家一編書,不自圮上得。石室寄林端,時來玩幽賾。 山齋藏書樓上頭,讀書樓下屋。懷哉千載心,俯仰數掾足。 蒙軒先生湖海姿,蒙養今自閟。銘座仰先賢,點畫存彖系。 石瀨 疏此竹下渠,瀨彼澗中石。莫館遶寒聲,秋空動澄碧。 卷雲亭西山雲氣深,徙倚一舒嘯。浩蕩忽褰開,爲君展遐眺。 柳堤渚華初出水,堤樹亦成行。吟罷天津句,薰風拂面涼。 月榭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與君臨倒景,上下極空明。 濯清亭涉江采芙蓉,十反心無斁。不遇無極翁,深衷竟誰識。 西嶼朝吟東嶼風,夕弄西嶼月。人境諒非遙,湖山自幽絕。 淙琤穀湖光湛不流,嵌竇亦潛注。倚仗忽淙琤,竹深無覓處。 梅堤仙人貞冰雪仙人冰雪姿,貞秀絕倫擬。驛使詎知聞,尋香問煙水。 聽雨舫睬舟停畫槳,容與得欹眠。夢破蓬窗雨,寒聲動一川。 采菱舟湖平秋水碧,桂棹木蘭舟。一曲菱歌晚,驚飛欲下鷗。 南阜高丘複層觀,何日去登臨。一目長空盡,寒江列莫岑。 熹再拜。
孙承泽
孙承泽(1592—1676年),字耳北,一作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人。明崇祯进士,官给事中。李自成克北京,任四川防御使。入清,官至吏部左侍郎。富收藏,精鉴别书画,其常用鉴藏印记有“孙承泽印”、“退谷老人”、“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长宜子孙”等。著有《庚子销夏记》八卷,为其所藏书画的著录书。此书所录以题跋为详,间有议论与考证,鉴裁精审,评论独到,为学者所重。另有《春明梦余录》《天府广记》等多种著述传世。其常用鉴藏印记有“孙承泽印”、“退谷老人”、“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长宜子孙”等。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司马
将军属官,《续汉书·百官志》叙:其秩千石。
李东阳
李东阳(1447—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明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宦官刘瑾专政时依附周旋,为时人不满。因其地位显要,他的诗在当时很有影响,为“茶陵诗派”领袖。书法擅篆、隶、行、草诸体,自成一家。有《怀麓堂集》、《诗话》、《燕对录》等。
吴宽
吴宽(1435—1504年),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成化八年(1472年)会试、廷试均得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弘治八年(1495年)擢吏部右侍郎。后任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入内阁,专任典诰。弘治十六年(1503年)进礼部尚书,十七年七月卒于官,谥文定,赠太子太保。行履高洁而自守以正。工诗文,有《匏庵家藏集》。善书法,规模苏轼,自成一格,为明代著名书法家。
引首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
前隔水
前隔水是本幅前面一段有装饰性的绫裱。
张栻
张栻(1133-1180年),字敬夫,张浚长子。迁居衡阳,以荫补官直秘阁,孝宗朝官至秘阁修撰,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严于义利之辩,学者称“南轩先生”。著《南轩集》。
大学士
官名,唐始设,宋设置渐广。明太祖废丞相,以大学士充顾问,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政令,批答奏章,官品虽低却握宰相之权。清代大学士的品级提高了,职任反而不重要了。乾隆十年(1745年)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名,均为文臣最高的官位。
波磔
隶书笔画名称。向左下方的撇称波,向右下方的捺称磔。波磔对称,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铁网珊瑚》
《铁网珊瑚》,明赵琦美编,约成书于弘治、正德年间。书中著录古今书画名迹,分“书品”十卷、“画品”六卷,按时代记录每件作品的款识和题跋文字,除个别作品外,一般无考证。
文嘉
文嘉(1501—1583年),字休承,号文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次子。初官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政。工诗文书画,王世贞评:“其书不能如兄,而画得待诏一体。“精于古书画鉴别,有《钤山堂书画记》一卷,乃严嵩家藏书画的清点记录。工篆刻,为明代之冠。著《和州诗》。
《庚子销夏记》
清代孙承泽撰,著录其家藏书画和石刻以及所见他人收藏的书画,共 8卷,成书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
卞永誉
卞永誉(1645—1712年),字令之(一作合之),号仙客,盖州(今辽宁盖平)人,隶汉军正白(一作镶红.又作正蓝)旗籍。官至刑部尚书。博学好古,家富藏书籍、碑帖、书画。能书,善画水仙、柏石。精于鉴赏书画,朱彝尊《论画诗》有“妙鉴谁能别苗发,一时难得两中丞”之句,即指卞氏与另一位鉴藏家宋荦。所著《式古堂书画汇考》60卷采前人著录书画之作与其所目见耳闻者,汇而成编,上溯魏晋,下迄元明,集著录之大观,尽鉴赏之能事,至今仍是古书画研习者参阅和引征的重要书目之一。另辑有《式古堂朱墨书画纪》80卷。其常用鉴藏印记有:“令之”、“仙客”、“式古堂”、“卞令之鉴定”等。
《式古堂书画汇考》
六十卷,清卞永誉编著。分《书考》、《画考》,著录其目见之清代以前的法书、名画。是书淬取著录书画诸体之长处,又分门别类,先纲后目,先总后分,先本文而后题跋,先本卷而后征引他书,辨其源流,别其真赝,考究详明。又用大小字体、眉注圈识分别正文与外录,条理井然,眉目清楚。自魏晋以来而迄清康熙时所传世之书画于此大备。书画之前有《书评》、《书旨》及《论画》,辑录诸家画论。此书著录宏富,尽管间有谬误,仍不失为一部考据精备之作。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