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金刚空行调伏部多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金刚空行调伏部多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
时代 | |
门类 | 宫廷宗教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08839-6/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金刚空行调伏部多手持金刚菩萨唐卡❖图片
金刚空行调伏部多手持金刚菩萨唐卡❖简介
金刚空行调伏部多手持金刚菩萨 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27厘米,宽76厘米,画心纵66厘米,横44厘米。清宫旧藏。
手持金刚菩萨藏文名为“金刚空行调服部多金刚手”,蓝色身,忿怒相,三眼圆睁,张口龇牙卷舌,火焰赤发,头戴五骷髅冠,项饰人头,周身以蛇为胳腋,腰束虎皮裙,四臂,两手持金刚杵和嘎巴拉碗,两手拉弓射箭,左展立姿,立于莲花台上,身后为火焰背光。上界为阿底峡和世亲,下界为蓝色狱帝主。唐卡背面有汉满蒙藏四体墨书白绫签,汉文为:“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初七日,班禅额尔德尼进丹书克供奉利益画像手持金刚菩萨。左三”。
相关知识科普
手持金刚菩萨
手持金刚菩萨亦名金刚手,据称乃释迦佛之秘密化身,是其宣说密法时所现尊形,故也称秘密主。总体来说,手持金刚菩萨有寂静相与忿怒相两种显现区别,作为象征降伏意义的主尊,其后期形象以忿怒相为习见。手持金刚因教典传承互异而显相众多。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唐卡
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
画心
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
金刚杵
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中为摧毁妖魔的法器。
嘎巴拉碗
嘎巴拉碗又称内供颅器,是藏传佛教的主要祭法器之一。嘎巴拉为梵语,意“护乐”,是大悲与空性的象征。在藏传佛教修密法或作密灌顶时,常用它盛祭品供于佛前。嘎巴拉碗一般选用生前许愿者之头盖骨制作而成。人死天葬后,须经大喇嘛严格审查、确定、认可后乃制成。
左展立
佛像站立姿势的一种,即左腿伸直,右腿弯曲。展立姿是呈忿怒相的神常用的一种站立姿势。
背光
背光指佛、菩萨像背后之光相,常作火焰纹,火焰象征佛、菩萨之智慧。大至分为项光(又称头光)和身光(又称举身光、舟形光)二种,其形式依时代、地方、佛菩萨的种类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