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释迦牟尼佛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释迦牟尼佛 |
时代 | |
门类 | 宫廷宗教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200505)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释迦牟尼佛❖图片
释迦牟尼佛❖简介
高:26厘米宽:13.5厘米厚:7厘米
克什米尔
佛陀着袒右肩式袈裟,袈裟贴紧全身,除右肩头有密集衣纹外,仅见波浪式条纹布满全身,身体壮实,面庞丰腴,头涂蓝,脸部与颈部泥金,双目虹膜错银,双唇错红铜。双手施转法轮印,全跏趺坐于带垫矩形台座上。其矩形座的造型体现出克什米尔艺术成熟的魅力:座四角各立一柱,正面有二狮与中间的夜叉为支撑。夜叉双手上举,帔帛两身体两侧展开,与二狮相连。二狮的眼睛嵌银,面对观者。座两侧各跪一供养人。从衣纹、手印和台座造型推测很可能产自勃律王朝,即今天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地方,作品典雅精致,是克什米尔造像艺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清宫所系汉文黄纸签云:“大利益梵铜琍玛燃灯古佛”,从未用汉、满文对照书写的方式来看,此黄条很可能是后补的,并非乾隆时期进宫时最初登记的黄条。时人认定燃灯佛应当是想象之辞,不足为据。类似的作品在勃律王朝造像(6世纪晚期-8世纪)和克什米尔迦尔郭咤王朝(Kārko?a Dynasty, ca. AD 625 - 855)造像中颇多实例,学者们均称为释迦牟尼佛。
参考文献:
罗文华:《故宫经典 藏传佛教造像》(Classics of the Forbidden City Tibetan Buddhist Sculptures),北京:故宫出版社,2020年,第118页,图53。
Ulrich von Schroeder, Buddhist Sculptures in Tibet, Hong Kong: Visual Dharma Publication, 2001, vol. 1, pp.88-89, pls. 12A-D; pp.90-91, pls. 13A-B; pp. 106-109, pls.19A-C.
Ulrich von Schroeder, Indo-Tibetan Bronzes, Hong Kong: Visual Dharma Publication, 1981, pp. 114-117, figs. 14B-H, 15B-D.
相关知识科普